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经验,研究加快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受部种植业管理司委托,2007年3月19~2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马铃薯主产区,通过发展专用薯,促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

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在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及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夏敬源(2007年3月20日)

同志们:

为了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经验,研究加快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受部种植业管理司委托,2007年3月19~2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马铃薯产区的推广、科研部门的代表及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成员,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广西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交流了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经验,听取了中国农科院屈冬玉副院长等4位专家的报告,研讨了加速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会议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形式创新,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学术讨论相结合,是行政、科研、生产相结合。第二个特点是现场生动,整个现场是一套丛书,分上中下三册,是广西最经典的水稻免耕栽培,玉米免耕栽培,马铃薯免耕栽培;在每一册子里有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技术创新,第二个章节是技术集成,第三个章节是技术展示,第四个是技术示范,最后一个是技术推广。第三个特点是经验宝贵,广西农业厅张厅长介绍的广西“三免”技术的发展,取得的经验十分宝贵,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在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广西是新阶段中国农技推广的光辉典范。他们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从一免到三免到全免,一年迈出一大步,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更上一层楼。我们年年在这里召开现场会,他们年年都有新亮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免耕栽培技术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立项支持,广西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应该记住这一点。第四个特点是研讨深入,这次屈院长率全部的农业部马铃薯专家组来广西指导工作,研究非常深入,教授了我们不少知识,提供了不少信息,更是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广西在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方面的主要成效有“五个最”。一是技术集成最多。二是推广速度最快,免耕栽培技术五年来都是呈十倍、几十倍的增长,免耕马铃薯第一年一万多亩,第二年50多万亩,第三年100多万亩,速度惊人。三是应用规模最大,免耕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广西马铃薯栽培约占80%,水稻约占40%,玉米约占20%。四是综合效益最好。广西的免耕栽培技术的确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都有数字说明。五是社会影响最广。现在广西的免耕栽培成了一个牌子,一说起广西的农业就知道免耕栽培,不光是国家领导人、部的领导人,还有很多省的人知道,不光是中国,还有亚洲,甚至是世界,都知道我们广西的免耕栽培。

广西的经验是什么,我认为是“五个到位”。第一个是思想认识到位,第二个是组织领导到位,第三个是技术指导到位,第四个是工作落实到位,第五是保障措施到位。同时广西的经验给了我们“五点启示”: 一是只有服务于大局,才有生命力,二是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创新力,三是只有突出重点才有影响力,四是只有真抓实干才有执行力,五是只有团结协作才有战斗力。

这次会议收获、成效十分显著,会上交流了情况,分析了形势,理清了思路,更是形成了共识。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理清思路、科学发展;要强化措施、推进发展。

下面我想就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这个主题讲四点意见。

1 深化思想认识

1.1 充分认识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这些功能在马铃薯身上都能体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作为食物营养丰富,食用方式多样,在世界上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发达国家以马铃薯为主食,特别是欧洲,人均年消费马铃薯80公斤左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消费马铃薯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消费量亦显著增加。解决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水稻、小麦、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增加面积和产量的空间相对较小,而马铃薯无论面积、单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对于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马铃薯的多功能性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巨大。在马铃薯主产区,通过发展专用薯,促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在南方地区,通过发展间套种植、免耕栽培等技术,利用冬闲田生产错季节马铃薯,每亩增加效益500元~1000元,高者2000元。例如广西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有“五个三”的效果,即时间三个月,每户种3亩,每亩1500公斤,每斤三毛钱,人均增收300元。

三是优化农业结构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种植灵活的特点,南北方均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作、轮作,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水资源,提高产出率和效益。以南方为例,在中稻收获后种植冬季作物前的约两个月的休闲时间里,可发展一季马铃薯;在双季稻区温光条件较好地方,可发展冬季马铃薯,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用地养地,一举多得。

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马铃薯产量从3300万吨增加到7200多万吨,增加了一倍多。随着马铃薯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多种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潜力巨大。还有,人们对马铃薯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正在由过去的季节性消费向全年消费转变,特别是一些非产区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70公斤~80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出口潜力很大,周边许多国家主要靠进口马铃薯满足市场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外贸出口前景看好。

1.2 客观分析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

虽然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大技术性问题:一是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太小。全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20%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90%以上。二是耕作栽培技术水平较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耕作栽培方式比较传统,现代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模式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差距较大,如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仅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80%以上。三是专用品种十分短缺。我国马铃薯以鲜食为主,许多功能尚未得到开发,专用薯比例仅为15%左右,发达国家均为70%以上,进而影响了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四是技术管理严重滞后。我国缺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法则,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规范种薯生产与经营等的法规不配套。

1.3 大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薯”战略,并有力采取以下四项科技对策:一是依靠科技,扩大面积。通过发展间作套种和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大马铃薯面积。如南方中稻区适宜发展晚秋马铃薯和双季稻区适宜发展冬马铃薯的面积约1亿亩,若近期开发利用30%,就是3000万亩,可年产鲜薯3000多万吨,相当120亿斤原粮。二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我国马铃薯亩产约1000公斤,发达国家约3000公斤,我们的单产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0%,发达国家的1/3。如果我们种植脱毒种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完全有可能在近期内将亩产提高500公斤。三是依靠科技,改良品质。主要是发展专用薯,根据鲜食、淀粉加工、油炸等不同用途,培育专用品种,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贮藏品质。四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效益潜力巨大,如通过种植脱毒种薯和配套高产装配技术,亩产可提高500公斤~1000公斤,增效300元~600元;再如种植高淀粉含量马铃薯,淀粉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效益会增加5%;还有通过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每亩可节本降耗100元左右。

2 理清发展思路

2.1 明确指导思想

免耕栽培马铃薯之所以能在广西发展如此迅速,农民接受程度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满足了农民的需求。这也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关键。第二是科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技术创新很重要,广西免耕栽培如此的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成为了动力,成为保证,所以要紧紧抓住这点。加快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努力扩大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专用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分类指导;深入研究,强化集成;多方协助,合力推进”的原则,促进马铃薯生产又好又快地发展。

2.2 细化目标任务

2006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马铃薯面积达到1亿亩,亩产达到1500公斤;面积比2005年扩大2000多万亩,亩产比2005年提高500多公斤。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关键是要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即应用脱毒种薯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5%,科技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技术到位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薯”战略。

2.3 优化技术路线

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技术路线应为:以优势产业带单元,以优质专用为目标,以优良脱毒种薯为主线,集成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方式,切实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行政和推广结合、良种和良法结合、集成和推广结合、宣传和培训结合、技术和产品结合。特别强调技术和产品结合的问题,例如我们只有好的技术免耕抛秧,没有好的除草剂是不行的。广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农民用真正的除草剂,除草剂不能出问题,不能有残留,这些东西都要配套起来。这五个结合缺一不可,也是广西经验的写照。

要根据区域特色,优化技术路线:一是北方一作区。产区集中,发展马铃薯优势明显,宜大力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种植等关键技术。二是中原二作区。以发展鲜食菜用马铃薯为主,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三是西南混作区。以鲜食为主兼顾加工,积极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地膜覆盖、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四是南方冬作区。从以鲜食为主逐步转向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冬季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3 突出工作重点

3.1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切实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种薯繁育、种薯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一是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改良。加强马铃薯品种培育,选育出优质专用抗逆新品种;加强资源的评价和筛选,挖掘优良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质专用品种资源和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以弥补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的不足。二是强化脱毒薯种繁育。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种薯质量,改进和提高脱毒技术,建立简便高效脱毒技术体系,确保核心苗不带毒。改进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微型薯整齐度。加强各级种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病毒性病害的防控,确保种薯无毒。三是建立健全种薯质量监控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国家和地方都要有专门权威机构进行监管,开展从脱毒基础苗检测到合格种薯的田间目测与室内分析;加强种薯供应渠道监管,避免流通环节种薯质量失控现象发生。制订相应的法规,规范种薯生产、贮藏、销售等环节。制定脱毒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并加强对种薯生产者的技术培训。

3.2 集成创新技术模式

广西在免耕栽培方面之所以能够成功,能有影响,就是因为它的集成创新做得最好,围绕脱毒种薯推广应用,按照区域化、模式化、轻型化、标准化的要求,集成创新马铃薯生产技术模式,并重点抓好六项主推技术:一是免耕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用地养地等特点,在南方秋冬种地区,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北方地区也可积极试验探索相适应的免耕栽培技术。二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增温、保墒、增产等特点,是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宜北方旱作区和西南山区推广应用。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品种、栽培方式、目标产量和生长特点,采取科学配方施肥方法,适宜于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应用。四是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抗旱品种、保水剂包衣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五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加强病虫害监测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晚疫病、蚜虫等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重点是选用抗病品种,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控技术。六是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耕地、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3.3 切实强化示范推广

广西最成功的一个经验,除了前面说的技术指导到位,还有就是展示示范做得非常好,已经形成了网络。只有真正让农民掌握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才能有力推动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展示示范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建立马铃薯展示示范网络,集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于一体,使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二是抓好逐级培训。坚持开展逐级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技术要领,确保技术到位。三是开展全程服务。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如技术、信息、农资供应等服务,并积极探索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等服务方式。广西免耕栽培之所以推广那么好,是因为广西农技推广人员的全程服务。

4 强化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出台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了马铃薯专家指导组,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搞好技术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订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出台实施“科技兴薯”战略或加快马铃薯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推动马铃薯生产的科学发展。

4.2 加大支持力度

尽快组织开展促进马铃薯生产发展良种补贴、生态补偿等支持政策的调研,着力探索以良种补贴为抓手,调动企业繁育和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马铃薯免耕栽培、地膜覆盖等重大实用技术推广项目的储备,积极争取立项。

4.3 强化技术管理

严格马铃薯品种审定管理,制定脱毒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种薯生产许可证制度和脱毒种薯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农民用上种性优良、质量可靠的脱毒种薯。

4.4 增加技术储备

加强农科教力量的整合,成立相应的协作攻关网络,按照科学的规划与统一的要求,切实强化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专用品种选育、配套高产技术集成等方面的工作,为马铃薯生产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5 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与马铃薯主产国及国际有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948等项目,探索合作交流的领域和机制,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互换、高产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工艺、人才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4.6 注重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加强对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宣传,通过宣传,引导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同志们,马铃薯第一次会议让我感觉到马铃薯的产业大有希望,也感觉到以屈副院长为首的这支团队蓬勃向上,令人振奋。如果我们农科教结合,我相信中国的马铃薯事业大有希望。同志们,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为契机,关注、关心、关爱马铃薯产业发展,连心连手连动,加快马铃薯技术集成创新产业推广利用。要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为科技兴薯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