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林业建设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十一五”林业建设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期间全县规划退耕还林26.84万亩。该区域也是隆德县规划的移民搬迁重点区。“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十一五”期间通过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折合人工造林面积5.2万亩。绿化总里程达300公里,折合造林面积0.2万亩。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全县范

第四章 “十一五”林业建设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将在“十五”林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逐步实现林业工程的单项管理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实现森林资源的稳步增长。

(一)退耕还林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县规划退耕还林26.8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14万亩。

1.退耕地造林

根据隆德县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规划与安排,其退耕还林工程于2005年底已全部结束。但根据县发展与改革局的生态移民规划,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在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区的8个乡(镇)的23个行政村进行整村生态移民,搬迁移民总人数达3万人。因此,生态移民后剩余的7.7万亩耕地可进行退耕还林。8个乡(镇)的生态移民区地处隆德县东部六盘山西麓,是隆德县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生态林业建设的主体,也是隆德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该区域为全县7大水系12条流域的发源地。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加快推进大六盘生态经济圈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隆德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步伐,增加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项目(荒山造林)

该区包括隆德县的金华林场以及观庄、好水、城关、陈靳、山河、奠安、凤岭、温堡8个乡镇。该区域也是隆德县规划的移民搬迁重点区。通过人工造林,营造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以及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等措施,大力加强和恢复该区域森林植被,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强化六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构建纵贯宁夏南部山区的绿色长廊。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树种的规划和选择。技术路线是在总结以往造林经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作为主栽树种,阔叶树和灌木作为伴生树种。其模式是营造针阔、针灌混交水源涵养林,进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规划主要营造针阔混交的水源涵养林。规划总面积6.94万亩。其中,六盘山外缘区的金华林场营造3.85万亩。

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建设项目

小流域建设项目涉及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共11个小流域,即唐家河流域、大庄河流域、观庄河流域、好水河流域、庙湾流域、渝河干流域、朱庄河流域、筛子河流域、甘渭河流域、庄浪河流域、乐正川河流域。

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完成造林8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5万亩,农田防护林2万亩,低质林改造1万亩。

4.农田地埂林建设项目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规划了3万亩农田地埂林。地埂造林共涉及全县13个乡镇,栽植的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柠条等。

5.河道造林建设项目

全县共有7大水系,全长165.8公里,水系走向由东向西。境内13个乡镇均有水系分布,其中,唐家河4.7公里,什字河37公里,好水河27公里,渝河34公里,甘渭河35.1公里,水洛河18.5公里,庄浪河9.5公里。

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对7大水系的165.8公里河道进行集中治理,治理面积.2万亩,按水系划分,其中,唐家河300亩,什字河1 800亩,好水河2 200亩,渝河4 040亩,甘渭河1 780亩,水洛河1 600亩,庄浪河280亩。

规划主要造林树种按面积划分,其中,杨树1 910亩,柳树3 960亩,柠条3620亩,刺槐1 910亩,接杏600亩。

6.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林药间作)

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建设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完善中药材研究开发体系,以实施林药间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其重点是发展大宗常用道地中药材品种,大力扶持农户种植,开展规模种植。把隆德县建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生产地,努力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通过林药间作项目的实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全县范围内的13个乡镇。规划林药间作10万亩。间作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根据目前中药材市场销售情况,并考虑到间作时宜选择根系浅,药材的采挖不至于造成对退耕工程的毁坏和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等,在林药间作中规划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有柴胡、秦艽、羌活、远志等。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封山育林项目

隆德县在“十五”期间已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考虑到天保工程区宜林地资源状况,在“十一五”期间,不在新增封育面积,只是继续搞好7万亩的续封。

2.森林资源管理项目

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林地的经营管理,继续管护好工程规划区内的18.2万亩有林地及灌木林地。采取国有林场托管,家庭、个人承包管护的多种管护形式,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责任制,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成效,增加森林覆盖率。

(三)“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

“十一五”期间通过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折合人工造林面积5.2万亩。以河谷川道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为重点,继续搞好绿色通道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加快造林步伐,合理配置防护林体系。

1.河谷川道区农田防护林建设

全县有7大水系,在7大水系所形成的河谷川道区有近10万亩的农田。“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对这10万亩的农田配置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1.5万亩,使河谷川道区林网化程度达到85%以上。

2.绿色通道工程项目

“十五”期间,在固原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已对隆德县境内的312国道、隆秦、隆张省道、隆泾、隆威县道公路实施了绿化。从实施情况看,工程的实施取得了预期效果。“十一五”期间,将对县内乡道全部实施绿化,并对80%的村道进行绿化。绿化总里程达300公里,折合造林面积0.2万亩。

3.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

为提高绿化档次,村庄绿化在苗木规格上均选用大苗进行栽植。其中,在六盘山外围的8个乡镇的村庄绿化以针叶树为主;在县内中西部的各乡镇村庄绿化以阔叶树为主。由于该区域气温条件较好,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树种结构,对县内中西部河谷川道区各乡镇农户宅旁零星耕地规划栽植接杏、梨等经济树种。其目标的是通过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森林资源得到增加,全县广大农户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促进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全县范围内13个乡镇的128个行政村。平均每户按167株计算,栽植总株数为548万株,折合造林面积3.5万亩。

(四)城市林业工程

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实施城市林业工程,加快城市林业建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制定和完善城市林业发展规划,建立城市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保护好城市范围内现有林木的同时,通过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林木为主体的绿地,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框架,逐步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阶段性目标。

1.县城周围“三山”绿化

隆德县县城地处六盘山西麓,为银川、兰州、西安三省会的相交地带,312国道从北象山脚下穿越,国道在隆德县境内长43.3公里。县城为全县近20万回汉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大门,属欧亚大陆桥要道的县城之一。县城平均海拔2 100米,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日照时数2 228.1小时,≥10℃的有效积温1 926.3℃,年平均降水量528.2毫米左右,无霜期106天。城东有堡子山、城北有北象山、城西有南凤山。县城被“三山”环抱,气候凉爽,降雨适中。

从1999年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县城周围的“三山”采取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造林绿化。为进一步加快县城绿化、美化步伐,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三山”造林绿化1.5万亩。通过实施“三山”绿化,不但将改善县城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外展现出山川秀美新隆德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闻名遐迩的六盘山美誉,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通过宁夏南大门这个窗口,展现出改革开放中美丽、富饶新宁夏的精神风貌。

2.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为加快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统一规划,在县城周围建立大型义务植树基地。平均每年0.1万亩,共规划0.5万亩。在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拓宽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渠道,加快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抓好特色林业产业带建设,扩大林业产业基地规模,培育壮大林业优势产业,努力增加林业产值,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充分体现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林产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通过林业产业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全县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四大林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项目

1.沙棘产业带建设项目

沙棘,又名酸刺、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是具有共生固氮能力的野生落叶灌木。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不但是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经济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隆德县沙棘资源得到大幅度增加。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县沙棘面积已达20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30.1%。其中,进入结果期的沙棘面积8万多亩,年产沙棘鲜果约3 000多吨。为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国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尽快把隆德县建成具有区内领先水平的沙棘生产加工基地,必须大力进行沙棘产业带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县沙棘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大果沙棘种植面积5万亩。进入结果期的沙棘面积15万多亩,年产沙棘鲜果约6 000多吨。

2.“两杏”产业建设项目

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实施无公害生产,实现“两杏”产业的区域化、产业化发展,达到生态治理和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通过新增和对退耕区的山杏进行改造,规划“两杏”基地建设10万亩。

(二)林木种苗、花卉产业项目

1.林木种苗项目

在不断提高现有林木种苗基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建立以培育地方特色树种和城市绿化苗木为主的种苗基地。计划建立以培育华北落叶松为主的良种基地1处、以“两杏”等适生良种苗木为主的林木种苗基地1处以及六盘山灌木采种基地1处。同时,苗木生产要充分发挥中心苗圃、骨干苗圃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科技含量,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加大乡土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防护林树种的生产能力。

2.花卉产业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花卉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将充分利用设施温室的栽培技术,建设全PC中空板钢骨架连栋温室2座,总面积4 000平方米。引进以百合、蝴蝶兰、一品红等为主导产品的切花、盆花基地。通过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国有林场、苗圃的经济效益。

(三)森林旅游产业项目

积极新建隆德县金华森林公园,以国有金华林场为中心,以清凉寺人文景观为依托,辐射石窑寺、北象山、龙王池、祝霖寺等几个主要景点。规划景区总面积5 200亩。森林景观资源类型有天然次生林以及人工林两大类,面积分别为1 200亩和1 500亩。景区距陈靳乡政府4公里,距县城7.5公里,交通便利。景区日照充足,气候凉爽。其寺周围为隆德县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整个景区为隆德县渝河流域的发源地之一,属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区域。通过规划建设,形成集森林、休闲娱乐、民族风情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四)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项目

1.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

为做大做强沙棘产业,把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现有加工产品的基础上,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加工率,扩大龙头企业生产规模,使年加工沙棘鲜果的能力达到1 500吨左右,生产沙棘原汁500吨左右。通过对沙棘原汁的深加工,年生产沙棘酒等系列产品的能力达到500吨左右。同时,还可获得副产品沙棘果泥75吨,沙棘种子75吨。同时,积极作好山杏、山桃的加工。

2.果品贮藏保鲜龙头企业培育

果品贮藏保鲜企业以小为主,气调贮藏与普通冷藏相结合,以冷藏为主。在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微型节能冷库1个,年贮藏能力达0.5万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果品贮量。

三、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是隆德县森林资源转化的高峰期,切实加强现有林地的经营管理,建立强有力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是推动林木资源快速转化,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有力保证。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

要在进一步扩大森林植被面积的同时,高度重视对现有造林绿化成果的巩固,运用近自然林业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和管护。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同时,认真贯彻《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合理划分事权,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隆德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界定的地方公益林管护投资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使林木管护工作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保障,逐步建立森林有价、使用有偿、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运行机制,力争将全县公益林全部列入国家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此外,加强林政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杜绝乱占林地的现象。进一步明确林权,强化管护责任,调动广大群众管护的积极性。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

实施麝类、野生雉类、隼科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程。新建栖息地保护站1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处,建立资源监测站共1个,建设珍稀植物种源基地1处。

(三)森林防火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重点强化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四网两化”整体功能,完善六盘山外围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训练有素的森林防火队伍。

1.预测预报和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测工作,配备计算机1台。建设林火预测预报机构1个,配备工作人员3人,配备监测巡护人员10人。进一步完善地面巡护与高山瞭望体系,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规划在全县新增用于地面巡护的摩托车5辆,修建巡护便道总里程达到150公里,新建瞭望台2座,使瞭望监测面积达40万亩,监测率达到54.0%。新建防火检查站、瞭望哨各1处。

2.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有效的林火信息指挥系统,为森林防火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林火信息,保证防火指挥人员对林火行为、火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消除各种火灾、火情和火警隐患。更新超短波电台1台,卫星电话1部,手持对讲机5部,防火及宣传车1辆,计算机1台。

3.防火阻隔系统建设

充分利用自然防火隔离带,机耕防火线以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阻隔作用,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新建防火道路50公里,开辟防火线100公里,配备更新灭火机具500台,其中,风力灭火机300台,其他200(套)。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新时期隆德县林业发展大局,强化目标管理,积极推进森林健康,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隆德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联防联治,标本兼治,为改善隆德县生态和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重点工程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实施以杨树病虫害治理工程,落叶松叶蜂和森林鼠害等为主要治理对象的森林病虫鼠害治理工程。通过工程治理,到2010年全县森林病虫鼠害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80%,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目标。

2.建立完善的防治责任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防治责任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确保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和天保工程等经费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的落实,并占有较大比例。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在巩固“十五”林业科技成果建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林计划,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强化林业标准化及科技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林业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同时对制约隆德县林业发展的抗旱造林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究与攻关。

(一)加强林业科技自主创新建设

通过林业中试、科技攻关及“948”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解决制约林业科技的原始创新建设;不断强化优良灌木及珍贵野生花灌木良种快速繁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果树防冻害研究等林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建设,推动林业资源信息网络建设等科技的引进创新建设,增强林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建立隆德县林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进一步加强林业重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符合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层次清晰、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新体系。

(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一是针对林业生产特别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继续加大全光照喷雾扦插、菌根化育苗、穴袋育苗、工厂化容器育苗等快繁技术;培育林业工程建设中急需的林木良种、优良乡土乔灌木树种、城市绿化树种及珍稀濒危树种等;加快推广ABT生根粉造林、覆膜造林、保水剂及抗病保健剂等新材料造林、病虫鼠害防控、果树设施栽培、野生花卉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先进技术应用步伐。二是通过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技术集成,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建设水平,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主要包括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同时在全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区推广节水抗旱造林,天然次生林被恢复等复合集成技术。三是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努力提高全行业特别是广大林农的科技意识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快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

“十一五”期间计划建立的示范项目主要包括退耕还林标准化示范区,天保工程标准化示范区,“两杏”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等。同时,加强林业质量监督工作。对以前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要严格执行,并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等措施加大督察力度,以确保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以及林产品的质量。此外,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实行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监督检查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四)积极进行数字林业技术建设,提高资源规划及监测管理水平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技术平台,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其他林业专题调查成果为基础,实现森林资源和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全信息、全过程的科学监测与管理。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建立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基础地理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及营造林小班属性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开发用户图形界面,拓宽用户领域。

五、林业执法体系建设

(一)森林公安队伍及能力建设

以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以及服务于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规范森林公安机构名称和设置,重点解决森林公安编制、机构设置以及经费和执法权限等问题。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科技强警。加强对被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重点区域进行的综合治理;加强“金盾工程”建设,解决森林公安的交通、通讯和警用装备落后问题,逐步实现交通现代化、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提高森林公安的整体素质和快速应变能力,把森林公安系统建设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二)健全执法机构

遵循政策制定职能与行政处罚职能、行政处罚职能与监督检查职能相对分开,“权责一致”和“精简、效能”的原则,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通过试点逐步推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整合执法队伍,明晰执法职能,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的整体水平和执法质量,为推进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林业工作提供保障。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县林业系统初步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

(三)林业法律制度建设

积极适应林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依法治林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县林业发展实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快林业立法步伐,建立相对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研究制定林业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木采伐,林地管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的法规以及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和森林防火等现有法规,为依法治林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