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宁夏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给扶贫开发工作雪上加霜。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任务相当艰巨。宁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且年久老化失修,水浇地不足耕地的10%。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宁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邝经邦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的任务,同样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任务。消除贫困是我国和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最繁重的任务,西部及宁夏贫困地区是我国和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点,也应该是我国和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如果农村中有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长期不能稳定地解决温饱,新农村建设又从何谈起?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6年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整村推进不仅是扶贫开发的好形式,同样也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

截止2004年底,全国贫困人口2365万,占全国总人口1.82%;宁夏贫困人口15.2万,占宁夏总人口2.59%,占宁夏农业人口4%,占宁夏贫困地区农业人口7%。全国低收入贫困人口4067万,占全国总人口3.13%;宁夏低收入贫困人口67.8万,占宁夏总人口11.53%,占宁夏农业人口17.8%,占宁夏贫困地区农业人口31.13%。2004年,宁夏因病返贫的人口有11.3万人,占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5.2%,还有97万人(占44.54%)饮水有困难。现阶段不仅解决温饱难,巩固温饱、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更难。与过去相比,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由于目前解决和巩固温饱的难度加大,扶贫投入的成本比过去明显提高;二是由于工作难度加大,减贫的速度减缓;三是贫困人口分布呈点(贫困村)、片(贫困片区)、线(贫困带)并存的局面;四是返贫问题已成为巩固温饱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障碍。整村推进虽然按规划、计划顺利开展,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按规划每个村需投入资金250~350万元,现在只能投入150~200万元),使得一些项目无法实施。

1.宁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一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后提出的。而宁夏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0.34%,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人均的74.63%,居第2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人均的79%,居第23位,财政收入仅为财政收入地方总计的0.32%,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人均的70.83%。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均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工业落后,2004年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于30%的有6个县,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低于800元的有6个县,最低的西吉县人均仅365.61元。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必然很少,2004年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除盐池县为244.99元外,其余7县均在100元以下,其中有5个县在50元以下,最低的海原县人均财政收入仅34.57元,为自治区人均641.7元的5.39%,全国人均的3.84%。贫困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严酷,农业生产条件差,加之农村内在的封闭性以及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动性差,使得农业中的某些比较优势也难以发挥。同时,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有限,地方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很大。

二是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培养新型农民任务重。宁夏一直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的省(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8‰,全国排名第二(西藏第一),全国平均为5.87‰。长期以来,宁夏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给扶贫开发工作雪上加霜。2004年9县(区)人口出生率在20‰以上的有5个,其中西吉县高达21.42‰,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6‰以上的有4个,其中红寺堡高达18.52‰。由于人口增长快,城镇化水平低,致使农业人口比重高(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90%左右的有6个县)、农村人口多,而且集聚了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任务相当艰巨。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及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十分艰巨。宁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且年久老化失修,水浇地不足耕地的10%。人均基本农田虽达到0.17hm2,但旱作农业技术研究尚未取得较大进展,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有名无实”和“有人无技”现象普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教育和卫生事业严重滞后。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校舍和师资明显不足。行政村没有合格的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艰难维持,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2.宁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十分有限,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统一标准。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坚持整村推进的扶贫措施,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重点。

一是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巩固温饱,使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千方百计帮助、组织贫困农民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使农村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产业,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三是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关键环节,培养就地务农建设新农村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在城镇定居的两支技能型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素质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方面的投资必须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要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适当调整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把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把农民培训工作制度化并列入扶贫计划项目。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贫困农民,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因患重大疾病无力承受医疗费的特贫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目前大力输出农村劳动力是为了增加收入,可是农村出现了“门口拴着一条狗,家里剩下老俩口”的现象,新农村谁来建设?从长远看,必须通过培训农民建立两支队伍:一支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外出务工的队伍,将来在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和城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时候,进入城镇定居,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将老人、儿童带入城镇,享受社会公共福利,土地使用权由政府出资赎买。另一支是留守农村建设新农村的队伍,学习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知识,进行规模经营,国家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务农补贴,提高农民的经营收益,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并将农村建设好。

四是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使农村面貌有新的改变。今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转向农村尤其是贫困村。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要加快危房危窑改造步伐,要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农民房舍不要追求整齐划一,应要求庭院整洁环境优美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五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教育、乡风文明建设、村规民约制定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树立在政府扶持、社会各界帮扶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

最后,建议各级政府应将最贫困的地方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不要把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交通要道附近的村庄上,雪中送炭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