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宁夏养羊业健康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宁夏养羊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养羊业是宁夏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养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养羊业发展又受到饮水和饲草料资源限制。羊既是该区域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其主要的生活资料。

· 养羊业是宁夏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但其发展又受到饮水和饲草料资源限制。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控制发展规模,突出优质特色,兼顾生态环境改善和养羊业发展,这既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宁夏养羊业健康发展

席永平(1) 田黛君(2) 李宏伟(3)

赵晓云(4) 黄玉帮(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养羊业是宁夏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养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养羊业发展又受到饮水和饲草料资源限制。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特点,适时科学合理地控制发展规模,羊只饲养量要与奶牛、肉牛及其他食草家畜饲养量统筹考虑,既要实现饲草料的充分利用,又要与饲草料生产季节性不平衡相辅相成。要依据天然草原管理原则开展草原管理,突出优质和特色,解决好饲养品种和数量与饮水供给及饲草料生产的动态平衡。中部干旱带要以加强滩羊、中卫山羊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为主,重视二毛裘皮性状的保持和提高,兼顾产肉性能。灌区则要尽早开展肉用品种的培育,逐步形成体格中等、体质较坚实、适应性强、性成熟早、母羊母性好,繁殖力强、发情季节长,羔羊生长快,肉质可满足瘦、肥羔羊肉市场的肉用品种,这是兼顾生态环境改善和养羊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宁夏羊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养羊业是我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尽管受封山禁牧、饲草料相对不足与价格上涨、绵羊皮毛价格下降及旱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呈现恢复性增长。我区羊品种改良也经历了滩羊、中卫山羊本品种选育,细毛羊改良,绒山羊改良和肉羊杂交改良等技术实践。截至2005年年底,全区羊只饲养量1087.6万只,其中羊只存栏551.56万只,出栏535.96万只,羊肉产量6.97万t。

img163

1949年以来宁夏羊只存栏、出栏情况

目前我区养羊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养羊业仍然是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和生态建设后续产业之一

据调查,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带90%以上农户中的老人和妇女利用退耕还草所生产的牧草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从事养羊生产,实现饲草转化、农副产品增值,增加家庭现金收入。羊既是该区域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其主要的生活资料。如海原县史店乡双拐村长咀组现有42户居民,173口人,其中有39户养羊户,占总户数的93%。饲养基础母羊195只(主要为小尾寒羊),户均5只;种植苜蓿208亩,禾草(燕麦)310亩,户均分别为5.3亩与7.9亩。2005年在遭遇特大旱灾、夏粮绝产、秋粮严重减产的情况下,收获苜蓿干草9.7万kg以上,禾草3.1万kg,户均分别为2487 kg与795 kg。出售6月龄以上羔羊514只,每只出售价格是160~170元,出售成年羊43只,每只出售价格是250~300元,两项合计总销售收入约9.7万元,户均养羊毛收入2487元。同年,该组户均种植业毛收入约1200元,养羊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2/3以上。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共出栏羊只247万只,占全区出栏总数的一半以上,收入约5亿元。由此可见,养羊业是当地农村非主要劳动力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一,也是当地农民获得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以草定畜,提高效益”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养羊户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饲草(料)供应、基础设施(圈舍、饲草加工设备)状况选择饲养品种和饲养方式,重视提高产品商品率。

第一,绵羊数量显著增加,山羊增幅不大,饲养品种区域性分布明显。据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11月我区绵羊饲养量为954.12万只,同比增长30.15%。其中:滩羊438.25万只,同比减少5.33%;寒滩(滩寒)杂种羊314.55万只,同比增长79.72%;小尾寒羊111.84万只,同比增长9.13%;杂种肉羊18.43万只,同比增长113.95%;山羊饲养量138.74万只,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卫山羊12.88万只,同比减少63.5%,绒山羊94.89万只,同比增长53.89%)。饲草料相对短缺的盐池、同心、灵武和海原等干旱地区以滩羊为主,而新老灌区和牧草长势较好的地区则主要以滩寒及肉羊杂种羊等生产性能较高的品种为主。

第二,养少、养精是养羊业的主流。自2003年实行封山禁牧后,羊业生产由放牧、半放牧加舍饲变为舍饲圈养,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效益,养羊户自觉地调整了畜群规模、畜群结构和饲养方式。

现阶段我区养羊业仍然以小群多户、分散饲养为主要生产方式,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数量不多。在盐池县调查的24户农户,禁牧前养羊最多时(20世纪90年末)存栏数达到1547只(不包括山羊),户均64.5只。其中,高沙窝乡营西村的张国家养羊最多达到300只,人均达到72.5只,最少养殖户任永祥(王乐乡正家堡村)养羊也有22只,而截至此次调查时,上述24户养羊户滩羊存栏955只,户均存栏39.8只,分别为最多时期的61.7%和60.8%。调查显示,我区户均饲养繁殖母羊20只以下的规模养羊户占总户数的58.5%,而饲养30只以上的只占14%。在灌区7个县(市、区)共入户调查养羊户22户,平均每户养羊21只。平罗县陶乐镇王庄三队养羊园区现有入园农户30户,现存栏羊只721只,户均24只,每户养繁殖母羊10只左右,年繁殖羔羊20~30只,利用自产的秸秆和种植的苜蓿及饲料玉米饲养,繁殖羔羊出售。红寺堡大河乡开原村全村130户,有90户养羊,现存栏繁殖母羊860只,户均9.6只。该村养羊最多的村民肖燕军现存栏羊31只,其中母羊30只(滩羊20只,细毛羊杂种10只),肉用种公羊1只,种地20亩,利用自产秸秆和打野草饲养。

养羊农户开始重视调整优化羊群结构,大量淘汰山羊和老弱病残羊,繁殖母羊比例提高,羊群结构日趋合理。例如在盐池县接受调查的24户农民中,共存栏滩羊955只,其中基础母羊709只、后备母羊172只、公羊50只、羔羊24只,基础母羊比例为74.2%,近乎达到理想的畜群结构。

饲养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羊只体况良好,适时配种,羊只繁殖成活率提高。在上述调查的24户养羊户中,从2004年初截至调查时,繁育成活羔羊963只,母羊产羔率达135.8%。另据调查,目前盐池县有半数以上母羊实现了两年三产,如冯记沟乡雨强村尚华饲养基础母羊138只,年内繁殖成活羊只210只,繁殖成活率达到152.2%。

羔羊育肥早出栏,商品率提高。在调查的24户农户中,滩羊饲养总量为2172只,其中出栏1217只,存栏955只(未出栏羔羊24只),出栏率达到56.03%。在出栏羊只中,米齿羔羊205只,淘汰羊278只,裘皮羔羊734只,分别占出栏羊的16.8%、22.9%、60.3%。

第三,短期育肥仍然是灌区发挥区位优势,利用较为充足的饲草料资源发展养羊生产的有效途径。利用周边省区秋季淘汰羊只之际补栏育肥,在两节前或春季出售是灌区养羊的传统,这种“山繁川育”的饲养方式在平罗、惠农、灵武的局部地区形成区域规模。一般是羊只贩运户和养羊经济人牵头组织,育肥户提前备草备料,在羊只价格较低或者肉价行情看好时集中购羊,育肥规模多在每户100~300只,年育肥2~3茬。这一模式多为连片和惯性经营,带有显著的季节性。例如,本次调查养羊育肥园区(专业村、专业户)4个,分别为平罗高庄乡东风一队育肥羊园区、东风三队马琳育肥羊场、惠农礼和红柳岗村、灵武郝家桥镇新民村四队养羊育肥村,共有育肥户85户,存栏羊只20300只,户均239只。平罗、惠农以山羊育肥为主,羊源主要来自内蒙古的鄂托克前旗、阿拉善左旗,育肥后的肉羊多销到内蒙古、山西、福建等地,育肥出栏每只纯收入40~60元。灵武郝家桥镇新民村以滩羊米齿羔羊为主,羊源主要来自盐池、陕北,育肥后在当地和涝河桥市场销售,育肥出栏每只纯收入40~50元。今年牧区遭受旱灾,秋季集中出栏数量多,价格较低,农户补栏数量多,这也是调查存栏数量增幅较大的原因之一。

(三)优质肉羊繁育生产体系初见端倪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肉羊生产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纯种肉羊种羊繁育已具规模,杂交改良技术路线明确,技术支撑加强。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良种肉羊种羊繁育场建设,对种羊引进、繁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重点扶持,建成了6个良种肉羊原种繁育场,存栏纯种肉羊3217只,已具备年提供3000只种羊的生产能力。近年来,自治区加大了对种公羊补贴投放,2005~2006年投放超过1000只。目前,全区各市(县)存栏用于杂交改良的肉羊种公羊2400余只,已具备了一定的杂交改良基础。

以小尾寒羊、寒滩(滩寒)为母本,以引进的肉用种羊为父本的肉羊改良技术路线已在肉羊生产中得到初步推广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5年惠农区实施杂交改良绵羊8022只,已产羔3947只,累计完成肉羊杂交改良30410只。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断奶前肉杂一代羔羊平均日增重240.33 g,断奶重17.94 kg。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6月龄肉杂一代羔羊平均体重达到32.8 kg。中宁县黄苓公司2002年引进小尾寒羊400只,2003年引进无角道赛特、特科萨尔等肉用种羊,建立人工授精点,配套人工授精器械设备,培训人工授精员,按照技术路线在本场和周边养羊农户中开展工作,并向农户供应二元母羊。目前该场存栏羊只1230只,其中肉杂二元羊730只,向农户提供杂一代羊205只,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原州区畜牧站通过在中河乡丰堡村农户中推广肉羊生产技术路线,进行自繁自育。调查显示,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出栏一只杂交羔羊(6~8月龄)的平均现金收入是224元,而出栏一只当地“土种羊”羔羊(6~8月龄)的平均现金收入只有143.4元,杂交羔羊的平均现金收入比“土种羊”高56.5%。典型实例表明,上述技术路线与方向符合我区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为全区肉羊产业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

(四)羊产业的流通及加工设施已趋于完善

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已具规模,企业品牌意识强烈,品牌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并利用清真品牌优势,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目前我区羊肉加工企业建成的有农垦贺兰山肉羊产业集团、平罗金福来、宁夏宇华、盐池荣宝、中卫夏华等,在建的有红寺堡和同心阿伊河,年屠宰加工羊只设计能力为240万只。农垦贺兰山肉羊产业集团、平罗金福来、宁夏宇华三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羊只屠宰加工设计能力已与当前出栏量持平。青铜峡雄鹰皮草公司连续几年收购加工二毛皮百万张以上,占到全区二毛皮年生产量的80%以上。

全区已有“贺兰山”“沙漠王子”“伊思来”等多个注册羊肉产品,其中“贺兰山”“沙漠王子”品牌羊肉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荣宝、宝丰市场和涝河桥市场产品取得无公害食品认证,产品也以羊胴体、羊肉卷、冷鲜肉、羊肉馅、法式羊排等分割肉及包装礼品盒等不同形式投放相应市场,销售形势看好。例如荣宝公司每天向银川新华超市供应100只胴体羊肉,每周向郑州供应14~15 t,每月向上海、天津供应45~50 t分割羊肉专柜销售。宁夏宇华在北京销售,金福来、农垦肉羊产业集团也在银川等地设立专卖店,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经由代理商销售,羊肉礼品盒产品团购订货踊跃,产品处于“不愁销”局面。今年,农垦集团首次实现了向约旦出口羊肉,马来西亚兽医局官员也来到宁夏,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检查,验证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是否具备进入该国的资格。10月,在农产品加工西部行动(宁夏)暨科技经贸合作活动中,农垦集团和金福来等公司同中粮公司、深圳龙泰安公司签订了羊肉代理出口协议,相关事宜正在协商中,打清真牌使得宁夏羊肉出口伊斯兰国即将成为可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优质不能优价,养羊业效益欠佳

宁夏羊肉味道鲜美,已成为一种品牌,在国内享有盛名,但是这并没有给宁夏的加工企业带来多大优势。据调查,我区的羊肉加工企业多为近两年新建,处于创业期,都未能实现按设计能力组织生产。截至目前,2005年实际加工20万只,预计全年达到30万只左右,不足加工计划能力的1/10。缺乏融资渠道,流动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加工产品中,除滩羊特色产品外,加工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低价竞争仍是营销主流。由于羊只定点屠宰政策未完全落实,在区内市场上,企业面临与没有任何加工成本的“一条绳子一把刀”的个体屠宰加工户进行价格竞争,产品利润空间很小。在区外市场,宁夏羊肉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羊肉企业所生产的羊肉竞争没有价格优势,除了区内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争夺客商外,还要面对邻近省区加工企业低价格销售的威胁。据调查,只有荣宝公司的滩羊米齿羔羊肉在天津、北京、郑州等市场批发价格比当地市场价格每吨高1200~2000元外,其他企业产品大都采用压低价格占领市场的营销策略。出口市场,产品主要是低价位闯市场,出口价格不具优势。目前出口产品的意向价格为分割统肉为每吨1750~1950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吨14200~15800元),近乎成本销售,加之质量标准相对较高,出口程序繁杂,同时又要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机会与挑战并存。

(二)优质肉羊原料紧缺且不规则,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有难度,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区加工企业以及宝丰和涝河桥两个专业市场交易的70%~80%的羊只主要来自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周边地区。品种繁杂,羊只年龄、体格、体况差异大。尽管加工企业大都选择了收购当年羔羊,羊胴体重在9~15 kg,但还是很难制定出相应的产品标准。企业看重杂交肉羊的质量,有意以此为原料,生产出口目的地国家市场的中档羊肉,但目前数量有限,还不能形成批量生产。虽然雄鹰皮草公司80%的产品出口欧洲,但在原料收购中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

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很难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缺乏规格化产品使企业陷入价格定位不利的位置。企业利润空间有限,销售价格提不起来,收购价格就无法提高,养羊户的效益也就难以保证。同时,由于今年羊皮价格大幅度下降,养羊比较效益下降,羊产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况。

(三)品种选育工作滞后,优良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畅

滩羊品种选育技术推广项目中断多年,近亲繁殖严重,品种出现退化。调查表明:20世纪在滩羊保种区建立的滩羊选育监测点由于没有经费投入,监测工作已停止了多年;新的监测选育体系没有建立,多数养殖户自群繁衍,近亲繁殖严重,造成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下,饲养效益下降。调查发现,滩羊二毛皮加工企业对滩羊选育标准不熟悉,对原料标准没有客观的评价体系,全靠经验操作。尽管如此,按照企业收购人员的经验标准,今年市场二毛皮收购价格在60~90元,质量价差30元。滩羊肉加工和生产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企业收购的羊肉胴体要求在9~15 kg,但相差1/3多,收购价格相差40元以上,相当于饲养一只羊的纯收入。开展滩羊选育,通过提高质量来增加滩羊养殖效益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中卫山羊保种举步维艰。封山禁牧后,中卫山羊不仅繁殖率低(60%~90%),而且羔羊死亡率高(20%),生长发育缓慢,加之舍饲后饲养成本高,中卫山羊存栏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20余万只下降到目前的7.78万只。当前,除中卫山羊选育场饲养的1500只核心群羊只有选育记录外,其他各县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中卫山羊品种选育工作。同时,由于对中卫山羊品种特性认识的不足,市场上没有任何相关特色加工产品,饲养经济效益不高,种质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四)肉羊杂交改良体系不完善,改良步伐缓慢

肉羊改良工作虽已进行了多年,但由于杂种肉羊市场与起初设想存在较大差异,优质不能优价,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优质肉羊繁育生产体系未能有效建立起来。自治区最初建立的灵武市黎明和银川郊区双渠口等肉羊杂交改良科技示范园区相继转停,新近加入的如中宁县黄苓公司、中卫市城区常拓鹿业公司等一些规模养殖场亏本维持,优质肉羊产业优势区大部分农民参与杂交改良的积极性不高,母羊组织困难。肉羊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因不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培训一批走失一批,队伍极不稳定。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使有限的肉用种公羊利用率不高,杂交改良效果缓慢。调查显示,我区先后建立肉羊改良人工授精点164个,2005年实际运行的只有82个。

(五)优质饲草不足,秸秆加工利用不当

虽然个别地区存在有草无畜,草多无法处理的现象,但宁南山区及中部干旱带总体饲草料相对不足,有的地方严重缺草,靠购草养畜。如海原、西吉两县有草无畜户分别为1.35万户和1.02万户,而盐池县有畜无草户达3.1万户。在盐池县入户调查的24户中,饲养滩羊总量为2196只,共承包草原面积803 hm2,产草(干草)总量约1200 t;人工草地20.33 hm2,产草(干草)总量约31 t;耕地总面积43.67 hm2,总产玉米24 t(其中水浇地4 hm2,产玉米30 t);其他杂粮产量47 t,秸秆产量约100 t。总计饲草1331 t,饲料71 t,只均占有饲草606 kg、饲料32.3 kg(自产粮食几乎全部用于饲料)。饲草料总量不足,养殖户只能维持现有条件下的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

在灌区大量的风干玉米秸秆在未经任何处理情况下整株抛撒在圈舍内喂羊,营养损失严重。

三、宁夏养羊业科学发展之路

宁夏羊产业既是全国农业优势产业又是全区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养羊业作为宁南山区与中部干旱带地区绝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我区养羊业发展历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区养羊业发展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特色、优质取胜

特色、优质是销售价格提升的基础,也是我区羊产业的根本出路。我区羊肉产量总量不大,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数量竞争没有出路,以特色、优质产品拓展市场已然是业界人士的共识。顺应市场规律,一方面要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而更重要的是开发产品,做大市场。要控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做大做强做优清真品牌,加大“滩羊”“中卫山羊”知名品牌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宣传。发展滩羊餐饮文化,开发地方优良品种系列菜肴和高中档生熟制成品等扩大宁夏羊肉优质特色的影响力。特色即为地方特色产品——滩羊或(和)中卫山羊系列产品。荣宝和雄鹰公司已从中受益,但仍需要逐步完善产品标准,创立品牌。优质羊肉的选择是肉羊杂交生产羔羊肉——替代进口中高档羊肉或定位出口目的高中档羊肉市场。

(二)注重饲养品种和数量与饮水供给及饲草料生产的动态平衡

通常饲养绵羊是因为绵羊能够转化其他人类不能利用的资源为可利用的食物和纤维,但是,羊和其他反刍动物对饲料转化为人类食物的效率相对低,当饲料成本低廉时,养羊才有经济效益。养羊是基于对草地饲草、干草饲养、青贮饲料、作物秸秆和其他农副产品的转化,而这些产品也是奶牛、肉牛等家畜的主要饲草。因此,羊只饲养量要与奶牛、肉牛及其他食草家畜饲养量统筹考虑,既要实现饲草料的充分利用,又要与饲草料生产季节性不平衡相辅相成,否则造成饲草料价格上涨过快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早春季节,提供多年生牧草是减少天然草地放牧压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在天然草地未能恢复生产力之前,播种具有黑麦草等高产的牧草或对已有的不同牧草地进行围栏,从而根据牧草生长情况进行轮牧也可以获得高效益。这样牧草可以恢复其生长,安全越冬。

天然草地是以多种牧草组成,放牧变化往往导致这些牧草种在草群中所占的比例。如果要维持天然牧草的数量和质量,应该对草地进行管理。

维持和提高天然牧草质量,确保草地的生产力是草地管理的主要目的。但草地管理最终目的是促进草地可持续健康发展及防止土壤侵蚀。

要维持天然草地理想的生产力,需要遵循以下三点:一是保持草—畜平衡;二是控制放牧期限,给草地充分的恢复时间,从而延长植被生长年限,短期高强度放牧后较长时间的草地修复能够达到此目的;三是足够的越冬前生长来完成根部营养储存和种子成熟,维持较高的留茬高度有助于积雪。

牧草生长后期,地上部分几乎全被采食的植物很难完成根部营养物的储存,但早春返青和干旱阶段的生长依赖于植物储存营养。另外,植物地上部位可通过积雪提高土壤湿度,从而减少植物根茎越冬时被枯死的危险。

我区天然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实行全面禁牧已达三年,解禁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草原管理问题,天然草原退化仍将难以遏制。研究表明,草地科学管理应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第一,放牧应在适当的牧草生长阶段进行。放牧前,牧草需足够的生长高度来完成重新储存根部营养物质。放牧应在开花结实之前进行。放牧后,牧草应仍然有足够多的剩余叶片来促进根部营养的储存。

第二,不同时期,放牧周期长短不等。春季,牧草生长较快,应采取周期短暂而次数多的轮牧方式。夏季,牧草生长缓慢,每个轮牧小区的放牧时间要适当延长,从而给已放牧草地充分的自我恢复时间。不同区域具有其特有的气候。干旱区域,小区放牧时间要适当的延长。总的来说,虽然气候条件恶劣,只要严格管理才能得到较多回报,但也存在着管理上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风险。不同草地类型对放牧效果不同,因而草地植被高度和每个小区修复时间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草地的合理利用是最终目的。我们尽可能利用全部草场面积,避免造成区域性的过度放牧现象。如果达不到这种预期目标,应把草场分为不同区域来减少小区面积。

第四,小区放牧天数要短暂。每天在不同的小区放牧是一种最佳的控制性放牧系统。在夏季中期,如果牧草需要60天来完成再生,我们应把草地分为60个小区来放牧利用。

第五,要避免同一个小区内短期重复放牧。刚放牧完的草地非常脆弱,在同一个小区放牧3天后不应该再放牧利用,如果继续利用已放牧的草地将会严重损害草地生产力,因为这段时间牧草消耗根部有限的储存营养来完成再生。

第六,及时收割多余牧草。如果放牧利用以前牧草已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我们需要及时收割并制成干草或青贮来延长生长期限。在这段时期,把这些牧草切成青贮饲料是最有效的储存方法之一。

第七,牧草要在含高纤维之前刈割。尽量用与草地牧草质量相接近的干草来饲喂羊,这样将减少饲料中所加添加剂的费用,并且及时的收割可以防止草地牧草的高纤维化,羊能够获取较高的营养物。

我区已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放牧试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但在成果推广应用中,要特别关注上述七项基本原则。

(三)处理好地方品种的保护利用与品种引进改良之间的关系

滩羊和中卫山羊生产。滩羊和中卫山羊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长期风土驯化和选育形成的地方良种,是我国独特的裘皮用绵羊品种。其适应能力强,抗严寒酷暑,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等优良性状是其他引入品种所不可比拟的。其生产已不仅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业已融入当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地域性文化,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实践表明,滩羊和中卫山羊的生产性能也是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最适宜我区中部干旱带地区饲养的品种。滩羊和中卫山羊的选育要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和饲草料生产条件确定饲养品种和选育方向,仍要重视二毛裘皮性状的保持和提高,兼顾产肉性能,要有品种的特色。建议采用在滩羊核心产区以规模场及养殖户为核心,组建开放式核心群,组织开展种公羊调换、选种选配,实行群选群育、开放式育种,逐步提高滩羊群体品质的一致性,提高滩羊品种质量与经济价值。技术路线如下:

img164

肉羊生产。肉羊发展要在饲草料相对丰富的地区,并要适当调整技术路线,采取以目前灌区存栏较多的小尾寒羊或滩寒杂种母羊为第一母本,以两个白色肉用品种开展轮回杂交,适当导入其他品种血液的方式,尽早建立适应我区饲草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肉用品种培育及生产体系。建议今后我区肉羊品种的选育目标和主要性能技术指标是以下几点。

一是选育目标。体格中等,体质较坚实,适应性强,性成熟早,母羊母性好,繁殖力强,发情季节长。羔羊生长很快,肉质均可满足瘦、肥羔羊肉市场。羊只胴体肉质很好且肉骨比率均匀。母羊产羔率较高且用于维持的需要量低或适中,适合放牧或舍饲饲养。

二是选育指标。一年多产,具有四季都可产羔的能力,较好的胴体肉质,在舍饲状态下6~8月龄即可获得较好的供屠宰的羔羊,适合的繁殖能力,易管理,无难产问题,有少量的杂毛和色斑。

三是经济指标。产羔数量在150%~200%,羔羊存活率在95%以上,三月龄体重在20 kg以上,断奶后的平均体增重在200 g以上,羊毛的质量是毛色全白,基本同质,头蹄部位有少量杂毛和色斑。

四是理想体型。胸宽肩顺,肋骨开张良好,体躯长(尤其指最后一根肋骨到尾部的距离长)腰臀平直且长,骨骼发育良好,羔羊的四肢结实端正,身体结构匀称、协调,无角或小角。

积极稳妥地将传统养羊业转变为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适应市场规律,遵循科学发展原则,才能达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统一的最终目标。

【注释】

(1)宁夏畜牧工作站

(2)宁夏畜牧工作站

(3)宁夏畜牧工作站

(4)宁夏中宁县畜牧中心

(5)宁夏中宁县畜牧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