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噻唑类杀菌剂

噻唑类杀菌剂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噻唑类杀菌剂是近年开发的热点,多是在已有农药品种基础上,经过组合优化而得的一类高效、广谱性杀菌剂。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防治此类病害的其他杀菌剂,目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它能有效地防治对苯基酰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抗性的病害。保护、治疗、触杀性杀菌剂。土壤杀菌剂和拌种剂。主要用作杀真菌、细菌和伤口保护剂。叶枯灵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噻二唑类杀菌剂。

第十五节 噻唑类杀菌剂

噻唑类杀菌剂是近年开发的热点,多是在已有农药品种基础上,经过组合优化而得的一类高效、广谱性杀菌剂。目前的主要品种有噻菌铜、噻枯唑、噻菌茂、噻唑锌、噻森铜、噻唑菌胺、土菌灵、辛噻酮、苯噻硫氰等。

一、噻唑菌胺(ethaboxam)

1.名称

(1)其他名称:韩乐宁、Guardian、LGC-3043

(2)化学名称:(RS)-N-(α-氰基-2-噻吩甲基)-4-乙基-2-(乙胺基)噻唑-5-甲酰胺

(3)分子式:C14H16N4OS2;相对分子量:320.42

2.来源 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75℃,蒸气压8.1×10-5Pa(25℃)。20℃溶解度4.8mg/L,在室温、pH7条件下的水溶液中稳定。

4.作用

具预防、治疗和内吸活性。它对疫霉菌生活史中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两个阶段有很高的抑制效果,但对疫霉菌孢子囊萌发、孢囊的生长以及游动孢子几乎没有任何活性。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防治此类病害的其他杀菌剂,目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它能有效地防治对苯基酰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抗性的病害。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所致病害,如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霜霉病等。

5.制剂12.5%、25%、20%可湿性粉剂

6.使用

12.5%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发病初可用75~100g/亩兑水40~50kg喷雾。

二、苯噻硫氰(benthiazole)

1.名称

(1)其他名称:硫氰苯噻、苯噻菌清、倍生

(2)化学名称:2-(硫氰基甲硫基)-1,3-苯并噻唑

(3)分子式:C9H6N2S3;相对分子量:281.5

2.来源 美国贝克曼公司研制的噻唑类杀菌剂

3.性质

淡黄色液体,熔点135℃,20℃蒸气压小于1.33Pa,相对密度1.39。25℃溶解度:水33mg/L、异丙醇70g/L、己烷10g/L、苯150g/L、四氯化碳20g/L,易溶于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和环己烷。

4.作用

广谱性种子保护剂,预防及治疗由土壤及种子传播的真菌或细菌所致的一些病害如稻胡麻斑病及由镰刀菌、赤霉菌、长蠕孢菌、丛梗孢菌、梨孢菌、柄锈菌、腐霉菌、腥黑粉菌、黑粉菌、轮枝孢菌及黑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用于种子处理。亦用于木材防腐。

5.制剂30%乳油

6.使用

防治谷子粒黑穗病,可用50ml拌种100kg;防治水稻苗期叶瘟、徒长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用1000倍液浸种6小时,浸种时常加搅拌,捞出再浸种催芽、播种、药液可连续使用两次;防治水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甘蔗凤梨瓜类炭疽病、立枯病,柑橘溃病、立枯病,发病初要用200~375mg/L灌根。

三、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

1.名称

(1)其他名称:噻菌烯

(2)化学名称:3-丙烯氧基-1,2-苯并异噻唑-1,1-二氧化物

(3)分子式:C10H9NO3S;相对分子量:281.5

2.来源 日本明治制果公司开发的异噻唑类杀细菌和真菌剂

3.性质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纯品熔点138℃,不溶于水,难溶于冷的甲醇乙醇,易溶于丙酮和三氯甲烷,可溶于乙醚

4.作用 属杂环类内吸杀菌剂。水杨酸免疫系统促进剂,在离体试验中,稍有抗微生物活性。处理水稻,有促进根系的吸收,保护水稻不受稻瘟病、白叶枯病侵染的作用

5.制剂8%颗粒剂

6.使用 防治水稻稻瘟病,发病前用1.65~2kg/亩均匀撒布;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初用2~2.65kg/亩均匀撒施

四、土菌灵(etridiazole)

1.名称

(1)其他名称:氯唑灵、Terrazole、echlomezol、ethazol、ethazole、OM2424

(2)化学名称:5-乙氧基-3-(三氯甲基)-1,2-噻二唑

(3)分子式为:C55H5C13N2OS;相对分子量:247.5

2.来源 有利来路化学公司开发的噻二唑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浅黄色液体,具有微弱的持续性臭味。凝固点20℃,室温下蒸气压0.013Pa,沸点177℃(13.3Pa),不溶于水,溶于丙酮、四氯化碳、乙醇。

4.作用

保护、治疗、触杀性杀菌剂。土壤杀菌剂和拌种剂。主要防治镰孢、疫霉、腐霉和丝核菌引起的病害。铜离子杀菌剂,对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及类菌体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尤其对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

5.剂型 35%可湿性粉剂

6.使用 用于土壤处理,可用12~25g兑水25kg用于100m2消毒,也可用作种子处理

五、辛噻酮(octhilinone)

1.名称

(1)其他名称:Panlil-T、RH893

(2)化学名称: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

(3)分子式:C11H19C13NOS;相对分子量:213.3

2.来源 Rohm&Hass公司(现为DowAgroscience)开发的杀细菌、真菌剂

3.性质

纯品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微弱的刺激气味。沸点120℃/1.33Pa,25℃下蒸气压4.9mPa,溶解度(25℃):蒸馏水0.05%,甲醇和甲苯﹥800g/L,乙酸乙酯﹥900g/L,己烷64g/L。对光稳定。

4.作用

主要用作杀真菌、细菌和伤口保护剂。如用于苹果、梨及柑橘类树木作伤口涂擦剂,可防治各种疫霉、黑斑等真菌及细菌的侵染。目前主要用于木材、涂料防腐。

5.剂型 1%糊剂

六、拌种灵(amicarthiazol)

1.其他名称:Seedvax、Sidvax、F-849、G-849

(1)化学名称:2-氨基-4-甲基-5-甲酰苯胺噻唑

(2)分子式:C11H11N3OS;相对分子量:232.29

2.来源 有利来路化学公司开发的噻二唑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无色固体,无味。熔点222℃~224℃,在270℃~285℃下分解。相对密度稍大于水,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中,不溶于水和非极性溶剂。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遇碱后会发生分解,遇酸会生成相应的盐类化合物。

4.作用

内吸杀菌剂,拌种后可进入种皮或种胚,杀死种子表皮及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同时也可在种子发芽后进入幼芽和幼根,从而保护幼苗免受土壤病原菌的侵染。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棉花角斑病,棉花、豆类苗期病害,红麻炭疽病。此外,对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锈病及豆类苗期病害,也有一定效果。

5.制剂

40%可湿性粉剂、30%胶悬剂、40%混剂(20%拌种灵+2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称拌种双)。

6.使用

主要用于拌种,与福美双混配可防治小麦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棉花苗期病害等,一般用量为种子重的0.3%~0.5%拌种或40%可湿性粉剂160~350倍液浸种或500倍液喷洒。以0.25%浓度浸种或拌种,防治红麻炭疽病效果在98%以上;40%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的0.25%拌种,对棉花炭疽病防效达82%。此外,对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锈病及豆类苗期病害,也有一定效果。

七、噻枯唑(bismerthiazol)

1.名称

(1)其他名称:叶青双、叶枯唑、叶枯宁、敌枯宁、川化-018

(2)化学名称:N.N′-亚甲基-双(2-氨基-5-硫基-1,3,4-噻二唑)

(3)分子式:C5H6N6S4;相对分子量:278.38

2.来源 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自主创制的噻唑类内吸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白色长方柱状结晶或浅黄色疏松细粉,原药为浅褐色粉末。熔点(190+1)℃,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吡啶、乙醇和甲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4.作用

具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5.制剂20%、25%可湿性粉剂

6.使用

20%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可用100~150g/亩兑水40~50kg喷雾,适于早、中、晚稻的秧田和本田,秧田4~5叶施药,本田在发病及齐穗期各施1次,间隔7~10天;防治柑橘溃疡病,在苗或幼树萌芽后20~30天各喷药1次。成树在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1次,使用方法同水稻白叶枯病。

八、叶枯灵

1.名称

(1)其他名称:敌枯唑、渝―7802

(2)化学名称:2―苯甲酰肼叉―1,3―二噻茂烷

(3)分子式:C10H10N2OS2;相对分子量:238.3

2.来源 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自主创制的噻唑类内吸类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白色鳞状结晶,熔点为145℃~146℃。易溶于二甲亚砜,溶于氯仿、二氯甲烷,微溶于甲醇,不溶于石油醚、正乙烷等。工业品为淡色颗粒。常温下稳定。

4.作用

叶枯灵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噻二唑类杀菌剂。该药内吸性强,水稻根部和叶面接触药后2小时即能产生内吸传导作用。药剂输导到水稻维管束中,与病原细菌接触,在细菌体内对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烟酰胺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制剂25%可湿性粉剂

6.使用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在水稻孕穗初期至抽穗期喷药,每次用200~400g/亩兑水50~60kg喷雾。重病田块连喷3次,轻病田块喷药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7天。此外,还可以拌毒土或泼浇方法施用。

九、噻森铜

1.名称

(1)其他名称:施暴菌

(2)化学名称:N、N′-甲撑-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

(3)分子式:C5H4N6S4Cu;相对分子量:339.5

2.来源 浙江东风化工独家生产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

3.性质

纯品为蓝色粉状固体。熔点为300℃(分解)。20℃时水中不溶解,微溶于吡啶、二甲基甲酰胺。原药外观为蓝绿色粉末状固体,噻森铜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遇强碱易分解,能燃烧。

4.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番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等。

5.制剂 20%悬浮剂

6.使用 喷雾、蘸根、浸种、灌根等

番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发病前可用300~500倍液灌根,喷4~5次,间隔7天左右;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可用300~500倍液喷雾喷2~3次,间隔7天左右。

十、噻唑锌

1.名称

(1)化学名称: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

(2)分子式:C4H4N6S4Zn;相对分子量:329.8

2.来源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产的噻唑杀菌剂

3.性质 灰白色粉末,熔点>300℃,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在中性、弱碱性条件下稳定

4.作用

噻唑锌为高效低毒的有机锌杀菌剂,兼有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它的结构由两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锌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锌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锌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它对水稻、蔬菜、柑橘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突出,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

5.制剂20%悬浮剂、40%悬浮剂、60%水分散颗粒剂

6.使用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可用100~120mL/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柑橘溃疡病,发病初可用300~500倍液喷雾。

十一、噻菌茂(Saijunmao)

1.名称

(1)其他名称:青枯灵

(2)化学名称:2-苯甲酰亚肼基-1,3-二噻茂烷

2.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植保化学有限公司登记生产

3.性质 外观为灰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为145℃。易溶于二甲亚砜,难溶于石油醚

4.作用 防治水稻白叶枯、烟草青枯病

5.制剂 20%可湿性粉剂

6.使用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烟草青枯病,发病初可用150g/亩兑水50~60kg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