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取代苯类杀菌剂

取代苯类杀菌剂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取代苯类杀菌剂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苯环的有机杀菌剂。该类杀菌剂大多无内吸性。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对某些病害具有治疗作用。在植物已受到病菌侵染后,杀菌作用很小。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用作土壤处理和种子消毒。杀菌机理是影响菌丝细胞的有丝分裂。杀菌、抑菌双重作用。同时具有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作用,可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侵入其内部的病菌,控制病害,保护新的部位不受侵害。

第十八节 取代苯类杀菌剂

取代苯类杀菌剂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苯环的有机杀菌剂。品种成员较为复杂,没有太大的系统性,其大部分品种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该类杀菌剂大多无内吸性。其作用机制在于和含—SH的酶反应,抑制了含—SH酶的活性,特别是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该类杀菌剂以百菌清为代表,还有如五氯硝基苯、抑霉胺、敌磺钠、稻丰宁、稻瘟醇、稻瘟清、五氯酚、邻烯丙基苯酚、四氯苯酞、叶枯酞、苯氟磺胺、甲苯氟磺胺、水杨酰苯胺、硫氰苯胺、硫氰散、二硝散、敌锈钠、敌锈酸、邻苯基苯酚、毒菌酚、间硝酞异丙酯、枯萎宁等几十种,大多用于水稻和麦类作物病害防治,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蔬菜病害的品种。

一、百菌清(chlorothalonil)

1.名称

(1)其他名称:打克尼尔、达科宁、克达、霉必清、Daconil-2787、Termil、Bravo、Forturf、Funconil、Exotherm

(2)化学名称:2,4,5,6-四氯-1,3-苯二甲腈

(3)分子式:C8N2C14;相对分子量:265.91

2.来源

由Diamond Alkali Co.公司研制,后售给日本ISK Biosciences Corp.公司,现为先正达公司,允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纯品为白色无味晶体,沸点350℃,熔点250℃~251℃,微溶于水,溶于二甲苯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光、热和酸碱水溶液都较稳定,不腐蚀容器。残效期长,药效稳定。

4.作用

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对某些病害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理是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体中的含有谷光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在植物已受到病菌侵染后,杀菌作用很小。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及植物的根系被吸收,但在植物表面有很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的冲刷。主要用于果树、作物、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的防治。

5.制剂

单剂:50%、60%、75%可湿性粉剂,72%悬浮剂,10%油剂,5%、2.5%颗粒剂,2.5%、10%、30%、45%烟剂,5%粉剂。

混剂:40%腐霉·百菌清悬浮剂(霜灰宁),5%、15%、20%、25%腐霉·百菌清烟剂,18%霜脲·百菌清悬浮剂(霜克),30%霉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6.使用

75%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叶锈病、叶斑病,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炭疽病,发病初用100~12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玉米大斑病,发病初用110~14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发病初用100~126g/亩兑水60~75kg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霜霉病,发病初用110~150g/亩兑水50~75kg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蔓枯病、叶枯病及疮痂病,发病初用150~200g/亩兑水50~75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炭疽病,发病初可用135~150g/亩兑水50~75kg喷雾;防治茄子、甜椒炭疽病、早疫病,发病初用80~100g/亩兑水50~60kg喷雾;防治苹果斑点病,发病初用400~8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炭疽病、白粉病、果腐病,在叶片初或开花2周用600~750倍液喷雾;防治桃褐腐病、疮痂病,在孕蕾期和落花时,用800~1200倍液喷雾;防治穿孔病,在落花时用7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疮痂病、沙皮病,在花瓣脱落时,用900~1200倍液喷雾。

二、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

1.名称

(1)其他名称:土粒散、掘地生、地散、Brassicol、Folosan、Terraclor、PCNB

(2)分子式:C6Cl5NO2;相对分子量:295.34

2.来源

拜耳公司开发的杀菌剂,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山西科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登记生产。

3.性质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43℃~144℃,沸点320℃(少量分解),蒸气压12.7mPa(25℃),相对密度1.907。溶解度(20℃)为:水0.1mg/L、甲苯140g/L、甲醇20g/L、庚烷30g/L,对光、热和酸介质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分解。在土壤中相当稳定。

4.作用

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用作土壤处理和种子消毒。杀菌机理是影响菌丝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蔬菜及果树上的多种病害,如小麦黑穗病,高粱黑穗病,马铃薯疮痂病、菌核病,棉花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褐腐病、红腐病,甘蓝根肿病,莴苣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以及胡萝卜、黄瓜、菜豆等猝倒病、菌核病,番茄、辣椒疫病,葡萄黑痘病等。

5.制剂

单剂有20%、40%粉剂,75%可湿性粉剂,24%乳油;混剂有本品+土菌灵、本品+放线菌酮、本品+甲霜灵等。

6.使用

(1)20%粉剂:防治小麦黑穗病,用150~200g拌种100kg;防治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可用200~300g拌种100kg;防治辣椒白绢病,可用1.2~2kg/亩拌土施于根茎基部;防治茄子猝倒病,用2kg/亩进行土壤消毒。

(2)40%粉剂: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栽培前,用9~15kg/亩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玉米茎基腐,用该药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8g拌种1kg;防治菜豆炭腐病,发病初可用该药1kg/亩兑水1000kg淋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每株淋药液0.25kg。

(3)75%可湿性粉剂:防治桃树根癌病,发病初可用600倍液灌根。

三、邻烯丙基苯酚

1.名称

(1)其他名称:银果、绿帝

(2)分子式:C9H10O;相对分子量:134.18

2.来源 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拟银杏提取液的植物源农用杀菌剂,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原药为棕色至棕红色油状液体。熔点-6℃,沸点220℃,蒸气压20Pa(48℃),与石油醚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混溶,在中性及酸性介质中稳定,溶于碱性介质成盐。

4.作用

杀菌、抑菌双重作用。主要以触杀、熏蒸作用为主,以喷施在植物表面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阻止病原菌的侵入为主。同时具有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作用,可渗透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侵入其内部的病菌,控制病害,保护新的部位不受侵害。它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及大田作物,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病害都有效,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蔬菜、果树、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白粉病、轮纹病、干腐病、黑星病、纹枯病等。

5.剂型 10%乳油、20%可湿性粉剂

6.使用

20%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发病初可用100~15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蔬菜灰霉病、白粉病、叶霉病、早疫病,发病初可用40~65g/亩兑水40kg喷雾;防治果树纶纹病、落叶病、黑星病,发病初可用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果树腐烂病,在春天萌芽前,秋天落果后、落叶前,用刀片刮除病灶后,用3~5倍液涂抹,病皮一般4~5天干裂,愈合较快。

注意事项:对黄瓜、花生、大豆有药害,禁用;不宜作拌种和浸种用;粉剂使用前应先配成母液,然后加水,喷药时要均匀周到。

四、苯氟磺胺(Dichlofluanid)

1.名称

(1)其他名称:抑菌灵、Bay47531、KUE13032C

(2)化学名称:N,N-二甲基-N-苯基-(N-氟二氯甲硫基)-磺酰胺

(3)分子式:C9H11C12FN2O2S2;相对分子量:333.23

2.来源 德国拜耳公司1965年开发

3.性质

白色晶体粉末,熔点106℃(不稳定),20℃时蒸气压为0.015mPa。溶解度(20℃)为:水1.3mg/L,二氯甲烷>200g/L、甲苯145g/L,二甲苯70g/L、甲醇15g/L、异丙醇10.8g/L、己烷2.6g/L。本品对光敏感,但遇光变色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遇强碱分解,也可被多硫化物分解。水解(22℃)DT50>15天(pH4),>18小时(pH7),<10分钟(pH9)。受热分解有毒卤化物、氧化氮、氧化硫气体。

4.作用

保护性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果、柑橘、葡萄、草莓等植物多种真菌性病害,如多种蔬菜灰霉病、白粉病。对白菜、黄瓜、莴苣、葡萄和啤酒花霜霉病有特效。用作喷雾时有杀灭红蜘蛛的作用。

5.剂型 7.5%粉剂、50%可湿性粉剂

6.使用 用作常规喷雾,也可涂抹水果防治杂菌感染,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五、抑霉胺(vangard)

1.名称

(1)其他名称:Vangard、CGA80000

(2)化学名称:α-[N-(3-氯-2,6-二甲基苯基)-2-甲氧基乙酰氨基]γ-丁内酯

2.来源 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是一种苯酰胺类杀菌剂

3.性质 固体,熔点94.9℃,蒸气压0.0005mPa(20℃)。20℃水中溶解度为680mg/L

4.作用

内吸性杀菌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差,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在根部浓度较高。对疫霉属和腐霉属菌有特效,如烟草黑胫病,辣椒根腐病,柑橘根腐病、茎腐病。

5.使用

用于拌种或土壤处理。烟草种植前防治黑胫病,可撒施30~100g/亩,浇灌0.025~0.075g/株,另外,还可防治草莓红心病,树莓桶腐病以及柏树等观赏植物根腐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