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林植物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园林植物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有其生物学、生态学和美学3种含义。因此,园林植物选择适当与否是植物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园林植物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与景观效益的需要。在进行园林植物选择时,除应依据上述原则和要求外,还应考虑和分析城市环境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全面分析才能选定最适宜的

3.1 园林植物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3.1.1 园林植物选择的意义

园林植物中的绝大部分是经人工选择后栽培的,由于园林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的栽培受各种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的综合影响,因此栽植地的条件十分复杂,加之城市环境中,人类的活动与建筑、道路、各种污染物等共同影响,使得城市园林中植物的生长环境相当复杂,必须对园林植物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配置。

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有其生物学、生态学和美学3种含义。在配置中要解决好植物种间、植株间、植物与环境以及植物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植物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步适应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条件,并把这种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形成了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的特性———生态学特性。植物不同,其生态学特性各异。因此,园林植物选择适当与否是植物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植物选择适当,立地或生境条件能够满足它的生态要求,植物就能旺盛生长,发育正常,稳定长寿,不断发挥其功能效益;反之,如果植物选择不当,就会栽不活或成活率不高,即使成活也会生长不良,价值低劣,浪费劳力、种苗和资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园林树木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树木栽植养护是长期性的工作,它不像一两年生植物那样,可时时更换,也不像林木和果木栽培那样,只占生命周期的一个有限阶段,而是要长期发挥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树木越老,价值越高。

3.1.2 园林植物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大量园林植物栽培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选择首先应满足栽培目的,所选择的植物应能够适应栽植地的立地、气候等条件,然后考虑植物主要功能的发挥,最后,应主要选择成本低、繁殖和移栽容易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与景观效益的需要。前者是植物的适地选择,后者则是植物的功能选择。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体现了“生物与效益兼顾”。如果树种的功能效益较好,而栽植的立地条件不适合,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也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因此,对树种功能效益的要求是目的,而适地适树则是达到此目的手段或前提,在前提具备的条件下,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3.1.2.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指使栽植树木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条件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及景观价值。在现代植物景观营造工作中,不仅要求栽植立地条件与所选树种相适应,而且要求栽植立地条件与特定树种的一定类型或品种相适应。但在园林树木栽培中,“树”与“地”的统一是相对的,树木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与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均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园林工作者要做的便是使“树”与“地”之间的基本矛盾在树木栽培的主要过程中相互协调以便产生较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另外,当“树”与“地”之间发生较大矛盾时,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沿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虽然适地适树是相对的,但衡量适地适树的程度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在园林树木栽培中,“树”的含义是指树种、类型或品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景观效果方面的特性;而“地”的含义则是指栽植立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生物及污染状况等。因此,衡量适地适树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生物学标准,即在栽植后能够成活,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对栽植地段不良环境因子有较强的抗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功能标准,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栽培目的和要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适地适树的功能标准只有在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因此,两种标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1.2.2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特点。本地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为本地群众喜闻乐见,也能体现地方特色,应选择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但是为了丰富绿化景观,还要注意对外来种的引种驯化和实验。只要对当地生态条件比较适应,而实践又证明是适宜树种,也应积极地采用。但不能盲目引种不适于本地生长的其他地带的树种。

3.1.2.3 选择抗性强的植物

抗性强是指对土壤的酸、盐、旱、涝、贫瘠等,以及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烟尘、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2.2.4 满足各种绿地的特定功能要求

如侧重庇荫要求的绿地,应选择树冠高大、枝叶茂密的树种;侧重观赏作用的绿地,应选用吸收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要选择那些形态美观,色彩、风韵、季相变化上有特色的和卫生、能净化空气的植物,以能更好地美化市容,改善环境,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3.1.2.5 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兼顾一定的经济价值

园林结合生产的树种适合于综合利用,既要符合园林功能要求,便于栽培管理,又可获得适当比例的木材、果品、药材、油料、香料等产品。

3.1.2.6 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

一般速生树易衰老、寿命短,慢生树见效慢,但寿命较长。只有两者合理地搭配,才能达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目的,做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使慢生树取代速生树。

3.1.2.7 重视选择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

基调树种是在城市中分布广、数量大的少数几种树,其品种数视城市绿地规模而定,一般小型城市基调树种3~5种。骨干树种是城市各类园林绿地中常用的、种类多、数量少的一些主要树种。在进行树种选择时,首先将适合于种植行道树的种类选择出来,因为街道上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如日照短、人为破坏大、土壤坚硬、灰尘多,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多,地上地下管线多等。

3.1.2.8 制定合理的主要树种比例

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以乔木为主,一般占70%以上。落叶与长绿的比例,落叶树由于年复一年的落叶,对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抵抗能力强,所以在北方以落叶树为主。一般落叶树占60%左右,常绿树占40%左右。在南方应注意选择适生的落叶树种,加大其比例,逐渐改变过去那种划一的常绿植物街景,以丰富季相色彩。城市绿地中,除乔木、灌木及花卉外,还应大力发展草坪植物与其他地被植物,做到“黄土不见天”,使城市绿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1.2.9 应选择苗木的来源较多,栽培技术可行,成本不要太高的树种

3.1.2.10 根据功能选择树种

在功能不同的场所,如体育运动场与儿童活动区周围不能选用带钩刺的植物,防止意外刺伤事故。生产精密仪表的工厂,绿化时应少用或不用杨、柳、悬铃木等。因为这些树种的种子细小,或带有纤细的绒毛,在晴朗有风的天气会漫天飞舞,难以控制,飞入车间后影响产品的精密度。这类工厂区应选栽香樟、雪松、薄壳山核桃、水杉及池杉等。

3.1.2.11 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进行园林植物选择时,除应依据上述原则和要求外,还应考虑和分析城市环境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全面分析才能选定最适宜的植物和拟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