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林植物的整形和修剪

园林植物的整形和修剪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和养护措施,包括繁殖,栽植,土、肥、水管理,修剪与整形和花期调节等,都是建立在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的基础之上。园林植物的价值和其所起的生态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与叶子和叶幕密切相关。随着植株年龄和整形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叶幕,其形状与体积不相同。园林植物修剪、整形的目的除了形成美观的叶幕外,还在于提高光合能力和光能的利用率。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代谢的核心。

2 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

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和养护措施,包括繁殖,栽植,土、肥、水管理,修剪与整形和花期调节等,都是建立在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关技术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2.1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通常是指植物体重量和体积不可逆的增加过程。植物发育则是植物体器官和机能经过一系列复杂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过程。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性受基因控制,但也受到各种外界因子的影响。植物体的整体性,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协调性,植物生长的年周期和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统一性,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规律。

2.1.1 园林植物的生长

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所有生命有机体均需要有机物质作为养分以构筑它们的结构和提供化学能,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不仅供应植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基本源泉。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直观而言,植物是靠叶片来生活的,成熟、健康的叶片越多,营养面积就越大。任何影响叶片生长的因子如光、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会对光合作用的效果产生影响。

园林植物的价值和其所起的生态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与叶子和叶幕密切相关。叶幕是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随着植株年龄和整形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叶幕,其形状与体积不相同。经人工整形的植株,它的叶片充满整个树冠,因此树冠的形状与体积,也是叶幕的形状与体积。园林植物修剪、整形的目的除了形成美观的叶幕外,还在于提高光合能力和光能的利用率。

2)呼吸作用(Respiration)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所同化的碳元素及其贮存的能量大部分都必须经过呼吸作用的转化,才能变为构成植物体的成分和有效能量。植物体内不同器官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生殖器官的呼吸强度是叶片的两倍。凡是生长旺盛,生理活性高的部位都有强的呼吸强度。呼吸强度受许多内外因素,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的影响。

利用氧气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使有机物分解完全;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植物的无氧呼吸会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产生酒精等有害的产物。如果植物或植物器官(如根),因为水浸或土壤板结造成氧气不足,酒精发酵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导致根系的死亡。盆栽园林植物,浇水过量易引起烂根和引致真菌旺长。播种育苗,须保证种子吸水达到适宜程度,并有相适应的温度与空气,促使有氧呼吸占优势,充分利用种子本身的贮藏物质,加速胚芽与胚根的生长。故宜适当浅播,注意土壤湿度,保证萌发与壮苗。

2.1.2 园林植物的发育

园林植物在整个一生中既有生命周期(即种子萌芽、幼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的变化,也有年周期(即生长、开花、结果、停止生长或休眠)的变化。在个体发育中多数种类经历种子休眠和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三大时期(营养繁殖的种类可以不经过种子时期)。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易受病虫侵害和出现生理失调,故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细致的照顾。营养生长阶段可根据栽培的目的,人为调控园林植物的大小和外形以及进行营养繁殖。生殖生长则是以观花和观果为最终目的的园林植物最重要的阶段,依据各种植物花芽分化的特点、光周期情况等,可调控花期。在植物的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两个既有明显差别又相互重叠的阶段。故要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要了解它们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以整体和系统的思想,考虑植物体内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1)营养生长

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其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在营养生长阶段,植物体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给根、茎、叶等的生长。此阶段的特点是树冠(主要是乔、灌木)和根系的离心生长快速;光合和吸收面积迅速扩大;同化物质累积逐渐增多,为生殖生长准备条件。

在营养生长阶段,经常采用的如摘心、轻剪等技术,都与茎端、枝端和叶腋处着生的芽的特性密切相关。芽作为植物适应不良环境和延续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作为枝、叶、花的原始体,与种子有相似的特点。所以芽是园林植物生长、开花结实、营养繁殖的基础。了解芽的特性,如异质性、萌芽力、潜伏力、顶端优势和层性,对研究和制订园林植物的树形、整形与修剪等技术有重要作用。

2)生殖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其生殖器官(花芽、花、果、种子等)的生长和发育。生殖生长的发生,必须在营养生长开始减弱时(如新梢生长减缓或停止)才能进行;同时,生殖生长又要求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基础。即营养生长阶段是积累,而生殖生长阶段是转化和繁育后代。

(1)花芽分化 由叶芽状态开始转化为花芽状态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首先是营养生长的茎原体转变为花原体,即所谓的生理分化。然后是花器官的发育,即形态分化。由生理分化到花蕾或花序形成的全过程,称花芽形成。花芽分化和发育在植物一生中是关键的阶段,对于以观花和观果为目的的园林植物,花芽的多少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观赏效果,而且也影响到种子的生产。

植物花芽开始分化的时间及完成分化全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因种类、品种及环境条件等而不同。早春开花的中国水仙、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等来自上年夏季所形成的花芽;白兰、紫薇等则是当年形成花芽,当年开花的。桂花、月季、含笑等的花芽分化期,既相对集中又有些分散,分期分批陆续分化形成,这与着生花芽的新梢(春、夏、秋梢)在不同时期分期分批停止生长,以及停止生长后新梢处于不同的内外条件有关。一般是新梢停止生长后和采花后各有一个分化高峰,这种花芽分化的特性决定了上述品种以及茉莉、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等观花植物一年能多次发枝并多次形成花芽,一年中多次采花。

各种植物由叶芽向花芽转变的生理分化期是花芽分化临界期。在此时期生长点原生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内外因素有高度敏感性,易于改变代谢方向,因此,是控制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

花芽分化学说最有代表性的是E.J.Kraus和H.R.Kraybill(1918年)提出的碳氮比(C/N)学说,指出植物体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化合物的比例关系有特殊意义,当碳水化合物占优势时才有开花的可能。C/N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通过改变营养条件,可以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对成花过程产生影响的相关关系,因为它的简单和易于操作,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对于花芽分化如此复杂的生理过程,仅以C/N解释还不够。一般认为花芽能否形成决定于结构物质、能量物质、生长调节物质和遗传物质4个条件的存在水平,以及四者的相互关系。碳、氮营养作为能量物质和结构物质的基础,必然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

花芽分化的外部条件是通过刺激内部因素的变化并启动有关开花的基因,然后在有关开花的基因指导下合成特异蛋白质,从而促进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

(2)光周期作用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是美国园艺学家加纳和阿拉德(W.W.Garner and H.A.Alard)在1920年育种实验中偶然发现的,光周期(指一日的日照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植物生育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仅可以控制某些植物的花芽分化、发育和开放过程,而且还影响植物的其他生长发育现象,如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落叶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一般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即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DNP)。短日植物指在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适当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如瓜叶菊、伽蓝属Kalanchoe、菊属Chrysanthemum的植物等。长日植物指在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延长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如一品红、香石竹(虽然四季均可开花,但在长日处理下,更为理想)等。日中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如朱槿、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等。许多植物成花有明确的极限日照长度,即临界日长。长日植物的开花,需要长于某一临界日长;而短日植物则要求短于某一临界日长。须注意的是,这种分类并不是说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临界日长一定长于短日植物所需要的临界日长,而主要根据植物在超过或短于一临界日长时的反应,即重要的不是它们所受光照时数的绝对值。另外,一个很有趣的暗期中断试验表明,用一很短暂的光照将短日植物的暗期中断,就相当于将短日植物暴露在长日照下,开花受到阻碍。而对长日植物来说,这样恰好促进其开花。

光周期现象对草本园林植物的成花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类型植物光周期的特性,生产上可用白炽灯来延长或缩短日长度的方法控制开花期。应用最广泛的是在菊花的周年供应以及春节年花的生产上。

(3)春化作用 这是指某些植物在个体生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发育,即低温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春化一词包括种子对低温的要求以及其他时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时期植物对低温的感受。春化作用对开花起诱导作用,是温带植物发育过程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植物所要求的低温值和通过的低温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对大多数要求低温的植物来说,1~2℃是最有效的春化温度。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1~9℃范围内都同样有效。

植物的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反应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似乎很难区分,它们密切相关。因一般在自然条件下,长日和高温、短日和低温总是相互伴随着出现,故短日照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某些植物的低温要求;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低温也可以代替光周期的要求。许多要求低温春化的植物是属于长日植物。但有实验证实光周期反应与春化作用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大多数两年生植物,当给予所需要的低温后,仍不一定开花,除非置于合适的日长之下。与此类似的,可以赤霉素代替低温作用的植物,其花芽分化也必须到给予适当日长时才发生。在实践中涉及花芽分化和种子萌发等问题时都必须把光周期和温度因子结合起来分析考虑。

2.1.3 园林植物的整体性

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常能影响另一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这种表现为相互促进、抑制或补偿的关系,称为相关性。相关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供求关系和激素等调节物质作用的结果。

1)地上器官与地下器官的相关性

植物地下器官(根)的生长与地上器官(茎、叶、花、果)的生长要经常保持适当的比例,即合适的根冠比。根系相当于地下的树冠,它除了把植株固定在土壤之中,吸收水分,矿质养分和少量的有机物质,以及贮藏一部分养分外,还能将无机养分合成为有机物质(如某些激素物质),并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供给地上部生长。同时,根靠叶而生,根系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能源物质和某些特殊物质,主要来自地上部枝叶的光合产物,这些物质沿枝干的韧皮部向下运输供给根系生长。在年周期中,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植物通过这种自动调节,解决养分供应的矛盾。植物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地下部与地上部经常保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受病虫害危害、自然灾害及修剪等,破坏和改变了地上部与地下部原有的协调平衡关系,植物具有再生出新器官的能力,以恢复建立新的平衡。若伤害过重,平衡无法恢复,植物就会死亡。在园林植物的栽培中可通过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通过“缩坨断根”促进多发吸收根,以提高移栽成活率;通过修剪调节根系和枝叶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园林植物在其生命周期或年周期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营养生长优于生殖生长时,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多于积累;当生殖生长优于营养生长时,碳水化合物积累多于利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贮藏起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时,利用和积累也平衡。良好的生殖器官必须以生长健壮的营养器官为基础;若没有一定的叶面积,花、果的数量和质量必大受影响。但若营养器官徒长,消耗了过多养分,就影响了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甚至只长叶不开花。另一方面,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需要消耗较多的养分,必然会影响营养生长。如在月季生产上,在不适合于生产切花的季节(如广州的夏季,花质较差)时,以除蕾、修剪等措施,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体各部位和器官间的相关性表现为既相互依赖构成整体,又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中,植物生长呈现阶段性。

2.2 园林植物栽培设施

园林植物的种类极为繁多,各类园林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有不同。同一地区不可能具备各类园林植物所要求的环境条件,而人们往往有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能欣赏到各类园林植物的要求。为此,就需要提供一个人工的环境设施。

园林植物栽培设施是指一切改变局部环境条件以适应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一切设施,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和阴棚等。设施栽培园林植物的主要目的,其一是通过改变小环境的气候条件,以达到调节产期或提高品质的目的;其二可控制病虫的危害;其三可节省劳动力和计划生产。

2.2.1 温室

以有透光能力的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建成的一种特殊建筑,能够提供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温室是花卉栽培中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栽培设施之一。其对环境因子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其他栽培设施更强,更全面。

温室根据用途可分为:展览温室(专供陈列展览之用的温室,一般设置于公园或植物园内,外形要求美观、高大、净空高)、栽培温室(以花卉生产为主的,建筑形式适合栽培需要和经济实用)、繁殖温室(专供大规模繁殖之用的温室)、光照试验温室(专供各种植物遮光或补光处理试验使用的温室)等;依建筑结构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室、钢结构温室、钢铝混合结构温室、铝合金结构温室;根据采光材料可分为:塑料薄膜温室、玻璃温室、双层充气薄膜温室、双层硬塑料板温室、双层玻璃温室、夹层充气玻璃温室等。

国外温室大多采用铝合金结构,具有大型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温、光、湿度、CO2浓度等电脑自动化控制)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曾从荷兰、日本等国直接引进温室,因不太适宜南方的气候,无法解决好夏季降温等问题,而且生产成本太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温室有所改进,通过遮阴、喷水、开天窗及侧窗、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等达到了内部降温的目的。

2.2.2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采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成拱形棚并覆盖塑料薄膜,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能使花卉提早生长或延迟休眠。

通常大棚的宽度为4,6,8 m或10 m,高2.5~3 m,长度依实际而定。市面上有不同规格、不同质量的镀锌管棚架供选购,可自行安装、厂家或经销商代安装;也有自行设计的连栋式。薄膜的宽度有2~12 m与之相配套。一般国内生产的PE膜或EVA膜,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老化,变脆和易破损。国外有一种长效膜,具有抗高温及强风的多种优良特性,且使用寿命最高可达5年。

塑料大棚除了利用阴网遮光以外,还可用自然雾系统来调节温湿度,即利用高压泵喷出几乎悬浮于空中的微小水滴,通过温湿自动感应控制,使炎热的夏季仍维持在26~27℃。

2.2.3 阴棚

指在固定的遮阴网下栽培花卉的设施。阴棚为园林植物栽培必不可少的设施。室内观赏植物大部分属于阴性或半阴性植物,不耐夏季的强光和高温;另外,嫩枝扦插及播种等均需在阴棚下进行。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永久性阴棚和临时性阴棚。相应的主架可选用木、铁或水泥柱制作,遮阴材料可用苇帘、竹帘、木板条或黑色塑料网。亦可攀缘植物。遮光网宽度有1.5~10 m等多种规格,颜色有黑色或银灰色供选择。遮光网的遮光度可根据植物的需要选择45%~95%。

2.3 园林植物的繁殖

园林植物的繁殖,与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通过繁殖,繁衍后代,增加变异,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使物种不断地进化。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各有不同的繁殖方法和最适时期。一般把园林植物的繁殖方法分为四大类:有性繁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和孢子繁殖。

2.3.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也称为种子繁殖,是以植物的种子作为繁殖体进行植物繁殖的一种方法。有性繁殖的方法简单易行,繁殖快,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在观赏树木、一二年生花卉苗木繁殖以及花卉新品种的培育中广泛采用。最常用的方法,也用以作为木本香花植物的砧木,如扁桃、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一串红、大王椰子、九里香、黄兰Michelia champaca等。

1)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子

多数园林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的条件下都能顺利萌发;仅有部分种子要求光照感应或者打破休眠才容易萌发。

(1)水分 种子萌发首先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种子内的蛋白质及淀粉等贮藏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输送到胚,使胚开始生长。对于一些种皮较厚或较硬的种子,如千日红、美人蕉Canna indica等为了使水分进入种子内可采用浸种、刻伤种皮等处理方法促进种子萌发。

(2)温度 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依种类及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萌发适温比其生育适温高3~5℃。原产温带的一二年生花卉,多数种类的萌芽适温为20~25℃,适于春播;部分原产热带的一二年生花卉其萌芽适温较高,可达25~30℃,如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等。

(3)氧气 氧气是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供氧不足就妨碍种子萌发。但对于水生花卉来说,只需少量氧气就可使种子萌发。

2)种子的贮藏方法

根据种子的特性,常见的贮藏方法有以下三种。

(1)干燥贮藏法 一二年生花卉种子多用此法。为使种子降低含水量使之干燥,多采用在通风环境下晾晒,并经常翻动,使含水量均匀。强光暴晒,脱水过快,会使细胞结构受到损伤,不利保持种子生活力。经充分干燥的种子可根据其耐贮性及贮藏时间的长短等,采用1~5℃的低温贮藏或常温密封或纸袋贮藏。

(2)层积贮藏法 把种子与湿沙交互地作层状堆积。休眠的种子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以促进发芽。如扁桃、牡丹等的种子,采收后可采用沙藏层积贮藏。

(3)水藏法 某些水生园林植物的种子,如睡莲属Nymphaea、王莲属Victoria等的种子必须贮藏于水中才能保持其发芽力。

3)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的确定,应依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而定。不同品种种子的成熟时间可查看有关资料。大多数园林植物的种子最好随采随播,贮藏则易降低萌芽率或丧失生活力,有后熟期的种子则应在经过后熟阶段后再进行播种。

2.3.2 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指利用园林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进行繁殖而获得新植株的繁殖方法。通常包括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方式。它是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与另一植物通过嫁接合为一体的亲和力来进行繁殖的。再生能力是指园林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能够形成自己所没有的其他部分的能力,如用叶插长出芽和根,用茎或枝插长出叶及根。分生能力是指某些园林植物能够长出专为营养繁殖的一些特殊的变态的器官,如鳞茎、球茎、根蘖、匍匐枝等。一般认为,长期采用营养繁殖苗易引起种质的退化。

1)扦插繁殖

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扦插成活的情况也不同,即使是同种植物的不同栽培品种其生根情况也有差异。这除了与种本身的特性有关外,也与插条的选取以及温度、湿度、生根介质等环境条件有关。影响生根的内因主要是植物生长素、枝条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氮化物及发育状况等。

枝条上保留叶和芽对生根有很大的影响,芽的影响主要在于产生生长素,而叶则在于产生碳水化合物以及别的辅助因子促进生根。因此,带叶之插穗,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激素、碳水化合物辅助因子向下运输,其生根成活率均比不带叶者高。但对未生根之插穗而言,叶片增加了蒸腾,易使插条枯死,故为了保持吸水与蒸腾之间的平衡,应适当限制叶数或采用喷雾增湿。在温度、生根介质、光(对绿枝插而言)适宜的条件下,湿度是扦插繁殖的关键因数。扦插最适时间的选择往往是根据经验,但大多数园林植物在开春到端午节期间最适宜。

扦插繁殖的方法按材料不同可分为硬枝插、绿枝插和叶插三种。在扦插的再生作用中,器官的生长发育依从于植物的极性现象。即扦穗总是在它的上部抽生新梢,在它的下部形成新根,故扦插时不能枝条倒置。硬枝插是利用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进行扦插。园林植物中灌木类的繁殖多采用此法。扦插前将枝条剪成具3~4芽的枝段,长10~15 cm。绿枝插是利用未木质化的枝条在生长期进行扦插。大部分草本花卉的繁殖用此法。采插穗时间以清晨含水量最多而空气凉爽时为好,插条上端留2~3片叶,下端斜削或平削,使切口平滑。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科Cactaceae,景天属Sedum等应使切口干燥后扦插,且须注意不要过湿,以免引致腐烂。适于叶插繁殖的园林植物主要是秋海棠属Begonia、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等。

促进插穗生根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植物生长素处理,栽培中常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三种生长素,它们对于枝插生根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使用浓度应掌握好。可用其药液浸插穗基部或溶于羊毛脂中涂基部。

2)压条繁殖

压条为不离母体的新个体再生繁殖,通常在枝上进行环状剥皮后包上基质或直接把枝条压入土中。其优点是:母体供给新个体的水分、养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激素,直到新个体能制造养分和激素为止。此法适用于扦插较难成活的某些木本园林植物,如四季米仔兰、茶花等,不适于短期内大量产生新个体。

3)分株繁殖

园艺上利用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分生能力,并加以人工处理,加速其繁殖。新植株直接长自母株,并靠母株供给养分,能保持母株的遗传性状,繁殖方法最简单,成活容易,成苗较快。但繁殖系数低,且须注意分株的时间和方法。草坪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部分龙舌兰属Agave spp.的观叶植物常用此法。

4)嫁接繁殖

嫁接系由组织的再生使两植物结合在一起的方法。用作嫁接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园林植物中使用较多的是一些不结籽的乔灌木的繁殖,以及新引种的木本优良品种的推广,如白兰无种子,多以黄兰作砧木繁殖,新引进的乳斑榕Ficusmicrocarpa var.crassifolia‘Milky Stripe’是以榕树作砧木,可较快得到较大型的植株。两种植物之间的嫁接亲和力,一般是亲缘关系愈近,亲和力越强,同品种或同种间嫁接亲和力最强,最易成活;同属异种间的亲和力因树种而异。

2.3.3 组织培养

将植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到一定培养基上,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培养,从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中应用最多的是快速繁殖和无病毒植株的获得。目前组培大量生产的园林植物主要为观叶植物,如天南星科白鹤芋属Spathiphyllum、安祖花属Anthurium和凤梨科Bromeliaceae的一些栽培品种,及以观花为主的蝴蝶兰、石斛兰Dendrobium等附生兰。并非任何植物都适合采用组织培养快繁,必须具备下述条件:须脱毒;无籽品种;原种很少,而又急需推广,以传统的繁殖方法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相应品质的苗木。

2.3.4 孢子繁殖

孢子是由蕨类植物孢子体直接产生的,它不经过两性结合,因此与种子的形成、繁殖有本质的不同。孢子离开植物体后,能直接萌发成一新的植物体。蕨类植物中有不少种类为重要的观叶植物,如波士顿蕨Nephrolepis exaltata‘Bostoniensis’、巢蕨Neottopteris nidus等,除采用分株繁殖外,也可采用孢子繁殖法。

2.4 园林植物的栽植

正确而细致的栽植是园林植物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栽植对于园林植物,尤其是乔木而言,就像地基对于房屋一样重要,没有好的基础,房屋就不会牢靠。

栽植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按园林设计图纸,定点放线,准备好相应规格的苗木,准备好基肥、支撑材料、栽植工具、运输工具和装卸机械,组织劳力和了解水源情况等。

2.4.1 乔灌木的栽植步骤

(1)起苗 起苗是栽植成活很关键的第一步。首先对待移栽的乔灌木的树冠进行修剪,因为移栽会损伤部分根系,植物地上部分的水分供应受影响,通过修剪、浇水、喷水,减缓蒸腾作用引起的脱水,逐步建立新的水分平衡。

其次,要根据各种园林植物的根系特点起苗。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实生苗,如扁桃、九里香等其根系是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繁殖苗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如大王椰子,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等其根系属须根系。直根系的植物一般为深根性,须根系的植物一般为浅根性。除了落叶树在落叶期移栽可裸根外,其余的种类移栽时都要求带泥球。泥球须包扎好,以防泥头散落而影响成活率。

再者,是注意保护好茎干。茎干损伤对树木的成活影响极大,既影响成活率,也影响树干的美观。

(2)挖大植穴,施足基肥 根深才能叶茂,良好的地下环境是植物形成强大根系的基础,使得植物尽管是面对较为恶劣的地上环境,仍能健康成长。此项措施对新栽植物前几年的生长有明显的效果,对园林树木的健康生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定点放线的位置上挖植穴,植穴的大小和深浅依苗木的大小和土质的情况而定。一般乔木的植穴不小于1 m×1 m×1m,各种球形灌木和绿篱的坑穴不小于1 m×1 m×0.5 m。挖大植穴,施足基肥,对新栽乔灌木前几年的生长有明显的效果。每穴施用量因基肥种类不同而不同,如鸡粪、猪粪可5 kg,土杂肥10 kg等。基肥与表土充分拌匀后回填于植穴,再填土深约20 cm,不可让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有机质发酵生热烧根。

(3)适时种植 强调“因地制宜”和“因树制宜”。栽植时间的确定,原则上落叶树是在落叶期栽植,常绿树则除了炎热的7月、8月和较干冷的12月、1月外,均可栽植,但最好是植树节至端午节前后。若必须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移栽,则尽量选择容器苗(盆苗或袋苗)或已预早断根的地苗(假植苗)。

应避免在雨天和雨后土地泥泞、大风等不利天气移栽。最理想是微风、阴天或多云的天气。有人误以为下雨天栽树最好,其实雨天土壤粘结,根系无法与新土充分粘贴,易形成空隙,根系易受旱又易过湿,严重影响成活。

(4)疏枝减叶,齐直种植 苗木出圃前已剪去部分枝叶,但往往不够细致,种植前还须视情况修剪病虫枝和折断枝,并适当剪稀树冠内部较密的弱小枝,使树冠内部枝条分布均匀。“齐直种植”是指栽植时植株要纵向垂直,若是行道树,则要前后左右对齐。

(5)深浅适度,根土密贴 栽植深浅的标准以根茎(即根与茎交接处)与地面相平或稍高为宜,带土球的乔灌木,以原土球与周围地面相平为宜,过深易因积水而死亡。“根土密贴”就是把带土球的苗放入穴中,高低合适后,边填土边用木棍将土夯实,使根与新土密贴无间隙。泥球的包扎材料,不管是稻草、营养袋还是编织袋等都须弃除,以免影响根系生长。特别是炎热多雨的季节,稻草腐烂发热还会伤根。

(6)淋定根水,上下透湿 园林植物栽好后,要立即浇透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并与根充分粘贴,以利根的吸收和生长。若土质过于黏重,水很难往下渗透,应边填土边淋水,但水量不能多。对保留有较多叶片的树、较难移栽的树,喷水比浇水更为重要,即对地上部喷水,保持树干和枝叶湿润。淋水和喷水的工作至少维持1周。

(7)支柱护树,盖草保湿 移栽的乔灌木愈大,预防因风吹造成新根断裂的措施愈要完善。立柱支撑可保护树木不受机具和人为摇动的损伤;固定根系;支撑树干,保持直立状态。在炎热的夏季栽植完毕,可用草料覆盖在树盘的土面上,降低辐射热,增加土壤湿度。

(8)预备大苗,及时补植 尽可能栽植较大规格的苗,以及尽可能使用容器苗,以便能及早达到预计的植物景观效果。对已经死亡的植物,应该认真进行如土壤质地、植物习性、泥土干湿、种植深浅、水位高低、病虫危害、有害气体、人为损伤、杂草覆盖等的调查研究,在分析了植物的死亡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后,再行补种。为使补植植株大小、生长一致,应预先备足大苗,并对补植树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补种的植物生长繁茂。

2.4.2 园林植物的盆栽

盆栽园林植物场地的选择除根据栽培植物的习性选择向阳或蔽阴的环境外,还应力求地势平整。否则,盆栽植物会因地势不平,生长不正直影响商品价值。盆栽所用的花盆式样、大小和种类颇多,应依园林植物的种类和用途适当选择。一般以素烧瓦盆为宜,通气排水性能好,价格低廉,栽植效果良好。栽植室内观赏植物一般直接用各种不同规格的胶盆。

培养土是盆栽观赏植物的基础,在容积有限的花盆内,只有配制排水良好、肥沃、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才能满足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盆栽一二年生花卉的栽培基质,一般用塘泥加园土。盆栽室内观赏植物的栽培基质多用泥炭土或椰糠、园土和沙,再加一定比例的化肥混合而成。

盆栽的观赏花卉一般先在苗床育苗(多为种播苗),然后上盆,每盆栽3~5株苗。在盆栽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为快速得到具有商品价值的盆栽,需要经常的换盆(把盆栽的植物换到另一盆中去的操作)或换袋。如组织培养的成品苗一般经历筛苗阶段到营养袋苗阶段再到盆苗阶段。从组培室移栽至室外的筛苗阶段,首先是要清洗干净培养基而不伤根系;二是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三是及时喷洒杀菌剂;四是经过数日的缓苗,植株恢复生长后,及时追施化肥和生长调节剂。

2.4.3 观赏草坪的栽植

观赏草坪的栽植技术较为简单,主要环节有整地、铺设与管护。整地是重要的一环,要根据地形需要平整好土地,并清除粗石、硬块等杂物。铺设可用草皮铺设或播种的方法。草皮铺种后须及时充分灌水,然后拍打或滚压草坪,并及早清除杂草。采用播种法成效较慢,但成本较低,且能形成均匀细密的草地,现多用于高尔夫球场、高速公路和铁路边坡等草地的营建。

2.5 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三分种,七分养”概括了栽植与养护的关系;“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则指出了“水”与“肥”两个关键因子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可知,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中,做好土、肥、水管理极为重要。

2.5.1 土壤管理

观赏树木的土壤改良和管理,关键的措施是在定植时下足基肥,并且于每年追施复合肥和有机质肥;若在酸性土壤中,还须施石灰以中和土壤酸性和提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并适时松土、除草和地面覆盖。

因浇水、降雨或其他原因,常使植物根旁的土壤板结,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因此在生长季节应中耕除草2~3次。根部土壤经常保持疏松,有利于施肥和浇水,同时使空气流动,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树盘及周围若有杂草,特别是藤蔓,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要及时除去。除草结合松土时,要注意不能过深或过浅,过深会伤及根系,过浅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除草的深度以掌握在6 cm左右为宜。

利用有机物和活的植物体覆盖土面,可以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温度,减少杂草生长,有效地促进观赏树木的生长。覆盖的植物以紧伏在地面的多年生地被植物占多数。作为园林绿地的覆盖物,要求适应性强,有一定的耐阴能力,繁殖容易,与杂草的竞争力强,但与观赏树木的矛盾不大,同时还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如韭兰、铺地锦、麦冬等。

2.5.2 施肥

园林植物生长需N、P、K、Ca等大量元素,尚需Fe、B、Cu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之间既有相助作用,又有拮抗作用。如N可促进营养生长,使枝繁叶茂,茎健壮,提高光合效能。但N过多,植物体徒长,花芽分化不良,抗寒性降低;N过少,引致植物体营养不良,降低植物体抗逆性,叶色淡化、黄化。P促进花芽分化和增强抗逆性,利于花果硕大而色艳。K能加强N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增进叶色美丽,根系健壮,提高抗寒力。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科学家李比希(J.V.Liebia)所创的“最小养分定律”,即在各种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他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可较为形象的理解为一个由许多木片组成的木桶,木桶的装水量受制于最短一块木片的高度。这一均衡理论及其引申,几乎适用于园林植物栽培的各个环节,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肥料种类

按肥料施用的时间和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肥和追肥。

(1)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可供较长时期吸收利用的肥料。如粪肥、堆肥、绿肥、饼肥等经过发酵腐熟后,按一定比例与细土均匀混合埋施于树木的根部,有机质逐渐分解后,可供树体吸收。根系具趋肥性,为使根系向深、广处发展,施基肥宜适当深一些。

有机质肥除作为基肥在栽植时施用外,对于木本园林植物而言,每年还须在冬季施用,一方面可增强园林植物的越冬性;另一方面,经过冬天的分解,来年春季可及时供给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根系和枝叶生长。

(2)追肥 这是指在园林植物生长季节,根据需要施用速效肥料,促使园林植物生长的措施。追肥的施用是为了补充基肥的不足和满足园林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特殊需要。在生命周期中,追肥一般在苗期、旺盛生长期、开花前后及果实膨大期间进行。在年周期中,追肥一般在开春天气转暖,园林植物生长高峰到来之前施用和秋季根生长高峰前施入;以观花为主的园林植物,可在开花前和开花后施肥。春肥以氮肥为主,以促枝叶生长;接近花芽分化时,以磷、钾肥为主。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节施肥时期,以避开某些病虫的危害。

2)肥料施用

(1)施肥时间 有机质肥除作为基肥在栽植时施用外,对于木本园林植物而言,每年还须在入冬前施用,一方面可增强园林植物的越冬性;另一方面,经过冬天的分解,来年春季可及时供给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根系和枝叶生长。

追肥的施用是为了补充基肥的不足和满足园林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特殊需要。在生命周期中,追肥一般在苗期、旺盛生长期、开花前后及果实膨大期间进行。在年周期中,追肥一般在开春天气转暖,园林植物生长高峰到来之前施用和秋季根生长高峰前施入;以观花为主的园林植物,可在开花前和开花后施肥。春肥以氮肥为主,以促枝叶生长;接近花芽分化时,以磷、钾肥为主。生产实践中,有时通过施肥时期的调节,以避开某些害虫的危害。

(2)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主要有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

土壤施肥有穴施、沟施及撒施等,具体采用什么办法,须根据园林植物的种类、肥料种类、土质等而定。有实验表明,尿素直接撒施而不覆土,其肥效仅30%左右,若入土5 cm左右,肥效可达80%。对于大多数木本园林植物而言,开沟、开穴最适合的位置是树冠垂直投影线的前后,因此处的吸收根最多。每年变换不同的施肥位置,使根系生长平衡。撒施主要适用于观赏草坪和地被及小灌木。广州花农有用水浸泡饼肥一段时间,然后作为追肥施用的习惯。园林植物也因此生长快且健壮、叶色亮绿,成品率高。根外追肥也叫叶面施肥,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效较快,主要用于盆栽的园林植物和一些木本观花植物(结合生长调节剂一起施用)。

3)施肥注意事项

①要选择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且肥料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②有机质肥必须充分腐熟,并用水稀释后施用,这样才不致伤根,吸收也快,肥料在腐熟过程中杀灭害虫、病菌和杂草种子,对植物生长有益。

2.5.3 水分管理

水和植物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植物。首先水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占植物鲜重的70%~90%,水使细胞和组织处于紧张状态,使植株挺立;其次,水是光合作用的物质来源之一。植物含水量的多少与其生命活动强弱常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组织的代谢强度与其含水量成正相关。可知,水对植物生理活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陆生植物必须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保持其正常含水量。但另一方面它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叶子又不可避免地要向外散失水分(蒸腾作用),吸收与散失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的存在,植物体水分总是处于运动状态。吸收到体内的水分除少部分参与代谢外,绝大部分补偿蒸腾散失。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对于植物生叶长枝、开花结果极为重要。水分的亏缺,引致叶片量减少,净光合作用减弱,营养积累减少;与此同时,呼吸作用却增强,蒸腾减弱,植物体温度增高,加快养分消耗。但水分过多,也不利于吸收,易引致烂根。

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植物的浇灌、排水、减少耗水和提高水的利用率等几个方面。

1)浇灌

(1)浇灌方法 最常用的浇灌方法有喷灌、用胶管浇灌和用水车运水浇灌三种。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喷灌以其经济、高效而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花灌木类和草坪。喷灌洒水面积较大而均匀,基本上不会引起地表径流,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喷灌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可节约用水20%以上;还能调节公园及绿化小区的小气候,提高了空气的湿度,减低高温、干风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喷灌还可以配合施肥、喷药及除草剂,节省管理用工。但喷灌也有其不足之处:在风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做到灌水均匀,而且蒸发损失、地面流失都会较高;早春或夏季经常性的喷灌,对一些易感病的品种有加重白粉病和其他真菌性病害的可能。后两种浇灌方法虽然容易引起地表径流,且水的利用率较低,但由于无须预先埋设管道,操作灵活也被广泛采用。

(2)浇水量 浇水量可从土壤质地、气候和园林植物特性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在实践中灵活掌握运用“见干见湿”和“灌饱浇透”这两个原则,目前还没有通用的定量指标。一些养护水平高的草坪,是以表土15 cm处湿润为“度”。同量的水,作一次深灌,要比分2~3次浅灌维持得更久,抗旱能力更强。

(3)浇水时间 浇水时间主要取决于温度,夏季宜在清晨或傍晚浇,中午气温太高,浇水使土温骤降,抑制根系吸水,同时,蒸腾作用因表面突然冷却而骤减,造成植物体内温度高,易造成植株萎蔫。冬季则适宜在中午浇水,这时温度较高,水比较容易被吸收。

(4)盆栽观赏植物 因为根系局限在盆土中,生长范围狭窄,易受肥水伤害,也易缺肥缺水,更要精细管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盆花浇水的次数和时间与观赏植物种类、生育时期、自然气候条件和季节、植株的大小、花盆的种类和大小、盆栽基质类型等相关。浇水时,一般以盆底刚好有水流出为“度”。若在烈日下,因盆土过干使盆栽观赏植物嫩枝低垂,叶片萎蔫,这种情况下,不可立即浇很多的水,否则很易导致植株死亡。宜先把花盆置于半阴处,少量浇水,并在叶面喷少量水,待枝叶挺立后,才浇透水,以防伤根和叶片黄化脱落。

2)排水

园林植物的苗圃地多数在平地或低丘陵地,在建场时必须注意排水,特别是南方夏季多大雨和暴雨,排水更为重要。一般采用明沟排水和地表排水,有条件也可暗沟排水。

园林绿地的排水,则主要是在施工时平整园地,不使坑洼或隆起,栽植不宜过深,雨季注意植穴底是否积水,并及时引排。土质黏硬坚实,要加深加大植穴,客入肥土,然后才种植。

2.6 园林植物的整形和修剪

园林植物的整形是指在木本园林植物生长前期(幼树时期)为构成一定的外形而进行的骨干枝生长调整,也包括植物年生长周期中的形状再调整;所谓修剪,是指植株成形后的枝梢修整,目的是维持和发展这一既定树形。

保持丰满而健康的树冠与园林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是密切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生长茁壮,充分发挥其功能。正确的整形、修剪可以起到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改善植树结构,加速植株生长等作用。而不恰当的修剪,会造成植株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减少,引致根量减少,从而使园林植物,尤其是观赏乔木因干旱或风害致死的危险性增加。

整形修剪是栽培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生产上应用要与土壤管理、施肥、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紧密配合。凡是进行修剪的园林植物,冬季必须施足基肥,早春才能抽发强健新梢。夏剪过后,一定要及时追肥;否则,修剪令枝芽大量萌生,一旦营养元素供不应求,使地上、地下部分失去平衡,轻则造成枝叶枯黄、脱落、落花,重则因负担过重,使植株早衰。适时修剪还可减少病虫危害。

2.6.1 整形与修剪的原理和方式

植物生长通常具有顶端优势。所谓顶端优势是指一切植物及其各级枝条,从基部到顶端,其顶芽萌发的枝在生长上总是占着优势的现象。这种相关性是由于茎顶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若剪除一个顶芽(或枝条的先端)就可解放临近顶芽的一大批腋芽,即除去一个枝端,可以得一大批生长中庸的侧枝,从而使代谢功能增强,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花朵形成。在根系的发育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为此,在园林植物栽培上,常根据需要,保持或截于饱满芽处,以保护或选培领导枝和主枝或主枝延长枝和侧枝,保持自然树形,如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木棉,或以截顶来扩大树冠和增加枝叶量,如九里香、海桐等,也可以采取打顶方法促使茉莉、含笑等多分枝、多开花。

在树木生活的不同时期,有所谓的“生长中心”,即生长最旺盛的部分,有机养分多流向当时的生长中心。故可通过修剪有计划地将植物体内的养分重新分配,使过分分散的养分集中起来,重点供给某个生长中心。如培养高直的主干时,将生长前期的部分低矮侧枝剪除,使营养集中供应主干顶端这个生长中心,促进主干向高生长。

常用整形修剪的方式有自然形修剪和造型修剪。前者是指根据园林植物分枝习性,以自然生长形成的树冠形状为基础进行的修剪。园林植物都有其固有的树形,自然树形能体现园林的自然美。造型修剪也称人工形体式修剪,指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人为地将园林植物修剪成各种特定的形状。这种修剪形式在西方园林中应用较多,常将树木或灌木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状(正方形、球形、圆锥形等)或不规则的鸟兽形、亭、门等绿雕形,以及为绿化墙面把四向生长的枝条,整成扁平的垣壁式。造型修剪因不符合树木生长习性,需经常花费人工来维持,费时费工,应尽可能少用。

2.6.2 修剪方法

修剪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修剪整形的目的、时间(包括年周期和生命周期)而定。幼树以整形为主,对各主枝要轻剪,以求扩大树冠,迅速成型。成年树以平衡树势为主,要掌握壮枝轻剪,缓和树势;弱枝强剪,增强树势的原则。衰老树复壮更新,通常要加以重剪,使保留芽得到更多的营养而萌发壮枝。对于以观花为主的木本园林植物的修剪,修剪必须先了解其花芽分化期、花芽位置和树种的特性,不能乱剪,以免影响开花。

修剪强调要有总体的观念,意在行前。然后根据树形要求“先剪大,后剪小;先剪上,后剪下;先剪膛内枝,后剪外围枝”。若“先剪小,后剪大”,到最后从树形要求看,发觉某枝大枝完全是多余,且不剪会妨碍其他枝生长,这时候再锯大枝,前面的工作就归无效。

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短截、疏枝和摘心等。

短截是指剪去枝梢一部分的修剪方法。短截有利于促进生长和更新复壮。短截可改变顶端优势的位置,故为调节枝势的平衡,可采取不同长度的短截,如重短截和轻短截。前者是剪至枝条下部1/5~1/4的半饱芽处,因为剪去枝条大部分,刺激作用很大,适用于弱树、老弱枝的复壮更新;后者仅轻剪枝条的顶梢,目的是剪去枝条顶端大而壮的芽,刺激其下多数半饱芽的萌芽,分散枝条养分,促进产生多量中短枝,用于各类观赏乔木骨干枝、延长枝的培养。考虑到伤口的愈合容易及减少水的积留,短截剪口离芽5~8 mm,稍倾斜切除最好。

疏枝是把枝条从基部剪去的修剪办法。通过疏去过密枝、衰老枝、病虫枝、交叉枝、徒长枝,可减少树冠内枝条的数量,改善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花芽分化。当需要锯除较粗大(≥10 cm)的枝干时,为避免枝条劈裂,可先在确定锯口位置稍向枝基处由枝下方向上锯一切口,深度为枝干粗的1/5~1/3(枝干越呈水平方向,切口越深),然后再在上面离锯口5 cm处向下锯断,最后修平锯口,涂以保护剂。相较于短截,疏枝对全树起削弱生长的作用。园林中绿篱和各种各样的球形修剪,常因短截造成枝条密生,致使树冠内枯死枝、光秃枝过多,故必须与疏剪交替应用。

总之,短截与疏枝要应用得法,必须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不能生搬硬套,毕竟修剪和整形工作比任何一项的栽培措施都更讲求经验和操作技能。

一二年生花卉最常用摘心的方法,即在生长季节,随新梢伸长而随时摘去其幼嫩顶尖。其目的是促分枝,达到植株丰满花数增多,并能控制枝条徒长,控制植株高度及延长花期。摘心应根据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决定。植株高大分枝少的就需摘心,植株矮小抽枝密集的树种不但无需摘心,还要适当除芽。花芽过多时,为保证顶蕾开放茁壮,可适当摘除侧蕾。

2.6.3 修剪时间

落叶树的修剪宜在春季萌发前进行。若萌芽生长后才修剪,贮存养分分散使用,达不到修剪的目的;常绿树在春季有一个集中的换叶期,故在寒冷已逝,新叶抽出前修剪最为适宜。

夏季,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旺季,枝叶繁茂,无用枝也最多,扰乱树形,妨碍通风和透光,宜疏剪枯枝、弱枝、过密枝,重短截徒长枝,对健壮枝摘心或轻短截。

秋季一般较少修剪,若未夏剪或夏剪不细致,也可补剪。

冬季,植物处于相对休眠期或说不太活跃的时期,修剪对植物的伤害最小,宜重点进行。在花圃和园林绿地中可结合清园,采用疏枝方法,整理枝叶,消除病虫害枝,喷洒保护性的杀虫与杀菌剂和施肥,为来年园林植物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2.7 园林植物的花期调节

各种观花植物都有其不同的开花时期,这种差别是由植物的遗传性决定的,但也受外界因素制约。开花比自然花期早的栽培方式称为促成栽培;开花比自然花期迟的栽培方式称为抑制栽培。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都是在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后,用人为的方法来控制环境因子,满足其要求,使它依照人们的意志在指定的时间开放。花期调节可使不同种类集中在同一时期开花,以举办展览会;又能为节日或其他需要定时提供色彩艳丽的鲜花;也能使同一种类的花卉在不同时期开花,均衡生产,解决市场的旺淡矛盾,达到周年供应。因此,花期调节在以观花为主的园林植物的栽培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2.7.1 花期调节的原理

花期调节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花芽的形成和发育。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先开始营养生长,继而进入开花结实阶段,而植物开花与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有关:首先,植物必须达到一定大小、年龄或发育阶段,即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积累和一定的激素水平;其次,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和春化作用的影响;再次,是环境条件的影响。目前,控制园林植物开花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光、温、水。

不同植物进行花芽分化,对温度要求不同,有些园林植物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如牡丹、郁金香等,有些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如非洲紫罗兰、瓜叶菊等,但都要求有满足某一高温或低温限度的积温。一般而言,已完成花芽分化的植物,置于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积温就能开花,如杜鹃由现蕾到开花所需积温是600~750℃,荷花则为300~500℃等。同种不同栽培品种之间有差异。了解不同种、品种各生育阶段所需的积温量,是科学调控花期的重要依据。

光对开花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现象。一般盆栽园林植物,在花期,为延长开花时间或保持花色艳丽,可适当减少强光照,如月季、菊花等,但有些花卉则恰恰相反,只有在强光照条件下才开花良好,如荷花、大花马齿苋等。光照强弱对花蕾开放时间也有很大影响。如大花马齿苋、酢浆草Oxalix corniculata等须在强光下开放,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紫茉莉等在光照较弱的傍晚时开放。

调控园林植物的花期,尤其是大多数的木本园林植物,水分是一个关键因子。大部分园林植物花芽形成是在夏秋季。在花芽分化临界期之前短期适度控制水分(60%左右的田间持水量),抑制新梢生长,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花芽分化。如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如遇秋季多雨的天气,则原来正常的花芽都会变成叶芽。广州花农调节盆桔开花期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夏季控制浇水。

2.7.2 花期调节的方法

进行花期调节,首先要了解被调节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花芽分化、开花、结果特性,自然情况下的花芽分化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并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作处理材料。

1)调节温度

(1)增加温度 对于花芽已形成,正处于强迫休眠状态的园林植物,用加温处理可使之开花。如牡丹欲在春节期间开花,可在春节前2个月从洛阳或菏泽运来广州,并依品种的不同,分别于春节前53~47天上盆栽植,施行一系列的栽培管理,就能依时开花。成败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品种从现蕾到开花的积温数,再根据未来的天气预测,确定培植天数。

有些园林植物在适当温度下,有不断生长,连续开花习性,如美人蕉、大丽花Dahlia pinnata等,只要提供继续生长的条件,温度维持22℃左右,就可延长开花期。

(2)降低温度 低温处理一般用于为满足园林植物的休眠要求或对已形成花蕾的园林植物起抑制生长的作用。

①冷藏抑制生长,推迟开花期需注意。适用于晚花品种,控制在1~4℃的低温和弱光下。最重要的是计算准冷藏天数,培育好植株,在花蕾未着色时开始冷藏,过早花蕾发育差,花形小,过迟花瓣易焦枯。冷藏期常检查土壤干湿状况。

②提前休眠,春花秋开。为使早春开花的种类,于秋季再次开花,可在春季不让开花或花后加强肥水管理后又控制浇水促花芽分化,然后降温、制水、摘叶、温度维持4~5℃,造成一个人为的冬天环境,约一周后即可进入休眠。经低温休眠后,置自然气温下,即能在晚秋二次开花。

2)调节光照

(1)短日照处理促使短日照植物开花 菊花、一品红、叶子花等短日照植物,在其完成生长阶段后,进行人工遮光处理,每天仅给8~10 h光照,其余时间均置暗处,经一定天数便开花。如叶子花需45天;一品红单瓣品种需45 d,重瓣品种需60 d。

(2)长日照处理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 为使短日照植物推迟花期,可用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如菊花欲延迟花期,则采用晚菊品种在9月中旬花芽分化前给以长日照处理,保持室温20℃,一个月后,可延至元旦开花。

(3)颠倒昼夜,白天开花 夜间开花的园林植物,如昙花,可选将要开花的植株,于将开花的前一周,白天遮光,晚上人工照光,使其处于昼夜颠倒的环境,则能在白天开放。

3)控制水肥

球根和鳞茎等在干燥环境中,分化出完善的花芽,直至供水时才生长开花。只要掌握吸水至开花的天数,就可用开始供水的日期来控制花期。如水仙一般在春节前23天浸水,就可如期开放。

4)应用生长调节物质

利用生长调节物质可调节花期,但往往必须与其他因素配合进行。赤霉素在花期控制上效果最显著,用0.02%~0.05%的“920”点抹牡丹的休眠芽,几天后就萌动;待牡丹混合芽展开后,再点在花蕾上,可加强花蕾生长优势。但往往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开花有抑制作用。

5)调整播种期

观赏花卉春天播种、当年夏秋季开花结实的,称为春播草花;秋天播种,第二年春夏开花结实的,称为秋播草花。对生长和开花的温度范围要求较宽的种类,往往早播早开花,迟播迟开花。故调整播种期,可使其在预定时期开花。

6)栽培技术调节植株生长速度和开花期

用摘心、修剪、摘蕾、摘叶等措施,调节植株生长速度,对花期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常采用摘心方法控制花期的有一串红、万寿菊Tagetes erecta、孔雀草Tagetes patula、大丽花等。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园林植物用修剪法控制花期,在生长季内,早修剪使早长新枝,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月季、大丽花等在开花后,剪去残花,可陆续开花。

花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同时使用,也有先后使用。必须按照不同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各种有关因子,加以选择,使被调控的植物在预定时期开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