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病理上,人与现代类人猿所感染的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相似。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说明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是近亲,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_现代生物学导论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大脑,有智慧,能劳动和创造,能制造复杂的工具。但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是一个物种,也经历了起源和进化的过程,也符合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

一、人类的起源

已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人与动物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且还表明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猿类。在生物分类学中,人的分类地位也是比较明确的,人的系统分类地位是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拉丁名为Homo sapiens,也称为智人。

人除了具有一般生物也有的生物学属性外,人类还表现出社会性的一方面,即人属于一定的社会或者一定的文化系统,换句话说人还具有社会属性。人具有社会属性,故人能够创造文化,建立文化系统。人的个体成员可以在社会文化系统中通过学习获得该系统积累的文化信息而成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成员,人的创造性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化进化。如果某个个体成员脱离了社会系统,将会失去其社会性属性,如印度的狼孩。人类的社会属性也决定了人从根本上与一般动物的区别。

如前所述,人与动物是有亲缘关系的,关于这方面的证据很多。首先从解剖学上来看,人有其他哺乳动物也具有的典型器官,如骨骼、心脏、脾、肺、肾、脑部等,此外,人还保留了许多痕迹器官,如第三眼脸、动耳肌、腹直肌、阑尾、尾椎等,这些退化部分的存在,表明人类的祖先曾经有这些器官,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在新的条件下无用或用处不大,而使之丧失原有的功能而退化。其次,从胚胎学来看,人类的胚胎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都是从受精开始,发育到18~20天,人的胚胎颈部两侧有腮裂,发育到两个月末时有相当长的尾巴,而后逐渐消失,只留下骶骨,5~6个月时全身长满细毛,直至分娩才脱落。从分子水平看,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体内的许多重要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胰岛素和若干种脱氢酶等,它们的氨基酸组成都有广泛的同源顺序,这也证明了人是由一般动物进化来的。从人与类人猿的比较方面看,人与现存的四种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生理、病理、胚胎发育等方面相似。在外貌上,人和现代类人猿都没有尾巴、臀疣和颊囊;脸部与手无毛;有相似的耳廓和具有指甲、掌纹的四肢。在胚胎发育方面,人与现代类人猿都有相似的胎盘,发育过程也相似。在生理生化上,人与现代类人猿的雌性的月经周期和怀孕期相近;血液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人的四种血型在类人猿的血液中也有表现;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结构相同。在遗传方面,三种大猿的染色体数目比人多一对,而长臂猿的染色体数目比人少一对。在病理上,人与现代类人猿所感染的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相似。其他方面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两手攀援在木棍上悬挂起来,重演猿类祖先双臂的特征;婴儿最初是用四肢爬行和发出单音节叫声,后来才逐渐学会两腿直立行走和音节语言;人的前臂和上臂的毛是向着肘部生长,与类人猿相似;类人猿牙齿的数目和形状与人相似;类人猿脑的结构以及行为和表情也与人相似。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说明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是近亲,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是由猿分化来的,从猿到人的转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从古生物学的化石材料来看,目前欧洲、亚洲、非洲都发现了很多古猿化石。那么,人类是由哪一种古猿演变来的呢?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后的定论,但比较普遍和肯定的看法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的早期祖先。拉玛古猿是在大约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变而来的,以后再由拉玛古猿演化成5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成现代人。拉玛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1500万年到800万年以前,其化石最早发现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后在我国云南和非洲肯尼亚都有发现,这是一种从猿到人的过渡类型。拉玛古猿具有人和猿的双重特征,头骨和面部象猿,但牙齿的数目和分化的程度与人相似,犬齿较小,齿弓近似抛物线形,嘴巴从面部突出的程度也较小,显然与森林古猿不同,而接近于人类。根据伴生的动、植物化石及其他资料推测,它们生活在湿热的森林地带,经常采用直立的姿势,常用臂和手攀援和摘取果实,用腿和脚支撑身体,前后肢有了某种程度的分工。在平地行走时也开始逐渐摆脱用手协助的习惯,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于是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大约在800万年前以后,拉玛古猿几乎灭绝。

到距今500万年以前,出现了南方古猿。最初是1924年在非洲南部阿扎尼亚发现的一个似人似猿的幼儿头骨化石,后来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的许多地点都有发现。1972~1977年在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发现了400万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已确立了两足直立行走的习惯,躯干、肢体已是人型,已经能够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简单的工具,但脑量较小,仅相当于现代人平均脑量的1/3~1/2,头骨更接近于猿类,代表着“亦猿亦人”的过渡类型。一般认为,从制造工具开始,人类便在地球上出现了,从此便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历史

二、人的进化

根据化石记录,已经有了一些人类演化的痕迹,一般可将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智人(Homo sapiens)。

南方古猿最早出现于400万年以前,目前已发现共有3个南方古猿种:纤细型非洲南方古猿、粗壮型南方古猿和阿法南方古猿。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的阿法南方古猿具有直立行走的特征,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是人科的最早成员。

20世纪30年代在东非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了简单的用砾石制成的石器,1959年在石器出土地点发现了粗壮型南方古猿头骨化石,60年代在同一地点稍低的层位中发现了颅骨较发达、脑容量较大的头骨化石,被定名为能人。能人生存的时间大致在100~250万年前,与南方古猿的生存时代重叠,他们是由阿法南方古猿直接进化产生。能人已具有人的基本特点,但带有许多原始性。他们不仅能直立行走,而且能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但他们的吻部突出,无下颌,头盖骨低平,额后倾,外貌像猿。除发现于坦桑尼亚奥尔杜威峡谷的能人化石,在我国云南省元谋县、河北省原阳县也发现了能人的化石和石器。

1891年荷兰人杜布瓦(Dubois E)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特里尼尔(Trinil)发现的头骨和股骨化石被命名为直立猿人,之后直立人化石在旧大陆各洲均有发现,著名的还有北京人。直立人大约生存于距今200万年或150万年到20~30万年前,其身体像人,脑容量可达1225毫升,眉嵴非常粗壮而前突,牙齿比现代人稍大、粗壮,面部比现代人相对较短而明显前突,头骨厚度比现代人大一倍。直立人已开始用火,有食人的风气,婚姻形式和社会形态已从早先过渡阶段的原始群杂乱性关系进入到了血缘家庭的前氏族社会,产生了语言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生产以狩猎为主,能够制造更复杂的工具。除爪哇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外,我国发现的其他直立人包括100万年前的蓝田直立人、元谋直立人及安徽和县直立人。

直立人阶段后,人类步入智人阶段,智人是人科中唯一生存至今的物种,包括现代人种的各个不同种族。智人又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存于距今25万年~4万年前,早期智人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许多地区,发现最早的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尼人后来灭绝。中国的早期智人有金牛山人、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早期智人已学会了一种打制石器的新技术——修理石核技术,能狩猎大型野兽,能用兽皮制作简陋的衣裳,还会取火,能适应各种气候,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社会形态从前氏族社会发展到了母系氏族社会,由族内通婚发展到了族外通婚。晚期智人也称为新人,出现在距今约4万年前,著名的有欧洲的克罗马农人,中国的有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等。晚期智人在形态上与现代人完全相同,能利用石头和骨头等制成复合工具,会使用陷阱捕猎,会修建简单的房屋,会摩擦取火,还会创造原始艺术,制作装饰品,原始宗教已产生。晚期智人的文化除旧石器时代外,还包括了广泛使用弓箭等复合工具为标志的中石器时代和以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这时的社会,男女分工,早期是母系社会,晚期以父系社会为主。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现代人是由晚期智人直接进化而来,一般指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即公元前1万年的第四纪全新世以后的人类。全世界人类同属一个生物种,是包含了多个种族的复合种。种族与民族的含义不同,种族是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民族是由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即文化背景的群体组成,一个种族可包括多个民族,一个民族也可包括多个种族。通常将现代人分为5个种族:蒙古人(Mongoloids)、欧罗巴人(Caucasoids)、尼格鲁人(Negroids)、澳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蒙古人也称黄种人,其皮肤淡黄、脸扁平、鼻中等宽、发型直而硬,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半部、太平洋群岛。欧罗巴人也称白种人,其皮肤白皙、鼻子狭窄、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印度北部地区。尼格鲁人也称黑种人,其皮肤黝黑、嘴唇宽厚、鼻低而宽、头发卷曲,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区。澳洲人也称棕色人种,其皮肤黄褐或棕黑、鼻短而宽、嘴唇较厚、头发波形或卷曲,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印度南部等地。印第安人是由黄种人自亚洲东北部经冰期干涸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经长时间隔离而来。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学说:系统论和迁徙论。迁徙论也称为单祖论,是根据对许多地区Y染色体的研究提出,认为智人在非洲进化到某个阶段后,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在消灭当地的土著人后演化而来,这一理论得到来自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资料的证明。与此相反,系统论也称为多祖论,认为现代人是土生土长的,是由当地的直立人亚种逐渐演化而来,即现代人的起源是多中心的。还有一种观点是将上述两种观点合并,称为同化说,即各地区有自己连续的演化序列,约20万年前,远古智力在非洲演变为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然后向各地扩散,并与当地居群同化。现代人起源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还有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种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生产、选择、隔离、迁徙、人种混杂等。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受其制约的社会制度、文化水平等对人类体质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人的体质特征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居住北欧寒冷地区的欧罗巴人具有较高的鼻子,有利于加温空气,从而保护肺部。天然隔离及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文化隔离,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基因交流中断,各自基因库的组成逐渐发生分异,最终导致人种的分化。而迁徙不仅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新的适应特征,也有利于人种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基因交流,改善自身的文化体系和基因库组成。另外,人种混杂对人种的形成影响很大,如玻利维亚人是人种混杂的结果,随着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人种之间的界限将最终消失,全世界将只有一个人种。

四、社会文化的进化

人类的发展历史与整个生物的发展历史相比是十分短暂的,人类应该还有一个漫长并且辉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进化不仅仍受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支配,人类的社会文化进化在人类的未来发展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自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社会文化进化就伴随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社会文化进化是生物学进化的继续和发展。

社会文化是建立在生物学进化的基础之上,只有在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和创造出文化,才有文化的进化。虽然除人类之外的很多动物也有简单的语言,也有一定的智力,甚至有社会组织,如鸟类、蜜蜂等,但还不能稳定地积累、传递后天获得的经验给后代。文化是靠一种符号系统和习俗等表达和传递,文化系统与遗传系统一样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随时间长度变长而信息积累的过程即为进化过程。

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是通过思维、劳动、语言三个基本功能来完成,这三种能力的载体脑、手、声带等则是生物学进化的结果。反过来,人类的文化进化又作用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如科学技术对人类生物学进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是协同进化的。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超循环组织模式,宏观进化与微观进化,垂直进化与水平进化。

2.生命起源的地球条件主要有哪些?

3.简述由小分子到细胞生命的阶段式过渡模式?

4.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5.简述真核细胞、真细菌、古细菌细胞的差别。

6.简述物种形成的基本方式。

7.简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8.生物绝灭的原因有哪些?地球5次集群绝灭分别发生在何时?

9.生物宏观进化的型式与趋势是什么?

10.简述适应辐射产生的原因。

11.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