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地保护与建设

草地保护与建设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次草原资源普查,平川区草地鼠害面积为86583.14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75.1%。平川区草原防火组织机构还不健全,草原防火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尤其是草原区域广且偏远,交通不便,各项管理措施受制于环境的约束,需要大量的资金、设施、设备。根据平川区草地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必要的草地改良培育技术措施。

科学管理是合理利用、集约经营的基础,有效保护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自2011年国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促进了草原管理和保护责、权、利的结合,激发了群众管护草原的积极性,推动了草地管理向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迈进。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先进保护措施随之推广应用,主要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控制放牧强度;封山育草,恢复草地植被;防虫治鼠,清杂灭病,严禁铲草皮、挖草根、烧生灰、乱挖药材和盲目垦荒等毁坏行为,保护草地生态平衡。从用、管、建各方面促进草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草地保护与建设措施

1.有效落实草原规范化承包制度

用法律的手段管理草原,使草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草原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根据全区及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且群众容易接受的草原承包方案,推动草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平川区共计承包草原166.787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6.5%。其中以联户形式承包的面积77.803489万亩,直接承包到户的面积为90.349511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2.25%。草原承包到户后,明确了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管理的责、权、利关系,激发了群众管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

2.大力推广草地保护管理技术

一是封山育草和围栏育草是草地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主要是为了减轻人类活动的干扰,充分发挥光、热、水、土自然力的作用,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封山育草对草地的经济指标有着明显的影响,使草层高度提高、盖度增大、产草量增加、经济类群发生质的变化。二是通过改善草地植被状况,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特定流域范围内其土壤侵蚀面变化的趋势是随流域内植被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植被度大于60%以上时,植被度的增大对土壤侵蚀面减少的影响不明显;当植被度在60%以下时,植被度的降低对土壤侵蚀面增大的影响则很明显,特别当植被度低于30%时,稀疏的草被起不到固水保土防侵蚀的作用,侵蚀面急剧扩大到100%。平川区除小面积的草甸草原植被盖度为80%以上、大部分温性草原盖度为60%以上外,其余草地的盖度均在15%~45%之间,如果采取封育措施,可提高10%~20%,植被度达到25%~65%之间,土壤侵蚀面可降低20%或者更低。所以,封育对提高草地抗侵蚀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牧草正常发育均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加强鼠虫病害防治工作。据此次草原资源普查,平川区草地鼠害面积为86583.14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75.1%。地下鼠主要为鼢鼠。主要分布在复兴乡的西川,黄峤乡的屈吴山、大水沟,共和镇的小松沟、毛河洛,宝积镇的箍窑湾等地域。危害面积15956.05公顷,占鼠害面积的18.43%。地上鼠有:黄鼠、沙鼠、仓鼠等。黄鼠主要分布在复兴的川口,种田的马井沟、小川,黄峤的马饮水、双铺,共和的红旗山,宝积的党家水,水泉的榆树沟、唐家沟、旱坝、红沟,王家山的苦水沟等地。危害面积39398.95公顷,占鼠害面积的45.5%。沙鼠主要分布在黄峤的神木头,共和的夹皮沟,水泉的方头山、小马莲沟,王家山的碱水沟、大长沟,宝积的大碱沟等地,危害面积22308.56公顷,占鼠害面积的25.77%。仓鼠主要分布在复兴的甘涝,王家山的寒沟、张家大坝一带,危害面积8919.58公顷,占鼠害面积的10.3%。虫类主要为蝗虫,但虫口密度在3~10头/平方米之间,并未形成灾害。但是草地虫害是侵害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虫源孳生地,要加强防范措施。要加强鼠虫害监测预报和动态普查,及时掌握鼠虫害动态变化。要把药物防治与人工捕杀相结合,重点向生物防治方向发展。要把治虫灭鼠和围栏补播相结合,做到综合治理。四是严格控制放牧强度,实施草畜平衡。草地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地。根据各类型草地载畜量计算出各乡镇各村辖区内草地承载量,制定出严格的减畜计划,采取有效的减畜措施,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草畜平衡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与乡镇绩效考核挂钩,将户内草畜平衡落实情况与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挂钩。通过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和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转变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达到“减畜不减肉,减牧不减收”的目的。五是积极研究部署草原防火工作,制定草原防火工作方案,加强草原防火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业务人员,组建基层防火队伍。在清明、“十月一”等草原防火关键时段,加强民风民俗用火点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不发生草原火灾。通过宣传使草原防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草原火灾危害的认知度;极力倡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正确引导他们对野外用火的管理,严禁在特殊区域野外用火。平川区草原防火组织机构还不健全,草原防火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尤其是草原区域广且偏远,交通不便,各项管理措施受制于环境的约束,需要大量的资金、设施、设备。为了进一步搞好草原防火工作,今后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手段,健全组织机构,争取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3.结合实际大力推广放牧利用技术

一是继续推广好的传统利用技术。按照“春放阳坡沟滩,夏放梁茆山巅,秋放阴坡山川,冬放山凹河湾”的原则,采取季节性转场放牧。二是采取合理的分区轮牧措施。既能使草地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又可保障家畜吃到足量的草,降低消耗,还可防止寄生虫的感染,对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和促进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都极有益处。

4.因地制宜利用草地改良培育等技术措施

根据平川区草地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必要的草地改良培育技术措施。一是在退化较严重的区域,采取围栏养护,飞播、人工补播多年生优质牧草,恢复草地植被。二是在降雨量比较好的区域,在不破坏原生植被条件下,补播适宜牧草,结合灭鼠补种,或划破草皮补播,提高植被。三是对以根茎类植物为优势种的草地,通过切断根茎改良土壤通透性状提高产草量。四是清除毒害草,防止放牧家畜中毒,提高草地牧草化率。

二、遥感技术在草地保护中的应用

1.草地生物量的估测

影响草地牧草产量的因素除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密度、高度外,还与草地生态因子有关。应用遥感技术估测草地产草量时,要进行大量的地面监测,要建立一个反映不同草地类型、各种相关生态因子的数学模型,即土壤、地形、气温、降水等参数与牧草产量的关系,将遥感信息中地物光谱数据输入计算机,对已知模型的参数做修正,经计算机判读和分析,最后输出草地生物量、植物种类和物候特征的数据。影响草地生物量最主要的因子是降水量和气温,降水量输入实测数据后可以根据遥感测定的土壤水分含量加以修正。遥感收集到的有关气温的数据需要输入气象站观测的数据做校正。

遥感估产主要依据地物光谱反射通量和草地生物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通过校正的相对辐射通量80~100,其对应的草地牧草产量是500~750千克/公顷。只要检索出该等级的遥感像元数目(Fi),乘以每个像元所代表的面积(S=0.48公顷)和每一光谱等级所对应的草地产量(Pi),即得各类型草地的总产量(Y)。

要使遥感估测牧草产量精度提高,首先要使影像数据分类准确,计算机输入的草原类型图要与实际的草原类型相符。输入的各种参数要有长期的观测和足够的重复,如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气温等与草地生物量有关的各种参数,都必须十分准确可靠。

2.编制草原资源等级图

利用遥感分析系统输出的资料,可以判别草地分布区域、植被类型、产草量等,再利用编图技术加以综合后绘制草原资源等级图。

3.监测草原鼠虫害发生及预报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草原鼠虫害发生,并根据危害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不但能节省调查人力和时间,还能提供有利的防治时机,防止盲目施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鼠害发生面积一般比较大,尤其是地下生活的鼢鼠和沙鼠,其数量很不容易调查清楚。若用红外线遥感成像,便很容易判读其数量及动态。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能辐射强大的红外线,易于区别植物及水源,特别是夜间红外线扫描成像的像片,判定鼠类栖居地及其数量是十分方便的。

虫害危害植物之后,受害植物在光谱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受害植物表现出暗灰色,未受害的表现为绿色,用遥感技术监测草原虫害十分有效。

今后应当加大遥感技术在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放面的推广力度,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