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系及水资源

水系及水资源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家河发源于凤县熊家梁,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出境流入勉县。森林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小,但由于天然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和陡坡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有递增的趋势。嘉陵江从源头流出一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凤县。途径凤县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和双石铺镇,在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灵官峡两河口与支流红岩河交汇后流入甘肃省境内。嘉陵江干流属清水河流,高含沙水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的场次洪水中。

第一章 河流水系

凤县属于长江流域,以父子岭为分水岭,岭东属于汉江水系,岭西属于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发源于凤县黄牛铺镇东北部,由东北流向西南,干流河床宽度在50米~150米之间,县域内流域面积2468平方公里,干流长102公里,于县城下游8公里处出境。河床平均比降14‰,最枯流量1.0立方米/秒(1974),最大洪峰流量3500立方米/秒(1981),多年平均输沙量97.82万吨。境内嘉陵江一级支流有三岔河、安河、小峪河、红岩河、旺峪河。

汉江一级支流中曲河(车道河)属褒河上游,发源于凤县岩湾乡北部,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干流长35.6公里,河床比降32.6‰。杨家河发源于凤县熊家梁,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出境流入勉县。

嘉陵江、汉江河流水系情况详见表2-1。

表2-1 凤县河流统计表

凤县河流的特点:河床狭窄,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流量变率范围大,属常流性清水河。森林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小,但由于天然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和陡坡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有递增的趋势。“81.8”洪水灾害,河床普遍淤高,降低了泄洪能力,加大了河水对地下水补给量。

凤县河流水系分布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凤县河流水系基本情况表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第一节 嘉陵江

嘉陵江又称古道河,渝水,是长江上游左岸流域面积较大的一级支流。上游流经陕西西南部与甘肃东南部,是沟通陕、甘、川、渝四省市11个地市76个县区的通道。嘉陵江战国时称潜水,秦以后一度称西汉水,因其由源头流入古道川,故而又叫古道水,隋代下游称西汉水,唐代下游称嘉陵江,唐代以后通称嘉陵江。之所以叫嘉陵江,有两种说法,一说江水蜿蜒夹于高山丘陵之间,故有“夹陵江”之名,后衍为嘉陵江;一说是江水“源出于秦岭大散关之阳的嘉峪谷”,故名嘉陵江。

嘉陵江干流发源于凤县秦岭代王山东峪沟的凉水泉,向西流至凤县东河桥,折向西南,经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在凤县县城(双石铺)西南8公里处汇入甘肃省两当县。继续南流,从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复入陕境,继而蜿蜒南流,经横现河、略阳城西、白雀寺、石瓮子和宁强县的阳平关、燕子砭,在丁家坝流入四川,于重庆朝天门注入长江。全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其中在陕西境内干流全长243.8公里(凤县102公里,集流面积2468平方公里。)

一、嘉陵江干流

嘉陵江干流发源于凤县秦岭代王山东峪沟的凉水泉,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2′13″,北纬34°10′36″,源头高程2401米。嘉陵江上游(凤县段)干流属山区束放式河型,宽谷峡谷相间,呈串珠状。曲流发育,支流长,面积大。干流两岸发育有三级阶地,一级阶地窄而低,呈断续分布,二级阶地分布较为广泛,地面平坦宽阔;三级阶地呈零星分布,起伏大而破碎。嘉陵江从源头流出一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凤县。途径凤县黄牛铺镇、红花铺镇、凤州镇和双石铺镇,在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灵官峡两河口与支流红岩河交汇后流入甘肃省境内。嘉陵江在凤县境内干流全长102公里,河流平均比降14‰。干流以宽谷为主,宽谷与峡谷相间,谷坡陡峭,曲流深切,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差在200~400米之间。

嘉陵江凤县段汇入的较大的一级支流52条,较大的二级支流69条,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的河流121条。较大一级支流有三岔河、安河、小峪河和旺峪河,其中:三岔河流域面积118.1平方公里,在牛铺镇三岔河村汇入嘉陵江;安河流域面积604.8平方公里,在凤州镇凤州村东门汇入嘉陵江;小峪河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在双石铺镇双石铺村县城汇入嘉陵江;旺峪河流域面积664.1平方公里,在甘肃省两当县汇入嘉陵江。

嘉陵江在凤县境内流域面积2468平方公里。流域内地貌单元由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中低山和山间断陷盆地三部分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峰海拔高程1000~2400米之间,流域内山间断陷盆地较多,其中较大的有东河桥盆地和凤州盆地。源头至凤州段河流沟道密布,沟谷狭窄,河床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沟谷以“V”型居多,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凤州至双石铺段,流域沟谷开阔,两岸有较厚的黄土带帽层,有多级阶地发育,为黄土喀斯特地质,沿坡风化剥落、崩塌、滑坡、泥石流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为水土流失中度防治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58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为1327吨/平方公里·年。

嘉陵江在凤县出境断面多年平均流量16.9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0立方米/秒(1974),最大洪峰流量3500立方米/秒(1981)。

嘉陵江干流属清水河流,高含沙水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的场次洪水中。据凤州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46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97.82万吨,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00~500吨/平方公里·年。水环境质量较好,常年水质达到Ⅱ级以上。

嘉陵江在凤县境内沿途谷峡相间,是古代有名的陈仓故道北段。陈仓故道从殷商到春秋战国千余年间,是连接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陈仓故道从宝鸡至黄牛铺经凤州,折东南入褒谷,出汉中。秦相范雎曾大规模修建栈道,元、明后称连云栈道或秦栈道。在历史上,曾为促进南北各民族交往做出过重大贡献,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载,嘉陵江沿岸曾发生过40多次重大军事行动和战役。1935年沿江修建了宝汉公路。1956年沿江又修通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据《凤县水利志》载:从公元977年(宋太平兴国二)至1981年发生了较大灾害性洪水27次,最为严重的1981年8月特大洪水灾害,洪水漫溢,防洪堤坝毁于一旦,双石铺大桥被冲断,双石铺镇老街居民、机关单位及下河坝,关帝庙多处被洪水吞没。沿江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桥塌路断,宝成铁路停运61天。洪水淹没铁路、公路,红岩河汇合处铁路隧洞水深1.33米,造成交通、供电、通讯全部中断。

二、安河

安河是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口镇陈家岔村广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2′44″,北纬34°08′06″,源头海拔高程2376米。干流长45.1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3.7‰,干流流经河口和凤州2个镇,于凤州镇凤州村东门桥头汇入嘉陵江,汇入处的地理坐标东经106°37′27″,北纬33°57′19″,海拔高程1260米。

安河干流自源头到与嘉陵江汇合处,沿程纳入大小支流22条。其中,土桥河较大,河流长22.1公里,流域面积114.9平方公里,由腰庄沟、桑树沟、唐家沟、土桥沟和杨家沟5条支流汇流而成。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差200~700米。

安河流域面积604.8平方公里,流域东临河口镇太阳升村父子岭梁,西接凤州镇凤州村。流域地势东高西低,流域范围内东西两侧分水岭为地势高峻的土石山区,群峰林立,山峦重叠,河床系砾石漫滩,两侧杂草覆盖,高低起伏,沟壑纵横。流域地质构造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出露岩层以中生代变质岩为主,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片麻岩等,土壤主要以褐土、壤土为主,呈微酸性。

因河床两侧受断层影响,安河支流较多,呈南北向发育,沟道多为松散体汇集区,也是泥石流多发区。安河东西横贯凤州盆地,地形比较开阔,水流缓慢,水资源丰富。

流域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沟谷纵横,属中度土壤侵蚀区。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程度较轻。流域中下游,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尤其是雨季,山体产生大量的泥沙,成为向嘉陵江输送泥沙的主要源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为2650吨/平方公里·年。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大幅减少了入河泥沙量。

安河横贯凤州盆地东西,地形开阔,位置适中,水利资源丰富。安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5立方米/秒。安河流域地下水储藏量比较丰富。据全省2003年水力资源普查结果,安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13万千瓦,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安河流域的鸣玉泉在清光绪年间灌田300余亩。民国十二年(1923)修建成下城壕渠;1952年引安河水浇灌凤州东关土地200多亩,干渠总长1.6公里,支渠三条,原为土渠,后经多次修复衬砌,效益颇佳,现用于浇灌蔬菜。1955年,邓家台村修4公里干渠,从朱家咀引安河水,灌溉面积650亩。1958年,在凤州安河右岸修建了长3公里的“三八”渠,灌凤州、磨湾两村400亩土地。1970~1973年,在河口镇洞沟1公里处修建洞沟水库,水库坝高30米,汇水面积8平方公里,有效库容68万立方米,水面26亩,平均来水流量0.88立方米/秒,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350立方米/秒,泄洪量115立方米/秒。坝下东西两侧修有灌溉渠道,可灌地2300亩。后因水泥厂炸石,渠道损坏殆尽,灌溉效益无法发挥。

三、小峪河

小峪河又名“倒回河”,是凤县境内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两当县张家庄蟠冢山,从凤县西北部流入唐藏镇,地理坐标东经106°33′23.40″,北纬34°06′44.27″,海拔高程1287米。

小峪河干流长66.1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3‰。小峪河有庙儿沟、草滩沟和梁山沟等113条支流汇入,其中:长度在1~5公里的支流有110条,长度在5~10公里的支流2条,长度在20~30公里的支流1条。

小峪河于双石铺镇双石铺村汇入嘉陵江,汇入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2″,北纬33°55′00″,海拔高程960米。沿途纳入的较大支流有庙儿沟、草滩沟和梁山沟等,其中一级支流庙儿沟流域面积最大,河流长度27.7公里,流域面积111.8平方公里,草滩沟次之,河流长度15.1公里,流域面积45.5平方公里。

小峪河在凤县境内由北向南流经唐藏镇、双石铺镇,于双石铺镇(县城)北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557.0平方公里。流域内地貌单元由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中低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1600米左右,流域内河流沟道密布,沟谷狭窄,河床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沟谷以“V”形居多,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程度较轻。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4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为1227吨/平方公里·年。

小峪河流域地处秦岭南麓,地势北高南低。流域内山高林深,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峡谷河滩相间,以峡谷为主,唯有草滩沟与红河汇合处的唐藏镇附近地势开阔,人口集中,农业经济发达,素有凤县“白菜心”之称。下游兴隆场至入河口段,河谷开阔,阶地发育。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31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秒,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1238立方米/秒(1981年8月21日)。

小峪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其上游还有重碳酸钙钠。据2003年全省水力资源普查成果,小峪河天然落差1243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万千瓦。现已建成水电站2座,总装机1400千瓦,年发电320万千瓦时,水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四、旺峪河

旺峪河是凤县境内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凤县南部三岔镇的三官殿东沟河,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7′30″,北纬33°43′54″。干流东沟河在留凤关与野羊河汇流后称旺峪河,流经三岔镇有杜家河和野羊河汇入,进入温江寺乡有瓦房坝河和麻峪河等较大支流汇入后出县界,在甘肃省两当县单河铺汇入嘉陵江,汇入处高程893米。入河口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4′58″,北纬33°49′34″。旺峪河在凤县境内干流长52.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8‰。干流以宽谷为主,宽谷与峡谷相间,谷坡陡峭,曲流深切,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差在200~400米之间。

旺峪河沿程有杜家河、东沟河、野羊河、瓦房坝河和麻峪河等较大一级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要有野羊河、瓦房坝河和麻峪河。其中野羊河流域面积146.8平方公里,长度32.5公里;瓦房坝河流域面积83.3平方公里,长度27.6公里;麻峪河流域面积68.2平方公里,长度17.4公里。

旺峪河上游段,从源头东沟河到三岔酒铺村,河长22公里,源头由数以百计的山泉汇集而成。河水由北向南流经三官殿村后转西经孔家庄流入喇嘛泉村,与东北来的杜家河交汇后流向三岔镇,汇聚心红峡,木桐沟和张坡沟3条河水后流到酒铺村。旺峪河中游段,从三岔镇酒铺村到南星镇的酒奠沟,河段长6.8公里。在酒铺村流向留凤关,与北来的寺沟水和东南流来的野羊河汇合后流向酒奠沟。旺峪河下游段,从酒奠沟到汇入嘉陵江河段,长23.7公里。由酒奠沟与东南方向流来的瓦房坝河汇合后流经温江寺,与南来的麻峪河、龙洞河汇流直奔费家庄。后与东北来的任家沟汇合经谷家庄,向西在甘肃省两当县单河铺汇入嘉陵江。

旺峪河在凤县境内流域面积664.1平方公里。流域地处秦岭南麓,地势东高西低。流域内山大沟深,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地气阴寒,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河道峡谷与宽谷相间,以峡谷为主,蜿蜒曲折,“有七十二渡”之称,唯有南星与留凤关是比较宽阔的盆地,是凤县南部主要农耕区。该区人口稠密,农耕活动频繁,加之矿业开采和水电站建设等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使该区水土流失达到中等侵蚀程度。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大片陡坡地禁止耕种,矿藏开发过程中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护,通过植物措施,在河流岸边等水土易流失地带进行生物护岸治理,该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旺峪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56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流域地下水化学成份主要为重碳酸钙,部分地方还有重碳酸钙镁等。流域内溪沟众多,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存在着水低地高的问题。沿岸群众自古就有利用水力的习惯。

旺峪河流域属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中等切割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层自早生代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新构造运动较强,岩石分布以古生代的变质岩为主,峰峦挺拔,危岩耸立,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有粘壤、沙壤、壤土、砾土和山地草甸土。

据2003年全省水力资源普查结果,旺峪河天然落差968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02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6座,在建2座,总装机3700千瓦,已建成水电站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水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第二节 汉江

一、车道河

车道河,又名中曲河,属汉江水系,是褒河右岸一级支流。西魏恭帝三年(556),修回车道经过这里,因此而得名。车道河发源于秦岭山脉凤县岩湾乡以北代王山的秦岭沟,地理位置为东经10654′41.56″,北纬34°09′39.18″,源头高程为2100米。

车道河干流长92公里,其中在凤县境内长3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2.6‰。沿程纳入支流42条,5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37条,其中一级支流最长为黄牛河,长22.6公里,面积136.3平方公里;二级支流最长为杨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78.5平方公里。

车道河在坪坎镇纳入黄牛河,纳入点地理位置为北纬33°55′30″,东经106°59′38″,纳入点高程1192米。此后再向南流,在坪坎镇倒贴金出界,进入汉中留坝县,在留坝县江口镇西营汇入褒河。

车道河流域在凤县涉及平木、岩湾和坪坎3个乡镇20个行政村,流域面积634.1平方公里,沿程汇入较大支流42条。车道河流域地处北秦岭加里东褶邹带,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流域内地貌单元由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中低山和山间盆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1520米左右,河流上游和下游河流沟道密布,沟谷狭窄,河床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沟谷以“V”形居多,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河流中游地势较缓,农业生产发达。全流域水土流失程度以中度为主,尤其是雨季,山体受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影响,产生大量泥沙,土壤侵蚀模数为1380吨/平方公里·年。经过多年“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程度大幅降低,有效减少了入河泥沙量。

车道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8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车道河地表水经水样化验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属于重碳酸钙型水,只有局部地段有氯化物型水质出现。矿化度233~166毫克/升,PH值7~8,平均硬度60.85毫克/升,均属弱碱性水。

车道河流域河流比降较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7万千瓦,可开发量4285千瓦,流域内先后修建了白蟒寺、杨河、岩湾、坪坎4座小型水电站。其中白蟒寺和杨河水电站合称平木电站,先后于1974年、1978年建成发电,年发电量84万千瓦时,年收入4.83万元。1979年在支流杨河上游又兴修了齐心水电站;岩湾水电站于1976年6月建成发电;坪坎电站于1978年7月份建成发电,年发电量达60万千瓦时,因1981年遭受洪水袭击,电站废弃。坪坎元润水电站投资1300万元,装机3台,总容量1660千瓦,2007年建成发电,年实现电费收入273.6万元。坪坎鹁鸽崖电站,发电水头47米,总装机3200千瓦,年发电量1241.7万千瓦时,年发电产值335.26万元,工程投资2800万元。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3月建成发电。

在车道河二级支流杨河上游,1970~1973年间修建了齐心水库,有效库容50万立方米,坝高17.5米,最大泄洪流量2立方米/秒。由于水源不足,加之配套工程不全,使库容逐年缩小,截止1985年,坝高不足10米,有效库容仅剩5万立方米,基本丧失蓄水功能。

二、杨家河

杨家河,又名长坪河,系黑河支流上源,发源于紫柏山南麓熊家山冷家沟,源头高程为2080米,流出凤县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04″,33°31′03″,高程为1846米。凤县境内干流长27公里,出境流入汉中市勉县。较大支流有贯银沟、庙沟和十方沟3条,其中贯银沟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长度5.0公里,庙沟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长度5.6公里,十方沟流域面积4.81平方公里,长度3.5公里。

杨家河流域面积62.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7.0公里,河流比降10.6‰,平均流量0.5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789万立方米。流域涉及南星镇的长坪村,另有陕西省屋梁山自然保护区。该区人口稀少,经济开发活动较少,成片的桦树林密布山坡,禾本科植物也很丰富,土壤蓄水能力强,土壤侵蚀轻微,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流域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为重碳酸钙,部分地方还有重碳酸钙镁等。

流域属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中等切割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层自早生代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新构造运动较强,岩石分布以古生代的变质岩为主,峰峦挺拔,危岩耸立,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有粘壤、沙壤、壤土、砾土和山地草甸土。

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沿岸群众自古就有利用水力的习惯。据《凤县志》记载:清末至民国,两岸人民在沿河修建了水磨和油房,利用水力推动磨轮加工粮食和油料,一直沿用至1977年,直到河水逐年渐小而废弃。

第二章 水资源

凤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水资源总量为9.7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9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仅河谷盆地河流漫滩阶地潜水比较丰富,水质良好,具有岸边开采价值。其余山区基岩潜水比较贫乏,一般不具备开采价值。

第一节 地表水

凤县地表水资源以降水和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自产水量为7.80亿立方米,入境客水为3.77亿立方米。主要产于嘉陵江主河道,旺峪河、车道河和杨家河4处产流区。入境客水分别来自太白县流入的黄牛河和从两当县流入的红崖河和红河。

全县地表水资源量具体详见表2-3。

表2-3 凤县地表水资源量表

凤县境内1983年前没有水文站,水文资料只能利用嘉陵江东坡水文站和褒河江口水文站及1983年以后凤州水文站资料。采用流域范围内平摊法,计算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和客水入境径流量。全县多年平均径流为7.80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0.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3.5亿立方米。

入境客水:从两当县流入的红崖河的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5亿立方米,红河为0.29亿立方米。从太白县流入黄牛河的水平均径流量为1.32亿立方米。全县入境客水径流量为3.77亿立方米。

全县各产流区径流量见表2-4。

表2-4 凤县各产流区径流量表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匀,暴雨集中。因此地表径流年内变化较大。丰水期7~10月占年径流量的63.1%;而高峰期的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21.2%。12月至次年的3月为枯水期,4个月的径流量仅为年径流量的9.4%。其余时间为平水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7.5%。具体详见表2-5和图2-1。

表2-5凤县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表

第二节 地下水

境内石质山地分布广泛,一般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和储存,水量贫乏。只有镶嵌于群峰之间的宽谷坝和小型盆地,地形平坦,含水层分布较广,透水性强,水位埋藏浅,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和河水侧向补给容易,降水渗入系数多达20%。尤其冲积层潜水与河水互相转化,一般水量丰富,便于开采,具有集中或分散开采价值。

表2-6 凤县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水补给量表

注:计算公式Q渗=axf10—2

表2-7 凤县河水渗漏地下水补给量表

经采用大气降水渗入系数法和河水侧向补给法计算,全县地下水每年天然补给量为1.92亿立方米,其中每年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为1.39亿立方米,河水渗漏补给量为0.53亿立方米/年。

凤县宜井开采地下水的地段仅限于嘉陵江、红崖河、安河、小峪河、黄牛河、旺峪河等河谷较开阔的地段。按岸边取水非干扰或少干扰条件下的布井方案,全县可布井322眼,总开采量为0.86亿立方米。为天然补给量的45%。截至2010年,全县有生产井143眼,年开采量为953.81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为730.07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29.82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量为93.92万立方米。已开采量仅为允许开采储量的11.36%,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当可观。

全县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水补给量、河水渗漏地下水补给量及地下水开采储量详见表2-6、2-7、2-8。

图2-1 凤县径流深等值线图

表2-8 凤县地下水开采储量表

第三章 水质与水质污染

凤县境内山大沟深,地形破碎,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地下径流畅通,流程短,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交替频繁,矿化作用普遍较弱。水矿化度普遍较低,水化学类型简单,水质良好,均为低矿化淡水,适宜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第一节 地表水水质

通过对嘉陵江和车道河两大流域及支流54个水样分析结果,为低矿化淡水,矿化度在52~363.01毫克/升,pH值7~8,为弱碱性,平均硬度60.85毫克/升,均属弱碱性软水(见表2~9),耗氧量1.136~13.84毫克/升,表明个别地段有污染存在。阳离子总量0.81~121毫克/升,以钙(Ca+)、钾(K+)、钠(Na+)、镁(Mg+)为主,其中以钙的含量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为52.37%。其次为钾、钠,平均含量为16.49%。镁的平均含量再次之,为5.33%。其他如铜、铁、铅、锌离子等也有少量出现。阴离子总量20.35~292.8毫克/升,以重碳酸根(HCO-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得87%。河水中氯化根(CL)仅在双石铺一带含量较高,达29.43毫克/升,占毫克当量的12.2%。硫酸根离子(SO4-2)只在个别地段出现,如双石铺火车站附近河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达55.72毫克/升,占毫克当量的22.5%。在地域分布上,从嘉陵江源头东峪沟至双石铺流程中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看,矿化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中,钙离子和重碳酸离子增长最快,镁和硫酸根、氯化根离子多少不一,而钾、钠离子则呈递减趋势。

表2-9 地表水主要离子含量表

第二节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岩石矿物成分的关系较地表水更为密切,因为地下径流在其介质空间运移过程中,较地表径流缓慢的多。而接触也更为频繁,所以地下水的矿化度较地表水普遍较高。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在特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二者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通过对72个地下水化验资料分析,矿化度171~547毫克/升,PH值7~8,平均硬度113.59毫克/升,属中等硬度淡水。耗氧量0.57~12.84毫克/升之间,说明有污染现象存在。阴离子以重碳酸根(HCO3)为主,平均含量234.15毫克/升;氯化根(CL)、硫酸根(SO42-)离子,只有局部出现,含量较少,分别为12.94和18.93毫克/升。阳离子以钙(Ca2+)含量最多,平均含量为49.99毫克/升,最高达105.1毫克/升。其次为钾钠(K+Na),平均含量为29.64毫克/升。镁(Mg)的含量再次之,平均含量为12.39毫克/升。

图2-2 凤县地下水化学示意图

在地域分布上(按舒卡列夫分类法命名),境内北部为重碳酸钙、钾、钠型水,中、西部为重碳酸钙镁型水,东、南部为重碳酸钙型水。碘化物含量在10毫克/升左右,不足10毫克/升的占33%。软水中碘化物不足10毫克/升的水饮用时,容易发生甲状腺肿大症。岩湾乡卢家山甲状腺肿大病发病率较高。

在井水化验资料中氟化物在局部地区超国家饮用水标准,主要分布在龙口、桑园、青崖沟等地,境内水矿化度普遍偏低,尤其地表水中矿化度更低,东峪沟口河水中仅52.45毫克/升,长期饮用这种水,会使人骨骼组织新陈代谢作用失调,引起局部骨关节增大,形成大骨节病,红花铺镇簸箕湾、白家店,凤州镇王家岔等地均有这种现象发生。

凤县地下水化学示意图见图2-2。

第三节 水质污染

凤县20世纪60年代以前,县城除少数农副加工业外,基本维持着半封闭的自然经济,人口较少,自然生态良好、江河水体无污染,河床潜水据大口井水质化验报告未检出重金属有害物质。60年代中期沿江河谷区先后建起了一些工厂,加上采矿业、农业的发展,良好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工业废渣、污水日排放量分别达到1.35万吨和673吨,江河水体受到污染。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类和重金属有害元素。

70年代末期,随着凤县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水质的污染日趋严重,根据凤县环保部门资料统计,仅工业废水日排放量高达三万多吨,致使局部地下水、地表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陵江下段水域鱼虾几乎绝迹,双石铺铧厂农民引用工业污水灌溉菜园,结果大白菜烂心,果树枯死,人发病率增高。双石铺、龙口地下水中已有硫酸型和氯化型水出现,耗氧量增高,并有汞、酚、氟、氰、镉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现象。凤县的“三废”排放是江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污染源位于嘉陵江各支流河谷和其傍岸的工厂、铅锌采选冶炼及黄金采选冶炼等。

80年代初期,位于江河沿岸的工矿企业,严格按照中央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文件开始治理。到80年代末期,水质逐渐得到恢复并好转。根据凤县环保局两个常设水质监测断面连续多年的监测数据,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有:油、氰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COD、汞、铅,除金属元素不够稳定外,其余指标都很高,但超标率在凤州断面呈下降趋势,如重金属有害元素汞在凤州断面的检出虽有起伏,但从1991年后再无超标现象,上游流域选矿企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铅的不稳定变化,在县城上、下游两个断面上检出与超标变化基本一致,其超标率从67%下降为零。随着多年来的治理和部分“三线”企业的外迁,嘉陵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质由被污染和严重污染,转向经过治理后的良性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凤县以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进程。为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质量,县上依法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顿,清除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禁止设置新的入河排污口;对二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进行造册登记,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排放污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对于水源地准保护区内,通过加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城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保护。2008年年底,凤县城区水源地所有排污口归入凤县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排污规定,达标排放。

第四节 污水处理

凤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双石铺镇桥头庄村,占地14.31亩,由污水处理区、景观绿化区、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规模为一期3000立方米/天,二期处理污水6000立方米/天。处理系统采用CAST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污水收集、处理、消毒设施完善,并安装先进的中控、在线监测设备,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类标准。

凤县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经宝鸡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凤县环保局负责实施,江苏思圣环保设备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工程累计投资2537万元。采取BOT模式,于2008年2月20日开工建设,同年12月30日建成投入运行。2009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2009年10月13日凤县污水处理厂由凤县环保局移交凤县水利局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