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持续发展整体论

可持续发展整体论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人类生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采用描述机械系统的系统整体论来解释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论要借用生成整体论的主要观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体来思考,而不是将它分解或还原为部分,从而探索贯穿可持续人类生存系统整体的变化规律。因此,可持续发展整体论在整体存在多维度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可持续发展整体论

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人类生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采用描述机械系统的系统整体论来解释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人类生存系统的产生很难讲到底是先有整体还是先有部分。但是毫无疑问,人类生存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组织性、多层次性和不可分割性,其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反馈、复制与转换生长等活动在整体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整体论要借用生成整体论的主要观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体来思考,而不是将它分解或还原为部分,从而探索贯穿可持续人类生存系统整体的变化规律。在整体论思维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不是其组成部分或维度的属性相加和简单堆积,而应该是它们的整合效应,即所谓的“1+ 1>2”效应。然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并非任何情况下这种叠加效应都会出现。玻姆曾经比较清楚地区分了整体与部分的不同关系:整体依赖于部分比部分依赖于整体更多;部分依赖于整体比整体依赖于部分更甚;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等。[13]中国著名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典型例子。整体与部分的不同关系表明,整体并非如通常理解的“1+ 1= 2”,而应该是“1+ 1≠2”,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整体论在整体存在多维度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可持续发展整体论还必须考虑到生成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演化。演化是从有机生命体的诞生、成长到消亡这一整个过程的动态描述向量。1945年贝塔朗菲创建一般系统论时考虑到了演化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没有将其作为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加以考虑。这是因为一般系统论仍然是建立在实体分割基础上的构成论整体论,存在一个同质的矛盾,即部分与整体均是一种实体。而演化的本质是整体的“质”发生了变化,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质的对象或实体之间。演化的核心问题不再是整体由何构成,而是整体如何通过演化生成。

复杂系统的演化难题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科学家的重视,一批处于科学前沿的自然科学家掀起了复杂性研究的高潮。生命如何诞生?复杂系统如何出现?如何解释自组织临界现象?这些问题都吸引着研究者不断探索。复杂性科学的边界迄今还在不断扩展。与整体论思想明显不同的是,复杂性科学不再执著于“分割”,而是由实体转向过程,由存在走向演化。可持续发展整体论所面对的对象是涉及资源、生态、经济文化政治、伦理、科技等领域的巨复杂演化系统,而且复杂性还在不断增强,探索如此一个复杂系统的演化问题,其方法至关重要。

与复杂性科学相对应的是简单性科学。简单性科学的思想是对古希腊科学思想的承袭和超越,是近代科学研究一直秉承的基本科学理念。简单性科学是一种抽象的科学,具有线性、确定性、还原性、加和性、可逆性和可预测性等特性。建立在简单性科学基础上的传统发展观,用简单性眼光看待一切人类发展问题,尽可能剔除自然和社会中的那些“非线性因素”,将经济和财富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其结果是造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断裂,带来了不可预知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危机。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按照钱学森的观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至少有三个特征。首先,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换。由于有这些“交换”,所以是开放的。其次,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很多,成千上万,所以是“巨系统”。最后,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所以是“复杂的”。[14]人类生存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社会系统的规模、开放性、组分要素的异质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以及社会发展的复杂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简单性科学观及其方法论已经不能满足解释复杂的人类生存系统的要求。20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复杂性科学理论陆续产生,例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等。这些理论充分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即非线性、自组织性、不可逆性、不可还原性、不可预测性等特性,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科学研究范式和人类看待自然的方式,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