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难以收集的指标或理念性的指标,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但在指标体系构建中仍予列出以供政府部门参考改革统计口径,完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静态评价是指现状评价,注意剖析目前系统结构状况,衡量整个系统所达到的功能和效益水平,静态评价反映的是系统横截面的状况。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静态和动态指标相结合,从纵横两个方面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系统的全貌。

12.2.1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科学、系统、简明的指标体系,可以衡量和监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程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里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资源利用节约效果的原则

由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因此指标体系设计应突出刻画资源利用的“节约”,包括节约的效果、效率、效益等等,而且要体现在资源节约的各个主要领域。

2)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原则

资源利用具有关联性或系统性,要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有时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农户集中到中心村或中心镇,这样虽然节地了,但农户的能耗、水耗及生产、生活成本等却可能增加了,没有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因此,指标体系将全面反映主要资源消耗的情况,同时分层次体现指标内容。

3)应用性与操作性原则

为了增强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有关指标主要以政府历年统计数据和各类公报数据为基础,选取的指标数值可以直接获得或者通过计算、修正等数学方法间接得到,对于有些难以采集的数据尽可能地以其他指标代替。对于难以收集的指标或理念性的指标,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但在指标体系构建中仍予列出以供政府部门参考改革统计口径,完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可比性原则

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要能按照统一的量纲量化,这样既可以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时间序列,分析资源节约型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效果,又可以在空间范围上进行不同区域、不同时期资源节约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比较,为评优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落后地区找出问题,借鉴发展得较好的地区的经验,促进资源节约型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

5)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节约型社会静态评价是指现状评价,注意剖析目前系统结构状况,衡量整个系统所达到的功能和效益水平,静态评价反映的是系统横截面的状况。静态评价不能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趋势,因此必须引入动态评价的指标来揭示资源节约型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效益等方面的演替规律,考察系统发展的趋势,分析系统结构的稳定性、缓冲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掌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规律,进行系统的有效协调和控制。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静态和动态指标相结合,从纵横两个方面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系统的全貌。具体来说,在指标构建中引入了经济学中常用的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手段来体现这一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