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公众参与的评价指标

构建公众参与的评价指标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梳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城市管理实际,本章提出了包含政府因素、公众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26个指标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知情权是参与权的前提。社区是城市管理的细胞,社区组织网络是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本章将考察社区组织的影响。
构建公众参与的评价指标_城市管理:问题体制及政策

在梳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城市管理实际,本章提出了包含政府因素、公众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26个指标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7.2.1政府因素

政府对公众参与的认同度:即政府认可、赞同和重视公众参与的程度。政府出于“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且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权威型决策,会阻挠公众参与,或者对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信任,是限制公众参与的因素。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知情权是参与权的前提。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性制度,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依赖于对信息的拥有和控制(王锡锌,2007),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效果。

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回应程度:公众参与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公众的参与水平,还依赖政府机构的回应能力,公众意见是否在最终决策中体现,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公众意见的重视程度和公众参与结果的反馈情况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因素。

公众参与权利的法律保障程度、公众参与程序的制度化程度、公众参与的经费保障程度、激励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法律保障公众参与管理的权利得以实现,通过完善的程序可以确保公众真正实现参与权,建立公众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实现公众参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激发公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并可减少“搭便车”现象。

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化程度: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如果可供参与的方式众多,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层次就较高。

公众参与内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程度:如果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可能约束并限制公众参与的深度和范围。

7.2.2公众因素

公民权利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公共精神)是公众参与的基础。公民意识包括了主人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公民素质的核心。本章主要以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来考察公民意识的影响。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信任是公众与政府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润滑剂,只有公众信任行政主体拥有追求公共利益的能力与热诚,才会与政府合作,同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公众参与形式。

参与效能感:如果个人相信自己能够行使政治影响,他就具有政治效能感(主观政治能力),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参与效能感决定着公众参与决策的深度和强度,如果公众对参与结果及可能性预期较高,就会选择较深入的参与形式,反之低度参与就会成为选择对象。本章将参与效能感定义为公众对自己影响政府能力的认知,即预期个人的参与会对政府决策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预期收益、参与成本:由于参与过程需要收集信息、提出和讨论方案,会花费参与者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公众会将从参与活动中预期可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进而决定是否参与。

参与经历:参与经历将影响参与的效果和效率,“一个人可能把他对自己影响政府能力的评价,建立于他对政府的直接接触体验上,参与决策的机会可以使他确信自己的能力,而影响的努力受挫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法律政策标准知晓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与知识和技术决定了公民能不能参与,现代公共决策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参与过程既需要参政意识,更需要必要的参政知识。本章从法律政策标准知晓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两方面来考察参与知识的影响。

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公民参与能力分为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主观能力就是政治效能感,客观能力是指公民影响、参与政府决策和行政的实际能力。Thomas、Seth、Arthur、王邦佐、李庆钧、彭惠青等均论及参与能力对参与程度的影响。本章综合各种观点,重点研究理解能力(理解公共政策的能力)、表达能力(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三项公众基础能力素质的影响。

7.2.3社会因素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潜在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因素。阿尔蒙德、维巴以“政治参与”为观察和比较的重点,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政治文化:村民(地域型)政治文化、臣民(依附型)政治文化和参与者政治文化。彭明春、莫文敏、杨志、俞可平、吴思红等学者都认为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参与者不同的参与心理和参与行为,决定了参与决策的可能、方式、范围和层次的差异。

社区组织: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组织化)是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社区组织是公民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主要从事社区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组织。社区是城市管理的细胞,社区组织网络是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本章将考察社区组织的影响。

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公众参与离不开政府和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体,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李春梅在对成都市居民公众参与态度的实证研究中,分析了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网络)与公众参与态度的关系,得出结论:公众参与态度与接触媒体的内容有关。本章从新闻媒体(电视、报刊、广播等)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两方面来考察大众传媒的影响。

专家支持:专家即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专家支持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专家以其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专家为社会公众的参与提供知识支持,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专家支持作为公众参与的支持性制度,应当拓宽公众一方引入专家支持的途径,弥合博弈双方(政府和公众)的专业知识水平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