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对技能人才的认识偏见,有“学而优则仕”“轻工匠”的传统。从浙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来看,还存在着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不够高,区域分布差异较大的问题。
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_2010浙江省人口普查重点课题及优秀论文集

(一)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对技能人才的认识偏见,有“学而优则仕”“轻工匠”的传统。国家教育投入“厚学历教育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关注。在企业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传帮带”,致使高技能人才在一些职业上青黄不接、重金难聘。由此不难看出浙江省在高技能人才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高技能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存在观念误区

浙江高技能人才短缺,基础有待加强,虽说与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有直接的关系,但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是观念问题。中国人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中,人们往往只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物看成人才。重学历、轻技能,重知识、轻技术,好像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人才。从浙江每年的高考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技工当工人成了青年人退而求其次的求学选择。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优秀的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选走,而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生源上比普通高等院校差,这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政府部门没有真正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或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行业组织和企业缺乏高技能人才理念,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是导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2.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在浙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框架下,近几年来浙江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浙江的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每年能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但是由于基础较差、历史欠账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较为薄弱,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场地设备,都还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2011年,全省47所高职院校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未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指标合格的院校达7所,占14.89%;生均占地面积为未达到教育部检测办学条件指标的院校达24所,占51.06%(10)。这些都制约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后劲,一旦被黄牌警告,将被限制招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2010年,我省47所高职院校的校均总收入达15606万元,比上一年度净增2306万元,其中公办院校校均达到17687万元,而民办院校校均仅为6817万元;公办院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27.16%,民办院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79.38%。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收入渠道单一,这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应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此外,作为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主渠道的高级技工学校数量也较少,而且由于招生渠道不畅、师资缺员、经费不足、设备老化等原因,人才的培养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根据浙江统计年鉴资料,从技工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2010年全省技工学校68家,与过去相比,减少了很多家,在校学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增长缓慢。浙江技能人才获证人数主要集中在初级工和中级工,与长三角的上海和江苏相比,浙江培养的技能人才中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有一定的差距。

表5.1 全省技工学校情况(2006—2010年)

img402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3.高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否则就会造成高技能人才的浪费,又会加剧当地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从浙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来看,还存在着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不够高,区域分布差异较大的问题。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缺乏。2010—2011学年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占比为3.15%,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占比为49.39%,比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与当年产业结构一产、二产类的比例差距继续拉大;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占比为47.46%,比上年上升0.59个百分点,增长过快(11)。而从招生计划和实际报到的情况来看,上述问题更加突出。从专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的专业较为集中。仅杭州来说,高职专业占到全省专业总量的近40%,舟山、衢州等区市专业设置相对稀少。

同时,专业与区域经济特征的相符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如舟山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海洋新区建设,随着建设的推进,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中转贸易基地、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园区和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创建,相关产业人才需求数量持续增长、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程度日益紧迫,尤其是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技能人才缺口,已成为技能人才市场的一个显著问题。据调查,未来两年,水产加工、修造船及船配、海洋旅游、装备制造、其他服务业、航运业、大宗货物加工、电子电器、信息与软件、金融保险、临港化工港口物流等行业均将出现人才紧缺现象,其中信息与软件、电子电器、海洋旅游缺口人才数占现有人才数比例“前三甲”(12)

以船舶修造工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例,根据《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舟山将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按同比例推算,舟山船舶工业用工数将超过20万人,剔除临时用工及船舶工业技术含量提高后用工数减少等因素,保守估计每年至少需递增5000人,但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合格技术工人,特别是船体装配、船舶管系、船舶电气、船舶涂装、船舶配件加工等岗位的用工需求巨大。而从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船舶制造与维修类的专业几乎是一个空白。

4.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的影响,企业也往往偏重于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而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重视不够。企业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性不高,短期行为严重,缺乏稳住高技能人才的措施;在工资分配方面,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与工资待遇没有直接挂钩,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规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一般按1.5%提取,最高可按工资总额的2.5%提取,并将7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但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上,企事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经费在各类人员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能足够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即使提取了教育经费,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上,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多数用于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上。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职工培训,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严重,自主培训意识淡化,缺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其职工培训责任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有的企业不仅不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而且阻拦职工参加社会上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及参加技能竞赛,担心本企业的骨干取得高级别的技能资格、技能竞赛奖项后会提出提高待遇的要求或被其他企业挖走。虽然企业遭到技工荒,但重“用”轻“培”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存在,形成了“挖”——“被挖”——“挖”的恶性循环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