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有老企业的新体制

国有老企业的新体制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相继制定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排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政策措施。这次会议给兰州石化人以极大的震动。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中国石油4大炼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把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整体委托给兰州石化公司实施全面统一管理,使用一个企业名称:兰州石化公司。重组整合后的兰州石化公司总资产290亿元,员工4.13万人。

国有老企业的新体制

——兰州石化呼啸而出

长期以来,我总在情不自禁地想,为什么每当“两兰”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口,总会有人站出来,挺立着脊梁,执著地把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使企业披荆斩棘、渡过难关,继续一路凯歌呢?

徐今强、龙显烈、林华、李超伯等一个个引领者在探索的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行;尼世经、罗学信、徐应铨、董松江、卢朝鹏、杨子海、孙烈华等数以万计的兰州石化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的奉献,这些都已经化作一种超强的营养,注入强健的兰州石化的肌体,最终形成了一种精神效应。

在新形势面前,兰炼、兰化因为“161”工程的确立,开始迈上了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之路。

兰炼、兰化几经磨合终于变成“一兰”,成为一艘大型的“西部石化航母”,其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目的。

从1997年起,“两兰”围绕“161”在发生着嬗变。“两兰”人在嬗变中凝聚、和谐、发展。

199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式计划纳入“161”工程,兰州石化着手企业内部改革。同期,兰州—成都输油管线加紧建设。

1998年,国家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进行重大战略性重组。兰炼、兰化也由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划转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161”工程被正式列入中石油集团公司2001年—2005年业务发展计划。

兰炼、兰化开始实施改革。

1999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围绕“161”工程实行战略性重组改制,按照主辅分离的原则,形成了兰炼、兰化、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使“两兰”变成“四兰”。

远谋近施,抓实见效。

尽管实施了重组改制,但困难仍在继续。这一年,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两个主业分别亏损5.9亿和6.8亿,兰州石化公司被列为特困企业。

2000年3月,中石油集团公司再次派出副总经理阎三忠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四兰”进行把脉、诊断。病症:资源没有得到进一步合理优化。处方:需要进一步整体合并。

2000年6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视察兰州炼化公司,这使得正处于全面发展、转轨变型、重组改制进入关键时期的“两兰”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同年9月28日,中石油集团高层会议决定: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合并重组,成立兰州石化公司。“四兰”变成“三兰”。

10月,中石油集团高层紧接着决定,总投资27.69亿元,在兰州石化开工建设年产3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年产500万吨常减压、年产24万吨乙烯改造、年产6000吨超稳分子筛等四项重点工程。

人类进入新世纪。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面前,国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相继制定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排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政策措施。按照这些政策,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深入调研,推进改革,对非上市资产进行改制分流、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整顿对外投资和多种经营等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从非主业规范退出,集中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200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也做出了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决策,再一次明确了以工业引领全省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工业强省,就必须先强工业。

兰州石化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四项重点工程”,并一次性开车成功。此时,祖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在兰州石化呼啸而出。

在“四项重点工程”建设中,建设工地再现50年代初建时的盛况,空前凝聚的力量释放出来,已经憋足了劲的兰州石化人,为企业能够再次重振雄风而喜悦,摩拳擦掌纷纷走上一线。中石油二建、一建、六建、七建、吉林化建、中石化五建及甘肃省属有关施工单位八方汇结,云集现场,数万名建设大军在四项重点工程建设上挥洒汗水,贡献力量。石化大基地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石化在决战,希望在升起。建设者们克服突如其来的“非典”魔疫,超前思维,超前工作,一座座油罐拔地而起,一个个装置笑迎朝阳……

正当“四兰”变“三兰”重组改制进入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融合职工的思想,是领导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领导班子开会,统一思想;基层领导讨论,统一认识。

“‘一兰’好,不算好;‘三兰’都好,才是好”,这是一个在兰州石化重组过程中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口号,这个口号把“三兰”干部员工的认识统一到了一起。

不仅如此,“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

“把帮助员工增强生存发展能力作为对职工最大的关爱,把培训作为对员工最大的奖励”;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全心全意服务员工”……

员工们听着、听着,惊讶得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睁圆了眼珠,甚至,有人掏着耳朵,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话呢。参加会议的人第一次听到竟然有领导这么说话!这次会议给兰州石化人以极大的震动。

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使干部员工感到了一种振奋,极大引导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接下来,兰州石化领导的做法更叫员工们惊叹:

——公司为高技能人才设立技能津贴。技师、高级技术师每月享受300元和500元的技能津贴;公司和中石油集团的技能专家每月享受1000元和3000元技能津贴。

——公司对获得中石油股份公司技能大赛奖的选手给予8万元到1万元不等的奖励;给公司科技功臣奖励小轿车。奖励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鼓励员工通过自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如果拿到文凭,给予一次性奖励。4年间,仅此一项,兰州石化公司就奖励1850余人次,投入费用1000万元……

新颖的理念引导,得力的政策实施,在兰州石化公司内部激起了一江春水。

img30

兰州石化公司首届职业技能大赛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推动兰州石化人在培训和学习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崭新理念的引导和这种培训学习的结合,引发了员工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使兰州石化人的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加速了“三兰”的融合,为后来真正实现“一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念新鲜,有特色;企业文化独到,有特点;职工职业生涯开发,有目标……

2004年4月,总投资62.92亿元的每年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紧接着开工建设。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中国石油4大炼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

兰州石化公司一举扭转亏损困局,实现“不吃补贴不亏损”的奋斗目标。兰炼、兰化两个辅业也在逐步好转。

兰州石化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凸现:“一主两辅”协调难度大;主、辅之间关联交易问题多;重复建设、同业竞争比较严重;职工收入、福利待遇矛盾加剧,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2005年5月12日,中石油集团高层再做决定:兰炼、兰化两个辅业整体合并,组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三兰”变成“两兰”。

仅仅过了1年,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资产总额由合并前的33亿元激增到55.2亿元,实现收入44亿元,上缴各类税费2.44亿元。

尽管收效显著,但总体上看,与“161”的设想相比,与中石油发展战略相比,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2007年6月12日,中石油集团高层又一次做出决定:兰州石化公司和兰州石油化工公司重组整合。把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整体委托给兰州石化公司实施全面统一管理,使用一个企业名称:兰州石化公司。重组整合后的兰州石化公司总资产290亿元,员工4.13万人。“两兰”变为“一兰”。

至此,由“161”带来的“两兰”合并、重组终于完成。从“161”工程被纳入计划实施那年算起到现在,正好10年!这10年,牵扯数万名职工工作、生活的重大变动,就进行了4次。每一次变更,都影响到几万职工利益的重新分配,影响到企业格局的重大调整。兰州石化的职工们刚刚适应了一种新的体制,又有一种更新的体制在等待着他们去适应。这不是历史上的那种仅仅需要付出智慧和劳动汗水就能够解决了的探索,而是牵扯着职工情感变化的探索。兰州石化的发展虽然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的探索和实践走过来的,但没有哪一次能像今天这样,使兰州石化人心情复杂地需要付出感情因素。然而,毕竟是经历了50多年大企业的大文化熏陶,身上流淌着石化“基因”的兰州石化人,很快就调整自己,他们以极大的勇气战胜了自己,经过多次整合,他们越来越珍惜,越来越默契!他们再一次用团结和凝聚起来的力量,在市场条件下,书写着国有老企业崭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