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

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刘 珙“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是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为01BTQ006,课题负责人刘珙。课题最终成果为专著——《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主编刘珙,副主编张晋平、宋雪飞,全书共32万字。第四个方面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信息化水平测试:西北五省(区)三级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西北五省(区)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测试调查问卷分析。
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_学苑英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项目精选

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

刘 珙

“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是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为01BTQ006,课题负责人刘珙。课题最终成果为专著——《西北地区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主编刘珙,副主编张晋平、宋雪飞,全书共32万字。

课题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思想,从理论上研究和解决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相互间,以及它们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信息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这两个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矛盾方面,研究和探察了西北地区信息经济发展中,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运动及发展趋势。在对这两个具有不同稳定性、随机性、多变性的“非线性”对象的内部规律及外部特征的研究中,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应用证伪科学理论对文牍、资料实施证伪、考察。

研究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以理论研究为引论和课题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研究和解决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相互间,以及它们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信息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在开展省、地、县“三级”抽样调查、问卷中,对已经占有及查取的文牍、资料进行全面的验证,使理论分析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将“三级”考察、问卷的分析结果应用贯穿于课题的整体研究中,采用文牍资料与调研相接合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进行了四方面的研究。第一个方面是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时代要求;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提出的新课题;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二方面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现状及发展:现代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战略性决策。第三个方面是西北地区人力资源的信息化水平及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在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地位;西北地区人力资源现状;西北人力资源信息化开发举措与趋势。第四个方面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信息化水平测试:西北五省(区)三级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西北五省(区)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测试调查问卷分析。

用理论研究铺垫和引导实证研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柱和依据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课题提出了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是一个整体系统中的两个变量的理论思想,信息产业与人力资源是分属于两个相关、而又不同领域的学科。课题紧扣这两个问题,探究变量间的联系、运动、发展规律和趋势,在寻找两者之间共同性、交叉性的“中介”值中,有针对性地对信息时代两个问题的特殊性及相关性加以系统的研究。研究中充分发挥历史哲学的分析力、创新力,在运用思辩、比较、实证等方法的同时,将视角放置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水平化”问题上,强调和突出个人的社会行为,实现了个案研究与抽象分析判定研究、主观微观研究与客观宏观研究的有机结合,使研究体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层次性。在大量的资料数据及定量、定性分析中,力求在找准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寻求西北地区信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课题依据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方面,并作为国内信息化测算指标。六个要素的权重分别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占15%,信息网络建设占16%,信息技术应用占18%,信息产业发展占15%,信息化人才占20%,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效果占16%。权重分为了四个等级:第一级为“信息化人才”,体现了人才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第二级为“信息技术应用”,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三级为“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化发展政策”,体现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国家支持力度;第四级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体现信息化发展的产业和产业形态及结果。按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西北地区排序分别是:陕西1995年至1998年一直是位居第7位;宁夏1995年至1996年是14位,1996年下降到15位;新疆1995年至1996年是19位,1998年下降到20位;青海1995年至1996年是22位,1998年下降到23位;甘肃则由1995年至1996年的27位降到1998年的28位。从各年份看,1998年、1997年和1996年西北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以增长速度分别为17%、26%和12%,1997年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增长比1995年高1倍以上,西北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增长速度呈快速、稳步发展之势,表明信息化的发展对西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但是从全国看西北地区信息化水平,西北各省(区)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全国各省区可分为五种类型,西北各省(区)分别分布于第二、三、四、五类地区,其中陕西列第二类的较强地区,相当于第一类最强地区平均得分的45.7%;宁夏列在第三类中等地区,相当于一类地区平均得分的34.5%;新疆、青海列在第四类水平较低地区,相当于一类地区平均得分的27.4%;甘肃列在第五类水平最低地区,相当于第一类地区平均得分的20.0%。这个测度结果和国家测定结果基本吻合。西北地区电子工业经过“九五”期间的整合,有了较大发展,2000年共有电子企业72个,其中国有企业44个,占总数的61%;集体企业7个,占总数10%;股份制企业12个,占总数17%;外资及合资企业4个,占总数6%;其他企业5个,占总数7%。电子企业主要集中于陕西和甘肃,两省电子企业分别占西北总数的70%和19%。西北电子工业经过几年的整合,已经有了一定实力,培育出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产品。如:陕西的咸阳偏转集团、彩虹公司、大唐电信、长岭集团、如意集团、西北机器厂等,甘肃的兰光集团、长风机器厂、兰新集团、天光集成电路厂等,青海无线电一厂、宁夏星日电子公司、新疆丽雅电子公司等。这些企业为西北电子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核心作用。从各省区情况来看,陕西无论从企业家数、工业产值、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等方面看,在西北地区占绝对优势,在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中位居第11位,是西北的“领头羊”,对带动西北电子工业,推动西北信息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从2000年全国电子行业利润比重看,广东、天津、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六省约占全国的86%,西北地区只占了2.57%,而陕西则占了西北地区的99%,因此大力发展电子产业,尤其是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电子工业尽快形成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是提高西北电子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西北地区软件业发展在90年代后期起步,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基本的软件开发体系和研究队伍,软件开发有两大部分:一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是各大中型企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为主,大中型企业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进行开发,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其中西安软件企业占西北60%以上,销售额占80%以上;兰州、乌鲁木齐2000年开始对软件业进行整合,拟定建立兰州软件园和乌鲁木齐软件园。信息咨询服务业方面在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时,西北地区信息咨询业有1764个,其中陕西717个、甘肃463个、宁夏144个、青海732上、新疆367个;其中政府所属机构1151个,占总数的65.25%,其中陕西464个、甘肃329个、宁夏86个、青海61个、新疆211个;企业机构613个,占总数的35.77%,其中陕西253个、甘肃134个、宁夏58个、青海12个、新疆156个,西北信息咨询服务业体系已基本形成,进入了一个起步阶段。总体上看,陕西科研开发水平最强,“九五”期间,陕西完成科研新品开发项目500余项,R&D经费6885万元,技改项目83项,投资2864元。2000年甘肃、宁夏、新疆加大了科研力度,甘肃完成新产品开发81项,宁夏7项,甘肃、新疆两省区的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了38.58%和40.49%。结论性的验证: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的观点已无法解释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增长来说,人力是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原因。

提出面对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须把着眼点从以往只重视“物的开发”转到对知识、信息、教育、科技等“人的开发”——人力资本的重视上来。以信息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为契机,今后五到十年,西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信息化建设大发展重要时期。在信息社会里,社会将已不再是物质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经济时期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数量、规模及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信息和知识将构成全新时代――信息社会的主要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知识和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关键性资源,成为社会变化的源泉。知识已不是物质经济社会所规范的知识,而是指同信息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人,也已不是物质经济社会所规范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而是指能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并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课题为西部开发和认识西北信息发展水平及人力资源信息化状况,提供了资料性、决策性、理论性的研究依据和成果。课题著作对西北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及西北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联络指导意义。提出了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和高度;发展信息产业、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竞争及综合国力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的人文培养,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和盘活人力资源存量的理论、实践举措、决策性建议。将调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了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即第一产业调优,第二产业调强,第三产业调大和加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序列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是支柱产业和带头产业,发展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研究员对该课题作了这样的评价:“课题的选材很好,在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先导,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课题主持人和承担者以这两个方面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由于有大量第一手的数据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因此他们对西北地区信息化水平及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真正做到了令人信服。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趋势的预测,才能让人感到不是在坐而论道,而是立论有据,鞭辟入里。”

该课题最终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优秀著作一等奖,甘肃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