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或屋顶的荷载。框架结构中的墙不承受荷载,称为框架填充墙。因此,不同的结构体系适应的房屋高度和层数不同。在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结构加强措施。主要的胶结材料是砂浆,砌筑砂浆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好的和易性。组砌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避免通缝。砌筑砂浆的厚度一般为10mm,允许的公差范围为8~12mm。

8 墙体和基础

本章导读:

●基本要求 熟悉墙体的分类和设计基本要求;掌握墙体保温的基本原理;熟悉砌体的材料选用、组砌方式和尺度;掌握墙体的各种细部构造;了解幕墙和隔墙构造;熟悉墙面装修的分类;掌握抹灰类装修的分类与应用;了解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地下室防水构造。

●重点 墙体保温的基本原理,墙体的各种细部构造,抹灰类装修的分类与应用,地下室防水构造。

●难点 墙体细部构造,地下室防水。

8.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8.1.1 墙体类型

墙体按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内墙位于房屋内部。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的墙为纵墙,短轴方向的墙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窗洞口间的墙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为窗下墙(图8.1)。

在混合结构建筑中,墙体按受力方式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或屋顶的荷载。非承重墙又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自承重墙不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载,但要承担上部墙体的荷载,并传给基础;隔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由楼板或小梁承担。

图8.1 不同位置的墙体名称

图8.2 墙体构造形式

墙体按构造方式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图8.2)。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砖墙;空体墙可以由单一材料组砌成空斗砖墙,也可用具有孔洞的单一材料建造,如空心砌块墙;组合墙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如各种保温墙体。

墙体按施工方法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组砌而成,如砖墙、砌块墙等;板筑墙是现浇而成的墙体,如现浇混凝土墙;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安装组合而成的墙,如各种轻质条板隔墙。

8.1.2 墙体设计要求

1)结构要求

(1)结构承重体系

混合结构中墙体承重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三种体系(图8.3)。横墙承重体系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为自承重墙。纵墙承重体系是以纵墙为承重墙,而横墙为自承重墙。前者适用于横墙较多且开间较小的建筑,如学生宿舍,该体系刚度较大,整体性好;后者的横墙较少,可以满足较大空间的要求,如教学楼,该体系刚度较弱,整体性差。将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需要使部分横墙和纵墙共同作为承重墙,此体系适合平面变化较为丰富的建筑,称为纵横墙承重体系。

图8.3 墙体结构布置方案

框架结构是以框架梁、柱组成的骨架为主要受力体系(如图8.4)。框架梁承担楼板荷载并传递给框架柱,通过框架柱再传递给基础,最后传至地基。框架结构中的墙不承受荷载,称为框架填充墙。它只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图8.4 框架结构示意图

(2)结构基本要求

①强度要求。强度是指结构构件承受荷载的能力。强度不足必然导致结构的破坏。在混合结构中,承重砌体抗弯剪强度较低。在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弯剪强度较大。因此,不同的结构体系适应的房屋高度和层数不同。混合结构通常适用于多层建筑,而框架结构可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②刚度要求。刚度是指结构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不足可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者影响使用者的安全感。无论是承重砌体还是框架柱都要进行刚度计算,承重砌体要考虑高厚比的影响,而框架柱需考虑长细比的影响。

③抗震要求。在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结构加强措施。在混合结构中,需设置相互贯穿的圈梁和构造柱,以加强墙体抗弯剪能力。在框架结构中可设置剪力墙来增强结构的抗推能力。

2)功能要求

墙体作为围护构件应具有保温、隔热性能,还应满足隔声、防火、防潮等功能要求。

(1)保温要求

提高外墙保温能力,一般有3种做法:①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外墙厚度;②选用轻质多孔材料;③采用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同时,应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应在保温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阻止水蒸气进入墙体,隔汽层常用卷材、防水涂料或薄膜等材料(图8.5)。此外,还应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一般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并加强构配件间的缝隙处理等。

(2)隔声要求

图8.5 隔蒸汽层的设置

墙体隔声一般有以下措施:①加强墙体和门窗的密缝处理;②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③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利用垂直绿化降噪。

(3)其他方面的要求

①防火要求:应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和构造。

②防水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有水的房间及地下室的墙应采取防水措施。

8.2 砌体构造

砌体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组砌而成,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砌体通常具有较好的保温、防火、隔声性能和一定的承载力,其生产制造及施工操作简单,但现场湿作业多、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

8.2.1 砌体材料

(1)常用块材

常用块材分为砖和砌块,砌块的尺寸通常比砖大,其主规格的高度通常大于115mm。

砖的种类很多,从材料上看有黏土砖、页岩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炉渣砖等;从断面上看,有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从生产工艺上看有烧结砖、蒸压砖等。常用砖的种类及规格见表8.1。

表8.1 常用砖的尺寸规格标准     单位:mm

砖的强度等级是依据其抗压强度来确定的,单位为N/mm2,分为MU30、MU25、MU20、MU15 和MU10。

砌块按其主规格的高度分为小型砌块(115~380mm)、中型砌块(380~980mm)和大型砌块(>980mm)。我国通常采用中、小型砌块。砌块按其断面形状分为空心和实心砌块。

常用砌块的种类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石膏砌块等。其中,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可作为承重砌体使用,强度等级分为MU20、MU15、MU10、MU7.5和MU5。常用砌块的种类及规格见表8.2。

(2)胶结材料

胶结材料主要用于块材粘结并使之均匀传力,同时还起着嵌缝作用,能提高防寒、隔热和隔声的能力。主要的胶结材料是砂浆,砌筑砂浆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好的和易性。

表8.2 常用砌块的尺寸规格与特点  单位:mm

常用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普遍采用,特别适用于受力和防潮要求高的砌体中;混合砂浆有一定强度且和易性好,使用也较为广泛。

砂浆的强度等级也是依据其抗压强度来确定的,单位为N/mm2,分为M15、M10、M7.5、M5 和M2.5。

8.2.2 组砌方式

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组砌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避免通缝。上下砌块间的水平缝称为横缝,左右砌块间的垂直缝称为竖缝。避免通缝就是指组砌时应让竖缝交错,保证砌体的整体性。

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丁砖,把砖的长度平行墙面砌筑的砖称为顺砖。砌筑砂浆的厚度一般为10mm,允许的公差范围为8~12mm。普通黏土砖墙常用的组砌方式如图8.6所示。

砌块组砌与砖墙不同的是:由于砌块规格较多、尺寸较大,为保证错缝以及砌体的整体性,应先做排列设计,并在砌筑中采取加固措施。砌块的排列组合如图8.7所示。当组砌时出现通缝或错缝距离不足150mm时,应在通缝处的横缝中加钢筋网片,拉结成整体,如图8.8所示。

图8.6 砖墙组砌方式

图8.7 砌块排列示意

图8.8 通缝处理

8.2.3 砌体尺度

砌体尺度主要指厚度和长度两个方向的尺寸。除应满足结构和功能要求之外,砌体尺度还需符合块材的规格。根据块材尺寸和数量,再加上灰缝,可组成不同的墙厚和墙段。

砌体厚度主要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常见砖墙厚度见表8.3。砌体长度是指窗间墙、转角墙等部位墙体的长度。以烧结普通砖(240×115×53)mm为例,其长度尺寸按照(115 +10)mm为模数进行计算。

此外,砌体上的门窗等洞口尺寸与砌体尺寸有关,门窗洞口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当与砌体尺寸发生矛盾时应尽量合理组砌,以减少砌块消耗。

8.2.4 细部构造

砌体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构造、门窗洞口构造、加固措施及变形缝构造等。

1)墙脚构造

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砌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勒脚。墙脚的位置如图8.9所示。由于墙脚所处的位置常受土壤和地表水的侵蚀,可能导致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因此,必须做好墙脚防潮,增强勒脚耐久性,并排除房屋四周地面水。

(1)墙身防潮

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止土壤和地表水渗入墙体。防潮层根据其位置又分为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位于地坪的垫层范围内,因为地坪的垫层通常采用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根据地坪的构造层次及厚度,水平防潮层通常低于室内地坪60mm。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加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设置位置如图8.10所示。

图8.9 墙脚位置

图8.10 墙身防潮层的设置

墙身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①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3匹砖做防潮层;②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3根φ6钢筋。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2)勒脚构造

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它和内墙脚一样应做防潮层。同时,因受地表水及外力的影响还需坚固耐久。此外,勒脚的高度、色彩和材质应结合建筑造型的要求。勒脚的构造做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图8.11):①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或水刷石、斩假石抹面;②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③采用条石、混凝土等坚固材料。

图8.11 勒脚构造做法

(3)排水措施

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宽度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并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图8.12)。明沟的构造做法如图8.13所示,可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窨井。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

图8.12 散水构造做法

图8.13 明沟构造做法

2)门窗洞口构造

(1)门窗过梁

过梁用于支承门窗洞口上砌体的荷载,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过梁主要有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砖过梁和平拱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图8.14)承载力强,最为常用。过梁宽度一般同墙厚,高度按结构计算确定,但应配合砌块的规格,过梁两端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小于240mm。在立面中有不同形式的窗,如带窗套或带窗楣的窗,过梁的形式应配合处理。

图8.14 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砖过梁(图8.15)是在洞口顶部砌体内配置钢筋,钢筋直径6mm,间距不大于120mm,高度需计算确定。钢筋伸入两端墙内不小于240mm,底面抹灰厚度不小于30mm。钢筋砖过梁施工较麻烦,仅适用于宽度不大于1.5m的洞口。

图8.15 钢筋砖过梁

平拱砖过梁(图8.16)是将砖侧砌而成,高度不小于240mm,灰缝上宽下窄,使砖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平拱砖过梁节省了钢筋、水泥,但仅适用于宽度不大于1.2m的洞口。

钢筋砖和平拱砖过梁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

(2)窗台

窗台的作用是排除沿窗面流下的雨水,防止其渗入墙身或沿窗缝渗入室内,同时避免污染外墙面。外墙面采用面砖贴面时,墙面可让雨水冲洗干净,也可不设挑窗台。

窗台可用砖砌挑出,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图8.17)。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可平砌和侧砌,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窗台表面应做一定排水坡度,挑窗台下做滴水槽或斜抹水泥砂浆,引导雨水垂直下落不致影响窗下墙面。

图8.16 平拱砖过梁

图8.17 预制混凝土窗台

3)加固措施

(1)门垛和壁柱

在砌体上开设门洞,特别是在砌体转折处,应设门垛,以保证砌体的稳定性,并便于门框安装。当砌体受到集中荷载时,常增设壁柱,使之与砌体共同承担荷载并增强稳定。门垛和壁柱的尺寸应符合砌块规格。门垛和壁柱的设置如图8.18所示。

(2)圈梁

圈梁是沿砌体布置的卧梁,作用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对房屋的影响。圈梁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每层圈梁必须封闭交圈,若遇标高不同的洞口,应上下搭接(图8.19)。圈梁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应根据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图8.18 门垛和壁柱的设置

图8.19 圈梁

图8.20 构造柱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混凝土圈梁整体刚度强,应用广泛。圈梁可与门窗过梁统一考虑,有时可代替门窗过梁。

(3)构造柱

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需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使之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骨架,加强砌体抗弯剪能力。构造柱的设置部位通常有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楼(电)梯间四角等。

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与砌体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图8.20)。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地圈梁内。

(4)芯柱

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应在房屋四大角、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设芯柱。芯柱用强度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长钢筋。

4)变形缝构造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的垂直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与结构类型及楼盖、屋盖类型有关,一般为45~60mm。除基础外,伸缩缝将房屋其他构件完全断开,因为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沉降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需设置沉降缝的情况有:①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②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有关,一般地基条件下,沉降缝宽度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缝宽需适当增加。

防震缝是为减轻不规则体形对房屋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将建筑物分割为若干规则单元的垂直缝。防震缝的设置需通过结构分析确定,并同伸缩缝和沉降缝协调布置,做到一缝多用,宽度则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也需通过结构计算确定,它与地震烈度、建筑高度成正比,与结构刚度成反比。

尽管设置的原因不同,但三种缝的构造基本相同。其原理是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墙体变形缝因位置不同、缝宽不同,构造处理也不相同,如图8.21所示。

图8.21 变形缝构造

8.3 幕墙构造

幕墙是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犹如悬挂的幕而得名。幕墙构造具有如下特征:幕墙不承重,但要承受风荷载,通过连接件将自重和风荷载传给主体结构。幕墙装饰效果好,安装速度快,是外墙轻型化、装配化的理想形式。按面板材料的不同,常见的幕墙种类有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图8.22)。

图8.22 各类幕墙外观

8.3.1 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根据其承重方式不同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如图8.23所示。框支承玻璃幕墙造价低,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玻璃幕墙。全玻幕墙通透、轻盈,常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点支承玻璃幕墙不仅通透,而且展现了精美的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图8.23 各类玻璃幕墙外观

1)框支承玻璃幕墙

框支承玻璃幕墙是指玻璃面板周边由金属框架支承的玻璃幕墙。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图8.24)。明框幕墙玻璃的安装类似窗玻璃的安装,将玻璃嵌入金属框内,因而将金属框暴露。隐框幕墙需制作玻璃板块,将玻璃和铝合金附框用结构胶粘结,最后采用压块或挂钩的方式与立柱、横梁连接。半隐框幕墙通常是在隐框幕墙的基础上,加上竖向或横向的装饰线条构成。明框、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可以形成不同的立面效果,可根据建筑设计的总体考虑进行选择。

图8.24 框支承玻璃幕墙解析图

框支承玻璃幕墙按其安装施工方法又可分为:构件式玻璃幕墙、单元式玻璃幕墙(图8.25、图8.26)。构件式玻璃幕墙造价低,对施工条件要求不高,应用广泛。单元式玻璃幕墙安装速度快,工厂化程度高,质量容易控制,是幕墙设计施工发展的方向。

图8.25 构件式玻璃幕墙解析及实例

图8.26 单元式玻璃幕墙解析及实例

2)全玻幕墙

全玻幕墙是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构成的玻璃幕墙(图8.27)。肋玻璃垂直于面玻璃设置,以加强面玻璃的刚度。肋玻璃与面玻璃可采用结构胶粘结,也可以通过不锈钢爪件驳接。全玻幕墙的玻璃固定有下部支承式和上部悬挂式两种方式。当幕墙的高度不太大时,可用下部支撑的非悬挂系统;当高度更大时,为避免面玻璃和肋玻璃在自重作用下因变形而失去稳定,需采用悬挂的支撑系统。

3)点支承玻璃幕墙

点支承玻璃幕墙是由玻璃面板、支承装置和支承结构构成的玻璃幕墙(图8.28)。其中,支承结构可分为杆件体系和索杆体系两种。杆件体系是由刚性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索杆体系是由拉索、拉杆和刚性构件等组成的预拉力结构体系。支承装置由爪件、连接件以及转接件组成,常采用不锈钢制作。玻璃面板形状通常为矩形,采用四点支承,根据情况也可采用六点支承,对于三角形玻璃面板可采用三点支承。

8.3.2 石材幕墙

石材幕墙一般采用框支承结构,根据石材面板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钢销式、槽式和背栓式等(图8.29)。钢销式连接需在石材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开设销孔,石材通过钢销及连接板与幕墙骨架连接,它开孔方便,但受力不合理,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石材局部破坏,因而使用受到限制。槽式连接需在石材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开设槽口,与钢销式连接相比,它的适应性更强。背栓式连接在面板背部开孔,改善了面板的受力,孔中插入不锈钢背栓,并扩胀使之与石板紧密连接,然后通过连接件与幕墙骨架连接。

图8.27 全玻璃幕墙解析图

图8.28 点支承玻璃幕墙示意

8.3.3 铝板幕墙

铝板幕墙也采用框支承结构,也需要制作铝板板块。铝板板块通过铝角与幕墙骨架连接(图8.30)。板块由加劲肋和面板组成,加劲肋常采用铝合金型材,设置在铝板背面周边及中部。面板与加劲肋之间通常的连接方法有铆接、电栓焊接、螺栓连接以及化学粘接等。为了方便板块与骨架体系的连接,需在板块的周边设置铝角,它一端常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在板块上,另一端采用自攻螺丝固定在骨架上。

图8.29 石材幕墙解析图

图8.30 铝板幕墙解析图

8.4 隔墙构造

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在现代建筑中,为了提高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大量采用隔墙以适应建筑功能的变化。隔墙的构造设计应考虑:自重轻、厚度薄、便于拆卸并具有较好的隔声能力,对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应具有防火、防潮、防水等性能。

隔墙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8.4.1 块材隔墙

块材隔墙的材料和构造与砌体类似,但厚度较薄。普通砖隔墙是传统做法,其中半砖隔墙最为常用。半砖隔墙采用普通砖顺砌,砖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大于M5。当墙体高度超过5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通常沿墙体高度每隔0.5m砌入2根φ6钢筋,拉结长度不小于500mm,顶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图8.31)。

图8.31 半砖隔墙构造示意

随着墙材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隔墙采用轻质块材,如石膏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图8.32为石膏砌块隔墙示意。

8.4.2 轻骨架隔墙

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板两部分组成。

骨架主要有木骨架、轻钢骨架和铝合金骨架。图8.33为一种轻钢骨架隔墙,骨架由横、竖龙骨组成,竖龙骨主要受力,横龙骨加强稳定。龙骨采用薄壁型钢制作,厚度常有0.6mm、0.8mm、1.0mm三种规格。龙骨与楼板、墙、柱交接时,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间距不大于600mm,且距龙骨端部不大于50mm。龙骨与楼板、墙、柱间宜铺设密封材料,如橡胶条、玻璃棉垫等,保证墙体的隔声效果。竖龙骨常用间距有300mm、400mm、600mm。横龙骨间距应和面板规格协调。隔墙高度>3000mm时,宜每隔1200mm左右加设贯通龙骨一道。

图8.32 石膏砌块隔墙构造示意

图8.33 轻钢骨架隔墙示意

面板一般采用各种人造板材,常用的有木质胶合板、石膏板、硅酸钙板、水泥纤维板等。木质板材常用规格有24400mm×1220mm,厚度为3mm、4mm、5mm、7mm。石膏板的规格主要是3000mm×1200mm,厚度为12mm、15mm。硅钙板和水泥纤维板的规格主要是2440mm×1220mm或2980mm×1220mm,厚度有6mm、8mm、10mm、12mm、15mm等规格。

根据使用需要,可单面也可双面安装面板。双面安装面板时,可在两层板材中间填入矿棉、玻璃棉等材料,以提高隔墙的隔声、防火等性能。

8.4.3 板材隔墙

板材隔墙是指采用各类轻质条板,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主要使用的轻质条板有GRC板、石膏条板、轻混凝土条板、泡沫水泥条板等。常用规格为(2400~2700)mm× 600mm×60mm,(2400~3000)mm×600mm×(90,120)mm,断面形式分空心和实心两类。板材墙体厚度应满足建筑防火、隔声、隔热等功能要求。板材隔墙用作分户墙时,厚度不小于120mm;用作户内分隔墙时,厚度不小于90mm。

由于条板高度有限,当隔墙较高时,允许接板(图8.34)。接板应采用错缝连接,错缝距离≥500mm。隔墙高度应满足以下要求:60mm厚时为3.0m,90mm厚时为3.6m,100mm厚时为3.9m,120mm厚时为4.2m,200mm厚时为4.8m。当隔墙长度超过6m时,需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型钢构造柱(图8.35)。

图8.34 竖向接板立面

图8.35 墙构造柱示意

条板在安装时,使用撬棍将条板底部撬起,用对口木楔将板底楔紧,与结构连接的上端用粘结材料粘结,下端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图8.36)。

图8.36 轻质条板隔墙构造连接

8.5 墙面装修

墙面装修对建筑艺术效果和美化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具有保护墙体和改善热工的功能。墙面装修分外墙面装修和内墙面装修两大类,按施工做法又分为抹灰类、涂料类、贴面类、钉挂类和裱糊类5类。裱糊类装修用于内墙面,其他类别的装修内外墙面均可采用。

8.5.1 抹灰类

抹灰是用砂浆涂抹在房屋构件表面上的装修做法,其材料来源广泛、施工简便、造价低。它既是其他类别装修的基层,也可通过工艺改变获得装饰效果,作为装修面层,应用广泛。

1)组成及标准

为保证抹灰质量,做到表面平整、粘结牢固、避免开裂,抹灰须分层操作,一般分为底灰、中灰、面灰三层(图8.37)。底灰又名刮糙,作用是粘结和初步找平。中灰的作用是进一步找平。面灰是抹灰的罩面,要求平整、均匀、无裂痕,应注意的是面灰上的刷浆、喷涂或其他涂料饰面不是面灰。

图8.37 墙体抹灰饰面构造层次

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划分为3个等级(表8.3)。其中,高级抹灰适用于重要公共建筑,中级抹灰适用于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普通抹灰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表8.3 抹灰的三种标准

2)种类、做法和应用

抹灰按照面层材料及做法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一般抹灰是采用涂抹做法。装饰抹灰是在面灰中加入骨料采用刷、磨、斩等做法,获得装饰效果。一般抹灰常用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纸筋石灰浆、麻刀石灰浆等,常用抹灰的构造层次见表8.4。

表8.4 常用一般抹灰做法及选用表  单位:mm

在外墙面抹灰中,为施工接茬、立面划分并适应抹灰胀缩,须采用木材、塑料和不锈钢做引条。先用砂浆固定引条,后抹灰,施工完后及时取下引条,形成凹线(图8.38)。

图8.38 抹灰面的引条做法

3)装饰抹灰

装饰抹灰常用的有水刷石、斩假石、干粘石等,主要用于外墙面装修。装饰抹灰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石碴为骨料做成水泥石碴浆作为抹灰面层,然后用水洗、斧剁等方法除去表面水泥浆皮,或者在水泥砂浆面上甩粘小粒径石碴,使饰面显露出石碴的颜色、质感,具有丰富的装饰效果。常用石碴类装饰抹灰构造层次见表8.5。

8.5.2 涂料类

涂料类饰面是在木基层或抹灰表面上喷、刷、抹、滚涂层的饰面装修。涂料饰面通过膜层起到保护和装饰墙面的作用,根据需要可以配置各种色彩和质感。涂料饰面施工简单、工期短、效率高、维修更新方便,应用较为广泛,但其耐久性较差,对环境要求较高。

表8.5 常用石碴类装饰抹灰做法及选用表

涂料饰面的施工一般分为底涂、中涂和面涂几个层次。底涂增加与基层的粘结力,并封闭基层,避免返潮和泛碱;中涂有补强作用,提高膜层的耐久性,也是装饰涂料的造型部分;面涂的作用主要是美观和保护。

涂料按其性状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溶性涂料、乳液型涂料和粉末涂料等;按其主要成膜物质可分为有机系涂料、无机系涂料、有机-无机复合系涂料等;按其涂膜状态可分为薄质涂层涂料,厚质涂层涂料、砂壁状涂层涂料等。常用内外墙涂料见表8.6。

8.5.3 贴面类

图8.39 贴面类饰面构造示意

贴面类装修是用水泥砂浆等粘贴材料将饰面材料粘贴于内、外墙面的装修做法。该做法的饰面材料主要有各类面砖、马赛克等。贴面类装修耐久性好,易于清洁,应用广泛。但较重的饰面材料(如各类天然及人工石材)不宜用于墙面铺贴,以保证安全。

贴面类装修主要分为打底找平,敷设粘结层以及铺贴饰面3个构造层次。

面砖、马赛克在施工前应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取出晾干。墙面用1∶3水泥砂浆打底并划毛,再用1∶2.5水泥砂浆(可添加5%的建筑胶)满刮于面材背面,其厚度不小于10mm,然后贴于墙上,轻轻敲实,使其与底灰粘牢(图8.39)。外墙贴面应留出5~10mm的缝隙,内墙贴面应采用密封铺贴。

表8.6 常用内外墙涂料

8.5.4 钉挂类

钉挂类装修是以附加的骨架固定或吊挂饰面板材的装修做法。该做法的饰面材料主要是各类板材,如天然或人工石材、木板、金属板等。骨架有轻钢骨架、铝合金骨架以及木骨架等,骨架与面板之间采用栓挂法或钉挂法连接。

栓挂法主要用于重质厚型板材,施工时先在墙体上通过预埋件布置钢筋网,然后用铜丝将板材绑扎在钢筋网上,并在板材与墙体的夹缝内灌水泥砂浆,图8.40为石材栓挂法示意。

钉挂法适用于轻质薄型板材,施工时先在墙体上布置龙骨,然后采用铁钉或自攻螺钉将板材钉挂在龙骨上,图8.41为木挂板外墙示意。

图8.40 石材栓挂法示意

图8.41 木挂板外墙示意

8.5.5 裱糊类

裱糊类墙面装修用于建筑内墙,是将卷材类软质饰面材料粘贴到平整基层上的装修做法。裱糊类饰面装饰性强、施工简便、效率高、维修更换方便。

裱糊类饰面在施工前需对基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坚实牢固,平整光洁,线脚通畅顺直,不起尘,无砂粒和孔洞。对有防水或防潮要求的墙体,应在基层涂刷防潮底漆。

裱糊类墙面的饰面材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墙纸、墙布、锦缎、皮革、薄木等。其中墙纸和墙布应用最为广泛。墙纸按基层不同分为纸基墙纸、塑料墙纸、特种墙纸,其中塑料墙纸应用最为广泛。墙布的基层主要有玻纤布和无纺布。

墙纸或墙布在施工前要先做润水处理,为防止基层吸水过快,可涂刷墙纸基膜,再涂刷粘结剂。裱糊前应在基层上划分垂直准线,裱糊的顺序由上而下,墙纸或墙布的长边对准垂直准线,用刮板或胶辊将其赶平压实。面材的接缝有对缝或搭缝两种方式,一般墙面采用对缝,阴、阳角处采用搭缝方式,搭缝方式面材重叠10~20mm。

8.5.6 特殊部位装修

在内墙抹灰中,为保护墙身,门厅、走道和厨厕的墙面可做护墙墙裙(图8.42);内墙阳角及门洞转角处则做护角(图8.43)。墙裙和护角高度2m左右。在内墙面与楼地面交接处,为保护墙身以及便于清洁,需做踢脚线(图8.44),踢脚线高120~150mm;在内墙面和顶棚交接处,为增加室内美观,可做各种阴角装饰线(图8.45)。

图8.42 墙裙构造

图8.43 护角构造

图8.44 踢脚线形式

图8.45 阴角装饰线形式

8.6 基础与地下室

8.6.1 基础与地基

图8.46 基础的组成

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传递给地基。地基是在基础以下,并承受全部建筑荷载的土层(图8.46)。地基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称为埋深。基础埋深一般不小于0.5m,埋深在5m以内的为浅基础,5m以上的为深基础。

1)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称为天然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弱或上部荷载较大时,可以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称为人工地基。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桩基由桩和承台组成如图8.47所示。

图8.47 桩基的组成

2)基础的类型

基础按形式不同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图8.48)。

条形基础为连续的带状,主要用于承重墙体的下部支撑。独立基础呈独立的块状,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主要用于柱下。联合基础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联合基础有利于跨越软弱的地基。

图8.48 基础的形式

基础按材料不同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基础按受力情况不同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除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外,其他的均是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的抗压强度好,但抗弯、剪强度低,基础底宽应根据刚性角来决定。刚性角是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如图8.49所示。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抗压能力和抗弯、剪能力均好,不受刚性角限制,如图8.50所示。

图8.49 刚性基础

图8.50 柔性基础

8.6.2 地下室防水

建筑物底层以下的房间叫地下室。地下室可用于设备用房、车库、库房、商场、餐厅以及战备防空等用途。由于地下室经常受到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的影响,必须做防水处理。

1)等级与要求

依据地下室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不同,地下工程防水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的要求最高,四级的要求最低。不同的防水等级适用于不同的需要(表8.7)。防水等级越高,设防要求也就越高(表8.8)。

表8.7 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表8.8 地下工程主体结构防水设防要求

2)防水措施

建筑工程最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防水混凝土和防水卷材两种。

防水混凝土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裂缝和干缩的影响,达到防水的目的。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与地下室的埋置深度有关,需满足表8.9的规定。防水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表8.9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防水卷材的常用种类有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卷材可铺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内、外两侧,分别称为内防水和外防水,内防水主要用于修缮工程。防水卷材的厚度选择应满足表8.10的要求。

表8.10 防水卷材厚度

图8.51所示为地下室防水做法示意。

图8.51 地下室防水构造示意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2.简述混合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3.提高外墙保温能力有哪些做法和措施?

4.墙体砌筑的要求是什么?

5.简述墙脚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6.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7.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

8.什么是幕墙?简述幕墙的构造特征。

9.根据承重方式的不同,玻璃幕墙分为哪几种类型?

10.石材幕墙的构造连接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11.试比较几种常用隔墙的特点。

12.简述墙面装修的种类及特点。

13.什么叫地基?什么叫基础?

14.常用基础有哪几种形式?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有什么不同?

15.绘简图示意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