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设计师的情感

设计师的情感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普通设计师成长为一流设计师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同时,设计师从大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当然,也不应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受的过程。

第九章 设计师个体心理特征

第一节 设计师的审美心理

一、设计表现的心理

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学技术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际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设计专业的特殊手段和绘画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设计师拥有精良的表现技术,能在绘图中得心应手,才能充分表现产品的形、色、质,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设计师面对抽象的概念和构想时,必须经过具体过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为具象的塑造,才能把头脑中所想到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化为真实的事物。例如,有的钟表将本是前景的时间刻度隐藏在表盘中,使得前后景的习惯判读发生错位,从而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如附图51所示。又如,有的室内设计将天花板与墙壁立面的空间关系重组,突出二者边界的空间感,将天花拉近到前景的位置,墙壁立面则被推远,这种空间的错位也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视觉效果,如附图52所示。

设计的过程是非常微妙的,一个好的构想会瞬间即逝,设计师要善于把握好瞬间的灵感。设计是一项为不特定的对象所采取的行为,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但是,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设计师必须具备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绘图,绘图对于设计师的意义就像音乐家手中的五线谱一样。所以说,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设计师思考的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是集体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互启发,互相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结构上的比较。另外,现代工业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现代工业生产的产品设计者和生产制造者不可能是个体,工业设计经常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因此,产品的造型设计师在构思制作产品之前,就必须向有关方面人员———企业决策者、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乃至使用者或消费者,说明该产品的有关情况,制造出最美观且受欢迎的产品。产品在酝酿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越高,就越能更好、更顺利地组合产品,使生产更具效率。

二、培养好的设计心理

从普通设计师成长为一流设计师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通常一个设计师开始设计时平庸的作品多,优秀的作品少,他也许会有新颖的创意,但表现的功力不够。他通过反复的检讨和对优秀作品的理解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通过不断实践来积累经验。这时他还要养成专业人士的习惯,处处留心观察所有经过设计的事物,它们当中有俗不可耐的、平庸的、优秀的、杰出的或令人振奋的作品。这时他会以审视的目光,以他的标准去评价它们。它们会帮助他把握时代感、流行元素及色彩的发展趋势,以保证他的作品不落后于时代。随着知识库的充实和经验的积累,他的作品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平庸的作品很少出现。他的功力修炼到了一定程度,这时才真正进入设计阶段。

但这也是个危险的阶段,因为经验只能帮助他顺利地完成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对新鲜的事物变得不敏感,甚至反感的时候,他的设计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他的风格形成了,他不想再尝试,再提升的空间必然很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两三年前还是新颖、独特的设计概念,马上就会变得陈旧、平庸。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单纯的心,在他的作品中才会不断出现新意。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才能不断激发他的创作热情。这颗单纯的心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段时间保持得越长,他在设计上的成就就越高。

第二节 设计师的情感

一、情感特征

情感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及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消费者)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同时,设计师从大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

了解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解释人性化的概念。通过情感过程,一旦人对产品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原本没有生命的产品就能够表现出情趣,使人对产品产生一种依恋。

总之,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产品和人之间实现人与物的高度统一。

二、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的表现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身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艺术品,以便把感情或情绪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因此产品不仅是真实呈现物,而且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既然产品设计与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地可以将艺术表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是将情感引入设计中来。其实,艺术与设计一直以来就关系密切,只是在情感结合的程度上有所差异。产品的艺术设计为设计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产品的艺术性也随之成为优良设计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当然,也不应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更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

三、大众审美心理感受过程

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在产品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对美丑的直接反应及喜爱偏好的感受。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受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大部分人可以准确地将具有不同情感意义的产品辨别出来。外在的审美心理感应就比较复杂,它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如以下两方面。

1.社会潮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新颖、有创意的设计产品上市,它或许是一款新式发型,或许是一种新型工业产品,也可能是一款时装,当由于种种原因得到大众的认可,人们纷纷愿意拥有它或使用它的时候,潮流就出现了,这种流行趋势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其影响范围不仅局限在同一类产品中,还有可能涉及各个领域的其他产品。

社会潮流、流行趋势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具有年代更替性的。而且,随着设计不断推陈出新,这种替换性有频率加快的趋势,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压力,因为设计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设计师永远走在潮流的前端。

新潮、时尚、代表流行趋势的设计具有神奇的功能。例如,1998年推出的iMac电脑使苹果电脑公司走出了面临倒闭的绝境,如今,他们正制造着电脑王国最时尚的产品。

2.文化背景

文化环境影响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观,会导致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的产生。这种由文化影响的外在审美心理感应具有社会的相对性,因为大众对审美的交流和理解要基于某种法则,而这种法则又是由社会的人确定的。与此同时,它们又具有客观性,因为它们的意义在特定时期、特定文化传统中是比较固定的。例如,当我们根据生物本能随意把色谱分解成若干种独立的色彩时,其中就不会有多少色彩具有文化的相对性;但是,一旦某一社会群体的人给某种颜色赋予特别的含义,如把白色用于寄托哀思的场合时,其成员就必须遵从这个规定,否则的话将会被这个社会所不容。

其实,在人的审美心理感应过程中,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是同时作用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二者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已。上面我们分析了大众对待产品的审美心理感受过程,这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大众的情感偏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当产品传达的某种信息激起了大众所喜好的那种感情的时候,他们就会乐意接受这个产品;反之,当产品传达的某一信息触动了大众厌恶的情感时,他们会对产品产生抵触情绪。

四、文化特征

1.个性风格与文化

个性风格和表达方式是设计的灵魂,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设计与创作,个性风格都是每位设计师追求的核心。然而,有个性的设计应该或只能是体现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因为每件设计作品追寻个性特征的酝酿过程往往根植于设计对象和设计师所处的文化时代、地理环境的土壤中。设计只有在一定文化背景的参与和制约下才能展开和完成,它是作为某种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而存在的,而文化优势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段性。因此设计行为和结果总会在不同程度上积淀民族历史的某些成分和因素,其特定的内容、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民族特征印记。

2.设计的多元化

世界经济政治的多元化也要求设计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在《大趋势———改变我们未来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随着愈来愈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发展,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定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这既是经济市场的要求,也是设计本质所在。从经济市场角度来看,任何设计除了应重视产品基本功能和新技术开发的竞争以外,更应重视对消费者的精神满足。例如日本的SoftBank品牌手机,由于日本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市面上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手机型号,而SoftBank品牌与专门研究色彩的Pantone权威机构携手,推出具有24种颜色的812SH手机(见附图53),凭借发挥到极致的设计创意,使自己在市场上成功突围。“消费者感到他们也是设计师,可以调出自己心爱的颜色。手机本来只是日常用品,却加入了这种互动元素,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设计应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同时,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享受,重视设计文化的开发挖掘,增加设计中的人性化含量,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3.设计的民族化

设计对民族文化的追求能推动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只有将设计真正融入民族文化中,才能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祖先创造的华夏文化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都是设计中可供开发的灵感源泉。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前人和过去的历史中继承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加以改造,用新的方式诠释或创造出新的东西。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设计还应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科技引进、吸收的基础上。总之,设计应以传统文化为本,现代观念为用;以中国为根,国际为叶。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导入新的思维和观念,为我们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考维度。同时,又要积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设计提供更多表现和实现的可能性,寻找既属于本民族又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