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精神性

情感精神性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成长的基础是进行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的本质就是精神交往。在大学师生教育交往中,既要突破经院式的照本宣科,也要质疑师徒式的权威控制。[62]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既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坚持自由思考的权利,反对对教师和文本的盲目崇拜,又要突破既成“权威”的束缚,促进个体知识的自由生成和精神的成长。师生真实交往的言语是认识性、情感精神性的统一。
情感精神性_虚假与真实: 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研究

师生真实交往的教育意义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传递与获取,而且还包括思想情感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教育是充满智慧的教育,洋溢情感的事业,没有智慧发展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早就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59]并着重强调,大学把人们集合起来,引导人们投身于学术或科学的学习,投身于精神生活。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的互动”,以培养人的精神内涵。精神成长的基础是进行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的本质就是精神交往。“教育归根结底要发展的并不是生理与心理的东西,而是人的精神”[60],通过它对精神的建构,而把心理和生理的东西“带”出来,唯有精神才整合人的一切,因为精神作为人的整体与心理和生理的东西并不分离,它是建立在这些之上并统摄着它们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精神发展的要求,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人与人通过交往而进行的对话。

人文关怀就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在进一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过有意义的生活。”[61]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提倡的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师生真实交往的过程,不是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性”的高等教育,而是“主体—发展性”的精神交往过程,是师生作为完整道德人格,即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交往,也是教师启发、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认知、体验、践行等有机融合的过程。因此,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形成的主体是既有理性又有情感的主体;是既有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又有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能力,德才兼备的主体;大学师生真实交往追求的目标既强调智力、能力、理智和理性的形成和发展,也重视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理想、信仰等作为理性发展动力的非智力、非理性的形成和发展。

师生真实交往并不是指狭隘的语言的交谈,更多地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在大学师生教育交往中,既要突破经院式的照本宣科,也要质疑师徒式的权威控制。“大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完全的人格,而共同探索、自由求知是培养完全人格的最佳途径。”[62]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既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坚持自由思考的权利,反对对教师和文本的盲目崇拜,又要突破既成“权威”的束缚,促进个体知识的自由生成和精神的成长。大学师生通过交往传递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在相互接受和倾吐中达到“视界的融合”,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也就是说,师生交往更多指向的是一种精神交往,主要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目的是形成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本身就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意义的功能,因为教学交往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人类精神能量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转换和生成新的能量的过程。这样,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会因‘你’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欢乐而颤栗,‘我’的整个存在都沉浸在‘你’的绚烂光华中”[63]

师生之间的精神交往,是指二者以言语符号系统为媒介,而进行的包括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人格等方面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精神交往是人的自觉的精神活动,是主体间的思想、意识、观念等的交流,它表现了交往双方在精神上的双向互动。”[64]在师生真实交往的过程中,不仅那些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简明性的科学知识受到重视,而且那些必须通过广泛对话、情感交流才能观照、理解、真切体悟的非简明性、非确定性的认识也得以凸显。师生真实交往的言语是认识性、情感精神性的统一。师生真实交往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不是将人打造成最有用的工具的活动过程,而是促进人的精神的成长与转变的教育过程。“教育是生命与精神,它只有融于人的精神建构中,才具有真实意义。”[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