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尤其是学作教学中,学生厌作、怕作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起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情感刻不容缓。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就是他们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这堂作文课之所以比较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由于在这堂作文课中始终充满了积极的情绪生活。

什么是情感?情感和情绪是人的心理动力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动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出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态度,产生憎恨、不满、忧虑、愤懑、恐惧、羞耻等内心体验。但情感和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与生理的需要,与较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人的高级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毫无疑问,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应该发展学生连贯的语言能力,但是,一般心理能力(包括智力、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能力)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心理前提,也是培养一个全面健康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人的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情感能力的塑造期,从心理学的分析来说,六至七岁的儿童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之一。巴金曾经说过:“我没有很高的技巧,我只有很深的感情。”也许,很多人都将它视为一代文豪的自谦之词,然而,老人耄耋之年的殷殷话语,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起步作文教学的情感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起步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情感

语文是人文性科学,本应是有血有肉、充满情趣的,可是过去语文教学只重视理性的分析和繁琐机械的练习,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学作教学中,学生厌作、怕作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起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情感刻不容缓。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论及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对写话有兴趣。从学生开始练习写文章之初,就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起步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作文表达情感的能力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大致上经过从强调“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物”,再到强调“言之有情”的过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功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造成不少学生仍然对作文不感兴趣,也不能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就是他们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新课程标准中说道:“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对作文本身的兴趣,并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简而言之,就是处理好以情写文和以文写情的关系。

例如:有位老师这样开始一堂作文课:课铃声清脆,老师健步走上讲台,抑制不住喜悦之情,眉梢嘴角漾满笑意,声音也有些变了:“……读了同学们的日记,我非常高兴……”小结、称赞、热情灼人,“特别是张宇雷同学,记叙了妈妈是怎样帮助他学英语的,写得很具体很有感情。我为宇雷有这样一位好妈妈感到高兴……”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文静的男孩,羡慕、赞赏、探询、惊讶……宇雷脸都红了,不好意思地望着老师,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张宇雷是怎么写这件事的呢?大家想知道吗?”“想——”五十多人异口同声。老师笑了,说:“好,让我们先看看究竟是怎么一件事。来,张宇雷,我请你给我们把事情演演吧。”老师又请一位事先读过这篇日记的女同学,戴上眼镜、系上围裙,扮“妈妈”。课堂里沸腾了,喧笑、掌声不断,教室成了小剧院……

这堂作文课之所以比较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由于在这堂作文课中始终充满了积极的情绪生活。

【注释】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