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战结束后中国银行以63万银元向政府购下。经局部整修,1923年2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从汉口路迁入该处办公营业,从此中国银行在外国银行云集的外滩有了一席之地。1936年10月10日宋子文主持了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的奠基典礼,1937年大楼结构大致完工。中国银行大楼占地面积5075平方米,建筑面积32548平方米,平面长方形,钢框架结构,分前后两部分。

中国银行大楼The Bank of China Building

No. 23 the Bun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Completed in 1937.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Modernist style.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3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群之一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现在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中国银行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四大官办银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朝户部所办的户部银行,资金400万两银子,原定半数招商民入股,但应募者寥寥,户部便拨款50万两。银行于1904年开业,上海分行则于10月31日成立。行址在汉口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辛亥革命时,这家银行也随大清皇朝一起寿终正寝。民国元年(1912年)改组建立中国银行。北洋政府时期,它一直是国家银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设立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改为主要从事国际汇兑业务的银行。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早先使用汉口路3号原户部银行行址办公,1923年迁至仁记路(今滇池路)22号原德国总会大楼内办公。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巴洛克式建筑,由德国在沪侨民集资建于1908年,砖木结构,由倍高洋行设计,楼顶有南北两个不同形状的巴洛克式塔楼,中间屋面上有山墙。二、三层有内阳台,门窗为券式。从1908年到1917年的十年间,它是在沪德国侨民娱乐、聚会的场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总会被没收。一战结束后中国银行以63万银元向政府购下。经局部整修,1923年2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从汉口路迁入该处办公营业,从此中国银行在外国银行云集的外滩有了一席之地。1928年总管理处从北京南迁上海,也在该处办公。

img103

中国银行大楼

img104

德国总会大楼

这一年,国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央银行,并公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个条例,明令以中国银行为政府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交通银行为政府特许之发展全国实业银行。

1934年,中国银行的机构总数已达到157个,员工2528人,存款5.47亿元,贷款4.12亿元,这个数字就当时来说,足以占当时的三大银行——中国、中央、交通银行存放款总数的一半。其发钞量为2亿元,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黄浦滩仁记路22号的房屋很快不敷使用,所以中国银行又在1930年买进仁记路和圆明园路的地皮,上海分行还从1930年起,开始在每年盈余项下提取50万元作为建造行屋的基金。1934年4月中行董事会决定建造新大楼,以供总处与上海分行办公与营业用,预算基建费600万元。并专门成立了大楼管理处理事会,负责大楼的建造事项,总处国外部经理兼上海分行经理贝祖诒为理事长。(有趣的是,时隔半个世纪之后,贝祖诒之子、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又成为香港中国银行大楼的设计者。)大楼建筑图样由上海名建筑公司巴马旦拿及总处建筑课长陆谦受共同拟定,大楼由华商陶馥记以工期18个月、造价181.3万元中标承造。地基打桩做得十分道地,南北两翼打下的钢筋混凝土桩深50米,中部深30米。刚完成地基部分时,隔壁沙逊大厦的业主维克多·沙逊得知要建34层大楼,便出来干涉,提出高度不得超出沙逊大厦的金字塔形尖顶。他仗着自己是公共租界中的高额纳税人,租界里有许多事业要他资助,便以势压人,于是工部局工程处拒发建造34层楼的执照,说不出理由,便一会儿说是陶馥记技术力量不够,又说离邻屋距离太近。造34层高楼虽是宋子文等人的主张,但碰到外国人,又在租界里,最后也只得屈服,修改图纸,将楼层降低至17层,顶部比沙逊大楼还低0.3米。

img105

中国银行最初设计方案。若按此方案建造,现在的中国银行大楼将比华懋饭店高出许多

在此期间,1935年,国民政府改组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商股占了80%强的中国银行,成为权势集团攫取的对象,中国银行被迫追加官股1500万元,总资本增加到4000万元,官商各半,中国银行的控制权从此落入政府手中,宋子文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

1936年10月10日宋子文主持了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的奠基典礼,1937年大楼结构大致完工。正当工程即将完成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扫尾工程延搁,1941年成为汪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几经交涉,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此时离建造大楼时间已过了10年。

img106

建造中的中银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占地面积5075平方米,建筑面积32548平方米,平面长方形,钢框架结构,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即东面主楼为17层(包括地下室2层);后部中间8层,两面各为6层、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早期现代建筑风格。外墙为平整的花岗石贴面,立面以垂直线为主,方形窗洞上下排列齐整,中间凸出部分,两侧饰以镂空寿字图案。顶部为四方攒尖式,中为结顶,覆以暗绿色琉璃瓦,坡度平缓。檐下有装饰性的石斗拱。门内有9级台阶,紫铜大门两侧有圆柱,门上外墙有石刻孔子周游列国图案,“文化大革命”中被铲去。由过道转门就进入了营业大厅,大厅为大理石地坪,天花板上有八仙过海图案雕饰,并悬挂宫灯,亦在“文革”中被毁坏殆尽。地下室有当时最先进的保险库,全大楼有14部电梯,各层装有子母钟。整幢大楼的空调及消防等设备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接收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德国德华银行和被汪伪改组的中国银行,解放后收归国有。1979年后,这座大楼里迁入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以及中国茶叶、畜牧、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成为上海金融业的一个集中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