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层地基承载力的分析

双层地基承载力的分析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单元数为1 980,节点数为2 085,有限元模型如图8所示。③当基础下上层土的厚度很小时,塑性区到达下层土表面并且穿过下层土,继续向下发展,但是向下发展的距离较小,然后开始向两边、再向地面发展,最后形成连通区,形成较复杂的滑动面以致破坏,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2.2 双层地基承载力的ANSYS分析

(1)计算参数及网格划分

本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包头地区上层粉土,下层砂土的双层地基,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基础宽度b=2.0m,基础埋深1.5m,基础下上层土厚度1.5m,模型的宽度取10m,模型的高度取10m,取膨胀角φf=φ,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计算参数如表2所示,模型采用Plane42单元,计算土的自重应力。为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有效地利用电脑资源,本模型采用对称性模型,只取模型的一半来计算。单元数为1 980,节点数为2 085,有限元模型如图8所示。

img546

图7 双层地基计算模型

img547

图8 有限元模型

表2 各土层计算参数表

img548

img549

图9 开始出现塑性区

img550

图10 塑性区向下发展

img551

图11 塑性区到达界面

img552

图12 塑性区开始向两边发展

img553

图13 塑性区开始向地面发展

img554

图14 形成连通的塑性区

img555

图15 499号节点的应力应变曲线

(2)分析及结论

图9~图14展示了基础由刚开始出现塑性区一直到形成连通的塑性区(破坏)的全过程,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地基中塑性区首先出现在基础边角处的上层土中,随着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向交界面处土层扩展,由于上层土相对较软,塑性区扩展较快,塑性区再往下的发展分为3种情况;

①当基础下上层土的厚度很大时,滑裂面不到达分界面,破坏形式同单层地基。

②当基础下上层土的厚度较小时,塑性区到达下层土表面,由于下层相对较硬,塑性区不穿过下层土,而是沿着分界面先向两边发展,然后向地面发展,最后形成连通区,达到破坏,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③当基础下上层土的厚度很小时,塑性区到达下层土表面并且穿过下层土,继续向下发展,但是向下发展的距离较小,然后开始向两边、再向地面发展,最后形成连通区,形成较复杂的滑动面以致破坏,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为了分析地基中某一点的应力-应变情况,所以取出基础边角的地基节点499号节点,并对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499号节点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力较小时地基处于弹性阶段,此时应力-应变符合弹性本构关系;随着应力的逐渐增大,地基变形进入硬化阶段,此时的变形既有弹性变形也有永久变形;随着应变的增加,屈服应力也不断增加,直到破坏状态。

对模型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ANSYS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为952kPa;汉森加权公式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结果为862kP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