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句子的分析方法

句子的分析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层次分析在对结构体作层次切分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使切分出来的每个直接成分都有意义,如果有一个直接成分没有意义,那么这种切分就是错误的。只有切分成“他”和“非常用功”才是正确的,因为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他”和“非常用功”都有意义。由此可见,成分—层次分析法比单纯的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都更为可取。
句子的分析方法_语言学讲义

从传统语言学到现代语言学,句子的分析经历过几个阶段,具体表现在析句方法上的不同。

2.1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就是,拿来一个句子,先把它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再找出各自的主干成分,然后才找出枝叶成分(次要成分)。例如:“他的弟弟在北京工作五年了”这句,先把主语部分(“他的弟弟”)和谓语部分(“在北京工作五年”)分开,再找出各自的主干成分,它们分别是“弟弟”和“工作”,然后再找出相关的枝叶成分“他”和“在北京”“五年”,这些枝叶成分中,修饰名词的叫定语(“他的”),在动词前面修饰动词的是状语(“在北京”),在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词的是补语(“五年”)。(有的动词还有连带成分,叫宾语)这样上句的分析结果可图示为:

又比如:

中心词分析法有它的优点[26]:第一,有利于确定句型。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眼不一定能看清它的结构类型,利用中心词分析法就比较容易把握这一点。例如“她今天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这句,将句子的主干成分提出来就是“她——穿——衣服”,“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一目了然;第二,由于同样原因,中心词分析法有时也能帮助检验一个句子是否正确。如“入冬以来,我乡在县水利局的指导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一座新的排灌站终于在春节前胜利建成了。”这句,找出主干成分便成了“我乡——排灌站——建成”,“建成”前有两个主语,其中一个主语落空了,没有谓语。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修改起来并不困难,可以把“一座新的排灌站”移到“建成了”后面;或者把“我乡”移到“一座新的排灌站”前面作定语。这种分析法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句子,如:

(12)Any man who smokes cigarettes is,the doctors say,risking his health.(医生说,任何吸烟的人都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冒险。)

(13)He has read almost every book on linguistics that he could get hold of in the library.(他几乎读了能在图书馆借到的每一本语言学书。)

当然,中心词分析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它适用范围比较窄,只能用来分析单句;它没有揭示语言组合的层次性,因此对与层次有关的语言现象它就难以作出解释,比如汉语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笑痛了肚子”“她哭红了眼睛”,这两句根据中心词分析法提取主干成分以后便成了“*我笑肚子”“*她哭眼睛”,显然不成话。这是因为“笑”和“哭”不能直接与“肚子”和“眼睛”组合,它们应该先与“痛”和“红”组合成“笑痛”、“哭红”以后,再和“肚子”、“眼睛”组合。再比如“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同学在跳舞”这句是有歧义的,中心词分析法无法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IC是英语immediate constituent(直接成分)的缩写。所谓“直接成分”是指结构体的两个成分是直接组合而成的,它没有经过其他成分的中介,从切分的角度看,一个结构体每次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彼此是一对直接成分。例如:

由上图不难看出,“他的弟弟”和“非常用功”是一对直接成分,“他”和“弟弟”是一对直接成分(作定语标志的“的”一般不考虑),“非常”和“用功”也是一对直接成分。“他”和“非常用功”“用功”之间不是直接成分关系,“弟弟”与“非常用功”“用功”之间也不是直接成分关系。前面提及的“哭红了眼睛”之所以不能说“哭眼睛”,是因为“哭”和“眼睛”之间不能构成直接成分关系,“哭”和“红”是一对直接成分,“哭红”和“眼睛”之间才是直接成分关系。

层次分析在对结构体作层次切分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使切分出来的每个直接成分都有意义,如果有一个直接成分没有意义,那么这种切分就是错误的。例如“他非常用功”第一次切分成“他非常”和“用功”这两个直接成分后,“用功”有意义,但“他非常”没有意义,因此这种切分是错误的。只有切分成“他”和“非常用功”才是正确的,因为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他”和“非常用功”都有意义。

第二,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要有组合的可能性。有时,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虽然都有意义,但这两个直接成分之间却不能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切分也是错误的。例如“这本词典太贵了”,如果切分出“这本”和“词典太贵了”,虽然都有意义,但它们不具备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因而这种切分是错误的。

第三,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的意义应该是它在结构体中的意义,否则,即使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都有意义,也是不正确的。例如“一朵大红花”中的“大红花”,可能的切分有两种:“大红|花”和“大|红花”,按照前一种切分,这个结构体的意义是“大红颜色的花”,按照后一种切分,其意义是“大的红颜色的花”,“大红花”中的“大红”显然是“大的红颜色的”意义,而不是“大红颜色的”意义。因此,前一种切分不符合我们说的这一原则,因而是错误的。再比如“小儿科”只能切分成“小儿|科”,而不能切分成“小|儿科”。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单句,还可以用来分析短语,甚至词的内部结构层次;它揭示了语言组合的层次性,因而可以解释因层次原因而造成的歧义现象,例如:

通过不同的层次切分,上述例子中的不同意义也就一目了然了。

层次分析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它只揭示了语言组合的层次性一面,而忽略了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样就不利于对语言现象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因为具有不同结构关系的结构体之间完全可以有相同的层次,例如:

上述两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层次完全一样,但结构关系很不相同:第一个层次上,前者是主谓关系,后者是并列关系;第二个层次上,前者的“小张”和“小王”之间是并列关系,“学习”和“英语”之间是动宾关系,而后者都是定中关系。不难看出,上述两例尽管层次构造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关系并不相同。由此可见,成分—层次分析法比单纯的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都更为可取。可见中心词分析法所分析出来的“主语”(朋友)和“谓语”(工作)之间并不是一对直接成分,而成分—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来的主语和谓语是一对直接成分;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出来的两个定语(他,弟弟)没有层次性,而成分—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来的两个定语是不同的(他弟弟,他),它们所在的层次也不一样,因而这两个定语所修饰的成分也不一样,“他弟弟”修饰的是“朋友”,而“他”修饰的是“弟弟”,这一点在中心词分析法中是看不出来的。

比较一下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不难发现: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点正是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处,中心词分析法的不足之处,正是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因而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人主张将这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成分—层次分析法。

2.3成分—层次分析法

成分—层次分析法[27],就是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同时兼顾到语言组合的层次性和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

需要指出的是,中心词分析法强调的是找出句子中的中心词(即主干成分),讲究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内容都没有被吸收到成分—层次分析法中来,成分—层次分析法只吸收了其中的讲究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一面;中心词分析法从分析句子的程序来看似乎也讲“层次”,但这不是语言组合的层次,而是分析的层次,确切地说是分析的步骤,不妨看一个例子:“他弟弟的朋友在北京工作”这句,按照中心词分析法,先找出主语部分“他弟弟的朋友”和谓语部分“在北京工作”,然后再找出各自的中心词“朋友”和“工作”作主语和谓语,最后找出附加成分(次要成分):“他”和“弟弟”都是定语,“在北京”是状语。这句如按照成分—层次分析法分析则是:

2.4树形图分析法

树形图分析法是转换生成语法进行句子分析时所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该理论认为,句子的生成需要一种短语结构规则,这种结构规则可表示为:

S→NP+VP

NP→Det+N

VP→V+NP

Det→the,this,that……

N→student,book,farmer……

V→eat,buy,kill……

…… ……

上述这一条一条规则叫改写规则,“→”符号表示“改写为”。这种改写规则用树形图表示就是[28]

这里只举了一种类型为例,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仅就这个树形图来看,这种分析似乎跟层次分析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把层次分析倒过来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个树形图只是转换生成语法分析的起点。该理论还要利用树形图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转换(移位),解释句法上的种种现象。要学习转换生成语法理论,首先要学会画形形色色的树形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