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观参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景观参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R>0,说明景观参与行为为其带来的效用为正值,景观参与得到积极响应,并且R的值越大,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如果R≤0,说明景观参与行为为其带来的效用为零或为负值,行为人不能从景观参与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甚至会有损失,这种状况下理性经济人将不会发生景观参与行为。

5.2.2 景观参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从公共经济学来看,城市公共性景观属于公共物品或共有物品的范畴(详见第2.1.1节),并且无论是作为公共物品还是共有物品,城市公共性景观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详见第4.2.1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参与是一个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机制。那么,景观参与行为是如何提供和分享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呢?

现代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决策过程是在一定外部条件的约束下,通过计算决策行为成本和收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这个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在分析人类各种行为决策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果把景观参与行为看作是一种理性经济行为,那么人们是否关心和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各种活动,取决于参与行为中的利益得失。

在此,引进一个行为函数来表示行为人在景观参与过程中得到的效用:

P=R×B+M-C(5.1)

式中:P——行为人在整个景观参与过程中得到的总效用。

 B——行为人预期的其参与与否带来的两种不同的景观发展所产生的效用差额。效用差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中城市公共性景观规划建设产生的效果大小,往往是确定的或者是可以描述的;二是城市公共性景观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即使景观发展状况相同,但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意义可能不同。

R——行为人所估计的预期效用差额得以实现的主观概率。这不仅和景观参与主体自身的参与行为有关,而且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参与行为以及景观参与的信息环境、制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多方博弈而产生的均衡结果。一般来说,行为人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法律为景观参与主体提供的司法保障越有力,政府的行政制度越透明,行政行为越民主,开发商对景观利益的协调越配合,景观参与的公众越多,则行为人对实现预期收益就会有更高的概率。

M——行为人在景观参与过程中获得的心理收益,与景观发展与否无关,是一种行为人出于对促进城市公共性景观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义务感而主动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过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收益。这种收益的大小与人们对促进城市公共性景观健康持续发展的义务感的强弱有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景观参与主体的景观意识强,就会对景观参与有一种强烈的义务感,景观参与行为当事人的心理收益就越大,积极性也越高,反之亦然。

C——行为人为其景观参与行为所需要付出的参与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机会成本,有时还包括侵害成本。信息成本是指行为人有效的景观参与行为是建立在掌握相关景观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的,为了使参与行为达到真正目的,行为人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渠道来搜集和掌握一定量的真实可靠的景观发展相关知识和信息,因此获得这些信息是有成本的,成本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城市公共性景观信息的丰富程度和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机会成本是指行为人因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各种活动而放弃的取得其他收益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行为人要在景观“参与”与景观“不参与”之间做出选择,它是一种选择成本。尽量减少或避免景观参与行为与其他种种具有潜在收益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冲突,能够降低景观参与行为的机会成本。侵害成本是指不同景观参与主体的参与结果可能存在相互矛盾、利益此消彼长的现象,最终做出的景观政策和措施可能会使某些景观参与主体被迫调整或者取消已有的与之配合的发展计划,从而带来损失。

行为人通过计算其参与行为为其带来的效用值来决定是否关心和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的各种活动。如果R>0,说明景观参与行为为其带来的效用为正值,景观参与得到积极响应,并且R的值越大,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如果R≤0,说明景观参与行为为其带来的效用为零或为负值,行为人不能从景观参与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甚至会有损失,这种状况下理性经济人将不会发生景观参与行为。因此,如果要想提高景观参与行为的积极性,就必须提高参与收益,降低参与成本,使行为人能预期得到一个较高的正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景观参与度和景观参与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