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设计与“全球化”关系网

设计与“全球化”关系网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是用以描述任何一种方式的国际关系和市场的国际化。以信息设计为主的“非物质设计”,由于其虚拟化、数字化的特征,使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设计正在制造这样的商品,媒介则在努力地说服人们使用它们以紧跟全球化的生活。信息完全覆盖了年轻一代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娱乐的所有领域,意味着人们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中有着惊人的适应性。

2.设计与“全球化”关系网

“全球化”是用以描述任何一种方式的国际关系和市场的国际化。它之所以没有统一的定义,困难就在于它所描述的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全球化’实际上意味着世界资源和财富的不断再分配,也意味着文化社会领域的国际性不平等,它既提供了巨大的期待和发展的可能,也存在巨大的现实危机。它带来的变化往往是我们无法把握的。”(2)“全球化”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确实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存在,迫使我们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的分析结合起来,进行一种综合,一种思考,从中寻找出设计与“全球化”内外关联。

技术共享是设计实现延伸的根本前提

现代科技已成为一种无所不在、流动不居的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它给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把文化推向飞速的发展步伐。科技最具革命性的一点,是它可以转移,可以共享,绝不能独占。

非物质的环境即“数字化生存”,是人类经历了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的变革之后所面临的新现实。尼葛洛庞蒂说:“电脑不再只与计算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数字技术毫不犹豫地把人们引入网络时代,人们才真正完完全全被信息的洪流所包围。全世界都在同步感受信息扑面而来的热力,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大脑”,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这一切都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并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设计也因而具备了产业化发展与全球传播的策略之心。

针对设计的具体操作而言,“与早期技术比较,设计是新生的。它的作用是给出一个抽象出的图景,因而,它沟通了意向性构型和实际生产之间的鸿沟。现代技术首先勾勒出一个活动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每一细节都可以由脑力[理论]决定。现代技术只位于实施这一计划的第二等级。这两个活动的分离形成了现代工业化了的技术的最鲜明特征。”(3)我们所说的“技术的共享”则是指对设计的实际传播而言,技术是设计实现延伸的根本前提。

每一种技术变化都会引起所在社会的结构变化,技术的变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难以捉摸、被称之为信息的东西,终于在20世纪成为影响人类未来的非物质要素,以传播信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取代了依赖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投入的传统产业成为当下最勃兴的产业。大量的、密集的信息流和剧增的通讯渠道使当代社会倾向于互相调节和适应。

有人预言不出20年,无线与光纤通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深入三个领域:第一是交通,虚拟城市被设计出来,网络将取代实际道路,城市的密度分布也将改变。第二是生活机能,人们将在网络上取得和交换信息,进行商业交易,只需手持PDA即能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第三是公共的信息将更完善,如未来的轻轨电车、影音导视的画面将直接投影在车窗玻璃上。

以信息设计为主的“非物质设计”,由于其虚拟化、数字化的特征,使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设计师在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更广阔天地驰骋自己的思想,赋予设计以更新奇的形式,同时催生出具有网络属性的消费群。以网络为特征的数字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变了设计的形式、形态和设计的含意。

不可否认,数字技术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扩展性文化,“即是一种人类在其中能够扩展自身能力以支配自我及所在环境的文化。”(4)数字技术不仅丰富了信息符号的形式和实现手段,而且使信息资源的分配朝着个人化、多元化和交互式发展,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进一步为设计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提供了条件,人们在信息社会的实践中扩展了选择设计的权力,整合了时代发展所馈赠的种种文化产物,并积极预想着未来可能产生的新颖性结果。

媒体的覆盖力使设计影响全球化生活成为可能

以比特或像素为计量单位的信息滚滚而来。都市不只是建筑物、交通和能源系统,还是人类活动聚集地,传布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都市的形态。都市犹如一个大型网络组织,没有大量的信息流,根本无从运作。信息成了现代都市的血脉,来来往往的信息流经脚下数千条的铜缆或光缆,使电话、传真、电脑通讯正在进行。

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M.McLuhan]的精髓思想“媒介即信息”,不似一般人认为媒介仅仅是形式,仅是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它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麦氏认为媒介对信息内容具有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甚至对信息有重大影响,“它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只重视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人再也行不通了,电子时代的人应该是感知整合的人、应该是整体思维的人,应该是整体把握世界的人。”(5)麦克卢汉由此建立了他的媒介观,直接论述“人的延伸”,即“我们用新媒介和新技术是自己放大和延伸。”(6)任何一种新的发明和技术都是新的媒介,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都将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思维和历史进程。

电子信息瞬息覆盖全球:使得全球生活同步、经济趋同、游戏规则同一、网络生活同一。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中,“信息”几乎是最为抢眼的词汇,因为只有在网络化信息传播手段与工具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之后,中国才真正开始与世界同步。席卷世界的信息与通讯革命时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日益趋同,自然也就有了“全球性商品”。设计正在制造这样的商品,媒介则在努力地说服人们使用它们以紧跟全球化的生活。人们的偏好更容易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而凝聚成为流行,并使之演变成更加快速而不确定的时代。

互联网的作用除了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它还从本质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把“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称之为是“第二媒介时代”,单向传播的“第一媒介时代”话语霸权随之被瓦解,这为信息对称提供了可能。人们有选择的自由去获取真正所需的信息,人机之间或者人与媒体的关系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个体的力量得以解放,更能有利于推动与整体的互动效益。信息完全覆盖了年轻一代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娱乐的所有领域,意味着人们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中有着惊人的适应性。

技术和媒介的革命正是一场感觉的革命。就目前我们想象所及,终极的设计产品之一就是无线宽频加上可视手机,实现媒介传播的价值:“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因为它可以进行视讯随选[ondemand]服务,所以可以做到无论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方[wherever]都可以选择任何需要的资讯[whatever]。”(7)

经济全球化是设计被消费和传播的最终动因

“在两个世界——产生一切的生产世界和耗损一切的消费世界——之间,市场经济是纽带和马达,刺激、活力、新事物、创举、各种觉醒、增长,甚至进步皆由此涌出。”(8)可以想见,设计在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两个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经济全球化则是把这个角色推上更大的舞台。

历史上任何时期和社会中,对消费的兴趣都是普遍存在的。通过消费,获取自己所需之物,人们的希求得到满足并又不断萌生和更新,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幸福感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体认。人类的需要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在任何情况下必不可缺的“绝对需要”;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它使我们感到优越、自尊,这类需求很可能永无止境。一旦我们置身于全球化的视野和环境中,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由此便带来了设计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富饶丰足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一个崇尚物质生产的社会必将为了富饶丰足更加努力工作,激发个人和整个社会去拓展物质生产能力,进而导致更大的经济增长,设计在此中发展出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商业广告、大众媒介在消费领域里充当文化符号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强化者的意义。各种品牌都被赋予了产品以外的含义,它们充满个性、富于联想,有着对消费者进行心理重构的涵义,即通过消费而得到某种自以为是“自我实现”的感觉:“我就是我,我是自己的产物,在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我创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和广告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允许”消费者自由地享受生活,给他足够多的理由让他知道凡是能使他的生活丰富、愉快的产品都应放到他的周围。

如鲍德里亚的观点:“现代社会的消费是一种‘能动的关系结构’,其对象不仅是被消费的物品,而且有针对消费者周围集体和周围世界的意义。所以,‘消费’是一种‘系统活动形式’,一种‘整体性的反应’,而我们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反应之上。”(9)在此基础上,一个消费社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把消费者充分调动起来,对于一切需求都实行心理垄断,通过大众传媒的全面影响和渗透,使“消费”成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从而使消费与生产控制达到完美统一。

一个市场与消费的时代,人们共同消费、共同分享信息,导致了消费的同化,导致了生活标准同化、愿望同化、活动同化。这些现象也共同构成了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跨国资本的扩展也将使文化和社会于世界范围的重构,例如跨国公司利用资本渗透到最偏远的地区,传播影响个人的消费意识,企图将每个人都纳入他们的消费世界以逐步打破人们原有的主体性,在世界范围内将人改造成消费的主体,接受“全球趋同”的观念和影响,失去原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

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在淡化。这种趋同首先表现在事物表面和形式上,后来才逐渐深入到思想和文化领域。设计并非是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惟一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所面临的严峻困境是如何实现人文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