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语境下的侨生课程设计

全球化语境下的侨生课程设计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是外向型高校专门为境外侨生单独开设的国际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配合境外生的特殊学习背景和增加境外生的就业筹码而设,体现了侨校“一校两生制”的办学特色。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即能力训练,课堂互动,知识渗透以及评价体系,探讨处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境外侨生BEC的课程设计的特点及其和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差异性。因此,笔者认为,BEC课程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
全球化语境下的侨生课程设计_东南亚文化交融

剑桥商务英语(BEC)课程是外向型高校专门为境外侨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单独开设的国际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配合境外生的特殊学习背景和增加境外生的就业筹码而设,体现了侨校“一校两生制”的办学特色。作为任教境外生BEC课程的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即能力训练,课堂互动,知识渗透以及评价体系,探讨处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境外侨生BEC的课程设计的特点及其和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差异性。

一 综合式的语言能力训练

我校的境外侨生主要来自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和境内生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英文教育上,就是其基础英语教材的国际化,这是笔者曾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在中学所用过的英文教材的抽样调查中得出这一结论。因此,在设计英文课程时,我们加入了BEC(即《剑桥商务英语》)这一课程,作为附加在《大学英语》阅读和听力两门课上的单独为境外生而开的课程,而在教材选择,课程安排自然得考虑到他们原来的学习背景和习惯,这和境内生不一样。

首先,作为类似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特殊用途英语)的BEC课程,首先必须具备商务英语的三个显著的特点:目的性,社会性和交流性。商务英语是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的。另一方面,由于境外生BEC课程的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技巧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BEC课程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学习者应该学习如何更好地用英语成功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因此语言的各项能力,包括听,说,读,写都必须全面发展,和国内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不同。

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根据侨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方面作了相应的改革。在对基础英语的国际教材作了相关的对比研究,决定选用国际教材“Pass Cambridge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初级和中级,高级作为选修课面向大三或大四学生)作为主要教材,把阅读、听力、写作、口语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开设,根据剑桥考试大纲的topic area(话题范畴)而设立的每个单元都有听说读写等的训练,而不是类似大学英语课程那样分为听力课和阅读课,这样使得语言场景更有真实感,各个环节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从而更强化学生的语言各方面的能力。由于境外生来自不同地方,其教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必然包括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最大部分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国际教材恰恰体现了的这样的语言观和教学法思想,把语言知识一体化,把语篇、语段、语句、字词、语法等揉在一起,把英语作为一个整体学科对待进行综合式的教学。

事实证明,综合式的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学生对待该课程的课堂学习也比较喜欢,认为该门课比较实用,丰富,更符合他们的的学习习惯。这与BEC证书的考试精神是相吻合的,因为BEC考试考察语言的项目比较齐全,更能反映一个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对于境外生而言,BEC教程无论是从课堂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语言能力还是其考试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等,都避开了国内目前对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常见弊端的争论,而且对学生日后在国际范围里的求职或继续留学,都很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 交际法的师生互动模式

我国常规的英语课堂一般以教师为主体,依赖教师和课本的详细注释,不用或少用工具书,一切以教师的话为准,课本中很少有对话活动,不安排集体学习活动,强调独立钻研精神,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长篇讲解疲于奔命,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也不敢放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翻译教学模式,在语言和文化双方面共融的境外生英语教学中显得不合时宜,这就为我们选择交际法造就了一定的前提条件。交际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年来各种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这是因为它并不完全适合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习者,然而对于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境外生来说,却可以放手实践这样的教学法。

一般说来,国际教材强调教学资源开放,书本知识和课内外实际生活挂钩,强调语言的真实感和鲜活感。由于BEC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国际教材,把训练英语各种能力的练习放在同一个主题里,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利于采用双向式的交际教学法。因此,BEC课程从学生需要,个体差异等诸多方面来考虑教学计划、材料选择等,师生的关系因为交际法的介入,教师的角色更多元复杂,课堂则以学生为主体,有大量成对或小组活动,这就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组织者、教授者、合作者以及倾听者交叉融合在一起的多维角色相互作用的空间。

笔者认为,境外生大多性格活泼,喜欢轻松的上课气氛,不拘泥于教师和学生的严肃分界,加上大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普遍的个人权利感和平等意识比较高,互动式的课堂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他应该善于制造交际或互动的需求,例如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等,才能组织监控并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因此,一个优秀的BEC课任老师必须在教学里采用交际教学法的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双向活动里的平等关系。这样,由于考虑到学习者的不同兴趣、个性、需求和目标等因素,BEC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定位转入了与学生交相作用的多维空间。

三 真实性的商务知识渗透

普通的大学英语注重语言本身,作为专门用途的商务英语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Business Context(商务场合的英语上下文)。商务知识的具体传授过程主要是在课堂,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各国在进行商业往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冲突。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也就有必要比较各国的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多了解各国的习惯作法,特别是一些英语国家的商业惯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商务交往中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模拟一些典型的商务活动,例如讨论会(Business negotiation),陈述(Presentation),洽谈(Seminar),商务展销(Trade fair)等等,这样就可以以一种很轻松随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相关的商务知识。当然,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的组织,监控并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活动,通过制造隔阂产生了解商务信息和知识的必要性,在课堂造成真实自然的交际需求,使学生自然参与到这些活动,而不应机械操练。教师努力启发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策略,给学生创造了学习商务知识、运用商务语言、互相学习、检验学习成效的机会,因此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侨生生源复杂,他们来自东南亚十来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习背景千差万别,加上BEC课程的目的性很明确,商务英语是它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意味着该课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实用的商务知识,“学以致用”不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那么,单靠书本很抽象地讲解一些条条框框显然是不够的。境外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已经先于英语学习所获得的关于国际文化、民族交往等的一些背景知识,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虽然失去其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问题的回答者,启发者和总结者,而且教师必须把这些不同的资源纳入到他的视野里,并且在国际化中自己能先走一步。

四 多极化的考试评估体系

在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现实教学里,教师虽然也注重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无论是学期末的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很少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学习就围绕着考试转,考什么就练什么,考试重在语言的知识性而不是运用性,这样的考试成了一根无形的魔棒指挥着形形色色的应试教学。这样的教学和测试的内在局限性是由于单极化、大一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所造成的,应试教学是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教师和学生无奈的选择。

相比之下,境外生BEC课堂的课程设置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成绩评定上的具体做法是,按照BEC考试自身的评分手段,把考试分成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口试在平时课前的Mini Presentation上进行。考试渗透在平时的课堂表现里,成了课堂策略的一部分,测试评估采用交际性的评价原则,强调形成性考核,鼓励平时的自我评估和阶段性测试,并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课堂发言、提问互动、作业、口语活动、小组交际情况,测试评估方式包括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估等级等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事实上,大部分学生也都能比较自觉地进行锻炼,考试结果也大都成正态分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平时锻炼能力。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对考试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境外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测试成了他们了解学习状况和鼓励自己前进的手段。

因此,在设计BEC课程的考试环节时,教师必须考虑到遵循多极化的评估模式,这包括教学水平测试的自主化,学生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应用能力测试的社会化。就教与学双方而言,首先要淡化统一考试的重要性,境外生并不需要强制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的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其次,不推行靠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做法,把考试细分到平时的多次测试里;最后是水平和能力测试推向社会,不搞统一报名或强制考试,他们可以自愿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参加对其以后就业有用的国际证书考试,如BEC的各级证书或相关的剑桥证书,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以上所谈的四点,是作为异于普通大学英语的国际英语课程BEC的课程设计的相关做法,这些做法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来加以改进,从而探讨出更适合于境外生的全球化视野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