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比较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比较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发育的成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因此不断提高。二是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率成反比例关系,即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就业率越低,反映出来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现就上海、北京、香港、东京4个城市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就业岗位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及其和就业率的关系作一比较。已知就业岗位,根据不同的就业率可测算出城市人口合理规模。

4.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比较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发育的成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因此不断提高。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但以下两个因素影响较大。

一是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因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大低于二、三产业。例如,香港一产占GDP的比重只有0.5%左右,而北京、上海在从500美元至4000美元等各不同阶段,一产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6%、4%和2%。

二是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率成反比例关系,即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就业率越低,反映出来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现就上海、北京、香港、东京4个城市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就业岗位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及其和就业率的关系作一比较(表4.1~表4.4)。

根据各城市反映出来的数据,各经济发展阶段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大体如下:

(1)当人均GDP为500美元时,香港的劳均GDP为1.0万元(1967年),上海为0.66万元(1986年),北京为0.68万元(1988年),即说明在工业化初期,在实施城市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上海、北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几乎相等,可是只相当于香港的66%~68%。主要是香港当时的就业率只有38%,而北京、上海的就业率分别高达60.2%和62.19%。

表4.1 北京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关系分析

img57

表4.2 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关系分析

img58

表4.3 香港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关系分析

img59

表4.4 东京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关系分析

img60

(2)当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香港的劳均GDP为1.85万元(1972年),上海为1.3万元(1992年),北京为1.37万元(1993年),说明在达到小康标准时,上海、北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当于香港的74%左右。当时,香港的就业率为40.8%,而北京、上海的就业率分别为59.7%和64.6%。

(3)当人均GDP为2000美元时,则香港的劳均GDP达到3.73万元(1977年),而上海为2.97万元(1995年),北京为2.76万元(1997年),上海、北京分别相当于香港劳动生产率的80%和74%。除了香港就业率(43.3%)低于上海(63.6%)、北京(53.9%)外,同时也反映了香港科技发展水平比上海、北京高,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4)当人均GDP为4000美元时,香港的劳均GDP为7.27万元(1981年),而上海为5.49万元(2000年),相当于香港的75.5%。当时香港的就业率为48.3%,而上海的就业率为62.9%。

(5)当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进入发达国家城市行列时,从东京1976年的数字可以看出,其就业率为46.3%,劳均GDP高达35万元,为上海2000年水平的6.86倍,为香港1985年水平的3.18倍。

(6)当人均GDP突破4万美元时,东京就业率为50.8%,劳均GDP达到67万元,为1976年的近2倍(1.9倍),分别为上海(2000年)的12.4倍,香港(1985年)的6倍。这个数字说明,当城市发展进入高科技时代时,劳动生产率将比传统产业时代有10倍的增长,当然对我国城市来说,这还是比较遥远的事。

综上所述,在预测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就业岗位时,必须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确定合理的就业率。从北京历年就业率比较,随着经济发展,就业比重逐年下降,1988—1999年就业率从60.2%降至49.5%,与香港的水平接近。

参考国外一些城市的就业率,例如贝尔格莱德就业率为40.5%(1975—1985年),东京都为46.28%~50.76%(1976—1985年),大巴黎为46.58%(1975年),索菲亚为48.76%(1976年)。

从我国今后发展状况看,随着普及教育程度从九年义务制教育提高到普及高中,逐步增加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就业年龄会推迟;今后双职工的比重将有所减少,城市老龄化人口将逐年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就业率有所下降。因此,大多数城市在进入初步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 000美元),就业率从60%~64%降至50%~55%,可能比较符合实际。

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于一般城市粗线条地测算就业岗位时,建议采用比较保守的参考指标以留有余地。大体上可以考虑当人均GDP为500美元时,一产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就业率为60%~62%,劳均GDP按0.7万元测算;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一产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就业率为58%~60%,劳均GDP按1.5万元测算;人均GDP为2000美元时,一产占GDP的比重为5%左右,就业率为55%~58%,劳均GDP按3万元测算;人均GDP为4000美元,即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时,一产占GDP的比重为3%左右,就业率为50%~55%,劳均GDP按5~6万元测算。如果各发展阶段就业率有变化,则需要按比例调整劳均GDP指标。

就业岗位的测算,反映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劳动力需求量。已知就业岗位,根据不同的就业率可测算出城市人口合理规模。但是,在现行户口制度没有改变的状况下,这个测算的规模还应该与人口自然增长与迁移增长所提出的常住人口规模相对照,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会有大量暂住人口作为补充。例如深圳,就业人口为常住人口的80%(这还不算大量的打工人口),说明在就业岗位中不带家属的单身职工较多。反之,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不足,就会造成人口外流,如四川许多城市就出现过这种现象。鉴于各城市都实行计划生育,自然增长比较容易测算;而每年人口的迁移增长也有比较完善的统计,所以预测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迁移增长并不困难。对于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言,今后20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体上保持在7‰左右,加上迁移增长5‰左右,常住城市人口的增长率为12‰左右。但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四川,由于大量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人口增长率只有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