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时间:2022-1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所讨论的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均衡时厂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较。以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其他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具有同样意义。最后,在非完全竞争的三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市场的总剩余无谓损失最大,资源配置效率最低。除非改变垄断者的价值判断并进行垄断行为调整。

本节所讨论的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12]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一个经济社会,稀缺资源是否实现了有效配置,主要看它在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下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其最大的收益。那么,如何判断稀缺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呢?总结前面的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市场下厂商资源配置情况进行静态比较。

(1)市场均衡时厂商平均成本高低。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零成本进入与退出一个行业(市场),长期均衡时,均衡点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上;非完全竞争厂商只能以非零成本进入与退出一个行业(市场),长期均衡时,均衡点并非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上。这一现象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成本最小。

(2)市场均衡时厂商价格水平高低。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一定有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等于价格的存在,且平均收益曲线平行于横轴,P与LAC的最低点相切,即有LAR=LMR=P。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任一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因此,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价格就是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价格;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一定有平均收益不等于边际收益存在,且平均收益曲线不平行于横轴,P与LAC的非最低点相切或相交。因此,非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价格就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价格;说明非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价格水平非最低,有LAR≠LMR<P。

(3)市场均衡时厂商产量水平高低。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由于有P与LAC的最低点相切存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由于有P与LAC的非最低点相切存在,一定就有完全竞争行业均衡产量大于非完全竞争行业情形的存在。

(4)市场均衡时厂商利润水平高低。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由于有P与LAC的最低点相切存在,厂商只有正常利润而无经济利润;完全垄断与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由于有P与LAC的非最低点相切或相交,并且存在进入障碍,厂商可能就有经济利润的存在。

(5)市场均衡时厂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有P=LAC=LMC存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有P>LMC存在。在不考虑外部性时,P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LMC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P=LMC的存在,表明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可借助图7-24分析。图中AR、MR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AR1、MR1代表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AR2、MR2代表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①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价格P0作为外生变量与L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这时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不妨记做P=min(LAC),经济利润为零,并且均衡价格最低,均衡产量最高。②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和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其经济利润为零,但均衡价格P却位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因而其平均成本比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成本高,其产量比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低。③寡头垄断和垄断厂商由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更大,实现长期均衡时,价格作为内生变量位于LAC曲线最低点左边并高于垄断竞争点的价格,所以垄断程度越高,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更高,产量却更低。从价格比较看,有OP0<OP1<OP2,从产量比较看,OQ0>OQ1>OQ2。平均成本高、产量低,说明厂商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价格高说明消费者要为此付出相对更高的代价。综上所述,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越低。

图7-24 四种情况对比图

从图7-24还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均由MR=LMC点引出,均衡点上有P0=Q0E0=LMC=LAC,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使消费者剩余、厂商剩余以及市场总剩余最大,资源配置效率最高;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并不同时由MR=LMC点引出,均衡点上没有P=LMC、P=LAC。完全垄断市场上,均衡价格P2=Q2H,LMC=Q2E2;垄断竞争市场上,均衡价格P1=Q1G,LMC=Q1E1。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时,均衡点上均有P>LMC,[13]此时,消费者剩余与厂商剩余之和没有达到最大化,存在有总剩余的无谓损失。以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其他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具有同样意义。在图7-24中,完全垄断厂商根据MR=LMC原则确定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点为H(均衡产量为Q2,均衡价格为P2);完全竞争厂商根据P=LMC原则确定其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点为E0点(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曲线D可由AR2来表示,消费者剩余由E0P0D的面积表示。在完全垄断市场,消费者剩余则由HP2D的面积表示。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完全垄断市场厂商长期均衡时,CHP2P0面积为消费者转移给厂商的剩余并构成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三角形E0HC的面积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E0CE2的面积为厂商剩余损失。E0HC+E0CE2的面积为完全垄断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损失。最后,在非完全竞争的三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市场的总剩余无谓损失最大,资源配置效率最低。除非改变垄断者的价值判断并进行垄断行为调整。

既然四种市场结构中,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定价通常要高于边际成本,完全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低,那是否能说垄断就一无是处呢?是否完全竞争市场就没有局限性呢?如果从动态比较看,还是有争论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对于垄断给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垄断会阻止技术进步。垄断程度越高,对技术进步的障碍越大。垄断厂商由于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获取垄断利润,因而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但如此,垄断厂商还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阻止其他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威胁自己的垄断地位,千方百计地压制技术进步。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比如一些大的垄断厂商看到有新技术威胁到自己时,便会采用兼并、收购等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手段,将新技术据为己有却使新技术闲置或者干脆挤垮潜在的竞争对手。第二种看法认为垄断会促进技术进步。垄断程度越高,对技术进步的促进越大。其理由有三:一是垄断厂商由于能得到垄断利润,因而最有条件来搞技术创新,并因此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增进产品效用、增进社会福利,过程中降低它的生产成本。二是垄断厂商并非没有技术进步的动力。因为垄断并不消除竞争,只是改变了竞争的方式。垄断厂商时时会感到他人对自己这一充满了利润空间的市场的凯觎,技术上的一点漏洞都可能成为别人乘虚而入的切入点,技术上的一刻落后也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结局。三是由于存在制度上的障碍,事实上没有哪家厂商能够靠挤垮对手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而只有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长期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排斥在自己的市场之外。即使像微软公司这样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80%以上份额的厂商也时时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不断地寻求技术进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反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厂商与生产要素可以在此自由进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很快地被竞争对手模仿,发明者的成本无法收回、预期收益不能实现;而且信息畅通使得技术创新日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其他生产者无需付费就可享用他人新技术发明带来的好处,导致完全竞争市场上创新者技术创新动力受挫。

第二,垄断与规模经济。垄断程度越高,规模经济的效益越大。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行业都是小的厂商,因而厂商缺乏规模经济,成本较高,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创新能力也受到抑制。寡头垄断厂商和垄断厂商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而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和价格,创新能力也得到拓展。在很多行业如钢铁、冶金、汽车、石油化工等都是如此;而在有的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比如城市居民的取暖、供电、供水等。

第三,垄断与商品差异。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各种不同的偏好,影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最大化。而非完全竞争厂商丰富多彩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因而能使他们的总福利水平提高。完全竞争厂商尽管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较大量的产品,但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产品消费的需求,并不是消费者的理想选择。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上,尽管价格较之完全竞争市场高,生产的产品是多样化的,这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能带给消费者更大的经济福利。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所带来的效率上的损失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为了产品的多样性所付出的必然的代价。

第四,关于广告支出。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产品是无差别的,因而也毋需做广告;而垄断竞争市场和差别寡头市场的厂商则为了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更多地采用非价格竞争的形式,广告竞争就是其中一种最常用的方式。马歇尔将广告分为两类:建设性广告和竞争性广告。建设性广告传播有用的信息,它提供了消费者选择时所必须知道的价格、质量以及产品特色等信息,也使厂商的新产品为更多的消费者所知晓,因而能够扩大厂商的市场规模,增加产品的总需求量,因而是有益的。另外广告也为新厂商的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减少了进入的障碍,可能对产业结构产生有益的竞争性影响。竞争性广告是指一个固定的市场上不同厂商的产品为了市场份额而进行广告竞争。由于有的厂商做了竞争性广告,其他厂商也会被迫卷入这种竞争。这种竞争性广告仅仅是对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的“轰炸”,其作用不过是加深其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自己的市场扩大就是别的厂商市场的缩小,所以如果所有厂商都全面减少这种广告,对总需求不会有影响,但如果某一个厂商从广告战中撤出,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这种广告只是提高了厂商的营运成本,从而提高了价格,所以对消费者是不利的。如果减少这种广告,节省出来的资源可以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