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面向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素研讨

面向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素研讨

时间:2022-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在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中,侧重以下要素研究及编制内容的分析和应用。针对前面提出的矛盾突出点,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利用方面,应充分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比例应规划在50%以上,突出产业为主导的规划理念。

面向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素研讨

杜 嵘

img63

摘 要:结合2008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从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借鉴国内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经验,以产业分析研究为依据,探讨产业园区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的适宜性的特点,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作为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的一种城市功能区,其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能够为协调城市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平衡关系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拓展重要的实施空间。同时创建开发区、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衔接,将积极推进所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本文以近两年来我院在四川省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多个项目为案例,探讨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控规阶段的指导意义,指导园区规划具体从多方面的侧重要素开展编制工作。

1.研究背景

2009年四川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1525”工程、培育50个成长性特色产业园区的工作重点,为省内各地区域经济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据此积极开展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规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同时规划设计也需要探索研究其发展特点,在区域协调、环境保护、持续发展和可操作性等各方面提倡创新的设计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规划的科学理论水平,满足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在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中,侧重以下要素研究及编制内容的分析和应用。

2.产业规划分析构成对控规编制的专业性指导作用

科学合理的产业分析研究对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产业规划研究并分析产业的现状及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产业内部潜在的协同共生关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升级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基础背景和目标。

但是产业规划为宏观性的原则建议,在市场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和控规编制所关心的具体指标控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是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区域竞争力的重点研究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研究中,从产业规划的层面主要在于不但重视对规划区内现有工业企业类别的分析,更扩展到整个城市和周边区域范围,通过与其他周边园区的比较,在区域范围内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从而在园区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空间布局方面确定总体的要求。

同时,产业结构的前瞻性科学分析,对确定开发区从业人员规模从而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确定市政基础规划中水、电、气等常规动力匹配要求以及用水量、用电负荷、用气总量估算、市政管网规划方案也具有专业性的指导意义。

3.产业规划对园区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要求

产业规划主要通过对宏观背景、专业研究和市场分析,确定产业门类的选择、发展规模的评价以及产业链形成的发展趋势。在我们完成的项目中,产业研究不单只涉及常规熟悉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包括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和传统建筑材料、化工冶炼和矿产采选加工、制造装备和现代物流等众多传统和新型产业的园区建设。各种类别的产业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中三类工业的环评分析对用地和环境的敏感性要求高、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园区中所占比例需要结合国家扶持政策的力度和发展规模、电子信息产业要结合川渝两地发展信息产业的态势、当地的市政配套规划要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等等,众多的分析要点对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统筹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要求至关重要,也是在控规编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重点关注内容。

同时,园区建设也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特别是开发区作为城市的新兴功能区,它具有集产业、商贸、研发、一些较大的开发区和园区还包括居住、绿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而形成的复合性特点,需要以产业规划为基础梳理城市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协调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关系,促进整个城市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3.1 实际工作案例分析

多年来国内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众多分析研究资料均揭示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科学合理规划建设,能极大推进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为园区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和实施提供基础条件。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通过对省内各地开发区、产业园区的规划背景分析研究,不论是新设立的园区还是扩区建设,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建设模式,大多是结合当地已有的工业集中区、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建设,利用区位和土地优势,整合现状工业分布格局进行开发建设,或是与城市规划新区、工贸型城镇建设结合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但是,现状情况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现有工业分布状况不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工业布局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衔接不到位,土地利用率不高。比如有些地方工业用地比例不足、工业和居住用地混杂,特别是一些三类工业企业对区域环境影响严重,道路两侧的沿街商业模式造成交通和发展受限,土地利用价值体现不充分。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居住和公建配套不充分、商业建筑布局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支持更为缺乏。在城乡区域一元化的空间统筹背景下,乡镇企业和农民拆迁安置的要求、城市化配套设施建设的要求也亟待解决。三是园区内绿化景观和风貌特色未形成整体效果,建筑布局散乱、造型质量不佳、不能体现地域特色;缺少公共开放绿地,缺乏空间层次的有效组织,缺少园区出入口地段应有的基本风貌。

土地使用控制是控制性详规中的主要内容,我们总结前期的项目策划工作应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综合各方面因素,科学布局既要考虑发展的现实性,更需强调城市建设的前瞻性,以追求最佳的社会、产业、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

针对前面提出的矛盾突出点,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利用方面,应充分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2 提高土地利用率

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比例应规划在50%以上,突出产业为主导的规划理念。根据实际的经验,园区规模较小或离城市中心区较近时,生活及公共配套可尽量利用周边区域的资源,此时其工业用地比例还可进一步提升,甚至达到60%~70%左右。

3.3 合理规划生活和居住用地

规划出拆迁安置区域,满足拆迁还建需求的同时,也可考虑设置部分一类居住用地,借鉴先进的社区建设经验及规划理论,结合园区的发展潜力,塑造出具有健全公共配套设施的新型商住社区,满足产业人员生活居住要求。

3.4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形成“一个网络,双重功能”的系统

一个网络是指开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被整合为一个系统,而双重功能则指:一是生活服务功能,规划出公共、商业、文化教育等小区配套;二是生产服务功能:包括贸易展示区、科技咨询和培训区、研发孵化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区等,配备能满足开发区建设要求的高标准公共设施,构筑产业与配套服务的适度就近平衡,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4.产业规划对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

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在相关专项工程规划设计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别的产业特点,并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升级换代、减少耗能的趋势,要认识到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合理确定水电气等相关设施的规模和分期实施安排。特别是结合产业和城市规划年限的要求,注重在道路基础设施规划方面贯彻“区域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

道路系统的构成应充分结合区域外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主干道的布局,处理好园区发展与外部交通干扰的矛盾,内部道路系统应服从于大环境的结构系统,协调好内部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路网方案的确定,应与产业用地规模特征相符,规划中工业用地部位的道路规划以规则网状为主,尽量满足工业企业特有的厂房布局的形式需要。园区内部主干道的建设在道路断面的确定和绿化带、主干道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的控制上,应充分结合园区的形象进行整体打造。

5.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

规划编制要立足于为管理和建设服务,加强与市场的衔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工业用地根据其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对地块划分大小的需求不一,设计阶段也无法确定具体入住工业企业,所以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度弹性。综合分析主要产业的用地特点,不要盲目提高规划区内的道路密度,除了对主次干道系统必要的道路进行定位外,其他地块内的支路可作弹性规划,使划分的地块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可进行细分和合并。另外结合分期建设,规划要预留弹性发展用地,以满足未预见的将来发展需要。

6.结语

总之,结合国内大多数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园区规划要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在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基础设施、环境景观、建设标准等方面应具有充分吸引力,通过环境质量和功能结构的良好结合,达到以园区建设带动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杜 嵘,高级工程师,副总监,工总一院副院长,规划处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