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

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于1986年成立,第六届委员会于2001年5月组成,委员总数为34人。石油物探专业的标准化工作离不开石油物探科技的发展,标准的制定基于科技发展并形成生产力的时机,标准的贯彻实施又推广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的实践,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进而对不适应的标准进行修订,又促进了标准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

一、“十五”期间石油物探科技发展概况

(一)“十五”期间石油物探科技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科技发展目标重点是发展陆上复杂区、海上勘探、油田开发地震。

石油物探将突出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具体实施“3553”工程,即:

1.开发3项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各向异性介质情况的地震勘探、多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模型模拟技术。

2.重点攻关5项应用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非地震勘探技术。

3.推广5项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精细三维处理、解释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正/反演技术、采集工程软件系统。

4.发展3个产业:物探计算机软件、装备制造、工程勘探产业。

(二)“十五”期间石油物探科技进步

“十五”期间通过科技攻关,石油物探科技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包括资料采集、处理、综合解释的一系列配套技术,主要体现在山地综合物探技术、沙漠地震勘探技术、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创新和提高。

1.在复杂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方面:

(1)采集技术。石油行业物探测量规范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增强了实用性和新技术的含量,并与国际标准逐渐接轨。GPS、广域差分、信标差分、导航软件海上综合导航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和应用。陆上地震勘探测量软件平台得到了初步的统一,进一步规范了测量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以3S技术为代表的物探测量新技术应用框架已经基本构建成功。

基于遥感信息的表层调查技术,在建立较为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为选择合理的激发井深及提高了三维静校正精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得到完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地质情况及处理需求,所设计的观测系统不仅在运动学属性上得到满足(面元、覆盖次数、方位角、炮检距分布等),同时也开始考虑波动学特征如:照明度分析、波场连续性、多次波衰减、对称采样问题,野外采集设计从基于射线方法和水平叠加理论,逐渐转向基于波动和叠前偏移处理。同时“十五”期间发展了沙漠深井钻机砾石钻机、轻便山地钻机及其运载工具,为资料采集提供了保证。

(2)处理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是全三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由于油田不同区块三维资料是在不同勘探阶段、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及地质要求而设计,从而使用不同的激发、接收参数,处理成果所使用的处理流程、参数以及处理软件也不相同。充分挖掘三维连片资料的潜力,用全三维连片处理技术对不同区块资料在叠前采用一致的处理流程和参数进行连片处理,更好地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

全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由全三维处理技术和连片处理技术两部分组成,它是基于全三维资料处理基础之上针对连片处理的特有技术。全三维资料连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静校正统一计算、振幅均衡处理、子波处理、面元均化等主要关键技术。

二次高精度三维勘探推动了东部富油凹陷复杂断块、地层岩性及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发现,近几年在松辽及渤海湾盆地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东部硬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相继见到了显著勘探效果。2002年以来,随着PC机群的出现,高精度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南堡凹陷、轮南潜山、大民屯凹陷3个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见到了显著的勘探开发效果,深化了地质认识,推动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向前发展,展示了该项技术巨大的发展潜力,促进了我国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中油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作为股份公司复杂断块及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导技术之一,并要求全面推广及应用。

(3)解释技术。可视化解释技术得到发展,各大公司建立了虚拟现实环境,叠前弹性波反演技术、地震地层学解释、岩性体解释技术推动了解释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岩性勘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在开发地震方面:

以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为代表的开发地震技术得到发展,2001~2003年先后完成了中国陆上最大规模二维、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并把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震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气性预测,形成了配套技术系列,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波采集方法和横波表层调查方法,开展了转换波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处理、去噪、提高分辨率处理、抽CCP道集、转换波速度分析、动校正和属性参数提取等关键性处理方法研究,基本具备规模产业化生产能力。

三分量三维VSP勘探技术也得到发展,基本形成采集、处理、解释配套生产能力。

二、“十五”期间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工作回顾

(一)石油物探专业标准体系的发展

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于1986年成立,第六届委员会于2001年5月组成,委员总数为34人。物探专标委主要负责石油物探专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专业范围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领域有关陆海通用的石油地球物理的地震勘探和非地震勘探的测量、资料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综合解释以及物探装备的使用与维护。

石油物探专业的标准化工作离不开石油物探科技的发展,标准的制定基于科技发展并形成生产力的时机,标准的贯彻实施又推广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的实践,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进而对不适应的标准进行修订,又促进了标准水平的提高。石油物探专标委成立20年来,在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石油物探标准体系,同时在标准制修订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制修订标准上百项,经近几年修订整合后,现标准体系表标准为65项,在用的有效标准为55项。其中包括石油物探通用标准\石油物探测量标准\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标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标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标准\重、磁、电、化勘探标准和物探装备使用和维护标准。

石油物探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物探科技发展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和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甲、已双方招投标、施工过程和质量验收共同遵守的依据。总之,它在石油物探生产和科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石油物探队伍参与国际物探市场的竞争和角逐力度逐渐加大,为在国际市场中争得生存和发展机会,就必须在国际上建立我国的品牌。不但要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和信誉,还需要有逐渐被国际认可的我国行业物探标准,在前几年标准调研中,物探界的国外施工队伍也有此迫切需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有个别投标队伍将单项的标准译成英文参与投标,总之,希望有一套综合性的技术标准推荐到国际市场并逐步在合同履行或施工过程中被国际市场认可,同时要求标准技术水平要高,可操作性强,接近或相当国际水平,能满足国内外物探市场的需求,这样我们通过制定的石油天然气(SY)标准推荐到国际市场使用并逐渐被认可的做法将使我国的石油物探队伍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二)石油物探主导标准(测量/采集/处理)的整合及双语版

根据标准体系和物探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物探市场的要求和施工队伍的迫切需要,标准的整合势在必行。在整合修订时充分遵循了以下原则:

以现行标准为基础,充分涵盖现行标准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贯彻以技术指标和作业方法为主,仪器使用和维护为辅的原则。充分吸收国外技术标准的先进部分,又能体现“十五”期间物探科技发展水平发展的先进性,同时满足国外各石油公司技术要求为原则。另外双语版的英文翻译水平要高,以打造精品为目标。

为适应石油勘探事业的飞速发展,物探专标委先后组织制定了九项石油物探测量标准,2000年将其中的3项标准合并制定为《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当时的陆上石油物探测量标准有以下6项:

1.石油物探测量技术规程;

2.山区地震勘探测量技术规程;

3.石油物探全球定位系统动态测量技术规范;

4.石油物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细则;

5.石油物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6.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石油物探测量标准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测量人员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反映标准太多,给使用造成不便,希望将6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CNPC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国际物探市场的知名品牌,也迫切需要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被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因此,编制中英文综合版本《石油物探测量规范》不但是国内生产的需要,也是开拓国际物探市场的需要,势在必行。

6项测量标准的制定为本标准的制定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多年的国际合作使我们熟悉国外的技术标准,也为本标准的制定创造了有利条件,况且我们拥有一批精通业务且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和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家,为标准的整合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中英文版《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是根据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提议,经有关专家审核,在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通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质安字[2003]15号文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办公厅22号文下发,该标准由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牵头,聘请东方物探公司、胜利物探公司、江汉物探公司有关专家共同起草。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是整合了以下7项标准:

1.SY/T5330-2003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2.SY/T5455-1997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3.SY/T6051-2000山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4.SY/T6247-1996山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5.SY/T6054-2000水陆交互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6.SY/T5314-2000陆上地震勘探采集质量检查与验收;

7.SY/T6052-2000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现场处理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整合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它整合了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技术要求,并且也突出了陆上、沙漠、山区、水陆交互带特殊地表条件的施工要求,同时在新标准中强调了辅助数据电子文档的作用,观测系统将不再要求提供纸文档。陆上、沙漠、山区、水陆交互带施工均采用统一的班报格式。地震采集原始记录评价由原来的三级评价统一为合格、不合格两级评价。精简了原7项标准中的附录,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标准中关于地震采集辅助数据的记录格式,引用了石油行业标准即SY/T5768《陆上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和SY/T 6290《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这两项标准均等同采用了SEG标准,因该两项标准独立性较强,且篇幅较长,在本标准中采取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做法。

按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的要求,为高效地完成起草任务,秘书处制定了起草工作的策划方案,同时征求了有关专家及起草人的意见,成立了起草工作组。

因为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广泛征求我国物探工程界和科研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成为我国石油行业地震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依据,为从事地震勘探的甲、乙双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各有关单位应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培养师资骨干力量,为更广泛地宣贯打下基础。整合后的中英文版“地震采集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是石油物探专业继测量标准之后的又一次尝试,整合后的采集标准充分体现了“十五”期间陆上、沙漠、山区、水陆交互带复杂地表条件的施工要求和科技的进步。

三、“十一五”期间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跟踪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引领技术进步”。

(一)采集标准制定重点

1.全数字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检测技术标准;

2.陆上多波多分量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3.井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4.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

5.高密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规程;

6.表层调查辅助数据SPS格式(也可以修改SY/T6290-1997陆上三维地震采集辅助数据格式)。

标准修改重点:

(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6386-1999;

(2)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将原标准合并到VSP采集技术(含零偏VSP、非零偏、Walk-away VSP、3D-3C-VSP)规程】。

(二)处理标准制定重点

1.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

2.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

修订重点:

(1)SY/T6391-1997SEG-D地震磁带记录格式;

(2)SY/T6391-1997SEG-Y地震磁带记录格式。

(三)解释标准制定规划

1.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2.陆上井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3.SY/T5481-2003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四)非地震标准发展规划

1.复电阻率法技术规程;

2.井-地电法勘探技术规程;

3.时频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4.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程;

5.对原行业标准进行正常修订,建议在修订《地面重力勘探技术规程》时将行业标准《石油重力勘探野外资料检查验收规定》与之合并。

(五)双语版规划

由于表层调查辅助数据SPS格式在国外实施应用,它本身符合国际通行的陆上地震采集辅助数据SPS格式标准,实际是它的补充,建议以双语版发行。其他双语版标准将随中文标准修订而相应修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