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黎城市发展规划的政策演变

巴黎城市发展规划的政策演变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2—1935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巴黎城市发展规划的政策演变_西欧城市更新

20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小汽车的出现使巴黎的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但同时也给巴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1932年5月,法国颁布法令设立巴黎地区,提出编制《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1932—1935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3.1.1 1934年的PROST规划

根据1932年的法令,法国政府邀请规划师亨利·普罗斯特(H. Prost)代为制定巴黎地区的空间规划。1934年PROST规划正式出台(图6.8)。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该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定在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35km的范围之内,对区域道路结构、绿色空间保护和城市建设范围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alt

图6.8 1934年的PROST规划示意图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其一,为迎合当时盛行的汽车交通需求,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

其二,鉴于无序地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要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景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其三,为抑制郊区蔓延,规划限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和非建设区两种类型,从而界定了巴黎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

6.3.1.2 1956年的PARP规划

战后10年经济复苏时期,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这条法令,1950年代以后在巴黎地区内新建和重建的工业项目,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

1956年,法国政府在对1934年的PROST规划进行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简称PARP规划)(图6.9)。PARP规划沿承了PROST规划以限制为重点的规划思想,在限制巴黎地区人口规模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alt

图6.9 1956年的PARP规划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

●在城市聚集区外建设配备具有良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互联系。

6.3.1.3 1960年的PADOG规划

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PADOG规划与PARP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展。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图6.10)。

alt

图6.10 1960年的PADOG规划示意图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1963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1960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辖区面积增长的政策,控制巴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区相平衡。

6.3.1.4 1965年的SDAURP规划

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km2。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2000年)》(简称SDAURP规划)(图6.11)。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视其数量需求,那么SDAURP规划则兼顾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alt

图6.11 1965年的SDAURP规划示意图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km2扩大到2300km2的预测,SDAURP规划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1)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延的加剧;

(2)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

(3)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

(4)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

规划建议将新的城市建设沿重要交通干线布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和新城市化地区内新建多功能城市中心,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布局模式。考虑到巴黎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发展以及实施的可行性,规划在塞纳、马恩和瓦兹河谷划定了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轴线,从现状城市建成区的南北两侧相切而过,并在这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上设立了8座新城作为新的地区城市中心,将巴黎和巴黎大区与位于巴黎盆地、法国及西欧的其他重要经济城市联系起来。

同时,规划也强调住宅区与就业岗位、交通设施等相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协调配套,在新住宅区邻近地区规划了工业小区、商业服务区、交通网络设施。此外,考虑到巴黎地区空地和绿地较少,规划保留塞纳河谷地势较高的地带作为休憩区。

6.3.1.5 1976年的SDAURIF规划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1960年代后期人口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事实,巴黎地区政府于1969年调整了SDAURP规划,将新城减少到5个,每个新城的人口从30万~100万降为20万~30万。经过1975年再次修编,于1976年颁布了《法兰西岛地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75—2000年)》(简称SDAURIF规划)(图6.12)。

alt

图6.12 1976年的SDAURIF规划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在SDAURP规划的基础上,SDAURIF规划重申了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

(1)城市建设沿南北两条轴线布局,形成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2)无论是原有城市化地区还是建设中的新城,都应遵循综合性和多样化的原则;

(3)通过划定“乡村边界”界定区域开放空间的位置和范围,限制城市化地区的自由蔓延;

(4)建设环路加放射路的区域交通系统,为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联系。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新规划规定巴黎作为区域城市中心,应保持多样化的居住功能,稳定就业水平,减缓人口逆减趋势;巴黎近郊作为中心区的延续,应保持和完善现有城市结构,整治和改善当地环境,建设以拉德方斯为代表的郊区发展极核;作为新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巴黎远郊应大力发展新城,并通过建设环形轨道交通系统加强与巴黎及近郊发展极核的联系。

为了应对1970年代中期法国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现状,SDAURIF规划除继续强调城市扩展和空间重组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之外,还重视对现状建成区的改造与完善,主张加强保护自然空间,在城市化地区内部开辟更多的公共绿色空间。

6.3.1.6 1994年的SDRIF规划

进入1980年代,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巴黎地区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地区来看,一方面,随着地区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化,区域发展在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巴黎城市集聚的核心地带与边缘之间的不平衡;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一些大型建设项目陆续上马,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空间变化的关注。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全球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欧盟也在筹备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1990年法国政府开始对1976年的SDAURIF规划进行修编,1994年《法兰西岛地区发展指导纲要(1990—2015年)》(简称SDRIF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21世纪巴黎地区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图6.13)。

alt

图6.13 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资料来源:曾刚,王琛,2004.

首先,确定了三条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第一,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取得巴黎大区内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平衡;第二,优先支持与发展住房和就业容量大、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服务设施项目;第三,预留交通设施用地以及居民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商业服务与娱乐休憩活动等项目的建设用地。

其次,世界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综合规模成为制胜的关键。巴黎具有成为欧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的优势,但仅靠巴黎或者巴黎地区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巴黎盆地乃至整个法国的力量参与竞争,应打破行政边界的隔阂,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次,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因素在城市空间整合、自然空间保护、交通设施建设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及其平衡发展。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分为建成空间(即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并强调大区的发展建设应该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也提出,要维持城市社会的多元化特点,将城市的文化功能建设视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规划还对绿带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最后,继续坚持建设“多中心的巴黎地区”这一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新城建设和近郊空间重组仍是区域空间调整的重点,同时更加强调不同层次城市极核在规模、功能和区位上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