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吐蕃后期城市的演变

吐蕃后期城市的演变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吐蕃王朝后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很激烈。随后,西藏爆发奴隶平民起义,瓦解了吐蕃奴隶社会的基础。自吐蕃灭亡后,原属吐蕃诸部纷纷自立,藏族地区形成割据的局面。古格王朝长期与拉达克交战,后由于古格王赤扎西扎巴灭佛激起公愤,于1635年在拉达克德协助下被民众推翻,其遗址在今阿里地区札达县附近。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吐蕃后期城市的演变_中国西部农牧地区城市历史变迁研究

吐蕃王朝后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很激烈。王室和贵族内部的斗争,往往通过佛教和苯教的宗教斗争表现出来。9世纪初,尺德松赞、尺祖德赞父子两代赞普,相继大力发展佛教,制定严刑峻法,镇压反佛势力,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838年朗达玛(尺祖德赞之弟)在贵族势力的拥戴下继赞普位,厉行“禁佛崇本”政策,842年吐蕃内讧,朗达玛颁布灭佛命令,很多寺院被迫关闭和烧毁,佛教僧人也遭镇压,其处境惨不忍睹,佛教在西藏遭到毁灭性打击。843年,朗达玛被一僧人暗杀,由此导致其子永丹和维松互相争夺王位,吐蕃王朝崩溃,出现分裂。永丹占据乌如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拉萨地区,维松占据了悉补野部的故地雅砻河谷,也称为要如地区,史称为“乌如要如之乱”。随后,西藏爆发奴隶平民起义,瓦解了吐蕃奴隶社会的基础。887年,吐蕃王朝覆灭。自吐蕃灭亡后,原属吐蕃诸部纷纷自立,藏族地区形成割据的局面。《宋史·吐蕃传》载“其国自衰弱,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23]。此后,乌如要如地区称为乌思(意为中心地区,后称前藏),叶如如拉地区称为藏(古地名,后称后藏),统称乌思藏。大起义时,维松之子孙吉德尼玛衮逃至西境羊同德乍布朗(今西藏札达县),之后分别建立了三个王朝。“长子日巴衮占据了磨域,以克什米尔列城为中心,后为拉达克首领。次子扎什德衮占据普兰,以今普兰县为中心。三子德祖衮占据乍布朗,继承父业,以今札达县为中心,后为古格之首领”[24],史称“三衮占三围”[25]。拉达克王朝(十世纪初—1842年)多次占领过普兰和古格,1635年派兵入后藏,要挟藏巴汗。1842年,拉达克王朝被印度锡克王国所灭。古格王朝长期与拉达克交战,后由于古格王赤扎西扎巴灭佛激起公愤,于1635年在拉达克德协助下被民众推翻,其遗址在今阿里地区札达县附近。

通观此一时期西藏的历史,西藏呈现出东西分开的格局,东边是以松赞干布建立的拉萨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维持着吐蕃初期的地位;而西边则是由维松后代建立的拉达克、古格等城市群落,这些城市群落自成体系。如考古工作者曾于1985年对古格古城做了考古调查,根据考古调查情况来看,古格古城较大,城市内部结构按一定的功能划分,建筑形式多样,“故城遗址的建筑就功能来分,有宗教建筑、王宫建筑和民居、仓库、军事设施、道路和暗道等,就形式类别来分,有殿堂、楼房、平房、窑洞、碉堡、塔、围墙等。总计房屋遗迹(包括殿堂)445座,窑洞879孔,碉堡遗迹58座,佛塔或残塔建筑遗迹28座,塔墙1道,防卫墙10道,隧道或暗道4条”[26]。“仅在古格故城方圆百里之内就有多香城堡遗址、玛那遗址、卡尔普遗址、卡尔贡遗址、达坝遗址,目前要确切地判断这些遗址性质还缺乏直接的证据,但最大的可能性不外乎两种:一是王室成员,贵族或高僧们的分封中心,二是王国下属机构场所”[27]。这也可以看出古格时期城市功能多样,分区已经非常成熟,规模也已非常宏大了。“分裂时期,佛教从阿里和多康进入卫藏。佛复兴。”[28]随着佛教逐渐复兴,其对西藏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形成许多派系,这些派系都建造了一些宗教场所。“大约在两个半的世纪里,拉萨地方建起了众多的寺庙,其中有名的寺庙多达12座。以这些寺庙为中心形成了一些教派。尽管这些教派不同,但它们在宗教文化方面是密切联系着的。而这种联系又围绕着拉萨。”[29]这些寺庙要么最后成了城市中的一部分,要么围绕着寺庙形成了市镇。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