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4年10月25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它是中国环保事业的转折点。1996年7月15日至17日,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确定新时期的环保战略。2006年4月17日至18日,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下,中国组团4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结束后,根据会议发的一些环境问题材料,对照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都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国务院决定立即召开全国性环境工作会议。

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至此,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

1973年11月17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卫生部联合批准颁布了中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1974年10月25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也陆续建立起环境管理机构和环保科研、监测机构,在全国逐步开展了以“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污染防治工作。1977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常委会通过新中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

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它是中国环保事业的转折点。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会议同时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它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开拓创新时期。提出积极推行深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5项新制度和措施,连同继续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后中国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1993年10月,全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实行三个转变,即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由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转变。这标志着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方针发生了新的转变。

1996年7月15日至17日,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确定新时期的环保战略。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了《污染物排放问题控制计划》、《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实施三河、三湖、两控区、一市、一海污染治理的“33211工程”;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湖;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明确了将以污染防治为中心转变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上来,标志着中国将抛弃传统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1年1月8日,全国第五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动员社会的力量做好这项工作。

2006年4月17日至18日,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是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努力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2011年12月20日至21日,全国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正式签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详细列出了各省(区、市)和企业集团重点减排项目清单,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标志着“十二五”减排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地方政府、各有关企业集团。明确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环保事业新发展。

知识拓展

1)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2)“限塑令”

国务院发布,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mm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说起塑料袋的糟糕是因为它在提供方便背后的危害。危害之一是它污染环境,行走在城市里它如影随形,街头起舞,树梢飘荡;乘车出行,它缠在路边荆条,依附土块野草,举目茫茫,一路相送。专家计算,塑料袋的自然降解需20年时间。想想看,长期累积将是什么景象。恐怕是庄稼难长,树叶难绿,人也难以呼吸了。危害二是它浪费资源,据测算,我国生产塑料袋每天就消耗原油13 000 t,令人瞠目啊!如此耗费还肆无忌惮地污染,真是不限更何待!

3)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这就是“绿色出行”。每年的9月22日,是我国及世界上33个国家、1 005个城市的“无车日”。

思考与习题

1.根据你对环境演变过程和环境概念的理解,说说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谈谈我们该怎样热爱地球,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命?

2.什么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的身边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你打算怎么做?请制定个人环保规划并认真实行。

【注释】

[1]1亩=666.7 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