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运行模式

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运行模式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贸市场是中国城市和农村农产品零售的主要载体, 是多个零售摊位集中进入组成的农产品零售交易聚集地。由于交易规模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等问题的存在, 因此中国大部分的批发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仍是对手交易方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摊位费和手续费形式。目前, 中国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达到140多万个,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 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0多万个。

一、 中国农产品流通参与主体

(一)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中国城市和农村农产品零售的主要载体, 是多个零售摊位集中进入组成的农产品零售交易聚集地。 在农贸市场中, 可以买到新鲜的农副产品, 允许消费者自己挑选喜好的产品, 买卖双方通过议价达成交易。 零售商直接存在竞争关系, 价格随行就市。在农贸市场条件下, 买卖双方在市场内直接交易, 交易成功后钱货两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农贸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传统国营蔬菜店和副食店的替代。 目前, 中国大多数城市和农村地区, 农贸市场都属于农产品的主要零售终端组织。 农贸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入场的零售商收取摊位费。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中枢机构, 是为农产品批量交易提供服务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中,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办者包括政府、 企业、 农业合作社等多个主体。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市场组织一般具有商品集散、 价格形成、 信息中心、 综合服务等基本功能。 其交易主体包括卖方和买方, 卖方包括一级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 买方包括农贸市场零售商、 团体购买者、 小超市、 专营店及少数个人消费者。 批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拍卖交易方式和对手交易方式。 由于交易规模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等问题的存在, 因此中国大部分的批发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仍是对手交易方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摊位费和手续费形式。 国内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是由农贸市场扩大规模而形成的,因此仍保留这种收费方式。 具体包括: 按照固定收费标准收取, 收费标准每年变化; 摊位招标, 一年或半年一收取; 摊位除了按固定标准收费外, 对选号顺序进行招标收费。 由于摊位收入税率较高,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采用手续费形式进行盈利, 对批发市场内不需要拥有固定摊位的经营者和经营品种, 也只能收取手续费, 其具体形式包括: 按照交易额征收一定比例的费用; 只按照进场时不同吨位的车辆, 不同产品品种收取车辆进场费; 进场预交手续费, 出场时根据交易情况结算; 同时收取手续费和进场费。

(三) 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

流通领域中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以农民为合作主体, 按照合作社原则建立的群众性组织。 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是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同时, 也会对农民生产进行一些指导。 其经营模式属于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合作型, 特点是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 将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 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

目前, 中国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达到140多万个,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 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0多万个。 在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同时, 与专业合作组织相混合的农产品协会组织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拥有了一定的发展。

(四) 个体私营组织

个体私营组织包括以农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为主体的经纪贩运组织。 其经营特点是农民自己销售产品, 具有自主性、 积极性、 灵活性的特征。

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特别是2004年以后, 中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和收购价格, 鼓励粮食经营多元主体依法入市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一批私营粮食购销商应运而生, 积极参与到粮食流通中, 逐渐成为粮食流通市场的主体。 私营粮商以经营方式灵活、经营成本低、 贴近农户等优势, 由起初的零星购销发展成目前粮食流通市场的主力军, 得到了广大农民和消费的认同。

农产品经纪人是从事沟通交易双方的信息, 促成交易并提供和交易有关的服务活动的市场个体。 经纪行为中, 经纪人没有获得商品所有权, 而是仅仅提供相关的中介服务, 不直接经营商品。 因此农产品的经纪人与运销商是有明显区别的。 农产品经纪人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信息反馈、 指导农产品生产。 近年来,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迅速, 全国已有农产品经纪人约800万名。

(五) 农业贸易公司和企业集团

随着城市农产品需求水平提升、 市场竞争加剧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城市大型企业集团和农贸公司开始以超市卖场、 农产品专卖店、 连锁零售商等形式介入农产品流通。 其经营方式是农户或农业生产基地与商家签订意向书, 由基地向超市、 菜市场和便民店直接供应农产品。 与传统模式相比, 这种 “农超对接” 的形式使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 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和降低超市采购成本。

部分农贸公司或企业集团也会向上游整合, 逐步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通过农产品的生产、 加工、 配送、 运输及销售环节, 对农产品流通过程和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管理控制。 此外, 企业也通过协议管理与联营基地、 物流配送公司及联营超市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这一主体的优势是经营和管理模式规范, 上下游流通整合能力强, 容易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商品标准化运作, 发展品牌和提升整体农业劳动生产率

(六)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 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农产品流通活动越来越频繁, 针对城市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大量涌现。 企业通过搭建农产品销售网络, 对上游整合农业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 对下游直接向消费者进行多样化的市场营销, 配合以逐步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 逐步成为城市农产品零售渠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 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利用其预售、 订制等C2B的模式优势, 实现基于特定品类农产品的大量集中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