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思路

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思路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上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运行效果的分析,结合各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将呈现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规模化、网络化、多元化、生产者参与主体化的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表现了农产品流通的共性。日本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基本上解决了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问题。

根据以上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运行效果的分析,结合各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将呈现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规模化、网络化、多元化、生产者参与主体化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就是把农产品流通向前延伸到农业生产过程,向后延伸到商品销售领域,组成一个产业链,使农产品流通由单纯的农产品运输、集散功能扩展为集流通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调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产业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产品损耗,缩短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质量(新鲜度),获取更多利润。产业化将成为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方向。

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就是在农产品采摘、收获或屠宰、捕捞后按一定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处理,使之适合商场销售,便于储藏、消费。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超市、连锁店、连锁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大批涌现,遍布城市,成为消费者购买日常消费品的首选场所,农产品在其中的销售量也不断增加。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使农产品商流与物流得以分开,适应了农产品销售的变化,将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发展。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象征,具有品牌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农产品流通企业要通过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注册商标,主动开展品牌运作,让普通商品品牌化,形成自己的独特商品,掌握市场主动权,赢得消费者,把市场越做越大,推动企业发展。

农产品流通“绿色”化就是开展绿色流通,以绿色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促成消减污染的环保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产品绿色流通,一方面指经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生产;另一方面指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减少空载,提高效率,以减少对农产品的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流通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产品流通“绿色”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或影响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许多农产品是一地生产,全球消费。规模大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在经营品牌、利用信息、组织货源、服务客户等方面具有优势,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向多种农产品流通提高运输力量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互联网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扩展了流通范围,提高了商流效率和物流合理性。规模扩大、网络交易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产品流通多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农产品流通方式多元化,其二是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

1.农产品流通方式多元化

随着市场开放和农副产品进出口的自由化,我国农产品流通将进一步呈现以批发市场为主,物流中心、直接交易、大卖场、电子商务、电视购物(家庭购物)、车辆巡回销售等不断发展的多元化新形式。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批发市场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

2.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涌现出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生产者为了确保价格形成权、供货权等,要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批发市场的经营。如作为生产者组织的农协,在批发市场开设及经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农协可以作为批发市场的法人接受生产者委托参与拍卖活动,还可接受政府委托经营大型物流中心。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表现了农产品流通的共性。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产品流通体系又表现出某些差异。当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将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农产品组织体系分为三种模式:东亚模式、美国模式以及西欧模式。

1.东亚模式

这里的东亚主要是指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

二战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台湾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产销一体化、共同运销和直接运销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批发市场与农民合作组织可谓是台湾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中的两大核心,其中,批发市场是目前最主要的农产品交易环节和场所,农民合作组织是目前最主要的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以生鲜蔬果产品为例,2004年经由农民合作组织营销的蔬果农产品占总流通量的53%,经过批发环节交易的蔬果农产品占总流通量的87%,花卉的比重更大。台湾的蔬果生产与消费零星分散,因此传统的流通必然要经过集货、均衡与分货的过程,才能将蔬果送达消费者手中。现在批发市场的业务虽然受到共同运销和直销(连锁超市的发展)发展的影响而有所缩减,但批发市场容易完善的交易制度和治理结构以及对蔬果产运销链条的有效衔接和组织,使其始终成为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交易的主渠道。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具有健全的制度作支撑,因而其管理机制非常完善,加上推行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现代化的资讯系统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台湾在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同时,批发市场的地位得以不断巩固。

日本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基本上解决了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问题。其解决的手段主要是两个:一是成立了农协(农民自己的组织),二是组建了批发市场。日本的批发市场承担着蔬菜、水果流通的主要任务,80%~90%的蔬菜、水果及部分畜产品都是经过批发市场销售的。这些组织不仅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还及时给农民提供了各种信息。据有关对日本农协的考察报告,农协所提供的产销信息利用率极高,大米小麦高达95%,生乳达94%,水果达82%,蔬菜达56%;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由农协组织批发的占60%以上,其中比较典型的地区占到90%~100%。

韩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中,多种流通组织共存,但是批发市场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进行了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大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由生产者组织中心确立产销流通体系,使农产品规格化、商标化,扩大了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包装中心、产地加工场、批发市场、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农协共销场等,不过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使大量的农产品迅速流通,并使农民所生产的产品按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

东亚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环节较多;②批发市场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③政府规范市场建设和管理;④农民合作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2.美国模式

美国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①由农户生产以后直接通过农民市场或者露天市场销售给消费者;②产后由坐商通过产地市场直接销售给由中间商(或零售商)办的中央配送中心或者大型全国性超市办的配送中心,再通过零售市场销售(主要是超市);③由坐商通过产地市场进货,再到车站批发市场把货批发给零售市场销售。20世纪90年代以前通过第二条路径销售的农产品占总量的78.5%。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大型超市从车站批发市场进货的比例越来越低,而通过生产者、产地装卸企业和生产者合作社直接采购的比例提高,通过中间商采购的比例下降。

美国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直销能力强;②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体系基础上的产业化经营;③法规比较健全。

3.西欧模式

西欧模式中包含的国家主要是英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等欧盟国家。下面主要讨论英国、德国的情况。

英国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产地批发商、农协或生产者集团直接运到第一批发市场,在这里进行委托销售。第一批发市场里有众多的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和进口商社,他们各自在批发市场中拥有店铺、货物堆放处、仓库和办公室。一级批发商接受从产地运来的货物,堆放在仓库。第二天早晨在交易开始前将货物陈列在店铺前,准时开始买卖交易。交易中,卖方是一级批发商,买方是二级批发商、零售商等。有的也允许一般消费者进入批发市场参加交易。一级批发商从成交金额中扣除手续费后,将余额交给生产者。

20世纪70—80年代超市的崛起引起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组。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超市集配中心功能的不断完善,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不经过批发市场而直接从生产者处运往集配中心,致使批发市场中蔬菜和水果的销售额增长比较缓慢,并在1989年到达顶峰之后,1990年大幅度下降了。而且超市中集中了大量的一等品,超市不销售的二等品才被送到批发市场。

德国农户所生产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如下四个渠道出售:①产地批发商销售;②向消费者直销;③通过农协共同销售;④通过生产者合作社共同出售。其中③和④是农民办的共同出售组织,在德国社会评价较高。

西欧模式主要具备这两个特点:①批发市场与直销都很发达;②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发展本国农牧业。

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农产品流通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英、美、德等国早期农产品批发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随着超市以及连锁店的崛起与大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日益削弱,从而使超市和连锁店成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主要流通组织。而在日本、韩国所代表的东亚模式中,批发市场一直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因为超市和连锁店的出现而一蹶不振。这主要是因为英、美、德等国与东亚国家(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不同。英、美、德等国农产品生产组织主要是家庭农场,其本身生产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较低的农产品成本和一致的质量容易满足超市和连锁店的需要,并且进入这些市场的交易成本较低。相反,东亚国家和地区虽实行的是家庭农场式生产,但一般每户拥有的土地面积不大,农产品进入超市和连锁店就会面临成本高、质量不一致等问题,因而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2.发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虽然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点——美国模式直销能力突出,东亚模式批发市场能力较强,西欧模式两者兼得,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发达健全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日本主要是农协,我国台湾地区主要是农会,而且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比例很高:法国全部73万个农场主、德国全部20万农户及80%农场主、瑞典75%农民、美国5/6农场主、日本100%农户都参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的顺利销售、保护农民利益、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对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控制和指导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3.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市场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东亚模式中,政府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在规范市场建设和管理、出台相关倾斜政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西欧和美国模式中健全法律规范和合作组织精神的作用同样需要我们学习。

农产品流通体制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匹配性,即与体制环境的相容性。因此,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既要适应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要符合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和微观主体的利益。

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市场组织体系有四大组成部分,即初级收购市场、销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见图4-1)。从图4-1可以看出,四大市场各自为政,分别有自己的下属部门。各市场之间是并列的相互竞争关系,没有形成以某种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组织体系,而且许多市场组织直接为政府所创建、管理,产权不清,经营不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当今农产品流通不畅。

图4-1 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市场组织体系
资料来源:赵敏.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71

从国外农产品流通的经验看,我国大陆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方式显然不能跟从欧美等国家的发展道路,即走直销为主的道路,相反,应该更多地借鉴韩、日两个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提升批发市场流通效率方面的经验,如产销衔接、现代交易方式、市场运作及制度配套等。虽然不经过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直销可以显著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运销费用,但直接运销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一是超市或连锁店的发育程度比较高,规模足够大,有统一的包装配送中心完成集货和配送作业;二是生产者或生产团体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满足超市或大消费户持续的供货需要。直销是我国未来农产品物流运销的重要模式之一,现阶段应鼓励发展,但从我国总体战略安排看,现阶段促进农产品流通组织效率提升的关键是将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流通的核心环节并加以完善、创新

基于以上考虑,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是:以有效的宏观调控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以企业化的管理为运行机制,构建企业化的市场组织制度。这一组织框架包括三层内容:第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联结各种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批发市场是市场运行的中心,企业化的市场组织是市场运行的核心,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是市场运行的关键,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市场体系运行的基础。第二,政府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不进行直接干预,只是对各种中介组织、市场管理者(企业)及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并为市场公平竞争提供制度性服务、信息服务等。第三,将各种农产品流通组织整合成经营能力很强的一体化组织。可以将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户等流通中间商整合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内部;对于对农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的服务性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与它们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可以与批发市场进行部分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