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针菇的菌苗怎样培养的

金针菇的菌苗怎样培养的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食用金针菇,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及肠胃道溃疡病。金针菇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30℃时菌丝不能吃料;35℃时菌丝不萌动,短时间内不死亡;超过35℃菌丝便会死亡。金针菇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栽培成功,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瓶栽试验。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需要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栽培金针菇需按照配方的要求比例,准确称料,放在水泥地面上。

小知识

金针菇(图2-9)菌盖粘滑,菌柄脆嫩,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兼用菌,在其营养成分中,富含赖氨酸精氨酸,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故有“增智菇”之称。经常食用金针菇,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及肠胃道溃疡病。许多实例表明,金针菇具有明显的抗癌功能。此外,还有降低胆固醇,增加肠胃蠕动,排出重金属离子等食疗作用。

一、金针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营养

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四类。

1.碳源 是金针菇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又是供应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能量来源。金针菇能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但分解能力较弱。菌丝可利用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为碳源。

2.氮源 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氮源不足会影响菌丝生长。在金针菇培养料中一般要加入含氮素较多的麸皮和米糠,以增加氮源,才能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菇期,提高产菇量。

3.无机盐 主要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能量转移、维持原生质胶质和作为酶的组成部分,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4.维生素 金针菇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天然缺陷型。一般在培养料中添加B族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麸皮和米糠,方可解决其所需的维生素的要求。但维生素Bl不耐热,在120℃以上容易分解,所以培养料以常压灭菌为好。

(二)温度

图2-9 金针菇

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4℃左右,在4℃以下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很缓慢,但不会被冻死,一旦恢复至适宜温度,又会正常生长。金针菇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30℃时菌丝不能吃料;35℃时菌丝不萌动,短时间内不死亡;超过35℃菌丝便会死亡。金针菇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为5~20℃,生长适宜温度为8~12℃。一般温度低些,菇体生长健壮,品质好。

实例报道

SHI LI BAO DAO

金针菇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栽培成功,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瓶栽试验。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进行菌种选育、栽培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金针菇栽培技术已经成熟,栽培地域已普及全国各地,并已形成了几个金针菇生产基地,如河北的唐县、灵寿县;浙江省的常山;安徽省的合肥;江苏省的铜山县等地,进行大规模化生产。发展金针菇生产,对于振兴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均有积极意义。

(三)湿度(水分)

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需要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

(四)光线

菌丝在黑暗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发育。但子实体生长缓慢,菇体弱小,弱光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金针菇,光照强度在100Lux以上为好,但光线不能过强。光线过强,菌柄短,菌盖开伞快,色泽深,绒毛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金针菇子实体干重。每天光照6h,所得子实体重量是完全黑暗的1.7倍,光照时间延长到18~24h,子实体重量是黑暗条件下的11倍。

(五)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性菌类,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决定菌盖大小和菌柄长短的主导生态因子。试验表明,菇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时,菌盖大,开伞,菌柄细长,商品质量最好。浓度高于0.152%时,菌盖变小,菌柄纤细。

(六)酸碱度(pH)

菌丝生长的pH值为3.2~8.4,最适pH值为5.5~6.5;出菇期间的pH值为4~7,最适pH值为5~6。

二、栽培与管理

(一)栽培适期

金针菇栽培适期大致确定如下:以华北地区为例,于9月中下旬开始接种发菌,出菇袋的生产可延续到第二年的1月份,出菇期从11月中下旬到第二年4月初结束。9月至10月生产可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冬季生产要有一定面积的培养室,并要采取增温措施,最好要维持温度在20℃左右,接种后,40天左右发菌结束,入地沟或出菇棚(室)出菇。南方各省,一般在10月开始接种发菌,12月底生产结束,出菇期自12月至翌年3月初结束。生产期如果在1月以后,出菇期气温较高会影响菇的质量。

(二)原料准备

1.塑料薄膜筒的准备 多用聚丙烯和聚乙烯两种原料混合后吹制成的薄膜筒。至于耐高温的高压聚丙烯料制成的薄膜筒,由于耐低温性能差,柔韧性也差,冬季使用易折裂,故生产上一般已不使用。

2.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栽培原料主要有棉子皮、玉米芯和木屑等。

(1)棉子皮。棉子皮是棉油厂榨油棉子的下脚料,是栽培金针菇较理想培养料。以选用无霉烂、无结块、未被雨水淋湿的新鲜棉子皮为好。用前最好在阳光下摊开暴晒1~2天,或提前1~2天拌料,堆积发酵,以降低杂菌感染。

(2)玉米芯。即玉米棒脱去粒后的轴。以选用当年的新鲜、干燥、无霉烂的玉米芯为好。用前先在太阳下暴晒2~3天,然后粉碎成麦粒大小的颗粒备用。

(3)木屑。是木材加工厂的废料,或用间伐的树木枝杈、树梢,切片,粉碎成米糠状。栽培金针菇宜选用柞、柳、榆、杨、槐、桑、桦、枫、构、栋、悬柃木等阔叶树种的木屑。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杀菌物质的松、柏、杉等针叶树种的木屑不宜使用。木屑在使用前一般需经晾晒、过筛处理。其他农副产品如秸秆、稻草、废渣等也可用作培养料,这方面可依当地资源优势加以选择和利用。

3.辅助原料的准备 用农副产品作为原料栽培金针菇,还需添加一些辅料,以增加营养。常用的辅料有以下几种。

(1)麸皮,即小麦加工面粉时的下脚料,以新鲜、无霉变和虫蛀的为好。

(2)米糠,即大米加工中的细糠,不含谷壳,可代替麸皮使用。

(3)玉米粉,用玉米粒粉碎而成,可代替部分麸皮使用。

(4)石膏,即硫酸钙。可调节培养料的酸度,也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一般以色白,又不结块的粉末为好。

(5)石灰,即碳酸钙。其作用与石膏基本相同,一般以袋装粉剂为好。

(6)糖,红糖、白糖、砂糖均可。

(三)培养料配方

经过科学的栽培比较试验,确定培养料和水的配合比例。栽培实践中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棉子皮培养料配方之一 棉子皮89%,麸皮10%,石膏(或碳酸钙)1%,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

2.棉子皮培养料配方之二 棉子皮95%,玉米粉3%,蔗糖(白糖)1%,石膏(或石灰)1%,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6)。

3.木屑培养料配方 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或石灰)1%,白糖1%,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5)。

4.玉米芯培养料配方 玉米芯79%,麸皮(或米糠)20%,石膏(或石灰)1%,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

5.混合料培养配方之一 木屑39%,棉子皮39%,麸皮20%,糖1%,石膏1%,料水比为1∶(1.4~1.5)。

6.混合料培养配方之二 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料水比为1∶(1.4~1.5)。

(四)培养料的配制

栽培金针菇需按照配方的要求比例,准确称料,放在水泥地面上。拌料时,先把石膏和麸皮混匀,然后再分层加入主料中,即一层主料一层辅料,堆好后再用铁锹反复翻拌,而后与水混合。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0%~65%为宜。由于培养料与辅料的粗细及干湿程度不同,拌料时所加入的水量要灵活掌握,培养料含水量是否合适,通常用土法测定,方法是:料与水先按1∶1.3的比例用量拌匀后堆2~3h至一夜,让水分充分渗入料内,装袋前可用手握紧培养料成团落地散开,紧握培养料手指缝间有水迹为宜,若水成滴流下表明太湿,可适当加些配比好的干料;若料不成团,无水痕则偏干,应适当补水至适度为止。

(五)装袋

配制好的培养料,应采用手工或机械装袋。手工装袋方法是取17cm×35cm的塑料薄膜筒,先用绳把筒的一端扎好,接着用手将培养料装入筒内,边装边轻轻压实,用力要均匀,使袋壁光滑而无空隙,料柱装至15cm左右把筒口合拢扭紧,用绳扎好,使袋筒两端各留有10cm长的薄膜,便于以后撑开供子实体生长。一般每袋可装干料300~350g。

装袋机装袋,需购买专用装袋机,其工作效率较高。

装袋的质量要求如下:一要轻装轻压用力均匀,防止袋破损;二要在袋底垫上一层塑料膜或软布,不要直接在水泥或培养料的料堆上装袋,以防扎破薄膜筒;三要在装料时压实,不得在袋壁留下空隙,否则会出现四周出菇,影响产量;四要求料面平整,若料面不平,出菇稀少,产量低;五要扎牢袋口,以防灭菌时袋口散开。

(六)灭菌

料袋装好后应立即灭菌,生产上一般多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在温度达100℃后,维持8~10h,停火后闷置一段时间,待温度下降后,趁热将料袋装移入接种箱,以备接种。由于塑料薄膜袋是一种软包装,装锅时,料袋要直立排放,不要重叠堆积,最好是一层网架上立放一层袋子,以达彻底灭菌的效果。灭菌时,要掌握火候,起始用旺火,使灭菌室内的温度迅速上升至100℃,以后保持温度恒定,火力均匀至灭菌要求时间。菌袋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硬物把袋扎破。

(七)接种

就是将菌种接入已灭菌的料袋中。一般要待料温降至25℃时,开始接种。

1.接种方法 以在接种箱内或接种室内进行为好。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接种箱内接种操作的具体过程如下:

(1)接种前的准备。先把箱内打扫干净,放入料袋,菌种和接种用品(包括空罐头瓶两只、火柴、大号镊子、酒精灯、75%酒精棉球、刀片及一些备用绳等),此外还要放入灭过菌的棉塞。

(2)料袋进箱后消毒。按照每立方米10ml甲醛,5g高锰酸钾的比例,称取足量的甲醛和高锰酸钾,先将甲醛倒入箱内的一只瓶中,再倒入高锰酸钾,立即关闭接种箱。开启紫外线杀菌灯,接种箱外部凡有缝隙的地方均用报纸封严,保持密闭30min。时间达到以后,关闭紫外灯,开启日光灯。

由于甲醛和高锰酸钾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目前在接种箱的处理上还可采用“菇保一号”气雾消毒剂点燃处理,效果也很好。接种前将其点燃,30min后即可接种。用量为2g/m2

(3)接种操作。接种人员两只手伸入箱内,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接种工具及菌种瓶,点燃酒精灯,烧烤镊子及菌种瓶的瓶口,而后灭掉酒精灯,用镊子剔除菌种表面的老化部分,将菌种捣碎;打开料袋两端的扎口,分别倒入栽培种,然后取两只棉塞,放入袋口,与薄膜一起用绳扎紧,如此反复,把箱内所有料袋接种完为止。注意每瓶菌种在使用前都用酒精灯烧烤一下,以杀死表面杂菌。

(4)料袋移入培养室。接种完毕,打开接种箱,取出料袋,送入培养室培养,将箱内的废物清出,再放入另一批料袋,如此重复,一般1只接种箱1天可接种6次,每次接种100袋左右。

2.接种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3个方面。

(1)接种要求迅速快捷。接种要求迅速快捷,尽量缩短菌种和料柱暴露于空间的时间,以减少污染的概率。

(2)选用优质菌种。要选用优质菌种,菌龄过长和有杂菌污染的菌种都不能使用。

(3)严格无菌操作。接种人员要树立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接完种的料袋要求立即运入培养室。必须随时保持接种环境的整洁、卫生,可经常喷洒5%的来苏尔溶液。每日定期开启紫外杀菌灯。对工作服、套袖及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处理。

(八)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料袋,要在适宜条件下才能健壮生长,这是夺取栽培成功的重要环节。

1.温度与湿度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因此在发菌中保持适温十分重要。由于菌丝呼吸作用产生一定热量,使得料温往往比室温高2~4℃,故培养室气温以保持在18~20℃为宜。不要低于18℃,如果温度过低就要采取增温措施,增温最好采用室内安装暖气加温的办法,以保持室内清洁。为使菌丝受温一致,发菌均匀,培养期间每10天将床架上下层及里外放置的菌袋调换一次位置。发菌期间,一旦温度超过25℃,要立即加强通风降温。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湿度过大,易引起杂菌污染。

2.光照与通风 发菌期间要尽可能保持黑暗环境。为保证菌丝对氧气的需要,需要进行适当通风,具体方法可在培养室上部安装换气扇,扇口用直径约50cm的薄膜筒连接,延伸至整个培养室,在薄膜筒上扎一些小孔,开启风扇后,新鲜空气从小孔吹入培养室内各个角落,而废气可从培养室底层的排气孔排出。

通风时间视菌丝生长量和环境温度而定。一般在接种前10天,每天至少通风半小时即可。以后随着菌丝量增加,通风时间也要适当延长。低温季节通风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高温季节在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

3.防止杂菌污染 菌袋培养期间要定期逐袋检查,发现有杂菌污染,立即进行处理,轻度污染可采用局部注射10%NaOH溶液或甲醛液,以控制杂菌生长。污染严重可以回锅重复灭菌或深埋到远离生产场地的地方。

(九)栽培场地与出菇管理

1.栽培场地 金针菇的栽培可在人造地沟、专业菇房和人防地道等处进行。

(1)地沟的建造与消毒。此法具有造价低,温度稳定,保湿性能好等优点,很适合广大农村家庭使用。

①建造要求。选择地势较高,向阳和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地沟,建造规格一般为:宽3.8m,高2m,长15m,一次可装出菇袋7500只,投干料2500kg左右。建造方法是:挖土前先大水浇灌,待水渗入土内稍干再挖土。把挖出的土存放在地沟四周,拍夯成沟壁的地上部分。在地面处正对中间人行道计划四周各设通风口,通风口长40cm,宽25cm。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用铁丝固定;然后覆盖薄膜和草帘。四周要开设排水沟在建造双列式或多列式地沟时,两地沟间距一般以3m为好,这样的沟壁坚固,管理方便,且保温效果好。

②搭床架。为了充分利用地沟的空间,需设置床架,高度可以从地面直达棚顶;宽度40cm;床架与地沟四周间的距离为60cm,床架间的距离为70cm;墙垛用砖砌成,每70cm设一垛,用竹竿铺设5层,层间距40cm,层横向可堆放4层料袋。

③地沟与床架消毒。地沟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最好在进料袋前3天进行。方法上是在消毒前一天,先用清水把地沟壁和床架喷湿,以提高消毒效果。然后,可采用2%甲醛液或每立方米用12~15g硫磺熏蒸,密闭24h。

(2)地上专业菇房的建造。建造专业菇房,易于人工控制小环境,有利于规范化生产。规格要求一般每间15~20m,高3m,4~6间为一套,总面积60~100m2;屋内设有水、暖、电及换气设备,周围墙底部设排气孔。菇房内床架的设置和消毒处理与地沟相同。

(3)人防地道的改造与利用。利用人防地道栽培金针菇,不仅节省占地,节约投资,且受外界不利条件影响小,由于温度低而稳定,可使金针菇常年生产,四季或三季出菇,为城市发展金针菇生产和人防地道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地道内需要配置光源和通风换气设施才能用于生产。光线调节,一般12m2的房间,装一只40W灯泡,即可满足金针菇对光的需要。通风换气设施,一般是将大、中型鼓风机安在洞外,用塑料薄膜筒连接风口,延伸至洞内各处,在需要通风的地方,用刀划些小口,这样开动鼓风机,新鲜空气即可到达栽培场地,换气时间可依栽培量和外界气温而定。

2.出菇管理 发菌培养,一般经过30~35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之后在适温下,继续培养5~7天,让菌丝充分成熟,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1)催蕾。发菌结束后,还需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菇蕾的形成。

①搔菌。把菌袋两头紧扎的绳及棉塞去掉,打开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所用工具可用铁丝做成一个有3~4个齿的手耙。将培养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种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整平,为防止杂菌侵染,手耙在使用前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

②降温。低温是促成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进入出菇管理后,温度要降到10~20℃,大量发生菇蕾温度为13~14℃,温度过低发生菇蕾数量少,温度过高则菌柄参差不齐。

③增湿。出菇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以诱发菇蕾的形成。增湿的方法很多,可用灌水、喷雾等形式进行。

经过上述管理,几天后,培养料表面会出现琥珀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先兆。不久,米黄色菇蕾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培养料表面。菇蕾出现的速度因菌株而异。有的需2~3天,有的需要10~15天才能出现菇蕾。如迟迟不现菇蕾,则是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所致,这时,可向培养料表面喷20℃的温水,量不宜过多,喷水标准以不见水滴为宜。

(2)菇的发生。经过催蕾之后,金针菇子实体开始生长。优质商品菇(图2-10)的要求是:颜色纯,质脆嫩,菌盖小,不开伞或半伞,菌柄长8~14cm,柄粗0.2~0.4cm,无绒毛或少绒毛,单株分开不粘连。要获得上述优质菇,管理是关键。出菇管理的基本要点是进行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四要素的综合调节。在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图2-10 优质商品菇

①温度控制。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菇,出菇的理想温度为10℃左右。在适温下出菇,子实体生长慢,颜色正,质嫩,生长整齐,产量高。如果超过18℃,则子实体迅速增长,菌盖很快开伞,菌柄粗短,很难形成理想的商品菇。并且在高温条件下,病虫害易于发生,影响产量。出菇时,温度的调节应掌握开袋现蕾后,降温至5~8℃,维持3~5天,使同批菇的生理成熟度尽可能地保持同步,这样出菇整齐、健壮,培养料中的营养能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在降温时应注意两点:一要充分配合通风透气,使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03%,促使菇蕾大量生成;二是培养料表面不能太湿,应保持相对干燥,防止生理性冻害的发生。经低温驯养后,恢复出菇时所需的温度,保持在10℃左右,即可促进子实体生长。

②湿度控制。金针菇在出菇期间应维持较高湿度,菇蕾形成期,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菌柄长至5cm时控制在85%左右,菌柄长至12cm时,控制在80%左右。为了增湿,可在每天早、午、晚向空间喷洒雾状水,墙壁和地面洒水,但切勿向袋口菇体上直接喷水,幼菇碰到水,基部颜色会变成黄棕色至咖啡色,影响菇的质量。菇体过湿还会引起根腐病和细菌性斑点病,使菌体基部变为黑褐色,导致腐烂。在温度高时,湿度不可太高;否则,易引起病害。雨天可少喷和不喷水,空气干燥时,必须要勤喷水。

③光照控制。出菇期间,要进行弱光诱导,在地沟顶棚每隔2m处,扒开30cm大小的透光区,微弱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形成,并且顶棚上的顶光,可使菌柄朝着光的方向快速生长,整齐而不散乱。

④通风调节。在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氧气,地沟内必须保持适度通风。但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又不利于菌丝伸长,菌盖易开伞。因此,应根据子实体发育的不同情况,分阶段进行通风调节。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应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这样可使菇蕾形成量多,出菇整齐,且易形成针头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减少通风量,使地沟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到0.1%~0.15%为宜。当料面出现菇蕾后,应把袋两头剩余的薄膜撑开拉直。这样,既可保湿,又可改善小气候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利于菌柄整齐地伸长,而菌盖发育则受到抑制,从而获得菌盖小、菌柄细长的商品金针菇。

此外,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见到个别粗大,生长又快的菇体,应及时轻轻地拔除,以免影响其他菇体的正常生长。

(十)采收、分级与采后管理

1.采收 金针菇的采收时机必须适当。过早,会影响产量;过迟,菇体老化,菌盖开伞,会影响质量和商品价值。金针菇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细嫩的菌柄,菌柄以长、嫩、色金黄为优质菇,一般当菌柄长到10cm以上时,菌盖呈半球形,手按住塑料袋口,一手轻轻抓住菇丛拔下,菌柄基部如带有培养料,用小刀切整齐,然后将其平整地放在小竹筐内,防止装放过多,压碎菇体。刚采收的菇应放在光线较暗,温度较低的地方存放,防止其继续生长,使菌柄弯曲,影响质量。

2.分级 一般认为,菌盖直径2cm左右,未开伞,菌柄长13cm左右,新鲜色嫩,无霉烂变质,无泥沙杂质,无病虫害的子实体,均为优质菇。通常使用的分级标准是:一级,菌盖未开伞,直径1.3cm以下,菌柄长14~15cm,菇体洁白或黄白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二级,菌盖未开伞,直径1.5cm以下,菌柄长度小于13cm,基部黄色至淡茶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三级,菌盖开展,直径在2.5cm以内,菌柄长度小于1cm,菌柄下部1/2呈茶色到褐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等外级,不属一、二、三级的菇。

3.采后管理 金针菇一般可采收3~4茬菇,搞好采收后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下一茬菇的产量和质量。应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1)搔菌。当第一茬菇采收后,结合清理料面进行搔菌,耙去原来的老菌块和其他杂质,将料面清理平整,升温17~18℃,使菌丝体休养生息。经过搔菌的刺激,转茬快,10天左右就能长出子实体。

(2)补水。第一茬菇生长,菌袋内大量水分被消耗,不及时补水会影响转茬,使产量降低。补水的具体方法是:

①失水多的菌袋。对失水过多,菌料干枯萎缩,重量明显减轻的菌袋,可将菌袋下架置于水池中浸泡,待菌袋吸足水后,倒去多余的水分,把袋口塑料薄膜回翻折起,以利于保温保湿;上架后,待菇蕾出现,再打开袋口转入常规管理。

②失水少的菌袋。对失水不多的菌袋,可在料面连续喷水,直到下茬菇蕾长出,才停止喷水。

(3)补充营养。金针菇出两茬菇后,培养料中的营养已经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补水给予补充营养,以提高后期产量。

①蔗糖水。浓度0.1%~0.2%,注入菌袋或喷洒料面。

②恩肥水。恩肥是一种新型长效复合肥,也是一种食用菌增产剂。将其稀释到500~1000倍后注入二茬菇采收后的菌袋中,可明显起到增产作用。

知识链接

ZHI SHI LIAN JIE

白色金针菇的栽培实用技术

白色金针菇是金针菇的白色变种,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深受消费者欢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选择优良菌种 选用的白色金针菇菌株,其优良形状主要表现在:一是出菇旺,菇体优,根部粘连少,生物学效率不低于100%;二是菌丝长满培养料7~10天后,手掂起来沉甸甸,水分、养分充足;三是菌丝洁白粗壮,无污染。

2.主料发酵 选用木屑、玉米芯和棉子皮等作主料时,应进行发酵处理。新鲜阔叶树木屑在夏季需堆积3个月,约15天翻堆一次。玉米芯应先晒干,经粉碎后拌水堆积5~7天,隔2~3天翻堆一次。棉子皮堆积1夜或1整天即可。经如此处理的培养料变得比较柔软、疏松,可提高持水能力,利于菌种萌发、吃料,菌丝生长浓白、粗壮。辅料(如玉米面、麸皮等)不必发酵,拌入后随即装袋灭菌。

3.培养料加富 栽培实践证明,在100kg干主料中,需添加新鲜麸皮25kg,玉米面8~10kg,豆饼粉1~3kg,以加富碳氮营养。另外还需添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各0.6kg。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针菇出菇快,产量高。

4.提高培养料含水量 为确保出菇后劲,拌料时应适当加大含水量。一般掌握在用手捏料,指缝间能滴4~5滴水为宜。

5.管理要点 优质金针菇的主要指标是:菇体白色,菌盖半圆球形,直径1cm左右,柄长15~16cm,柄下部无大量气生菌死或粘连。

在管理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低温出菇。只有在10℃以下才能育出优质菇。以河北南部地区为例,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是优质菇培养时期,播期应安排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宜。

(2)轻搔菌,慢催菇。搔菌时间应掌握在气温降到15℃以下进行。搔菌时轻轻刮去气生菌丝及菌种块,尤其是籽粒种。搔菌后立即码垛,地面撒足水,盖上地膜保湿催菇。

(3)控制光照。白色金针菇在催蕾前的7~10天就应进入弱光环境(以不能看报为准),保持7~15天菇蕾即大量发生。出菇后还要弱光管理,以促使边分化,边分枝,直至长高到5cm左右,进行炼菇管理。

(4)炼菇管理。菇体长到5cm高时,地面停止洒水,降低空气湿度,掀去薄膜,使菇盖、菌柄、柄基部及料面水分缓缓蒸发,保持2~3天,以手触摸菇体没有水分为准。

(5)刺激长柄。压紧薄膜四周,减少菇棚通风量,使代谢的产生二氧化碳不断增加,进而抑制菇盖生长,刺激菌柄伸长,保持10~15天菇体长到15~16cm长时即可收获。

在金针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异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针尖菇。由于套袋过早,通气太差或采收不当,损坏菌块,菌丝体不能获得充分的营养而造成。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把握好当子实体长到3cm左右时套袋,并且采菇时要轻,避免损坏菌块。

(2)现蕾困难。原因是菌种退化、老化、培养料过干或空气湿度过低,培养室温度过高。因此在培养时应选择适龄菌种,培养料水分掌握在65%左右,培养阶段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烂蕾。多数是料面积水造成。

(4)子实体色泽深。既有品种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培养室光线过强,套袋后水分过大,培养室温度过高等会引起色素分泌增加。

(5)过早开伞。从品种方面看,有些是属于早生型的,生理成熟度早,菌盖易早开伞。此外,培养料营养供应失调,以及培养料水分不足或管理不当,如未能及时套袋,湿度过高等都会促使菌盖过早开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