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言解码中国建筑新高度

言解码中国建筑新高度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于2016年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正式落成,以632米的高度刷新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也刷新了中国建筑的新高度。傲视全球的现代摩天建筑群中,上海中心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昭示着面向未来的中国梦的新高度。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上海中心大楼施工过程历时73个月,参建单位超过500家,参建人员前后达上万人。

华宇矗东方,手可摘星辰。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于2016年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正式落成,以632米的高度刷新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也刷新了中国建筑的新高度。

今日之陆家嘴,是世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高地。傲视全球的现代摩天建筑群中,上海中心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昭示着面向未来的中国梦的新高度。

大音稀声,丰碑无言。滔滔浦江,大潮起兮征帆劲,万里长风满东方。

浦江潮涌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这条发源于浙江安吉龙王山的汤汤大江,蜿蜒百里,在即将汇入长江奔向东海之际,忽然在陆家嘴弯出一道90°的圆弧。江水在此缓伏跌宕,蓄势北去,奔向广袤的海洋。

历史在这片波澜不惊的江湾多次转折。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

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通商,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由此开端。上海当时仅是一座小城,却因临江靠海,面向大洋,便于贸易通航,在殖民时代迅速崛起为“远东第一大都市”。19世纪后期,各国洋行、银行相继在外滩建楼办公,“万国建筑博览群”渐次成形。老外滩也成为旧上海资本主义的缩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解放后,历经战火洗礼的浦江两岸,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起,中国进入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上海也走上了一条以工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发展之路,成为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改革开放后,上海又开启了新的城市转型过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的新目标,积极发挥联系国内外两个扇面的作用,经历了由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转型。

90年代伊始,经过修复保护的新外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一张崭新名片。而此时,隔江而望的浦东仍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

从阡陌纵横到高楼林立,从农田渔村到金融高地,沧海桑田一瞬间。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26年来,论城市形象变迁和功能更替,浦东速度让世人瞩目。

“百年看上海,十年看浦东”。进入新世纪以来,浦东日益成为展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的窗口,成为反映时代变革和民族未来的风向标。

旭日东升,浦江潮涌。走过百年苦难和辉煌历程的上海滩,正朝着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稳步迈进;历经五千年沧桑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也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摩天时代

建筑是时代的映像。摩天大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们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象征意义。

在人类的建筑史上,人们对高度始终有着不懈追求,摩天大楼也因此具有一种普遍的文化意义。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土地异常稀缺,价值高昂,加上在同一栋大楼内集中办公可以节约一定的社会成本,使摩天大楼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摩天大楼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现代发达城市的主要地标和文化符号就是摩天大楼,如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英国伦敦的碎片大厦,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等。建筑历史学家威利斯曾说,帝国大厦一方面是美国工商业文化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纽约和美国永远的符号。

在外滩眺望陆家嘴,人们对浦东的第一印象就是三幢由玻璃幕墙“银装素裹”的摩天大楼:632米的上海中心、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和420.5米的金茂大厦。三者高度近似等差数列,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城市天际线,彰显着上海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

从外滩的古典欧式建筑到陆家嘴的现代摩天大楼,时代与文化变迁对照鲜明。横向延伸的外滩楼群与纵向上升的摩天大楼,不仅在外形气质上迥然不同,在精神内蕴上也截然二致。人们可以看到,在摩天大楼的时代,这些超高层建筑就是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铸成的丰碑。

智造密码

上海中心是一项国际级的“超级工程”,其设计标准超常规,结构工序繁复,功能要求齐全,施工难度史无前例;其建设周期超长,涉及学科众多,是中国第一次自主建造高度超过600米的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造型别致,圆角三角形外立面层层收分,连续120°缓缓螺旋上升,形成了独特优美的流线形玻璃晶体,体现了现代中国蓬勃的生机。

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引领者,上海中心严格参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集合采用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绿化率达到33%,展示出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承诺。

上海中心大楼施工过程历时73个月,参建单位超过500家,参建人员前后达上万人。大楼建筑自重85万吨,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127层、底下5层,可容纳3万多人同时活动⋯⋯在这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密码背后,是无数智慧和科技的结晶。本书将一一解开这些神奇的密码,带您走进一个瑰丽的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