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进行采访

如何进行采访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此可以避免挫伤受访者的自尊心,保持其始终打开的心扉。当采访临近结束时,还可以再浏览一遍卡片,以防问题有所遗漏。但往往即使在采访之初可能已经对受访者有所交代,提示了他大致的话题范围及其主题,但在实际谈话过程中,受访者仍然容易偏离方向,或者是由于谈到了某种他感兴趣的

为使采访能够顺利展开和完成,最重要的前提有两个,其一是使受访者身心放松,其二是要能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问题,若能轻松地做到这两点,完成采访任务便无所顾虑了。

许多受访者是第一次面对摄像机镜头,同时是在各种不同的机缘下接受陌生人的询问,如果觉得不能全面掌控所处境况,同时对各种回答的后果也难以预见的话,他往往是比较紧张的,很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形象是否得体,会不会说错话,万一出个丑怎么办等。因此在进行采访的第一时间,让受访者放松是事情的关键。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受访者的心理,使之不自觉地紧张,如采访的环境,采访者的衣着、举止和用语,采访进程中的交流方式等,往往是不太显眼的小节,影响比较大。

(一)选择合适的环境

为了使受访者能够畅所欲言,最好的环境当然是他最熟悉的、私人的环境,如自己家里、自己的小店或工作室、自己的农场等,在此可以以我为主,进退自如,无所顾虑;在职业性空间,如办公室、车间、驾驶室等地方也可以获得较安定的心理支持,因为周围的人和物也都是自己所熟悉的;而在陌生和嘈杂的环境中,人的防卫本能就会比较高涨,倾向于慎言慎行,于是就较难敞开心扉了。但如果是安全而气氛热烈的公共环境,如广场、体育场、公园、剧院和演播室,受周围气氛的感染,受访者就较倾向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有同事、同行等在场,或同为某某粉丝的情况下,数人之间相互刺激和激励,就可能使谈话更热烈更精彩;而在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的采访中,受访者因为其任务紧迫而心情激动,基本上都会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但隔天或时隔数天可能就会三缄其口了,因为他已经冷静,或可能受到某些压力而有所顾虑了。

另外,环境的选择除了意在让受访者放松以外,如果能兼顾采访谈话的内容和纪录片主题的指向,某些局部要素能唤起受访者的某些回忆,同时在视觉上体现为某种意念或情感的象征性背景,那就更好了。

(二)采访者的形象和语言、举止要有亲和力

第一,采访者的形象要亲切而大方,令受访者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信任感。为此他的服饰、发型等应该与采访环境比较协调,不能过于时髦或个人化,同时他的语言也应尽量通俗易懂,其提问的用语要与受访者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尽量保持可沟通性,否则容易给人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感觉。

第二,他不仅要语言诚恳而有分寸,更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来与受访者交流,比如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有力的握手,都可以让受访者感受到无声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第三,对有些比较内向或性格特异的受访者,要用耐心而理解的态度与之交流,并善于采用迂回的办法慢慢接近谈话的主题,以此来解除他的防卫心理,使谈话逐渐进入轨道;同时不要任意打断其说话,以免造成其畏缩情绪,使谈话陷入僵局。

第四,要始终专注地倾听受访者说话,并随时以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如微笑、扬眉、点头、睁大眼睛等回应受访者,以此让受访者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同情心,他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互动过程也避免了受访者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说话也会越来越流畅。

(三)保持受访者良好情绪的小技巧

第一,在采访开始之前可以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项对受访者交代清楚,这样他就会临变不惊,处之泰然了。采访者先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大致话题范围,同时暗示受访者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适时打断或要求转换话题。尽量用谦逊、礼貌且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此意传达给受访者,他一般都会表示理解的,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的默契,他的心里也会更有底。

另一个办法是,如果事先没有交代,而受访者离题太远,也不要粗暴地打断他,而是撒个小谎,说是机器出了点故障,或是需要更换存储卡之类,这样略作停顿之后,再把话题引到原来的方向上来。如此可以避免挫伤受访者的自尊心,保持其始终打开的心扉。

第二,为了防止自己忘了拟定的重要问题,有些采访者往往在采访过程中埋头看自己的采访提纲,而忽略了与受访者的交流,这样不经意的动作其实比较影响受访者的情绪。实际上一个小办法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就是采访者可以事先将采访提纲浓缩在几张小卡片上,使问题简明,字迹清晰。如此就可以放心地专注于与受访者的互动交流,一旦思路有所迟滞,想不起下一个问题,就随便瞥一眼卡片,动作自然而不显突兀,可以轻松将问题接续上去。当采访临近结束时,还可以再浏览一遍卡片,以防问题有所遗漏。

这是对采访者智、能和经验的考验,虽然许多采访能否展开取决于采访者的亲和力,但更多的采访能否精彩完成则取决于采访者的智慧高低、经验厚薄与技能的熟练程度。采访的核心要素是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以此得到满意的回答,而要做到此点,必须遵守一些必要的原则。

(一)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因为受访者往往千差万别,而采访者不可能事事精通,若是没有准备就进行采访,则提出的问题经常就是漫无边际,缺少针对性,这样的采访也就不可能精彩。为了使采访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就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各种细致的案头工作,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受访者的各种情况尽可能了解清楚,如此才能在现场采访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与纪录片的整体格调和主题合拍,避免轻重不分,泛泛而谈的场面。

(二)问题要具体、用语简明而无歧义

即使在成竹在胸,提问思路明确的情况下,采访者也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语言要简明扼要,直接而又具体,不要太抽象、宽泛,以免产生歧义,如此才能让受访者轻松而正确地理解问话,进而能充分而具体地回答问题。比如“为酒驾坐牢你的感想如何?”这个问题,就没有“从明天起要与世隔绝15天,你酒后开车前没有考虑家人吗?老婆和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更直接而明确,可以作更具体、生动的回答。

另外,在采访中切忌掉书袋,炫耀自己的学识,因此最好不要用过于复杂而长的句子,也不要在一个问题的关键词前面加许多的修饰语,因为这样一来往往使一个问题中包含太多的事项,容易让受访者理不清主次而思路混乱,所以还是用简单的语言,一次只提关于一个事项的问题比较好,问题明确,回答也会比较清晰。

(三)要控制谈话方向

任何一个采访都要指向一个明确的谈话方向和主题,以便观众从若干受访者的谈话中获得某些认知,取得某种印证,最终得到有关某个史实、某个事件或某个发现的真相或启示,这是一般以事件为核心的采访的基本规范。但往往即使在采访之初可能已经对受访者有所交代,提示了他大致的话题范围及其主题,但在实际谈话过程中,受访者仍然容易偏离方向,或者是由于谈到了某种他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是因为某件事情他记忆特别深。因此整个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持续地掌控谈话的大方向,一旦有较大偏离,就要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提醒受访者回到原来的范围中来。否则言不及义,再多也无益。

但在以人物为核心的采访中,其宗旨主要是讲述个人的故事,展示其个性和精神品格,并由此使观众体验和感悟到某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特点,比如《我最后的秘密》,就是讲述孙老师的故事及其个性的特点,并从她的故事中感受时代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这类采访中,对谈话方向的掌控或许就需要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即不是直接地限制其方向和范围,而是要从人性的复杂、深邃这些基本共识出发,尽可能地想办法敞开某个特定的人的个性特点,从而让观众体会到每个独特的人的魅力。因此在这类采访中,采访者要不动声色,并旁敲侧击地多鼓励和引导,以尽量使受访者多说话,通过他对不同的人和不同事物的诸多评价,把他全部的内心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即使话题果真时时有所偏离也无关紧要,到时可以方便地通过后期剪辑加以处理。

(四)要善于捕捉某些细节

一些重要的情节和故事在采访中的呈现,往往是充实纪录片的基本材料,也是影片的闪光点之所在。尤其是在对某些大家熟知而关注的知名人士,诸如某著名运动员、演员或某知名学者的采访中,往往一些重要情节或故事的细节,会在一些特别的语调、肢体动作和停顿中被不经意地透露出来,这时采访者就要敏锐地加以把握,及时地、持续地追问“为什么”,而不能轻易地让这样的时机错过。因为这样一些细节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曲折、生动的故事,积郁着某种深厚的感情,或暗含着曾经影响深远的某个机密,如果能在摄像机前让受访者公开地说出来,那将是采访者最引以为傲的成功,也是该纪录片的最大卖点。比如《房东蒋先生》,主人公是一个较沉默寡言的人,采访者要想方设法引他开口说话,于是比较注意在各种细节上发现机会。有一天蒋先生开始用老式洗衣机洗衣服,为了避免手上沾水,他用一根拐杖操作机器,主持人看到后就故意说他“小资产阶级,洗衣服连手都不拿”,然后就引出蒋先生一通颇有历史政治意味的回击,从而透露出他过去的一些痛苦经历,使人物的性格得到丰富。

但要抓住这样的征兆,除了需要采访者自身的高素质、平时的深厚积累和事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需要采访者对于整个采访过程的全神贯注和老道的镜头感。当受访者神态稍异,稍有迟疑或词不达意之际,就要马上意识到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同时及时地以诚恳而巧妙的语言加以引导和激励,比如以疑问的口吻重复受访者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耐心地等待受访者自我释疑。

(五)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轻重问题要有次序

刚开始交谈时,双方都还比较陌生,此时提问最好不要直接指向某些重要的或敏感的问题,以免过于突兀而令受访者迟疑、尴尬,或紧张思考如何用词而出现冷场。因为此时受访者的思维和情感都还处于较迟钝、冷淡的状态,对整个采访的情境和主题都还没有什么感觉,因此应该先泛泛交谈一下,确认一些基本的事实、经过和传说的消息等,然后逐渐将话题引到重要的问题上来。此时受访者已慢慢进入状态,心理防线也渐渐松动,在这时再提出一些比较关键或敏感的问题,往往就能够得到受访者较积极和正面的回应。所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易入难,由浅入深,是采访开始时的一般提问顺序。当然在需要数次交谈才能完成的采访中,偶尔有一次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提出一个关键而敏感的问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或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要有临场敏感和应变预案

采访者不仅要时时掌控谈话的大局,使其不偏离主要方向,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即兴话题,即受访者突然想到的或几乎脱口而出的话题,那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情节或有趣的故事,往往会展现出意料不到的精彩,因此反应灵敏的采访者应该及时地将其抓住,并展开挖掘。

(七)做好备选方案

在采访提纲中准备几套备选方案是明智的,因为受访者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偶然因素而心情有变,或者由于临时变故而需要改变计划。如果能事先考虑到这些情况而多准备一些问题和提问方式,就能有备无患,应付裕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