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怎样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做了很多年的人物节目,接触了形形色色、各种层次的人物,每次采访,所遇到的问题自然是不同的,但我认为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这就是真诚、平等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

怎样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做了很多年的人物节目,接触了形形色色、各种层次的人物,每次采访,所遇到的问题自然是不同的,但我认为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这就是真诚、平等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里根据自己及同行记者们的采访经历,总结出一些认识与朋友们共勉。

我们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比如有一些记者采访时还是喜欢问“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方面的原因,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的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兴趣。

而被采访对象也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然而答非所问,记者却不能控制局面,只能任由其说,采访费了不少时间,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总结了几点经验,可供探讨。

一、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访前的准备要充分(准备得越充分,访谈的效率就越高)

许多情况下,记者与被采访者都是初次见面,如果记者做到了充分准备,他的神态一定充满了自信与亲和力,对方从他的眼神里得到的也是如朋友般的熟悉的信号,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没有隔膜的气氛,被采访者也会放松心情,消除戒备。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般说来,采访前准备做得越主动,就越能很快地进入采访对象的情感世界,采访的效率就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否则,便会影响采访的效果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所以就要最大限度地了解研究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任何情况。我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高端访问》就是非常优秀的人物访谈节目,完全能够看得出,主持人水均益在做每一期节目之前,对本期的高层人物的资料是做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的,甚至他们的习惯动作和业余爱好,主持人都是了如指掌的,所以才能有访谈时的轻松、细致和深刻。因此,有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避免时间的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会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准备好的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

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的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

三、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者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四、对回避采访的,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其实,采访也是功夫在身外,丰富的知识修养、善与人交谈是采访的基本功。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观众想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人物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想观众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观众,观众才会喜欢看你的节目。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观众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观众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的、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者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应用生硬的、判定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可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说话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或者轻视的成分。尤其是做法律节目的记者更得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容易听懂

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市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和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

采访提问时注意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异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

用有分量的尖锐问题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的问题提问是记者采访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著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问题而闻名于世的。

总之,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一定要把对方当做朋友一样,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中采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让你的人物真实、自然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银川电视台白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