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种采访类型

两种采访类型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纪录片镜头所指向的无非是事件和人物,因此现场采访基本也就是两种类型,即以事件为核心的采访和以人物为核心的采访。以事件为核心,就是要揭示事件的真相;以人物为核心,就是要讲述人物的故事,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过去的事件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形式出现,未来的事件以科学、技术知识的形式出现,现在的事件以纪实现场的形式出现。

纪录片镜头所指向的无非是事件和人物,因此现场采访基本也就是两种类型,即以事件为核心的采访和以人物为核心的采访。以事件为核心,就是要揭示事件的真相;以人物为核心,就是要讲述人物的故事,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

事件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过去的事件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形式出现,未来的事件以科学、技术知识的形式出现,现在的事件以纪实现场的形式出现。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事件本身只能呈现表象,要揭示事件的真相还是要采访人,即事件中的人——为说明事件而被采访的人。对事件中人的采访,目标不在人,而在事件之真相或文化意义的揭示,因此这是一种导向性的采访,其提问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即以获知与事件真相有关的信息为宗旨,受访者往往是以事件的某个事实的见证者身份而接受采访,他本人的个性、感情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代事实发言,说出真相。因此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之意蕴和对科技未来趋势的揭示中,受访者——文人、学者或科学、技术专家——只要具备真正的修养和知识,而采访者也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就大致能完成采访任务;而旨在揭示事件真相的纪实现场采访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记者对事实表象的掌握程度和当地社会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以及他的常识储备和一般文化修养,与记者的采访技能熟练与否并无本质的关联。

人是世间最复杂的一种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的性别、年龄、出身、学历、职业、生活经历、社会名誉,等等,不仅仅是他这一个人的具体存在现象,同时就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具体特点和本质。另一方面,人又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即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受社会生活的各种条件的制约,是其个性和精神品格体现于外的结果。因此以某个人本身作为目标来采访,就比对事件的采访要生动而复杂得多,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采访,其提问和回答的范围和方式往往没有太大的限制,其采访的宗旨往往是展现一个人的个性和精神品格,同时通过他所述说的生活世界,打开一个窥视特定时代生活的窗口,由此我们能够既了解一个人的特殊魅力,也能够借助他的生活世界对某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徐童的纪录片《老唐头》中,主人公唐希信被同学指婚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他极讲义气的豪放性格,另一方面传统东北农民的那种逆来顺受、死要面子的特点也让人非常感慨。

因此对一个人的采访,目标就是打开其话匣子,让他敞开自己,描绘、揭示自己的同时,也描绘和揭示了他所生活的世界。但人本身的世界非常复杂,且这个人与那个人千差万别,因此如何让采访顺利完成,就成为需要仔细考究的事情,这其中的确需要讲究一下技巧才行。

实际上,事件与人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人也总是要在一些事件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精神品格,因此两种采访类型并不是截然隔离,互不相关的,而往往相互交叉与融合,即以事件为核心的采访往往也能表现出受访者的个性,而以人物为核心的采访往往在所述事件的关键点上见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品格,只不过是两类采访各有侧重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