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与原则

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与原则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与原则新闻采访策划根据事实性质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事实的动态与静态划分就有突发事件策划与静态事实策划。不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主要是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突发。还有一种情况是已经策划了,但上级部门对报道严加控制,使采访无法完成。所以周期性采访策划应当大力改进,跳出常规的活动方式报道,深入挖

二、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与原则

新闻采访策划根据事实性质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事实的动态与静态划分就有突发事件策划与静态事实策划。按照蔡雯的划分:“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标准,策划可分为预见性和非预见性两类;以报道对象的运行时态分类,可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策划两类。此外还有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策划之分。”[3]对于新闻事实除了有类型的区分,还要有原则的设定,以规范采访策划的运作。

1.新闻采访策划的类型

(1)关于突发事件与静态事实的策划。两种事实一种是紧迫的,一种是迟缓的。分开来说,突发事件策划因时间限制往往要快速行动,容不得拖沓滞后。这种策划要么集中人力作简短安排,尽快下达采访任务,确定采访路线、人员协调,编辑预留版面或栏目频道空间等,交代自主采访纪律、突发意外的应付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有多个记者同时出动,记者部主任带队采访或编辑留守。记者队伍采访完成之后回去要汇报,共同商讨怎么处理新闻,由记者交出新闻稿或录像带以供相关人员审阅。相比较前一类策划,静态事实策划就从容多了。如记者或编辑对当前某个问题、现象有一定的思考,认为应该抓一抓了,那么为什么要抓?怎么抓?记者与编辑就要一起商量。2008年以来,酒后驾车酿成交通事故增多,尤其是开车撞人伤亡的恶性事故引起社会强烈不满。2009年8月中旬,公安部下达命令(作出规定),凡酒后撞人者予以刑事拘留15天,此后有一些律师呼吁对醉酒驾车者致人伤亡行为定罪。这一类交通问题的事实怎么去策划?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编辑出面安排记者跑交警大队,访问一些交警与司机,围绕酒后驾车危害与交通规则遵守做一个选题。再如某种不良风气危害严重急需加以揭露,这类问题主要是社会中的难点问题、敏感问题。例如西南地区疯狂水电大跃进,四川、云南对大江大河截流建坝,在江河上建起多级水坝,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危机和官民矛盾,不断发生的洪涝地震等灾害与当地人的贫困化使各种矛盾加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批评议题对于当地媒体来说做起来困难重重,只有外地的媒体才有胆量去做它。对于这一类事实,编辑可以提出这一选题,经由编委会讨论确定后,指定记者去采访,那么这里有三轮策划,第一轮是媒体中高层对选题的确定,就是从宏观策划,包括能不能做?为什么做?社会效益会怎么样?……第二轮是记者的策划,应当是具体的采访计划,包括怎样采访?找哪些人?问哪些问题?准备哪些东西?……第三轮是采访完成后还要回去汇报完稿,交由参与者审核,然后修改定稿发布。可以看出一个选题,特别是重要的选题,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把关的结果,策划也不是仅凭一人之力能完成的。不过在执行完成中记者还是占了主导,采访写作、制作是一个人完成,因此功劳最大者是记者,其他人是配合者。

(2)关于可预见性新闻与不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可预见性新闻需要策划,这包括庆典、活动、比赛、会议、安排事件等。由于几十年来媒体做了大量的这种策划,做这类选题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也具备较多的优势,如有丰富的资料、成熟的技巧与经验,有一支善于从事成就报道的队伍等。但是关于可预见性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受众所厌弃和疏远,这在前面已经有涉及,主要问题还在于主题仅限于歌颂,且表现方法陈旧,如今昔对比、百姓现身说法等。由于这类策划在每年几个重要节日都要做,所以要尽可能地改进,做出新意。

不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主要是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突发。突发事件前已论述,关于自然灾害有些可以预测,如天气、台风等,但还有些难以精确预测,如汶川大地震。当不可预见事件发生之前,记者与编辑不能提前策划,因为没有方向目标;而一旦事件发生了,策划就有了依据。这一类突发事情从性质上看是灾难居多,几乎很少对当事人是福音,这就决定了策划的对象以事件、危险新闻为主。那么这一类事件策划的一个难点就是不论事件直接源于人自身还是源于自然变化,报道落脚点都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此难免引发冲突,从而引发受众普遍关注,激起受众强烈的兴趣。虽然有强烈兴趣,但并不表明策划实施容易,相反这类采访难度很大、风险很大。记者按照策划去现场采访落实,会常常遭受对象的不配合,拒绝、驱赶、殴打等,原因在于对方总是认为记者去找麻烦、去揭短。还有一种情况是已经策划了,但上级部门对报道严加控制,使采访无法完成。现场即使已经允许记者采访事故,但是对于深入程度还是有控制的。所以对于媒体与记者,都需要在常规工作中随时待命准备,以应对各种情况。

(3)关于周期性新闻与非周期性新闻的策划。媒体每日出版和滚动播出新闻,那么周期性新闻的策划不可避免。这是一种常规行为,媒体总要进行常规的策划,比如报纸都有编前会,每周还有全体记者编辑会,已经形成惯例,电视台也是如此。每天的编前会主要就第二天报纸内容作出计划,对待用稿件进行布置,因此这是很具体的日常工作;每周全体会则是以回顾为主,既总结上一周工作,又安排下一周任务。以上还是就微观来说,那么宏观上的周期性策划则是以常见的节目、周年、纪念日等为内容,还有一种按季度、月、周进行的报道策划等。这种周期性策划有具体对象,是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策划运作来配合中央、地方的政治要求,这当然可以保证做好日常状态下的新闻采访,保证报道质量的稳定。虽然有这样的好处,也不代表周期性采访策划一定能做得非常到位和受到普遍欢迎。因为还有不少媒体缺少稳定的周期性采访策划,只是由记者个人做主或干脆没有,使得媒体更多的只是被动反映变动事实,显得零碎而不系统;从受众欢迎角度看,如一些节日,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事实上很多受众都知道这些节日,且媒体年复一年地都作相同的报道,因而对媒体的专题策划不会怎么感兴趣,这就使传受双方彼此隔膜,是非常遗憾的现象。对于周期性采访策划,每个参与其中的记者都懂得要出新,可是一旦推出后却难以出新,连参与者自己都觉得没劲,就更难打动受众的心了。所以周期性采访策划应当大力改进,跳出常规的活动方式报道,深入挖掘问题,使其展示新貌。

非周期性新闻,在媒体上面呈现的往往是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这种事件策划不仅需要采该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基本的事实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而且重要的是能否具有冷静的策划意识,将事件深入开掘并使之呈现出最大的新闻价值。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一是深入现场,善于观察。事件现场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事实要素,运用耳、鼻、口、舌等感觉器官迅速捕捉对于形成新闻有用的有形无形事实至关重要。二是精心选择角度。采访者在现场有切身体验非常重要,但是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更为关键。同样的事件,除了大家熟知的五要素里面,关于“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软要素是最难处理的,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并赋予其意义是一个考验,显然策划必不可少。这里主要是角度的策划,应该既与众不同,又符合事实的本质属性。三是深刻把握背景。非周期性事件虽然不是有规律地出现,但是大多具有不可分割的背景因素。这需要采访者不被事实表面所迷惑,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其背景,放在一定的时空、社会发展形势下考虑,例如自然灾难、突发事故等。

(4)独立型与非独立型新闻的策划。按照蔡雯的分类,采访策划分为这两种是从新闻业务的范围来讲的,独立型的策划主要指新闻采访由记者为主完成,大多数采访都是如此,许多事件、人物采访,都是记者外出采访、报道,编辑参与修改发出。而非独立型采访策划则是大型的采访活动,不仅有记者的行动,还有媒体的众多人物和部门参与。这方面典型的就是媒体制造的“事件”,如《华西都市报》策划的“解救被拐孩子回家行动”曾经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这是媒体自己参与其中,由公安部门配合所做的一件善事,受到肯定。今天也有不少媒体推出“爱心助学”、“帮民工讨工钱”、“社会救助台”等活动项目,既报道了自己,又帮助了社会。这是一种公益行为,但也受到质疑,就是媒体是否可以这样策划活动,又自己再予报道?我们认为,只要媒体出发点是为了社会公益,而不是炒作自己,就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因为当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政府职能发挥还不到位,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公共服务需求大大增多,公共部门应对改革需要的能力大大减弱,出现“能力赤字”。在这种形势下,媒体承担公共服务,使之为社会知晓,能够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个人与机构去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值得社会称赞的行为。现在主动承担这种公共责任的主体不论个人还是机构都还太少,在填补这种需求方面,媒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需要大力弘扬。

2.新闻采访策划的原则

采访策划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否则策划就会步入歧途。而且采访策划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来确定,为了保证策划的成效,就需要自觉恪守一些原则,达到客观、正确、适度地采访设计。那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采访策划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主观意图而设定框框,或者强扭角度,无中生有。在新闻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违背真实性原则的案例:1898年2月,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此时美国正欲向西班牙挑衅而寻找借口,就借此发动战争(也有报告揭露是美国故意制造的事端再嫁祸于西班牙)。如同苍蝇逐臭,赫斯特控制下的《新闻报》对这起事件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特别是赫斯特竟然授意记者编辑发出了有违真实性原则的报道,意指军舰被西班牙炸沉,并且悬赏5万元征求查明罪犯的证据,以制造战争气氛。更为可耻的是,赫斯特派遣一位速写画家去哈瓦那搞些战争速写,这位叫芮明顿的画家到了之后致电赫斯特:“这里很平静,不会有战争,想回去。”没想到赫斯特竟回电:“请留下,你提供图画,我提供战争。”今天有些记者为了所谓的策划而违背真实性,任意扩大某些事实要素,使事实本身扭曲变形,这种策划产生了误导作用。如武汉长江大桥在2005年发生过一次轻微的擦撞,一些武汉媒体记者兴冲冲赶去采访之后感觉很失望,觉得按照这种事实报道很没劲。几个记者一起合计:商定把事实性质说得更严重一些,新闻分量也就重一些,结果报道变成碰撞将会危及大桥的安全,导致一些市民吓得不敢上桥。应当看到,采访策划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但主观要尊重客观,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的积极性制造性,充分挖掘事实背景,做出既实事求是又深入有力的报道。

(2)创新原则。新闻采访策划要有新意,这里不仅是事实新颖,更是角度、思维新颖,从而反映一个重要但又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采访策划的目的在于通过精心的安排与组织,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从报道选题策划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这方面需要记者提出好点子,编辑给予良好的把关,精心编排,使报道的标题、内容都不同凡响。现在记者采访策划创新很难,主要是主题和角度不易出新。社会中突发事件往往有重复性,像一场灾难如车祸发生,记者所在媒体不能不安排记者去采访,主要内容还是伤亡人数、抢救情况、事故原因,等等,以致现在一些受众对此见怪不怪,顶多关注一下伤亡人数。这多少反映出受众心理的冷漠,但更主要的是采访策划的缺陷,事先不能全面、深刻地谋划。现在事故很多,很少有记者(当地甚至有新闻110)反应慢的,但在策划方面却显出水平高低的差别,出新的难度当然也与编辑的见识与发现能力不足有关。

(3)灵活原则。任何一种新闻采访策划都是基于未来而作出的谋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设想只能是基于一种假设而作出的判断,肯定与现实之间有差别,编辑安排记者去实施的计划会在现实的迅速变动面前显得落后而不合时宜,甚至在意想不到的危险来临时记者的生命都有堪忧之虞。所以记者作为实施者,要依据现场变化而作出调整,灵活机动地安排采访,有选择地执行事先的策划,有取舍地完成采访任务。

(4)适度原则。任何策划都要根据现实作出判断,都要适度运作,适可而止,防止过犹不及。采访策划对事实的反应其实是一种介入,很多时候就是要营造一种舆论,以引导舆论,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压力,使当权者或机关部门接受舆论压力。本来如果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下这样操作没有问题,但如果采访策划在媒体自身商业利润的驱使下成为某种势力的代言者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偏失,导致策划会影响舆论的公正性、公平性。如现在有些记者在采访策划中不是为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代言,反而为富人和那些既得利益者说话,如借用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的话语说穷人买不起房很正常,盖房就为富人所盖等奇谈怪论。这些话语会伤害社会公平,这样的策划当然是不可取的。

(5)实效原则。新闻采访要注重实效,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使报道思想为受众所接受,所以采访策划不可过于抽象过于宏大或夸张;要尽量贴近受众的思想与要求,使他们的愿望能够投射到新闻报道中,也同时从中得到切实的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看了报道后觉得不着边际。对于编辑来说,要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还要隐蔽策划手段,尽量让事实说话,让受众思考观点是非,自己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