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标准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标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馆藏文献评价标准与方法已经超越了对藏书自身状况进行评价的局限,而将馆藏文献资源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及藏书效能发挥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这无疑是馆藏文献资源评价观念的进步。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仍然有其适用之处,但应该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其作出适当的修改和补充。由此可见,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水平,也应当成为评价虚拟馆藏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标准

以上馆藏文献评价标准与方法已经超越了对藏书自身状况进行评价的局限,而将馆藏文献资源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及藏书效能发挥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这无疑是馆藏文献资源评价观念的进步。但是,这些标准和方法没有能够反映出近年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虚拟馆藏”的形成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因而,我们说这些评价标准仍然是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当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馆藏实体文献仍然是馆藏的主体,这些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结构及被利用的情况,对评价一所图书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仍然有其适用之处,但应该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其作出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网络环境使图书馆“馆藏”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馆藏评价的标准也比传统的评价标准内容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评价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

实体馆藏不仅包括印刷型文献,而且还包括声像文献、缩微文献,尤其是电子文献。对印刷型馆藏的传统评价标准中的藏书保障率、读者满足率、对各学科文献的覆盖率等,基本上是适用的。对电子文献的评估,则应从信息类型、信息含量、利用能力和程度等方面衡量它的保障能力和对印刷型文献的替代程度。如检索工具型电子文献,由于它的数据量大,检索方便快捷,更新周期短,备受用户欢迎,大有取代印刷型检索文献之势。在评价时,应考察图书馆拥有的检索型电子文献所覆盖的学科(专业)文献的范围。参考工具型电子文献,是由各种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产品数据构成的数据库,它可以部分替代相同内容的印刷型参考工具书。在评价时,应统计这类电子文献的种数,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如果是网络版,则要考虑它可以在多少个终端上同时被利用。全文型电子文献,特别是大型的全文检索期刊数据库,在评价时,应考察它收录的期刊种数和可以同时利用的网络终端数。

2.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图书馆没有所有权,但通过网络可以有偿或无偿获得使用权的信息资源,即“虚拟馆藏”。纳入评价范围的“虚拟馆藏”,是专指从网络上通过一定的协议能连续、稳定地获取的专业数据库上的信息资源(包括有偿的和无偿的),而不是泛指在公共网络上漫游的一般性信息。对虚拟馆藏的评价比实体馆藏的评价更为复杂,因为它没有可计量的实体单位。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不仅需要科学地确定评估要素,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测算。有人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提出了对虚拟馆藏的评价标准,认为校园网远程连接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是衡量获取网络信息的专业范围、数量、质量的最重要的要素,它反映获取虚拟馆藏的途径与能力。应根据数据库是全文型的、检索型的还是事实型的,数据库覆盖的学科面、覆盖的文献种类和数量、更新周期、回溯的时限等,评价其在信息保障体系中的地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及布局,这是衡量图书馆向读者提供虚拟馆藏服务能力的要素;允许上网远程查询专业数据库人员的范围,这是衡量图书馆提供虚拟馆藏服务面的要素;上网远程查询的收费标准,这是衡量虚拟馆藏被利用可能性的要素;网络开通时间,这是衡量虚拟馆藏服务便利性的要素;网络的带宽和速率,这是衡量虚拟馆藏利用效率的要素。[13]

3.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的文献资源

在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读者的文献选择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没有能力承担满足哪怕是仅限于区域服务对象所需的全部文献的任务,而在目前靠网上资源来解决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仍然是解决读者需求的重要途径。根据地缘优势和专业特点建立馆际协作机制,对文献资源协调采购并开展馆际互借,是图书馆解决馆藏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这种馆际间资源共享的程度和取得的结果,应当成为馆藏评价的重要标准。对馆际互借的具体评价标准,应考察图书馆是否与他馆签订馆际互借协议、每年通过馆际互借获取的文献数量、馆际互借中文献传递的方式、从提出馆际互借申请到获得文献所需的时间、所付的费用等。

(二)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中,对图书馆虚拟馆藏的质量评价,情况要比对传统馆藏的评价复杂得多。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信息选择质量

因特网与其他传媒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不必经过某个“过滤器”,更不必经过审查批准。因而任何人不管其动机、背景如何,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不仅造成互联网上信息越来越多,用户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造成网上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大量的虚假信息、误导信息、陈旧信息、污秽信息充斥其中,信息污染严重。因此,如何从网上选择用户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评价虚拟馆藏质量的重要标准。

2.信息组织水平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无序性、分散性和随机性,图书馆必须将这些分散的信息收集起来,加以分类和鉴别,使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传递的信息,才能使其成为方便读者利用的虚拟馆藏,成为本馆信息资源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水平越高,这些信息就越便于被读者利用。国外图书馆近年来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设有专门网页以菜单方式将经过选择的网络资源分成29个类目,包含了211个网络站点或网上数据库入口,还根据本校需求,专门设计了专利信息网页,指导读者利用专利文摘及全文,检索网上的专利数据库。由此可见,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水平,也应当成为评价虚拟馆藏质量的重要标准。

3.信息加工能力

数量众多且分散无序的网络信息大多是未经严格编辑加工整理的一次信息。虽然有许多检索工具,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由于不熟悉网络检索工具,在终端上只能获得表层信息。因此,网络信息资源要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必须经过图书馆的技术加工,而且加工、处理的程度越深,其利用价值就越高。所以,在评价图书馆虚拟馆藏的质量时,应当考察图书馆能否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类似“综述”、“述评”、“研究报告”之类的信息产品,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

(三)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性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图书馆所无法相比的。这是因为,伴随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出现的图书馆虚拟馆藏具有广泛的共享性。一个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可以成为多个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得到广泛的利用,但前提是必须将现实馆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递。因此,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馆藏文献数字化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庞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由于版权和成本方面的原因)全部数字化,因此,应该选择馆藏中能体现本馆藏书特色的,或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数量、质量、可传播的范围等,都是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标志。

2.特色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图书馆不仅要购买、租用、链接国内外的商业性数据库,而且要自行开发有特色的数据库。图书馆可根据本单位的馆藏基础、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和社会信息需求,选择适合的主题,系统地从书刊、音像资料、数据库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深度标引和序化,揭示其价值,做成新颖独特的数据库。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的数量、规模、质量、实用性、效益等,无疑是衡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性的重要标志。

(四)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的评价

和传统的馆藏评价指标一样,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目前许多图书馆仍在进行入馆人数统计、图书出借率统计等,这仍然是必要的。但是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图书馆功能的拓展,这些统计已难以真实反映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新特点。如藏书流通率的统计、阅览人数的统计,图书馆习惯上是根据入馆读者进入阅览室和外借图书的统计,但是在网络环境中,读者可以不进入图书馆和不外借图书而在网上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如在网上查阅《四库全书》,在网上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等。这些网上的查阅与读者自己到馆利用馆藏文献应该是一样的。因此,在进行馆藏利用率统计时,应该把上网的读者人数统计在内,如图书馆的网页被点击的次数、网上数据库登录的人次等。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被利用的情况。

【注释】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849.

[2]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民国十六年).

[3]沈继武,肖希明.文献资源建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53.

[4](美)斯坦利.J.斯洛特著,庄子逸译.图书馆藏书剔除[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12.

[5](苏)斯多利亚洛夫等著,赵中良译.图书馆藏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55.

[6]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30-35.

[7]代根兴.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75.

[8]殷银芳.传统藏书理论与数字馆藏管理[J].图书情报知识.2004(3):19-21.

[9]陈伟,汪琼.数字图书馆数字馆藏长期可靠存取问题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4(3):58-61.

[10]张晓林等.国际图书馆发展态势[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3(1):1-5.

[11]刘锦山.迎接数字图书馆产业发展新高潮[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6): 1-3,18.

[12]陈伟,汪琼.数字图书馆数字馆藏长期可靠存取问题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4(3):58-61.

[13]李青华.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与虚拟文献评估方法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1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