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背景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背景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间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间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以及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成员之间交往的需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加强本国的竞争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需求成倍增加,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日益增大,而且在质量、层次和种类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外语教育体制很难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革外语课程内容和外语教育模式成为解决这种需求矛盾的突破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奠定了极为有利的物质基础,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动又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带来了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契机。

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

从1946年美国科学家与工程师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已历经五代。随着产业标准的不断提高,视窗操作系统的同一性也不断得到加强。近年来,一方面,计算机内存和运行速度出现了较大的飞跃,各种计算机软件激增,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另一方面,个人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普通家庭和个人都有能力购买。因而,计算机迅速渗透到了企业、机关、商场、学校和家庭,成为广泛应用的常用工具。

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出现和之后大规模的应用,将计算机使用引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播、获取和更新的速度空前加快。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又使计算机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逼真地模拟真实情境。以超文本为代表的超媒体技术的产生则实现了对各种信息有效合理的管理。网络技术、多媒体与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为知识的共建、共享、共创营造了一个动态、交互、逼真的虚拟环境,为知识的多元表征、并行处理以及构建视觉丰富的、动态的、立体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1]。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朝自主化、个性化的方向演变。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1.国外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因特网 (Internet)原是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推出的一个科研项目,是为了防止核武器攻击而建立的电子通讯网络。[2]在因特网出现的同时,内联网 (Intra-net)也迅速地发展起来,由此,计算机联网成为可能,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也随之开始。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 “计算机辅助多媒体交互式语言学习/法国交互方案”和 “口语存档”两个教育方案。前者是为了解决学习环境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料、身临其境的感受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后者始于1994年,是为了通过因特网为外语学习搜集大批数字化的语音材料。[3]这两个项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美国政府决心把因特网作为未来教育的总体构架,每年投入100多亿美元用于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开发,现在已有300多所网络大学,他们的教学卫星电视网已扩展到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等许多地区。[4]

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网络,并由政府投资通过因特网把全国的学校联系起来。至今,英国各级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其开放大学不仅在本国拥有众多学生,在世界各地注册的外国学生也不少。[5]

世界上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也非常重视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重视网络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纵深发展,注重加强师资培训。[6]

2.中国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

中国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了发展网络教育,我国在1994年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截至2002年,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与该网连通,用户已有100多万。[7]

继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教育部于1998年12月制定了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对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发展作了宏观上的规划,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截至2005年,全国68所试点高校开设了覆盖10大学科门类的140种专业,共招收学生150万人,占同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12%,其中社会从业人员117.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85.9%。许多试点高校准备着手或已经面向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探索网络教育与行业在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模式。[8]

除了试点高校,全国其他的大专院校多数也都建成了校园网络,并可通过校园网登陆因特网,为师生的信息获取及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其中在校本科大学生占12.2%。[9]可见高等学校已成为我国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网络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人员,专门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提供的网络学习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动

2002年教育部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到教材都作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提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0]这一目标。教育部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举措之一就是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推出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颁布之后,教育部在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办学类型的180多所试点院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后,其他非试点院校也开始这一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这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推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经过3年多的试行,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修订后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于2007年7月正式下发至各高等院校。修订后的课程要求提出,“要开发和建设各种网络环境下的课程”,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明确新时期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11]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改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上来”,改革的手段是 “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12]。转变教学重心,改革教学模式是这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基于计算机 (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强调的是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潜能。

根据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又对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13]

[1] 高文.教学模式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3.

[2] Levy,M.Computer-A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1.

[3] 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1(1).

[4]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 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6] 李海燕,郭成.中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7]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8] 李海燕,郭成.中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9] http://it.sohu.com/s2010/cnnic25/.

[10]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1] 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 [J].中国外语,2008(1).

[12] 张尧学.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Z].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3(2-3).

[13] 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 [J].外语电化教学,2004 (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