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文献出版发行状况

我国文献出版发行状况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献出版发行业作为社会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社会文献信息资源交流的源头。因此,数字出版对中国出版产业产生的意义更为深远。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与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集团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签署版权合作项目达100多项。

二、我国文献出版发行状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出版发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文献出版发行业作为社会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社会文献信息资源交流的源头。它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积累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也为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

1.出版业规模不断扩大,文献出版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出版发行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8年我国有出版社105家,截至2005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200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22 473种,定价金额632.28亿元。与2004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6.8%,新版图书品种增长5.7%,定价金额增长6.6%。[12]与1998年相比,我国2005年图书出版业的资产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图书出版业正在转型为现代产业,即正在从主要以知识密集为主的事业特征向以知识和资本相融合的产业特征转型。据相关资料表明,2005年资产规模1亿元以上的出版社已有100多家,其中5亿元至10亿元以上的有十几家,有的甚至超过了20亿元。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产业集中度以及竞争力已大大提高,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已跨上一个新台阶。根据最近由全国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图书、期刊、报纸的用纸量增长1.84%,图书品种继续增长,达到233 971种,办刊发行量呈现增长势头。可以看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出版社基本门类和学科比较齐全,地域分布广阔,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区域性出版业发展模块业已形成,使图书出版的产业属性不断凸显,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

2.数字化带动传统出版业的现代化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印刷术的发明在记载、积累和传播人类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过程中,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震撼世界,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迄今为止,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第二次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摆脱了沿袭1 000多年的出版方式,使中国的印刷出版产业一举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将改变我国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按需出版,并将文献内容传播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数字出版对中国出版产业产生的意义更为深远。我国先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传统出版、传统媒体带入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撑的现代化体系之中,改造传统出版生产的模式、传播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与数字出版相衔接、相适应,从而拓展新型出版物和出版服务的领域,整体提升出版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数字出版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高新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出版业的管理水平。传统出版业借助数字技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规模,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与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已出版的电子图书有30多万种,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播的中外报刊已经有3万多种,互联网传播报刊、音像等数字化内容,扩大了我国新闻信息文化交流的范围。另据国家版权局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透露,我国网络出版近年来发展迅速,仅去年,我国网络出版总销售收入已超过130亿元。其中,网上学术期刊的出版盈利已近6亿。以清华同方为例,它的中国期刊网所搜集的期刊杂志已达7 560多种,占中国现有期刊杂志总数的近75%,占所有学术科技期刊总数的98%,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传统期刊的网络出版平台。

3.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流通渠道

我国的出版发行业曾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一统天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版发行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对出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且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是推动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出版行业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并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合理规划,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也培养和建设了一批编辑出版、电子音像、动漫制作、FInN复制、出版物物流配送等产业基地,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产业集团。

目前,我国图书报刊的分销渠道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出版物分销市场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国有、民营、个体、外资等多元化经营的天下。其中,民营发行企业现已有7万多家,它们每年的营业额在图书报刊零售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外资企业也逐步进入我国的图书市场,现已经批准的外资企业有45家,其中合资29家、独资16家。我国政府还鼓励境外公司与国内出版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许多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在中国都有版权合作项目。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与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集团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签署版权合作项目达100多项。目前已经批准的中外版权合作出版的报刊就有51种。近年来,中外出版业版权贸易十分活跃,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2005年中国进口出版物1 445万册,进口总额达1.83亿美元,其数量是出口的6倍,金额是出口的5倍多[13],而在2006年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国首次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顺差。版权贸易量突破了12 000项,创历史新高。其中,已签约的版权输出合同实现历史性突破,共达成1 096项,比2005年增长98.2%;版权引进合同为891项,比2005年增长6.7%,版权输出与引进之比为1.23∶1,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多元化的出版发行流通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