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出版发行业

我国的出版发行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发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我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管理的建制上看,与发行业时分时合,但总的趋势是行政单列。我国出版业欣欣向荣。我国的出版管理体制,带有中国特色。我国外文书店一般设在省会和大城市,专门发行国内外出版的外文文献,业务上原先归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领导,现在双方关系密切。近年来,民营的集体、个体书店以及各种书刊发行公司发展较快,对新华书店的销售份额有所分割。

第一节 我国的出版发行业

我国以发明纸张和印刷术而著称于世,书业历史悠久。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原因,书业处于分散落后状态,发展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发行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强力推动,我国书业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出版发行大国。

一、我国的出版业

我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管理的建制上看,与发行业时分时合,但总的趋势是行政单列。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曾经设出版总署,统管全国出版工作。1954年该署撤消,出版行政管理并入文化部。1973年单独成立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该局1982年并入并隶属文化部,1986年又划归国务院直属,改称国家出版局。1987年成立新闻出版署,其后国务院虽于1993、1998年进行两次大的机构调整,但该署的体制和基本职能没有大变化。

我国的出版机构,可以按隶属关系、出版物内容和类型,以及按读者对象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划分。

按隶属关系划分,有中央和各地党务系统领导的出版机构,如中央党校出版社。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国家级出版机构如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有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的各地属出版机构,如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各专业系统及下属单位直接管辖的出版机构,如人民交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有军队系统领导的出版机构,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有群众团体领导的出版机构,如工商出版社。

按出版的文献内容划分,有综合性出版机构,如各省、市、自治区领导的人民出版社。有专业性出版机构,如各个部委领导的农业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纺织工业出版社等。

按出版的文献类型划分,有出版一般图书的出版社。有出版报纸杂志的编辑部,如《人民文学》编辑部。有出版音像资料的出版社,如海燕音像出版公司。有出版特种文献,如专利、标准、地图等文献的专门机构,如专利文献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按读者对象划分,有专门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机构,有专门出版农村读物的出版机构,有专门出版盲文文献的出版机构等等。

我国出版业欣欣向荣。1997年全国图书出版社560多家,其中副牌社37家,报社2000多家,期刊出版机构7000多家,音像出版社200多家,图书出版社音像部100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电子出版单位41家,复制、制作单位上百家。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提供的统计,我国2000年出版情况如下:

img10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普及应用的趋势下,出版业出现了新变化。1997年我国出版只读光盘1025种,一些图书出版社和软件公司通过单项报批,出版了大量电子出版物,上网出版的电子报纸有《人民日报》等30余种,上网出版的电子期刊有《中国青年》等20余种。大量机构和公司在网上建立网站,直接发布各类信息或自建数据库文献。

1990~1997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印数情况如下:

img11

我国的出版管理体制,带有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一贯坚持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出版政策,出版单位均为国营性质。出版机构的地理分布相对集中,60%在京沪两地。发行量大、较有权威的出版物,多由中央国家级出版机构和各级部门及所属部门出版。地方出版业在全国出版业中的地位逐年上升,它们在图书出版中占60%,在报纸出版中占90.5%,在期刊中占80%。电子网络出版业发展迅速,方兴未艾,目前拥有独立域名和主页的出版社有几十家。

二、我国的发行业

建国初期,为了适应当时要求,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专业化国营书刊发行系统。当时的措施,一是对原有官办书店和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进行“改、并、撤、转”,建立由4统一经营与管理的书业发行体制。二是从1953年开始由邮局统一负责全国报刊发行。

1982年文化部召开有关座谈会,拉开了全国书刊发行体制改革的序幕。在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多渠道流通的政策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单一的封闭式的发行模式已经突破,基于市场运作的开放型的文献发行系统初步形成。该系统的重要特点是:多种购销渠道和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竞争,但不失国营主渠道的稳定作用;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和适应读者消费特点的主动性开始提高。

据统计,1997年全国有图书发行网点85500处,全年销售图书158亿册,660亿元。新华书店系统发行网点约占13000处,全年销售图书140亿册,528亿元,以15%的网点完成80%的销售额度。

目前我国的文献发行渠道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发行机构。

(一)对内发行机构

对内发行机构按其所辖可分十种:新华书店及其发行网点,农村供销社系统发行网点,国营商业售书点,各类图书发行公司,古旧书店,外文书店,出版社自办发行点,邮局,集体书店,个体书店(书亭)。

我国外文书店一般设在省会和大城市,专门发行国内外出版的外文文献,业务上原先归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领导,现在双方关系密切。外文文献在中等城市的发行,一般由新华书店的外文门市部负责。

古旧书店是建于解放初期的独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当时主要任务是收购抢救散失民间的古籍,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配,销售给国家的研究收藏单位。著名的有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上海书店”,以及扬州古旧书店、天津古旧书店、重庆古旧书店等。

目前外文书店和古旧书店在专营范围之外,均开始经营中文新书,以增加发行份额,提高经营效益。

中文新书发行,尽管2003年初开始外资进入发行分销后的市场走向难以估计,但就目前而言,经过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体制的先后作用,竞争的主要文献发行机构有四类:

1.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1937年创办于延安,1939年单独建制,负责解放区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事宜。解放后,新华书店成为全国集统管和经营于一身的最大图书发行企业,网点遍布全国,发行量占绝对优势,在新书发行和教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主力作用,一直被称为我国发行的主渠道。近年来,民营的集体、个体书店以及各种书刊发行公司发展较快,对新华书店的销售份额有所分割。新华书店总店和各地新华书店为了增加竞争和服务能力,开始调整思路,采用规模经营、连锁经营等对策。加上对新华书店在融资和发行政策上的扶持措施尚在继续,因此新华书店目前仍然保持着80%以上的发行份额。

2.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

这是指出版社为了发行本社图书所设的批发部、邮购部和门市部。出版社的自办发行,在计划时代受政策限制。目前这一形式开始放开,可以进行本版书的委托寄销,可以自办本版书的全部或部分的发行,可以在某些大、中城市设立特约经销等等。这些放开的自办发行形式,实际上是出版机构向产销合一方向转型的一些尝试,也是书业系统减少发行环节的重要尝试。

3.社会发行网点

1956年文化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指示”,规定各级供销社兼营农村图书发行。此后作为新华书店发行工作的重要补充,全国供销社构成了我国农村的售书网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售书网点进入鼎盛期,总数达到6.6万个,随后由于多种原因,又不断萎缩。

近十年来,随着发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国营商业售书点、集体书店、个体书店(书亭)等社会发行网点迅速发展。这些社会发行网点出版信息灵通,融资渠道灵活,经营策略灵验,弥补了新华书店和邮局发行网点的不足,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些书店的经营有相当规模和档次,开始主办全国性书市。为了与新华书店发行主渠道相区别,一些媒体称之为“二渠道”。不过从总体上看,由于“二渠道”经营时间太短,受到国家发行政策的限制,销售技术含量不高,因此销售的总体规模和影响还不足以与主渠道抗衡。

4.各类书刊发行公司

这是近年来陆续发展起来的新型发行机构。这些公司一般采取集资入股的办法筹措资金,有的由一些学术团体主办,或者由出版社与书店联合兴办,还有的由若干书店自由组合连锁举办。这些实际上是国际通行的图书发行方式,经营上有相当的优点和灵活性。

我国报刊的发行,一直以邮局为主要渠道。建国以后,国家颁布《关于改进出版物发行工作的联合决定》,规定从1953年元旦起实行“邮发合一”方针,由邮局负责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的发行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邮局系统为了提高效益,发动社会力量,扶持大量兼营图书的集体、个体报刊零售点,成为报刊发行的新生力量。一部分发行量小的学术报刊以及内部发行的报刊,则一直利用邮局投递网进行自办发行。报刊三条发行渠道并存的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对外文献发行机构

对外文献发行机构主要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陆续组建了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总公司、北京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公司、山东友谊出版公司等。

1.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该公司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书刊文献进出口贸易机构。

我国的书刊进口和国内发行,建国初期到1963年由中国国际书店和各地外文书店承办,1964年起交由新组建的中国外文书店负责。1973年外文书店和新华书店外文发行所合并,成立以引进国外书刊资料业务为主的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归国家科委领导。1981年因兼营书刊出口业务,改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公司在国内外设有多处分支机构,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家出版社、书商、学术机构和音像公司有业务往来,通过全国各地的外文书店,开展外文书刊的收订、发行业务,并以订购、代销方式每年引进国外各类文献资料7万多种、1500万件。

该公司书刊文献引进的配套措施很有影响:一是定期举办大规模国内外图书展览活动,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二是创办《世界图书》月刊,及时介绍世界各国出版动态。三是设立目录资料室和国外最新书刊样本室,提供各国最新出版书目及国外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介绍资料,陈列样本书刊6000~7000种供读者浏览查询。

2.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该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书店,成立于1949年12月,开始是统办书刊进出口业务的机构。1964年剥离进口业务,专营国内书刊的出口业务,对外副牌“中国出版物中心”。

随着我国对外文献贸易事业的发展,该公司目前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出版社、书商、图片公司有业务往来,每年出口书刊3000多万册,联系着中国报刊的国外长期订户数十万家。总部北京,同时在上海、深圳、香港、旧金山、伦敦、法兰克福、东京设有分公司或代办处,在洛杉矶和布鲁塞尔拥有书店。

3.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该公司是国家教育部1987年成立的主要经营高教系统国内外文献引进业务的书业机构。它的成立给我国原有的文献进出口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目前该公司与国外100余家出版商、代理商建立了业务往来,在全国建立了41个书刊转运站。这为高校图书馆选购国外书刊提供了极大方便。

4.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该公司1981年筹建,直属国家新闻出版局领导,主要经营中文书刊的进出口及其他有关出版印刷方面的业务。总部北京,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设有分公司。

三、港澳台地区出版发行业

中文书业市场从世界范围看,应该包括五大块: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还有其他华人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北美洲等。从出版销售量看,前三块占98%,是中文书业市场主体。

(一)台湾地区的出版发行业

过去几十年,台湾地区书业发展较快。1949年前台湾出版社不足100家,主要是大陆书局在台设立的管理处。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到400家左右。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台湾书业开始繁荣。原先出版文学图书的出版公司,为了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转而分成了许多出版儿童、科技、漫画、实用、理财、经营、休闲、电脑、健康等类书籍的专业出版社。到1988年底,台湾出版社增加到3200家,共出图书18万种,其中1980年后出的有6万种。目前台湾地区核准而尚未注销的出版社达5313家,每年出版图书22000种,其中新版占71.8%。

台湾出版业竞争十分激烈。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出版社竞相出版新书,而小出版社因资金匮乏,人力不足,出书寥寥,甚至濒于倒闭。据调查,台湾44.92%的出版社经营时间不超过5年,超过30年的出版社仅占0.15%,绝大多数是年出版不到20本书的小出版社。

台湾出版社类型有三种:一是官方出版社,由台湾当局出资经营,如正中书局、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等;二是民办出版社,如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三是社团出版机构,如徐氏基金会、明德基金会等。各种出版机构主要设在台北,约占总数的66.57%。台北是台湾图书出版业的中心。

台湾比较重视工具书的出版,尤其是大型工具书得到出版商的广泛关注。古旧文献的整理出版也较受重视,影印了大量古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少年儿童读物、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及大陆作品出版形成新的热潮。

台湾每年出版杂志5480种,大部分为月刊,内容以财经工商类为主。按台湾人口2200多万计,平均每4000人拥有一种杂志,因此被称为“全世界杂志发行密度最高的地方”。

(二)香港特区的出版发行业

香港特区是全世界中文图书最大的展销市场。香港中文出版单位联合出版集团根据香港政府宪报的记载,曾对香港出版物进行抽样统计,结果是:1987年出版1992种,其中课本与教学参考书145种;1990年出版2181种,其中课本与教学参考书259种。据此估计,香港每年出版中文图书不超过3000种。

香港特区出版商不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香港是个工商业城市,高校不多,出版的大多是外语学习、文艺小说、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图书。有些关于自然科学、计算机、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方面的出版物,大多是入门性质和适应于实务的图书。

近年来,一些英美大出版商纷纷在香港扩展业务或成立机构,书刊在香港印刷后,大部分销往其他地区。据香港官方机构统计,到1995年底,全港定期出版的杂志675种,其中10多家英文杂志,其余是中文杂志,通常是周刊和月刊。大约有100家杂志拥有较多读者。香港政府不办报,报纸都是私营的。每日印行的报纸多达76家,其中英文报纸7家。按报纸每天印行量计算,大体上香港每3个人拥有1份报纸。

香港出版业的特点:一是本地出版品种少,但在当地市场上却占有最大的销售份额。这说明香港出版物对当地市场有良好的把握,在中文出版物中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香港那样集聚了如此多的中文图书品种;三是香港是中文出版交流的枢纽。第一次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出版物的中文图书展览会就是1982年在香港举办的。目前香港仍是出版人聚会次数最多的地方,每年7月,两岸都有大批出版社到香港参展,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中文书展。

(三)澳门特区的出版发行业

澳门特区出版事业不发达。主要出版6份中文日报,即《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晨报》和《正报》。其中《澳门日报》1958年创办,是澳门第一大报。《大众报》1933年创刊,是现在中文日报中创刊历史最长的一份报纸。澳门还出版一份葡文日报《澳门人报》和一份葡文《澳门晚报》。目前,还出版有几份周刊,如《时事新闻》《澳门人周报》《澳门论坛周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