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徽宗与汝窑

宋徽宗与汝窑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所有窑中,又以汝窑真品最为难得。岁月不仅吞没了汝窑,也吞没了那些关于汝瓷的记载,如今只能推断出汝瓷兴于北宋徽宗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了20件北宋汝窑瓷器,每件可谓价值连城。汝瓷的产生与发展据说和宋徽宗有关。吕成龙认为,宋徽宗对汝窑的钟爱,与他崇信道教有密切关系。专家们推断,最迟至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都城沦陷,徽宗、钦宗以及皇室3000余人被金国俘虏,专供宫廷的汝窑就再也没有烧制过。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里,想选出一个最强的朝代,可能众说纷纭,汉、唐、明、清,各有各的威武与富足。若想选出一个最美的朝代,答案就很简单——宋代。那是一个属于艺术的时代。宋代诗词,把中国古代汉语的美发展到极致;宋代书画,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最高审美;而宋代的瓷器,则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

世人流传着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说法,其中以汝窑为首。但所有窑中,又以汝窑真品最为难得。“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一句民间俗语,道出了它的珍贵。

岁月不仅吞没了汝窑,也吞没了那些关于汝瓷的记载,如今只能推断出汝瓷兴于北宋徽宗时期。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成龙说,由于烧成难度大,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留存至今的件件都是稀世珍宝。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了20件北宋汝窑瓷器,每件可谓价值连城。汝瓷的产生与发展据说和宋徽宗有关。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这种颜色。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天青色。而天青色釉也就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专家们看来,传说仅仅是传说,无论是宋徽宗的梦,还是他写的这句诗,在历史上都找不到史籍印证。

南宋人叶真所著的《坦斋笔衡》中倒是有一段关于汝窑兴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几句话,包含了汝窑兴起的关键密码:首先,朝廷最初是御用定窑的,但那里产的白瓷“有芒”,不堪使用,于是换了汝窑;其次,汝窑产的是一种青色的瓷,当时的唐州、邓州、耀州都烧青瓷,但汝窑的质量最佳。

在河南汝瓷专家王延军看来,这种说法有一定可信度。“有芒”指的是瓷器有“芒口”。“它和烧制瓷器的方式有关。定窑是覆烧法,底在上,器物倒扣着,口在下。扣着烧的好处是一个窑的产量大。但如果扣着烧,口就不能上釉,因为有釉就粘连了。于是便形成不光洁的涩圈。”


吕成龙所长则代表了另一种观点:“以皇家的权力,解决定窑白瓷芒口的问题还是很容易的,不追求产量,下令让正着烧就可以了。可见这里的芒,并不是‘弃定用汝’的主要原因。”

吕成龙认为,宋徽宗对汝窑的钟爱,与他崇信道教有密切关系。“宋徽宗本身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道教信徒。道教以清淡为美,最不爱雕饰,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青色本身比较符合道家的审美观。而青瓷里,越瓷介于青绿之间,耀州瓷是橄榄色,只有汝瓷,介于蓝绿之间,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冷暖适中,内敛,不张扬,在视觉上使人感到非常舒服,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审美。”

吕成龙还提出一个观点:“当时的汝瓷,从审美上和宋代的大环境也是有关的。宋代流行婉约词,就连豪放派的词人苏轼都会写一些清泉、明月、小溪,他的风格中也有婉约的一面。苏轼的词,高出人表;汝瓷的天青色,高出众窑。”

天青色如此独特,关于如何烧造的,最著名的传说就是在釉料里加了玛瑙石。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就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对此,两位专家并无异议。因为汝州在宋代便是玛瑙石的产地,在如今考古勘定的汝窑窑址宝丰清凉寺不远处,就有一个玛瑙石矿。



汝瓷随着宋徽宗的喜爱而登峰造极,却也伴着宋朝的衰败而销声匿迹。专家们推断,最迟至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都城沦陷,徽宗、钦宗以及皇室3000余人被金国俘虏,专供宫廷的汝窑就再也没有烧制过。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汝瓷不过兴盛了20年。


“为皇室生产器物是极其特殊、隐秘的事情,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都要悉数砸碎、毁掉、埋掉。而汝窑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成器很少。再加上总共就为皇室烧了20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越往后越发珍贵。”王延军介绍说。

近30年来,王延军一直在试图仿制汝瓷。这是一个绝难复制的技艺,“汝窑烧造时采取的是‘裹足支烧’,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烧不出来,这也是汝瓷没有大器的原因。”

至于颜色就更难了。“烧造汝瓷用的是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小小的窑室中,很难做到均匀加热,瓷器窑位不同,颜色就不同。另外,它和钧瓷不同,钧瓷是铜还原,汝瓷是铁还原,含有微量的铁,因此颜色为青;而釉料又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配成,关于原料和分量,都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尝试过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是无法如愿仿造的。直到现在,也很难达到百分之百,只能说接近。”王延军说。

李苦禅先生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而据吕成龙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如今不足百件,最集中的地方也不过几处:北京故宫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12件,上海博物馆9件。

汝瓷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1007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功竞得一件汝窑笔洗。笔洗是一种文房用具,用来盛水洗笔,以样式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其中汝窑出品的笔洗就叫汝窑洗,但流传至今的极少。

这件汝窑笔洗直径为17.5厘米,收藏传承有序。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收藏,后来卖给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

汝瓷之贵,甚至连残次品也能拍出天价。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出现了一件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 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39万元人民币)成交。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出现了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1.7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

“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留下了中国陶瓷史上最美的一页,虽遭难厄,但后人的不断研究、仿制,想必能让它有老枝重发、浴火而生的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