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之物质基础

第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之物质基础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的缺陷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一段话深刻地概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8) 旧历史观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①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①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②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

(2/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1.社会存在的含义和构成: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②地理环境和③人口因素。

2.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②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表现在: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5.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①社会意识形式;②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

6.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3/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考点延伸】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其次,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生活和交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同时改变。

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考点延伸】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考点延伸】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陈出新”。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考点延伸】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2.意义:①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②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唯一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其次,社会意识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领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它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8) 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1)唯心史观的缺陷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一段话深刻地概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

(6/8)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②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③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7/8)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意识的分类 ①根据社会意识的主体的不同,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等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社会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是群体成员共同的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②按照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等,它以感性认识为主;社会意识形式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科学等,它以理性认识为主。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 ③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自然科学和语言学、形式逻辑等一部分社会科学不具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性质,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不服务于特定经济政治制度和特定阶级,因而属于非意识形态。 (2)几种具体的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其他还包括道德,宗教等。

(8/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其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