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异常活跃的西方现代翻译生态场

异常活跃的西方现代翻译生态场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前的西方翻译,重点放在对近、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尤其是俄国、北欧各国的作品,这一过程对英、法、德、美等国的文学和戏剧创作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切,都是翻译生态场中新的、诱人的勃勃生机,翻译体现出了强大的共生力量。
异常活跃的西方现代翻译生态场_共生翻译学建构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彻底的变革。这个世纪的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殖民扩张变本加厉,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不到半个世纪里,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二战”前的西方翻译,重点放在对近、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尤其是俄国、北欧各国的作品,这一过程对英、法、德、美等国的文学和戏剧创作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的英译俄翻译家有康斯坦斯·加内特(Constance Garnett,1861—1946),她翻译了几乎所有的俄国经典小说,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女翻译家;还有托尔斯泰的权威译者莫德夫妇(Louise and Aylmer Maude),他们译出了《托尔斯泰全集》(21卷),影响深远;另有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他原籍俄国,后来侨居欧美,是西方最推崇的20世纪文学家之一,他的翻译颇受西方青睐。

此外,北欧文学和戏剧,如安徒生、易卜生、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也产生了英、法、德等多种译本,中国的经典译本也迅速进入西欧各国,汉语热潮出现。

“二战”之后翻译的形式、规模和成果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翻译仍以文学作品为主流,出版形式有了飞跃式变化,以专家、研究机构、出版社组织人力和物力出版各种丛书,作品的出版变得系列化、系统化。1952年,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西方名著丛书》(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共54卷,443部作品,分文学类、政治类、科学类、哲学类,丛书展示了西方各国的智慧和文明的硕果。

除文学翻译外,“二战”以后的非文学翻译(或称实用翻译,也称应用翻译或语用翻译,指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一种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也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空前繁荣,这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末,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形态产生了质的变化,各种促销、保健、技术手册、网页等交际形式不断衍生,对翻译的速度、语种、人员、工具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非昔日能比。翻译不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为解决语言障碍的不便,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最恰当的方法、最低廉的成本来完成翻译任务,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科技工具,如数据库检索、机辅翻译系统、翻译记忆工具、翻译软件等。翻译的产业化、职业化已呈明显趋势,翻译活动更多地依附于意图、利益和权力关系,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问题。职业译员不仅是双语专家,更是文化协调者,要认识到各自产品、价值观的相对性,从而取得尊重与互信[12]

总之,人们对翻译的研究视野从来没有如此广阔,对翻译的态度从来没有如此宽容,对翻译的方法和手段从来没有如此丰富,对翻译的速度从来没有如此的快捷;而翻译之于信息与技术的传播更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瞬间即至。这一切,都是翻译生态场中新的、诱人的勃勃生机,翻译体现出了强大的共生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