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请称“校长”为老师

请称“校长”为老师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种称呼,表面上平等,其实还是透着官场气息,就是称“某某书记”“某某校长”“某某主任”。我也经常被人称作“镇西校长”。“同学”和“老师”是校园最美的称呼,既平等又尊重。其实,学生之所以有诸如“某校长”之类的称呼,还是受成年人的影响。我希望以后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校干部之间,都互称“老师”,这是一种真正的尊重。称呼的平等,往往折射出人格与尊严的平等。

请称“校长”为老师


校园里有许多称呼, 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还有学校同事之间的称呼,等等。这些称呼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吗?但实际上,不同的称呼折射出某些不同的观念。称呼里面“学问”大着呢!

比如,一般情况下,学生见了老师都叫“某老师好”,这是没错的,但如果碰见学校干部叫“某校长”“某主任”,总觉得怪怪的。

如果都以叫干部职务为时尚,那对同学的称呼,是不是也可以有“某班长”“某班委”“某主席”(学生会主席)“某书记”“某部长”(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某副部长”呢?若真这样,那学校则成了官场了,学生干部之间则应该互称“同僚”,在老师面前则应该自称“卑职”!多么可笑,更多么可笑,又多么可怕!

为什么不称呼“老师”而要叫职务呢?背后的原因,还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中国人都习惯于叫干部的头衔,比如“某局长”,“某校长”,“某主任”。而且有趣的是,第一,从来都把把副职叫成正职,比如王副市长,往往叫成“王市长”。第二,叫着叫着还把“长”给省略了,简称为“黄县”“陈局”“胡科”“王队”之类,让人莫名其妙。

还有一种称呼,表面上平等,其实还是透着官场气息,就是称“某某书记”“某某校长”“某某主任”。比如,在成都,李春城倒台前,对他的规范称呼是“春城书记”,以此类推对其他干部的称呼也是“名字加官衔”。我也经常被人称作“镇西校长”。我搞不懂,“李春城书记”和“春城书记”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最后的落脚点不都在“书记”上吗?绕来绕去,故作亲切与平等,但骨子里面还是官本位。

我想到八十年代,那时候人们对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称呼不是“胡总”也不是“耀邦总书记”,而是很简单的“耀邦同志”;对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也不是叫“赵总理”或“紫阳总理”,而是“紫阳同志”;对邓小平同志的称呼,也就“小平同志”四个字,有时候连“同志”都省略了,直接称“小平”——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大学生打出的横幅就是“小平您好”!

中国现在是共和国,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是公民——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应该”,就意味还实际上还有不少公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公民。公民,就意味着拥有民主情怀和平等思想。这种民主情怀和平等思想,可以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可以体现于生活细节,比如称呼。作为理应成为现代公民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唾弃任何具有封建色彩的官本位思想。在校园,学生之间只应该有一种正式称呼,叫“同学”——一同学习的伙伴;所有教育者——无论他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或者是主任、校长,在同学口中也只有一种称呼,叫“老师”。“同学”和“老师”是校园最美的称呼,既平等又尊重。

其实,学生之所以有诸如“某校长”之类的称呼,还是受成年人的影响。在校园里,老师口中“张校长”“陈书记”“王主任”之类的称呼太普遍了。其实,无论校长还是主任,无非是学校工作的分工不同而已,而本质上都是教育者,因此彼此最好的称呼还是“老师”。这是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

我自当校长第一天起,就给老师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不要叫我“校长”,而叫“老师”;而且不只是对我,对其他干部一律叫“老师”。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谦虚,更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希望从称呼上在学校倡导一种平等意识。这么多年来,学校许多老师一直叫我“李老师”,但或许是由于某种惯性,很遗憾也有老师一直叫我“李校长”。我希望以后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校干部之间,都互称“老师”,这是一种真正的尊重。而且互相为师,彼此学习。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境界!

职衔不是不能叫,但要看场合。一般来说,正式的会议或某种公共关系场合,叫“官衔”是应该的,不叫则不得体且有失礼仪。但日常生活中,彼此完全不必以这个“长”那个“长”互相称呼。包括在学校,有的场合亮出行政职务也是必要的,比如在一些正式会议上,需要校长代表学校讲话,如果主持人宣布“请某老师发言”显然不妥。那么,我认为主持人可以这样说:“下面,请我校校长某某某老师讲话”。这个“矛盾”不久解决了吗?同样,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向新生介绍学校领导班子,也可以这样介绍:“这位是我校校长某某某老师,这位是我校副校长某某某老师,这位是我校德育处主任某某某老师……”这不挺好吗?

老师们对学生的称呼比较多,又叫“同学们”的,也有叫“孩子们”的;单个叫学生,有直呼其名的,也有省去姓而直叫其名的。我认为,种种称呼不可以一概而论,还得看具体场合。比如,在课堂上,就不宜叫“孩子们”而应该称“同学们”,因为在庄重的课堂上,叫学生的姓名更能体现尊重。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上单独抽学生发言,叫其全名而后缀“同学”——如“某某某同学”,更得体一些。而在课余活动中,或私下交往中,叫“孩子们”更亲切,对单个学生也完全可以直叫其名,甚至叫他的昵称。

平等不等于民主,但没有平等绝对没有民主。不过我们一说到“平等”,往往只想到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等等。这完全是正确的。但“平等”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处。称呼的平等,往往折射出人格与尊严的平等。

公民意识,从细节体现;平等观念,从称呼开始。

 201571

(文章来源:李镇西的新浪博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